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宣传材料.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3431832 上传时间:2024-01-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宣传材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学校宣传材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学校宣传材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学校宣传材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学校宣传材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校宣传材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宣传材料.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感恩为本筑德育之基,育人为先树教育之魂兰州市第六十九中学以感恩情怀全面提升学校内涵发展兰州市第六十九中学始建设于1971年,由兰州维尼仑厂划拨土地,兰州铁路局出资建校。1974年因两企业管理等因素学校分为兰州铁路局河口南职工子弟学校和兰州维尼仑厂职工子弟学校,2007年两所学校移交西固区政府后合并成立兰州市第六十九中学,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占地面积30亩(18773平方米),现有教职工75名,教学班25个,学生1000人。 学校以一切为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和幸福奠基作为办学理念;以培养学生“孝敬父母、感恩社会、报效祖国”为办学使命。近十多年来,学校坚持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教育活动,把“求知先做人”

2、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核心,培养学生知礼仪、明孝廉、懂感恩、图报答的基本做人品质,以感恩情怀提升学校内涵发展,使兰州市第六十九中学真正成为西固西部设施完备、质量优秀的窗口学校。开展活动,关注细节,在生活中践行感恩行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兰州市第六十九中学地处西固郊区,学生家庭大多经济困难,父母大多为生计奔波,普遍缺少与孩子的有效交流,近年来本地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增多,学生来源复杂,大多学生缺乏完整的亲情关爱,学校针对这一情况确立了从感恩教育入手,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感恩情怀。坚持开展“为父母洗脚”活动感悟亲情。学校每年的春秋开学的第二个星期要求学生给父母洗一次脚,班主任老

3、师给家长打电话落实,洗后要求学生写出一篇感想,全班学生周末召开主题班会,评选一位最孝顺父母的学生。通过为父母洗脚,孩子切身感受到父母粗糙的双脚里凝含着养育孩子的艰辛,体会到肌肤交流的温情,加深对父母往日絮叨的良苦用心的理解,增进亲情;从而感恩父母,敬畏生命,逐渐理解平淡的生活中充满了博爱。体验亲情之爱,释放感恩情怀。坚持了十多年的“为父母洗脚”活动有效地搭起了父母与子女间沟通的桥梁,融洽了家庭气氛,家长王桂花在儿子洗后感作文上写到:“记不清这双手给我洗过几次脚了,只是每每被孩子摁在沙发上,我心里又高兴又难为情!我好开心,好温暖!被自己的孩子洗脚,是为人父母的另一种幸福”依托感恩主题教育活动,陶

4、冶学生感恩情操。学校利用学雷锋日、清明节、端午节,让学生采取上网查阅资料或社会调查等形式,了解屈原、雷锋、革命先烈的事迹,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利用教师节,开展感激师恩活动。卡片上的祝愿和签名拉近了师生亲情。黑板报上尊师爱师的名言警句和形象的画图,洋溢着桃李芬芳的温暖与感动。劳动节或儿童节开展的“牵手同学,共同进步”主题活动,让同学们互助、互学、共进,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五四”青年节开展“知荣辱、树新风、我行动”道德实践活动。责任和追求成为他们人生的新起点。学校每学期邀请张家寺高速公路巡警,为全校师生做交通安全常识讲座,学生身临其境,切身感受到遵守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和遵守社会公共秩序的紧迫性,学

5、会感恩他人和社会。 “七.一”建党节学校组织学生赴会宁接受红色教育,了解共产党员艰苦奋斗的作风和优良传统,理解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懂得珍爱生活;利用“十.一”国庆节强化学生民族自信心、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为国家富强发展做贡献的决心,培养学生感恩社会、感恩祖国的品质。学校以“感恩教育”为主题,完成了校园墙报文化建设。在教学楼走廊墙壁上悬挂名人名言,并设计了以“孝心篇、励志篇、感恩篇、爱生篇、勤学篇、成功篇、读书篇 ”为主题的文化墙,全部由本校师生收集编写,图文并茂,内容生动,真正把墙壁变成了“能说话、会育人”的教科书;学校班(队)会时间,组织形式多样的“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加强法制观念

6、”、“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放飞理想的翅膀”、“理解他人、感恩社会”、等主题的班会。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健康生活态度和健全的法制观念;在升旗仪式中演讲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珍惜水源”、“关注健康”、“增强自信,展现自我”等主题的相关内容;定期开展以“爱祖国”、“尊师爱师”、“为父母做一件事”等感恩为主题的黑板报、手抄报评比活动;定期组织开展以 “弘扬民族文化培育民族精神”、“感恩祖国,感恩时代”、“法律在我心中”、“自信的我”为主题的征文比赛活动;利用寒暑假开展假期主题倡议活动,让学生在假期中进行社区实践活动,参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珍爱生命的宣传及体验;定期开展弘扬民族精神、宣传法

7、律常识、珍爱生命为主题的讲故事、演讲、辩论赛等活动;联谊兰大留学生参加学校组织“多国饮食文化节”活动,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增大了交流的范围,感受不同的文化氛围。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增强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了学生的感恩情操。通过活动的开展,学生体验到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碰撞,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爱的传递,不断矫正学生的行为习惯,在生活中践行感恩行动,让学生学会了感激父母养育之恩,感激老师教诲之恩,感激同学帮助之恩,感激社会关爱之恩。诵读经典,弘扬孝道,在认识中升华感恩思想,提升学生健康的道德情操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和心灵家园。国学经典诵读是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是

8、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诵读国学经典,品悟中华文化,传承民族精神,涵养民族修为,承继民族智慧,造就具有中华气韵和民族气质的现代中国人。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就把敬孝老人视为做人的道德基础,提出“百善孝为先”,“孝德之始也”。所谓的“孝道”凝聚了古代人民父母子女之间的美好亲情。那“父慈子孝”,至今仍是处理两代人关系的良好准则。孔丘把“孝”与“敬”联系起来,他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他要求子女不仅要瞻养父母,而且要尊敬父母,因此,孝敬父母成为中华民族的一项传统美德,“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也是历代诗人千古讴歌的永恒主题。在商品经济浪潮下,不孝子女甚至拒绝瞻养父母的

9、义务。家庭关系的紧张,也成了当前社会不安的一个根源。弘扬儒家孝道中的积极因素,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依托经典诵读,弘扬孝道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学校制定兰州市第六十九中学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对于各年级经典诵读的内容,我们依据区教育局的总体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作了相应的规定。要求每一位语文教师积极参与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引导学生开展诵读活动,固定时间开展国学诵读,每学期开展一至二次国学经典诵读展示活动。为了让经典真正植入孩子们的生命,成为影响孩子一生的文化血脉,学校把经典文化作为学校建设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通过德育课程和语文课程进行文化浸润。在德育课程中,主要通过班

10、会、队会、品德课对学生进行养成(礼仪)教育、环境教育和心理教育,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环境,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健康、和谐的成长氛围,实现学生、教师、学校、家庭的和谐发展。将国学经典诵读引进课堂,引入学生学习生活。分学段开设专门的国学经典诵读课,规定各个年级国学经典诵读读本,有弟子规、三字经、道德经、孝经、笠翁对韵、朱子治家格言、唐诗、易经(系词上下、乾坤谦三卦、)中庸、大学、论语等内容。利用校园广播在课外活动时间播放经典诵读的名篇名段,让学生在娱乐中识记经典内容,感悟传统文化所蕴含的精髓。学校每年开展“诵经典、明孝道”校园艺术节,把孩子平时的诵读积累,进行艺术的整合和编排,形成独特的文艺节目,体现各具

11、特色的文化主题和文化内涵。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从经典中吸取到传统文化中的孝道,孝感动天家庭和谐,有效地在父母子女间建起了新的和谐关系,激发了学生热爱家庭、热爱祖国,学习国学、孝义为先的热情,为形成学生良好的习惯、健全的人格、和谐的个性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以感恩为主线的特色德育教育模式,提升了学校的内涵发展多年来学校坚持以感恩为主线的德育教育没有间断,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德育教育模式,2009年学校申报了甘肃省规划课题学校开展民族精神教育、生命教育、法制教育、心理教育的相关研究,并于2012年6月通过鉴定结题,该课题对我校的德育教育进行了系统的总结,提出了“活动引领、细节渗透、文

12、化熏陶”的“363N”教育方法,即整体设计一个初中生三年六学期的学习生活,每学期我们都会组织三次大型全校性活动和很多(N)次小活动的教育方法。建立了“学生、学校、家庭、社会”四维一体的教育模式。在2011年底成立了“兰州市第六十九中学延安精神研究会”,并于2012年初又成立了“兰州市第六十九中学雷锋精神研究会”,2012年12月1日下午,甘肃省延安精神进校园活动现场会在兰州市第六十九中学召开,省委宣传部视察组在学校进行调研视察,对学校在延安精神进校园活动中取得的成绩予以充分肯定。“求知先做人”,学校在进行德育的过程中结合“感恩”和“孝道”,培养学生先学会做人的道理,在信息时代,知识的容量几乎没法通过学校教育让学生受用一生,但学会做人是一个学生进入社会的基本生存之道,“感恩”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人生境界,一个懂得感恩,懂得孝敬长辈,尊重他人的人,才能从各方面获得更大的回报,感恩是永恒的主题,社会更需要懂得感恩,懂得合作,懂得生活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学生常怀感恩心、常念感恩情、常有感恩行;知礼仪、懂孝道,才能构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让感恩为主线的德育教育模式不断推动学校高速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