《孔乙己》说课稿.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3451037 上传时间:2023-08-3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孔乙己》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孔乙己》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孔乙己》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孔乙己》说课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孔乙己》说课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孔乙己》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孔乙己》说课稿.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教师如何说课范例 襄阳34中 周殊旭孔乙己说课稿一、说教材:孔乙己这篇小说出自鲁迅之手,他写出了许多思想性与文学性兼备的优秀作品,奠定了他在现代文学史上任何人无可比拟的主将地位。在众多的作品中,他自己也坦言他最喜欢的小说就是孔乙己,由此可见这篇小说的文学性和思想性及具有的重要的语文教学价值。难怪,时间上,从过去到现在,无论教材如何变幻:空间上,在语文新课程标准统领下的众多版本的语文教材,都将孔乙己这篇小说收入其中,并且始终位于它所在单元的第一篇。有人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而孔乙己不仅是例子,更应是例子中的典范,即使吴敬梓的名篇范进中举在编排的时候已无法与之媲美。二、说目标目标:、积累重点字词

2、;字词教学是语文工具性属性的体现,同时鲁迅作品也是我们学习词汇的宝库。2、学习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的写法,把握人物性格特征,体会人物形象的深刻内涵。小说是一种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的文学体裁,本目标的确定就是由小说这一体裁的根本属性所决定。更何况孔乙己已成为我国文学画廊里很突出的一个人物形象,可以说,能否成功地解读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是教学孔乙己这篇小说关键所在。3、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及当时世态的炎凉。这是作品的主旨所在。4、引导学生深入解读人物的生命状态,倾听作者对生命的呐喊,联系现实,关照自己以期提升学生的生命品质。鲁迅作品是他所处时代的产物,然而时过境迁,建设有中国

3、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今天,这篇文章所具有的思想教益需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这是鲁迅作品永葆生命力的关键。三、说教法本文篇幅较长,作者的文风冷峻意味深沉,再加上小说的背景和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现实距离学生生活较远,这些因素增加了教学的难度。为做到长课短教,降低难度,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我们借鉴了初一入学时填学籍表的做法,让学生在感知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合作探究,以期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自主性,形成师生间、生生间立体交流与互动,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其次就是播放孔乙己的视频朗读,设置情境,以期达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教学效果。四、说学法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正是实现叶圣陶

4、老先生提出的“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的目标。本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即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合作探究等方面的共同发展。学法具体如下:1、 朗读揣摩表演法:指导学生朗读表演,仔细揣摩含蓄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深刻理解人物形象。2、 合作探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挖掘文本意义。五、说教学设计(一)设悬导入(1)(出示希望工程宣传画图片)小姑娘童稚美丽而又充满渴望的大眼睛立即抓住了同学们的眼球。导引:说说画中的小女孩为什么充满了这种对读书的强烈渴望?读书真能改变命运吗?由此引出课题。(运用逆向思维设置悬念,能激发学生阅读文章的兴趣,激起学

5、生强烈的阅读期待)(2)(多媒体展示文题、作者)(3)(多媒体展示孔乙己的写作背景)(二)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2)勾画的生字新词并重点记忆,准备检查。字词的检查由学生自己进行,检查的数量为5个,检查的题型由出题者自荐产生。(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是为了使学生对孔乙己这个人物有一个初步的整体印象。)(三)问题探讨,分析孔乙己形象,深刻理解文章的主题。(1)导问:我们作为学生都有学籍,孔乙己也是读书人我们可否为他也建一个学籍呢。(同学们对学籍并不陌生而为小说中的人物建学籍还是第一次,所以兴致极高)回忆自己填学籍时所填项目,师生共同确定孔乙己的学籍表格式。

6、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身体状况、特长、经济状况、爱好、政治地位、家庭成员、工作生活经历、操行评语。(2)观看孔乙己视频朗读。(朗诵者的精彩朗读与表演者的精彩表演有机结合,直观形象)(3)前后桌四人为一组,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朗读揣摩关键语句,填写学籍表,分析孔乙己形象。在填写的过程中要明确答案还要从文中找出依据且深入分析所蕴含的含义。在填写人生简历的时候,根据课文最后一句设计问题:你认为孔乙己到底是死了,还是活着?为什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到依据,培养筛选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在填写操行评语时引导学生对运用外貌、语言、动作等方法来刻画人物的句子进行揣摩朗读甚至表演,来准确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7、(这样安排既培养了学生小说的鉴赏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概括的能力,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大有裨益的)(填写完这张学籍表,孔乙己的人生面貌、人生经历、思想性格就都展现无遗,一个立体的孔乙己就从纸上跃然挺立)(教材是教学信息的静态分布。教材处理,应运用信息论、语言学的理论来指导教学设计,抓住文本的主要信息进行认真分析,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出发,精心设计一种最为优化的教学方案,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对文本原有的逻辑顺序和结构进行重新整合、重新建构,使文本的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有效的纳入学生已有的认知系统,这样才能激发学生浓厚兴趣和探究意识,不断提高语文素养)(3)深入探究孔乙己悲剧命运的根源,把握文章主

8、旨。引语:前面我们说读书能改变命运,可为何孔乙己作为一个读书人却如此悲惨呢,原因何在呢?(鉴于初中生的知识水平,学生分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对科举制度的有关知识加以介绍,以使学生深刻理解这篇小说的所揭示的主旨。(四)深化和升华1、撰写悼词情景设置:人最宝贵的是生命,无论如何,一个生命的逝去都是应该纪念的。假如鲁镇的人们要为孔乙己开一次追悼会,请你撰写悼词,你怎么写呢?(安排此环节的目的是加深对人物形象及主旨的理解与认识,是对本课所学内容的巧妙总结。)这里为了烘托气氛我选用了二泉映月的乐曲作为背景音乐,有的老师给我推荐哀乐我觉得哀乐更主要的是表达对死者的追思与悼念,难道我们还希望孔乙己的悲剧

9、重演吗!所以我觉得这里应选择悲伤的乐曲越悲伤越能激起学生对旧社会的恨和对孔乙己的深切反思。2、以史为鉴引语:同学们,我们沐浴在社会主义的阳光下,封建制度已永远的伴随着孔乙己的长衫扔进了历史的垃圾箱,然而留给我们的思索远未结束。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我们该做怎样的读书人呢?(阅读鲁迅的作品要引导学生深入作品情境,关注人物生命状态从而联系现实,关照自己,提升生命品质。这对于挖掘经典篇目的新内涵及现实意义,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都有极强的指导意义。)(五)布置作业:请你设想一下,孔乙己用手爬出咸亨酒店后的情况,以“走出咸亨酒店的孔乙己”为题续写小说。(学习本文生动传神的人物描写仅仅是赏析远远不够

10、,要形成能力就必须进行写作。)(六)教学反思:本篇课文的下一课时是赏析笑的艺术,认识当时社会的冷酷无情。由于有了本节课的坚实基础,以往拉拉杂杂四节课都纠缠不清的一篇课文仅用两课时就圆满完成,且学生学的兴趣盎然,教师教的轻松自如,原因何在?首先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在学生与文本之间找到一个共同的基点,并以此构建一座桥梁,才能使天堑变通途。在以往的教学中,运用逐段“读读,议议”的方法和直接分析人物描写探讨主题的方法,结果搞得目标不清,人物分析的也支离破碎。本节课后,我经过认真分析觉得在本文中最突出的重点在人物孔乙己,而孔乙己的时代尽管离我们较远,但是从身份上来说是一个读书人,这也正与我们新时代的中

11、学生所共同的基点。于是,我把读书改变命运作为整节课的主线,由读书改变命运导入,引出孔乙己人物形象的分析和悲惨命运的探究,最后以探究如何读书才能改变命运结束,突出了经典篇目的现实意义,也使得整堂课结构严谨,浑然一体。所设置的学籍表是基于读书人这一基点所构筑的一道桥梁,通过填写这张表格,使人物的纵向人生经历与横向的人生状态紧密交织,外在的人生面貌与内在的人物思想性格紧密结合,原本陌生的孔乙己形象由远及近,由模糊到清晰。其次 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经典篇目所反映的年代与思想已远离我们的现实生活,我们如何对待这些篇目已经是不容回避的问题了。在语文教育界已经有人提出鲁迅的作品不好懂没意思或已经过时了。诚然

12、鲁迅的作品是那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产物,但我们仔细分析就会发现鲁迅作品中对人生的关注对国民性的思考对弱者的同情却是永恒的,所以我们要联系现实,关照自身,这样才能使鲁迅的作品常教常新。乡愁说课稿襄阳34中 周殊旭一、教材分析乡愁是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初中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第十九课乡愁诗两首之一。第四单元的课文,都是新诗。五四前后,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新诗应运而生,并得到蓬勃发展。产生一百多年以来,一代代诗人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本首乡愁就是其中之一。本诗的教学目标是:1、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内在节奏美。2、体会诗中的比喻在表达主题上的作用。3、体会本诗在构思上的特点和结构美、音乐美。4、背诵本诗。5

13、、通过本诗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明确台湾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在读。在读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乡愁的构思特点。(四个时段,四个意象。)2、一咏三叹,同一结构形式,反复陈说分离之苦,不仅富有音乐美,而且更有利于突出主题。二、教学方法:诗歌教学重点应在读上下功夫,因此,教学本诗重在教会学生读,采用反复诵读法,让学生在读中悟,读中品,读中感。再初步结合我校中学语文“反刍”式单元教学法实验,给学生提供另外几首有关乡愁的诗作,拓展思路。 三、学习方法:诗歌重在读,学习本诗,要让学生加强诵读,运用反复朗读法,适当辅以讲授法,充分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四 、教学过程(一)

14、、导入。乡愁是文学艺术作品中常写题材。请学生搜集举出几首关于思念故乡的有代表性的诗作、歌曲,借以导入。(二)、初读本诗,整体感知。注意诗的节奏和重音。“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啊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三)、精读全诗。结合写作背景,适当联系台湾与祖国大陆长期隔离这一政治现实来讲解这首诗,可以使诗歌获得更深广的历史和现实内容。全诗共四节,一方面,诗人以时间的变化组诗: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四个人生阶段;另一方面,诗人以空间上的阻隔作为这四个阶段共同的特征:小时候的

15、母子分离长大后的夫妻分离后来的母子死别(一种特殊的分离)现在的游子与大陆的分离。诗人为这四个阶段各自找到了一个表达乡愁的对应物:小时候的邮票长大后的船票后来的坟墓现在的海峡。这样,本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情感,诗人表达出来后却实现了物化,变成了具体可感的东西。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领悟其中的妙处。(四)、品读全诗。理解了诗歌之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诵读本诗,力争达到当堂成诵的教学目标。(五),总结,拓展,延伸。出示另一首有关思念祖国,思念家乡的诗乡愁四韵,提升学生对诗歌的感悟能力。附:板书设计小时候邮票母子分离个人思乡之情长大后船票夫妻分离 推后来坟墓母子死别 进 现在海峡游子与大陆分离 普遍的家国之情托物寄情 沁园春 雪说课稿襄阳34中一、说教材1、教材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单元教学目标:沁园春 雪编排在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五册第六单元,是教读课文,居单元之首。这个单元还有以送别为题材的古代歌行体抒情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具有强烈时代精神的当代诗歌恩总理,你在哪里和青纱账-甘蔗林,还有充满革命激情的外国散文诗海燕。本单元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歌的能力,能领略诗情画意,感受其意境美;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