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春分秋分的太阳高度角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3440442 上传时间:2023-09-0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春分秋分的太阳高度角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北京春分秋分的太阳高度角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北京春分秋分的太阳高度角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北京春分秋分的太阳高度角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北京春分秋分的太阳高度角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春分秋分的太阳高度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春分秋分的太阳高度角(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春分秋分的太阳高度角【篇一:太阳高度怎么计算】 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 太阳高度角与地面的太阳光强弱密切相关。早晚与中午的光强有很大的差异,原因就在于太阳高度角的不同。在晴天条件下,太阳光的强弱与太阳高度角的正弦成正比。因此了解太阳高度角对分析地面的太阳光强、紫外线的强弱有重要的意义。 正午时(指当地真太阳时的正午。不是北京时间的中午12点,也不是地方平时的12点,而是太阳中心正好在子午线上的时间,也即太阳方位角由负值变为正值的瞬间)太阳高度角是一天中太阳高度角的最大值(除极地部分地区外),夏季这个值较大,冬季较小,夏至时最大,冬至时最小。【篇二:太阳方位角计算】 1 如何计算太阳的方位角?

2、 在太阳能利用工作中,太阳辐射计算十分重要。为了帮助读者掌握太阳辐射计算方法,我们请长期从事太阳辐射研究工作的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王炳忠研究员编写了太阳辐射计算讲座,供大家学习、参考。 1?日地距离 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形的,太阳位于椭圆两焦点中的一个。发自太阳到达地球表面的辐射能量与日地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因此,一个准确的日地距离值r就变得十分重要了。日地平均距离r0,又称天文单位, 由于日地距离对于任何一年的任何一天都是精确已知的,所以这个距离可用一个数学表达式表述。为了避免日地距离用具体长度计量单位表示过于冗长,一般均以其与日地平均距离比值的平方表示,即er=(rr0)2,也有的表达

3、式用的是其倒数,即r0r,这并无实质区别,只是在使用时,需要注意,不可混淆。 我们得到的数学表达式为 (2) 这里t又由两部分组成,即 t=nn0 (3) 式中n为积日,所谓积日,就是日期在年内的顺序号,例如,1月1日其积日为1,平年12月31日的积日为365,闰年则为366,等等。 int(年份1985)4 (4)2?太阳赤纬角 图1地球绕太阳运行轨迹 由于太阳赤纬角在周年运动中任何时刻的具体值都是严格已知的,所以它(ed)也可以用与式(1)相类似的表达式表述,即: 3?时差 真正的太阳在黄道上的运动不是匀速的,而是时快时慢,因此,真太阳日的长短也就各不相同。但人们的实际生活需要一种均匀不变

4、的时间单位,这就需要寻找一个假想的太阳,它以均匀的速度在运行。这个假想的太阳就称为平太阳,其周日的持续时间称平太阳日,由此而来的小时称为平太阳时。 平太阳时s是基本均匀的时间计量系统,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由于平太阳是假想的,因而无法实际观测它,但它可以间接地从真太阳时s求得,反之,也可以由平太阳时来求真太阳时。为此,需要一个差值来表达二者的关系,这个差值就是时差,以et表示,即 s=set(6) 由于真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是不均匀的,因此,时差也随时都在变化着,但与地点无关,一年当中有4次为零,并有4次达到极大。时差也可以以式(1)相似的表达式表示: (7) 上面,我们给出了3个计算式,从形式上

5、讲,它们与一般书籍中给出的并无不同。我们之所以又重新研究它,是因为以往的公式存在以下的通病:对平年和闰年不加区分,一方面,这对闰年就不好处理,另一方面,闰年的影响有累计效应,会逐步增长;即使是从当年天文年历查到的数值,也是格林尼治经度处0点时刻的数值,而我们所需要的数值,会因所在地点的地理经度以及具体时刻与表值有异而不同。具体地讲,一般要进行如下3项订正: 作者:风华漫天 2005-12-18 20:10回复此发言 - 2 如何计算太阳的方位角? (1)年度订正:除非我们只用当年的天文年历值,此外均需使用此项订正,引入此项订正的原因就是一回归年的实际长度不是365日,而是365.2422日,但

6、日历上只有整日,不可能有小数日。假定我们选用的是1981年的表值,1982年再用时,就要加上0.2(0.2422)日的订正了。这个订正到了1983年为0.51(0.4844)日,1984年为0.7(0.7266)日,但此年为闰年,多了1日,实际订正应为0.71=0.3(0.2734)日,1985年为0.0(0.0312)日,等等,余类推。 (2)经度订正:即使我们查阅的是当年的天文年历,也需此项订正。在我国的地理经度范围内,各地的订正值是 0.2日 0.3日 0.4日 (3)时刻订正:要求同前一项。即使在格林尼治当地,不同时刻也需加以订正。各时段的订正值是: 时段 336600 600824

7、8241048 10481312 日 0.20.30.40.5 时段 13121536 15361800 18002024 日 0.60.70.8 由于我国普遍采用的是北京时,它与格林尼治的地方时相差8小时,故具体到我国情况: 时段(北京时)200424 424648 648912 9121136订正值(日)0.2 0.1 0 0.1 时段 11361400 14001624 16241848 18482112 订正值 0.2 0.3 0.4 0.5 前面3个计算式,项数多计算麻烦,后面多项订正,更显繁琐。为了方便实际应用,特编制如下仅含20句的basic语言程序,供使用: 10 input“

8、经度,经分和年份”,jd,jf,nf 20 a=nf4:k=2*3.1415926365.2422 30 n0=79.67640.2422*(nf1985) int(nf1985)4) 40 input“月,日,时,分(按北京时)”,y,r,s,f 50 b=aint(a) 60 c=32.8 70 ify2thenc=30.6 80 ifb=0andy2thenc=31.8 90 g=int(30.6*yc0.5)r 100 l=(jdjf60)15 110 h=s8f60 120 n=g(hl)24 130?=(nn0)k 140 式(1) 150 式(5) 160 式(7) 170 pr

9、int“er=”;er;“ed=”;ed,“et=”;et 180 input“是否仍要计算yn?”,w0190 ifw=“y”orw=“y”then10else200 200 end 程序中5090各句的目的在于计算当天的积日,100句是经度订正,110句是时刻订正,130句包含3年度订正的内容。 在太阳能利用中,最常见的是要求计算太阳高度和太阳方位。 太阳高度(h)的计算公式为 (9) 这里时s和分f的符号均加上了下标,表示是真太阳时,为了从北京时求出真太阳时,需要两个步骤:首先,将北京时换成地方时sd: (10) 其次,进行时差订正,即 s=sdet60(11) 这里应该指出的是,时角是

10、以太阳正午时刻为0点的,顺时针方向(下午)为正,反之为负。 太阳方位角的计算式为 (12) 由此可求出二个a值,第一个a值是午后的太阳方位,【篇三:太阳高度和时间的计算】 专题一:太阳光照图的判读与时间计算分析 【难点点拨】: 日照图也叫光照图,即太阳光线照射在地球表面所形成的白昼和黑夜的分布图形。在日照图上通常涉及下列问题: 1判断半球及地球自转方向: (2)南北半球:北极上空看地球逆时针方向自转,南极上空看地球顺时针方向自转。 2画晨昏线或太阳光线: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相互垂直。 3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太阳直射点的位臵就是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和经度。 (1)纬度位臵:一般有三种情况,即太阳直射在

11、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和赤道上,判断的依据是观察极圈内的昼夜状况。 (2)经度位臵:太阳直射点位于地方时12点所在的经线上。 4日期、节气(季节):由日照图确定日期和节气(季节),日期主要有四种: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日期为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时,日期为9月23日或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日期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对应的节气依次是夏至、秋分或春分、冬至;季节是夏季、秋季或春季、冬季,此处应注意节气和季节的区别。判断推理的过程是:由极圈内的昼夜状况到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再到日期节气(季节)。 5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2)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一是纬度分布规律:同一时刻,正午太

12、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二是季节分布规律:夏至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6昼夜长短的分布、变化规律: 以北半球为例,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春分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同时还要分清回答昼夜状况还是昼夜变化趋势,这就注意以下规律: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

13、南、北半球),哪个半球昼长于夜;太阳直射点向哪方(南方、北方)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 7判断晨线(黎明)或昏线(黄昏):先明确图中给出的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太阳光线的方向,若地球自转方向向着太阳光线,此半球的晨昏线部分为晨线;若地球自转方向背向太阳光线,此半球的晨昏线部分为昏线。 8日出、日落: (1)晨线上的各地同时日出,昏线上的各地同时日落。 (2)根据某地昼夜长短计算日出日落时刻,先计算出该地昼长的时间,然后以正午12时为起点,减去昼长时间的12就是日出时间,加上昼长时间的12就是日落时间。 9判断相对方向: 经线指示南北,向着北极是北方,向着南极就是南方;纬线指示东西,即左西右东。

14、10地球自转、公转的速度: (1)自转:自转的角速度各地相同,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无角速度无线速度。 (2)公转:夏至日速度较慢且还在变慢,冬至日速度较快且还在加快,因为地球公转,7月初经过远日点时速度最慢,1月初经过近日点时速度最快。 11计算区时、地方时、日界线: 12计算昼夜长短: 由于观察的角度和位置不同,日照图种类众多,大致可分为公转位置图、侧视图、俯视图、平面图、坐标图、直观图和变式图。 1.公转位置图: 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和黄赤交角的大小,在一定时期内可以看作是不变的,同时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一致,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公转位臵图有多种变化。 读这类图型的关键

15、是看三点:一是自转和公转要一致,二是逆时针转为北极上空的俯视图,顺时针转为南极上空的俯视图,三是近日点时,太阳直射在南半球,远日点时,太阳直射在北半球。 如下图中,a点位于近日点附近,太阳直射点应位于南半球,图中画出赤道,便可看出太阳直射在南半球,按节气划分,a点为北半球冬至日(12月22日),b点为北半球的春分(3月21日),c点为北半球夏至日(6月22日),d点为北半球的秋分日(9月23日)。 2. 侧视图: 首先从地球自转运动的方向与经度数字来判断南、北极。其次,观察南北极地区的极昼和极夜情况,整个北极圈内为极昼时(整个南极圈内为极夜),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日期为6月22日,反之,整个南极圈内为极昼时(整个北极圈内为极夜),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日期为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