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形态构成的基本方法与实例分析1.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3440754 上传时间:2023-10-1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形态构成的基本方法与实例分析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建筑形态构成的基本方法与实例分析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建筑形态构成的基本方法与实例分析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建筑形态构成的基本方法与实例分析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建筑形态构成的基本方法与实例分析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形态构成的基本方法与实例分析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形态构成的基本方法与实例分析1.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筑形态构成的基本方法与实例分析 教学引导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学习,巩固了前几章学习的基本知识,并使学生了解在建筑设计中如何运用形态设计的基本方法去创造美的建筑形式。教学手段:以简洁易懂的分析图来讲解原理性知识,并辅以实例图片来加深理解。重点:原理性知识的理解。能力培养:通过本章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建筑形态审美素质和设计思维能力。作业内容:选择某栋建筑,对其进行形态生成分析,并以图纸表达的方式记录下来。小结本章通过原理讲解和实例分析,使学生掌握一系列建筑形态设计的基本方法。学生在掌握一系列基本方法的前提下,可在建筑设计实践中加以运用。一、基本方法之一静态秩序 建筑形式的表现风格多样,看似自由或复

2、杂的形式背后,都存在着建筑形式各部分之间的一定的和谐的关系。表现决不是随意的,它受到一定的逻辑秩序的支配,从许多优秀建筑作品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一种严谨的秩序感。 秩序不仅指几何的规律性,还是一种状态,即整体之中的每个部分和其他部分的关系,以及每个部分所要表达的意图,这些通过组合最后产生出和谐的效果。下面的秩序原理可以看作视觉手段,他们能使一栋建筑物中各种各样的形式,在感知和概念上,共存于一个有秩序的、统一的整体之中。1、轴线轴线是建筑形式与空间组合中最基本的方法之一。有人讲轴线是打开建筑设计大门的一把钥匙。柯布西耶在走向新建筑中的有序布局一节时说:“轴线可能是人间最早的现象轴线使建筑具有了秩序

3、确定秩序就是决定轴线的序列,即确定目标群的序列和意图的序列”。由此可见轴线在建筑构成中的重要性。弗朗西斯DK钦把轴线作为建筑秩序原理的第一位。他认为,轴线也许是建筑空间和形式组合中最原始的方法。虽然轴线是想象的,并不能真正看见,但它却是强有力支配全局的手段。轴线是由空间中的两点连成的一条线,以此为轴,可采用规则或不规则的方式布置形式与空间。土木建筑工程词典中解释为:“建筑群体或一栋建筑的布局可分成对称或均衡两部分的中线,是辅助建筑设计构图中的设想线。”明确清晰的中轴线可产生严谨的对称构图,而变化的、曲折的轴线组合形体则可产生均衡的效果。1)、轴线对称轴线对称的左右物体对称,在感觉上产生轴向,其

4、基本特征是庄重、雄伟,空间方向性明确,有规则。有两种基本类型的对称:线性对称、中心对称。线性对称是指在一条中轴线的两侧均匀布置相似或相同的要素,可使建筑群体或一栋建筑有中心感和均衡感,能够突出建筑的主要部分。中心对称相较于线性对称而言,各种力量均保持平衡。对称构图具有严整、规则之感,无论西方的或是中国的传统建筑,大多数的建筑都好用对称构图。法国古典主义建筑把轴线奉为至尊,在欧洲几何式园林中,轴线更是设计手法的主宰。在早期巴黎美术学院的设计中,设计一栋建筑时,最大的问题是如何在整体空间中妥当安排间隔,并且不能违背古典的对称原则与柱轴间隔。轴线对称也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典型特征,无论在城市规划、建筑群

5、体或单个建筑物,都有所体现。意大利建筑师布鲁诺赛维甚至把它作为区分现代和古典的标志:“对称性是古典主义的一个原则,而非对称性是现代主义的一个原则。”当然在20世纪以来的建筑中,许多在后现代风格影响下的建筑物依然倾向采用对称构图,主要有完全对称、局部对称这两种方式。比如菲利浦约翰逊设计的美国电话电报公司 斯坦比奥住宅 马里奥博塔 新东京都厅舍 丹下健三路易斯康 埃塞克斯图书馆斯特林的斯图加特美术馆轴线对称性极易造成浪费和呆滞,因此在现代建筑中对于轴线的应用开始发生了改变,规整的轴线对称形式,正在让位于生动有韵律的、自由不对称组合的均衡形式,即轴线均衡。2)、轴线均衡轴线作为一种方法具有很强的适应

6、性和弹性,其变换组合给建筑构成无穷的变化,给多样的建筑形态带来秩序和规律。在变化的、曲折的轴线的周围布置形体产生均衡的效果是现代建筑经常采用的手法。主要有延伸的轴线、曲折的轴线、复合的轴线这几种类型。A、曲折的轴线,轴线不一定是条直线,它可以是弯曲的、曲折的。比如原始村落是以道路为轴线自由发展起来的,所以它的轴线是弯曲、自由的,极具自然性。伦佐皮亚诺设计的奇芭欧文化中心以一条与半岛地形相呼应的弧形道路作为轴线来组织空间,一侧串联着包括大厅、旅馆和露天剧场等在内的大小不等的方形空间,而另一侧则自由地散落着似编织物的圆形体,分别容纳画廊、图书馆、多媒体中心等各种功能。如斯特林的柏林科学中心方案,阿

7、尔多罗西的德国历史博物馆设计竞赛作品,南京明孝陵布局上打破了传统陵墓建筑轴线对称的严谨形式,运用一条弯曲曲折的轴线把陵墓建筑的门、亭、石像生、桥等结合地形有机地贯穿在一起。B、延伸的轴线是指在单轴的构成时,把构成轴线以外的部分构成外部空间,采用轴线的一端或两端向外伸展的构成手法。轴线的延伸使建筑与周围的环境和城市发生关联。如贝聿铭设计的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根据基地条件,为了与西馆(老馆)取得协调,相互呼应,将基地切割成一个等腰三角形和一个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中轴线与西馆的中轴线相对应,使新建筑成为原有环境的视觉延伸和空间延续,建立了和谐的新环境空间。矶崎新设计的筑波中心是个不对称、不均衡

8、的建筑群体,但却有一条十分明显的轴线,为什么要采用这条轴线,矶崎新自己曾这样解释道:“在这里经过多次探索,所得到的答案就是在这座城市的轴线上建造一个下沉式广场,用分布成L形的两幢建筑去围合它。轴线向北延伸很远,直达兼作瞭望台的高塔。也许它是这座城市中保留的唯一非现代化的构成原理吧。这条轴线与广场入口的拱门重合,未设置任何障碍,可以通行无阻。广场沿轴线拉长而成椭圆形。其西北角设置了小瀑布,水一直流入中心。” 矶崎新在筑波中心的设计中借助轴线、变形的罗马卡比多广场图形和铺地纹样等,强化了筑波这座城市的中心,体现了公众中心的场所精神。路易斯康设计的萨尔克斯生物研究所广场轴线上的流水将空间延伸至广袤的

9、大海。C、复合的轴线是指在功能复杂或多栋建筑组合时,建筑各部分可以分别用轴线,并使用轴线叠加、连续的构成手法。如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的马丁别墅。贝聿铭事务所的亨利考伯设计的美国加州大学安德森管理学院也是运用复合轴线控制建筑物的几何形体,并以此建立起建筑与原有环境的关系。建筑分为六个部分,每个部分互相独立,平面形状各不相同,似乎混乱无序,但实际上却是在城市轴网(与日落大道平行或垂直)及校园轴网这两套互成夹角的轴网控制下形成的。各部分建筑体块的平面中,都有其边分别与两套网格平行,轴线的交点正是圆形庭院的中心。2、网格网格来自于两套平行线相交,这两套平行线通常是垂直的,在他们的焦点处形成了由点构成的图案

10、。而这一平面网格图案投影到三维量度,即生成一系列模数化的空间图案。形体中的各要素受控于这样的二维网格图案或三度的网格区域,形成稳定的位置和稳定的区域。建筑中的网格大多是通过梁柱组成的框架结构体系形成的。在这一网格区域内,空间既能以独立实体出现也能以重复的网格模数单元出现。1) 笛卡尔网格艾森曼称三维的网格是“一般的或特殊的建筑形式的绝对原形”。他解释了这个水平的和垂直的网格是与重力联系在一起的,他认为“任何事物都可以被认为与这个网格有联系,无论它是人造的还是天然的。”在柯布希耶的作品中,弯曲的墙体往往与正交网格形成相反的张力,如朗香教堂。在迈耶和柯布希耶德作品中,正交网格体是为规范元素的组织服

11、务的。萨伏伊别墅芝加哥伊利诺工学院柏林国家美术馆克莱斯勒大厦顶部造型2) 网格变化在实际设计过程中,为了满足空间的特定要求,或者为了明确交通和服务等空间,网格可以在一个或两个方向上呈不规则形式,也可以部分改变、中断。另外网格也可以根据自然地形发生局部改变,以更好地适应基地条件。3) 网格叠加,指两套以上的网格组合而成的复合网格,由此建构的空间形态兼具各套网格的特点,可以创造出更丰富的空间效果。在解构主义建筑师艾森曼呈现的无序形态的作品中,总能发现其中的形式生成的控制线,并且和环境发生呼应。如在俄亥俄州立大学韦克斯纳视觉艺术中心的设计中,建筑表面上是一些互相冲突的要素,即一堆砖砌体、一组金属构架

12、、重叠断裂的混凝土以及西北东北两角红砂岩植物台基等,这些要素统一于参照的两套夹角22.5“的网格系统,一套是传统的哥伦布城市网格,另一套是大学的校园网格。并通过一条“红线”强调了同城市框架的呼应,这条线从巧大街向西延伸,进入东校门后沿步行道穿过建筑,擦过椭圆广场,与大学运动场的底边平行。与其垂直的白色构架形成视觉的长轴,与这条红线相交处形成主入口迈耶同样善于利用建筑和环境的关联的契机,运用控制线使其成为建筑形式生成的动力。如迈耶的印第安那新协和村的艺术馆就是以两套网格体系生成,建筑所处的基地一边面临。再如他在盖蒂中心的设计中,同样是以相交22.5“的网格为基线将建筑与城市和场地特征联系起来。主

13、体建筑布置沿南北轴中央展开,另一方向与市中心的道路走势一致。在莱茵河畔的德国法兰克福的装饰艺术博物馆,其中的控制线的生成是由和环境关联的一定的顺序。首先是基于原来存在的小屋的平面形成了16个格网,到与河流的方向平行或垂直的第二个格网,再到与前后基地相关的垂直线,最后形成与原屋大小相当的庭院空间。二、基本方法之二解构(动态秩序)20世纪80年代解构主义建筑思潮涌现,它受解构主义哲学影响,反对传统的价值观念,消解原有的秩序体系,以一种复杂的、动感的、甚至是扭曲的建筑形态来表达对个性自由的追求。在建筑设计手法上采用倾斜、扭曲、穿插、错位等一系列手法,创造出了极具视觉冲击力、充满复杂性、矛盾性与不定性

14、的建筑形象。时至今日解构主义哲学思潮早已消逝,但解构主义建筑所具有的散乱、残缺、突变、混沌、杂乱等形式特征,已广泛渗透进了当代众多的建筑作品中。随着建造技术的发展完善,越来越多的此类建筑已经从纸面走向了实际,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逐渐成了一种流行的建筑形式语汇。解构主义风格的建筑往往被认为是与秩序无缘的。因为表面上看他们完全摒弃了传统建筑艺术所强调的完整统一、严谨有序等构图原则,从一开始就以一个叛逆者的角色出现在建筑舞台上。从先前秩序观分析,这些建筑形式的确是杂乱无章、毫无头绪的。然而,格式塔心理学的研究阐述了这样一个事实:过于复杂的形式会使人们的知觉系统负荷过重而停止对它的欣赏。因此说解构

15、主义建筑师所追求的目标就是混乱无序则是与事实相矛盾的。我们发现:解构主义者们在打破静态的和谐统一观的同时,在新的统一观指引下重构了一种新的秩序性-动态性的秩序。它将审美对象的结构置于一种充满变化性、偶然性随机性的运动模式中,以动态的眼光来审视形态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从而建立了一种动态的统一模式。在这种动态模式下,建筑形态构成也必然呈现出一种极强的非线性、多元的运动趋势。解构主义建筑充满复杂性、矛盾性的形体构成展示了这种非线性的运动状态。对于像盖里、哈迪德这样的先锋派艺术家来说,它们需要张扬个性,通过建筑语言来表达其强烈的主观感情。理性的静态秩序体系极大地限制了他们的创新,他们需要这种动态的、不受

16、约束的活力、运动感来自由地表达他们主观世界的情感韵律。而产生动感的主要建筑手法可归纳为以下几类:1、穿插穿插是指两个或多个形体相互穿破各自的界限而交叉、穿过、叠加或并置,使物体之间互相渗透交融,使原本简单明了的性质变得复杂多变,产生了丰富、动态、多变的建筑形态。俄亥俄州立大学韦克斯纳视觉艺术中心2、扭曲扭曲是将规整的几何体量逐步地衍变成弯曲的、变形的形态,从而在视觉上呈现出柔软、动态的感觉。另外,仿照自然界中所存在的非规则的曲面形态所产生的扭曲面,可参照本章第三节。盖里的代表作品西班牙毕尔巴鄂的古根海姆博物馆充分运用了扭曲这一手法,展示了这种动态性秩序所具有的典型特征。盖里将它描述为一朵鲜花,反映了他在形体构思方面的某些线索:其扭曲变形的各部分形体好似花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