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近年-近年学年高一化学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最新整理).docx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3435746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12.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近年-近年学年高一化学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最新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近年-近年学年高一化学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最新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近年-近年学年高一化学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最新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近年-近年学年高一化学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最新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近年-近年学年高一化学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最新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近年-近年学年高一化学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最新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近年-近年学年高一化学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最新整理).docx(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考试范围:必修二;考试时间:90分钟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把试管放入盛有25时饱和石灰水的烧杯中,试管中开始放入几小块镁片,再用滴管滴入2mL盐酸于试管中.下列对烧杯中的实验现象的描述及原因说明中正确的是() A。 烧杯中出现白色浑浊,原因是试管中的反应放出热量使烧杯中饱和石灰水温度升高,溶质析出B. 烧杯中出现白色浑浊,原因是试管中的反应吸收热量使烧杯中饱和石灰水温度降低,溶质析出C. 烧杯中没有任何现象,原因是试管中的反应与烧杯中饱和石灰水没有关系D。 烧杯中没有任何现象,原因是试管中的反

2、应既不放出热量,也不吸收热量【答案】A【解析】试管中Mg和盐酸反应放热,使烧杯中溶液的温度升高,由于Ca(OH)2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烧杯中会有白色Ca(OH)2固体析出,对照各选项,答案选A.2。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28gC2H4和C4H8混合气体中含有氢原子总数为4NAB. 常温常压下,CuZn原电池中,正极产生112LH2时,转移的电子数应小于01NAC。 15g含有的电子数为9NAD. 21gDTO中所含中子数为NA【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C2H4和C4H8的最简式相同,C2H4和C4H8混合气体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7,则28gC2H4和

3、C4H8混合气体中含有氢原子的质量为28g1/7=4g,氢原子的物质的量为4mol,氢原子总数为4NA,故A正确;B常温常压下,气体的摩尔体积大于224L/mol,正极产生112LH2时,转移的电子数应小于01NA,故B正确;C甲基的摩尔质量为15g/mol,每个甲基中含有9个电子,则15g甲基含有的电子数为9NA,故C正确;D每个DTO分子中含有11个中子,其摩尔质量为21g/mol,则21gDTO中所含中子数为11NA,故D错误;答案为D。【考点定位】考查物质的量基本计算及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名师点晴】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和判断,掌握好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各化学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

4、的关系,准确弄清分子、原子、原子核内质子中子及核外电子的构成关系是解题关键,注意气体摩尔体积适用对象和条件.3.有aW、bX、cY、dZ四种短周期元素(不含稀有气体元素),已知dc=cb=ba=5,且W、X、Y的最外层电子数总和大于Z的最外层电子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W元素的单质常温下是气体B. X是蛋白质的组成元素之一C。 Y元素的单质能与冷水发生剧烈反应D. Z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呈酸性【答案】C【解析】有aW、bX、cY、dZ四种短周期元素,已知d-c=cb=ba=5,说明这四种元素原子序数a到d依次增大5;则Z为S或Cl;因为W、X、Y最外层电子数总和大于Z的最外层电子数,

5、因此W为He、X为N、Y为Mg,Z为Cl.A。 He常温下是气体,故A正确;B. N是蛋白质的组成元素之一,故B正确;C.镁不能与冷水发生剧烈反应,故C错误;D. 氯化氢的水溶液为盐酸,呈酸性,故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关系,明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是解本题关键。解答本题可以采用假设的方法进行解答,再用“W、X、Y的最外层电子数总和大于Z的最外层电子数验证。4。下列指定微粒个数比不是21的是 ( )A. Be2+离子中的质子和电子B。 13H原子中的中子和质子C。 NaHSO4晶体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D. Na2O2固体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答案】C【解析】A

6、Be2+离子中的质子和电子分别为4、2,个数比为21,故A正确;B.13H原子中的中子和质子分别为1、1,个数相同,故B错误;C NaHSO4晶体中的阳离子为Na+,阴离子分别为HSO4,个数比为11,故C错误;DNa2O2固体中的阴离子和阳离子分别为O22和Na+,个数比为12,故D错误;故答案为C。5。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反应开始一段时间后,Na2SiO3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B。 该实验的现象说明酸性HClH2CO3H2SiO3C. 该实验不能证明元素的非金属性:ClCD。 若去掉盛放NaHCO3饱和溶液的装置,依然能说明酸性HClH2CO3H2SiO3【答案】D【解析】【详解】

7、A、H2CO3的酸性比H2SiO3的强,所以反应开始一段时间后,Na2SiO3溶液中出现H2SiO3白色沉淀,选项A正确;B、锥形瓶中CaCO3与稀盐酸反应产生CO2,说明酸性HClH2CO3,将产生的气体通入NaHCO3饱和溶液可以除去CO2中的HCl,然后通入Na2SiO3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说明酸性H2CO3H2SiO3,选项B正确;C、因氯化氢不是氯元素的最高价含氧酸,所以该实验不能证明元素的非金属性:ClC,选项C正确;D、若去掉盛放NaHCO3饱和溶液的装置,则CO2中混有的HCl也能与Na2SiO3反应生成H2SiO3沉淀,不能说明酸性H2CO3H2SiO3,选项D错误。答案选D

8、。6。为达到实验目的,下列实验设计错误的是( )A. 实验探究乙烯与Br2的加成反应B. 实验探究苯分子是否含有碳碳双键C. 实验探究乙醇的还原性D。 实验制取少量乙酸乙酯【答案】D【解析】【详解】A。通入CH2=CH2,Br2的CCl4溶液褪色,可证明CH2=CH2与Br2发生了加成反应,故A正确;B。酸性KMnO4溶液不褪色,说明苯分子中不含碳碳双键,故B正确;C.乙醇使黑色的氧化铜变为红色的铜,说明乙醇有还原性,故C正确;D。乙酸乙酯在饱和NaOH溶液中能发生水解,且为了防倒吸,导管不能插入溶液中,故D错误;答案选D。7。LED(Light EmittingDiode)即发光二极管,是一

9、种能够将电能转化为光能的固态半导体器件。如图是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的用化学电源使LED灯发光的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装置中存在“化学能电能光能的转化B。 铜片上发生的反应为2H+2e=H2C. 如果将稀硫酸换成柠檬汁,则导线中不会有电子流动D。 如果将锌片换成铁片,则电路中的电流方向不变【答案】C【解析】【分析】锌比铜活泼,构成的原电池中,锌为负极,铜为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气,据此分析解答。【详解】A原电池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LED灯发光时,电能转化为光能,故A正确;B铜锌原电池中,Cu作正极,溶液中的氢离子在正极上得电子生成氢气,电极反应式为:2H+2e-=H2,故B正确;C

10、柠檬汁显酸性也能作电解质溶液,所以将硫酸换成柠檬汁,仍然构成原电池,所以导线中有电子流动,故C错误;D金属性Cu比Zn、Fe弱,将锌片换成铁片,Cu仍作正极,所以电路中的电流方向不变,仍然由Cu流向负极铁,故D正确;答案选C。【点睛】明确正负极的判断方法以及能量的转化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本题的易错点为D,要注意将锌片换成铁片后,原电池的正负极不发生变化,因此电子的运动方向不变。8.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关于元素X、Y、Z的叙述正确的是()X的气态氢化物与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发生反应生成盐Y、Z的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的酸性:YZZ的单质在常温下是液体,可与铁粉反应Z的原子序数比Y大19

11、Z所在的周期中含有32种元素A。 B. C。 只有D。 只有【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判断,X是氮元素,Y是硫元素,Z是溴元素,R是He。氨气和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铵,正确。硫化氢溶液显弱酸性,盐酸是强酸,正确。单质溴是液体和铁反应生成溴化铁,正确。溴的原子序数是35,硫是16,所以正确。溴属于第四周期,共有18种元素,不正确。答案选A。【点睛】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化合物的性质等,注意整体把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9.化合物Bilirubin在一定波长光照射下发生分解反应,反应物浓度随反应时间变化如图所示,计算反应48min平均反应速率和推测反应16min时反应物的

12、浓度,结果应是( )A. 2.5mol/(Lmin)和 2。0molB. 2。5mol/(Lmin)和 2。5molC。 3。0mol/(Lmin)和 3。0molD。 5。0mol/(Lmin)和 3.0mol【答案】B【解析】【详解】由图可知,48 min期间,反应物浓度变化为(2010)mol/L=10mol/L,所以48 min期间,反应速率为=2。5mol/(Lmin);由图可知,04 min期间,反应物浓度变化为(40-20)mol/L=20mol/L,48 min期间,反应物浓度变化为(2010) mol/L=10mol/L,可知,每隔4分钟,浓度变化量降为原来的一半,所以812

13、min浓度变化为5 mol/L,1216min浓度变化为2。5mol/L,所以16min时浓度为10mol/L-5mol/L2.5mol/L=2.5mol/L,故答案为B。10.过氧化氢(H2O2)溶液俗称双氧水,医疗上常用3%的双氧水进行伤口消毒。H2O2能与SO2反应生成H2SO4, H2O2的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H2O2的结构式为H-OO-HB. H2O2为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C. 与SO2在水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 H2O2=2H+SO42D。 H2O2与SO2反应过程中有共价键断裂,同时有共价键和离子键形成【答案】D【解析】【详解】A.

14、由H2O2的分子结构可知,H2O2的结构式为HOOH,故A正确;B。H2O2是共价化合物,其中H-O键为极性共价键,O-O键为非极性共价键,故B正确;C。H2O2与SO2在水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H2O2=H2SO4,其中H2SO4为强酸,可以写成离子形式,故离子方程式为SO2+H2O2=2H+SO42,故C正确;D.H2O2、SO2和H2SO4均为共价化合物,即该反应过程中只有共价键的断裂与形成,故D错误.故选D。11。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密闭容器中,当下列条件不再改变时,表明反应:A(s)+2B(g) C(g)+D(g)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 混合气体的压强B。 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15、C。 混合气体的密度D. 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C的同时消耗2n molB【答案】C【解析】【分析】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平衡时各种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等不再发生变化。【详解】A项、反应物A(s)是固体,反应两边化学计量数相等,混合气体的压强始终相等,所以不能判断已达到平衡状态,故A错误;B项、两边气体的化学计量数相等,总的物质的量始终不变,所以不能判断已达到平衡状态,故B错误;C项、反应两边化学计量数相等,总的物质的量始终不变,A是固体,混合气体的质量会变大,所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所以能已达到平衡状态,故C正确;D项、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C的同时消耗2n molB,都是正反应速率,无法判断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所以不能判断已达到平衡状态,故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对于反应前后气体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