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城乡结合部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探讨.docx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3431705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9.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背景下城乡结合部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探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新课程背景下城乡结合部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探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新课程背景下城乡结合部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探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新课程背景下城乡结合部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探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程背景下城乡结合部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探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背景下城乡结合部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探讨.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程背景下城乡结合部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探讨思想思考问题;不会用地理方法解决问题;不适应基于课标命题的学业考试。二、初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衔接问题(一)初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衔接(二)初高中地理教师教法与学生学法的衔接问题(三)初高中知识结构的衔接问题(四)地理课程设置与评价而形成的衔接问题初中地理课程只设置在初一和初二,初二完成小中考,初三未设置地理,学生知识遗忘率高。而城乡结合部学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地理基础知识薄弱,加上由于年龄特征和心理上的差异,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及学科素养还有许多不适应高中地理学习,地理课程设置的不合理带来了教学衔接问题。初高中地理课程的评价主要是中高考,前者是毕业考试

2、与升学考试二考合一,即达标考试,只要达到C级,就可毕业和获得中考资格。因此,初中地理教学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在量上和质上都大打折扣。不仅学校和学生不重视,而且初中地理教师为了应付考试,在最后备考阶段给学生划重点、圈范围,让学生死记硬背。学生到考前突击划定的内容也能够达标过关,但地理基础非常不牢固。而高考是国家级的选拔性考试,对学科各方面的能力要求比前者高得多。往往这些学生到了高中,容易出现学习“断层“,无法适应高中地理学习,产生学习倦怠,出现初高中衔接问题。三、如何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初中是高中的基础和前提,新课程背景下城乡结合部学校要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需要初中地理教师在

3、充分考虑学情的基础上,教学中不仅要落实初中地理教学要求,还要考虑高中地理涉及到的初中地理知识与技能,深入浅出,一步一个脚印地拉近初高中地理教学,使学生不产生“断层”的感受。(一)深入研究课标和教材,抓住初、高中地理知识契合点,扩展学生认知结构初中地理教师不仅要深入研究初中地理课程标准,熟悉教材,还应与高中地理教师相互交流,了解高中地理教学,是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重要前提。纵观初高中地理教学目标,初中地理教师应在地理位置描述、图表的读图方法、地形特征的分析与描述、气候的特征与分布、河流特征、人口特征、农业因地制宜的观念、区域特征的分析与描述等方面下足功夫,有意识地逐步引导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形

4、成地理思维,渗透学法,知识与技能等教学目标较好地达成,为高中地理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2.要加强地理知识存量的结构化,及时查缺补漏,完善学生认知结构初中地理认知结构包括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知识结构层面包含基本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在初中阶段,基本的地理技能主要有:提取、处理、表达图表地理信息;比较、分析地理差异。能力结构层面包含记住、描述、分析、评价地理事物或现象及其特征、分布规律。(二)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加强地理图表技能,初步形成地理思维能力根据课标要求,地理重要的技能就是读图、用图、析图等图表技能。在初中阶段只要求学生“学会阅读和运用常见地图、地理图表等”,高中阶段还要求学生在此基础上初步掌握

5、“运用图表和数据分析有关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教学目标在不断深化,有一定的梯度性。初中阶段停留于图上有什么地理事物,如何分布,较少探究为什么,高中则要探究“为什么”。初中地理教师要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如多媒体教学资源,明确告诉学生图表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重视和加强图表能力,初步形成地理思维能力。如湘教版教材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可以利用多媒体动画,直观展示等高线的形成过程,将山地地形部位的景观图与相应的等高线地形图作对比,引导学生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判断方法,进而初步形成基本的地形特征的分析思维,为今后区域地理学习中的地形特征分析与描述内容打好基础。(三)注重良好的地理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的培养

6、,注意学法的渗透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使学生终生受益。初一学生刚开始学习地理时就要注意学生读图、课前预习课堂认真听讲、认真做笔记、做练习课后复习、书写规范等学习习惯的养成。初中地理教师精选课堂习题,及时了解做题情况,批改作业要严格规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地理学习习惯和严密的思维过程,逐步掌握一定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提高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兴趣是最好的学习动力,初中地理教学时,教师要尽可能地运用现有的教育技术手段,结合学情,以直观教学为主,多开展生动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探究知识的欲望,促进地理学习。要注意渗透学法,让学生学起来容易,不产生畏难情绪,尤其是在一开始接

7、触的地球地图知识,要及时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四)转变课程评价方式,促进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目前,对初中地理课程的评价主要是地理小中考,以等级成绩的形式计入学生的中考成绩中。随着新课程的推进,地理小中考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地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考查学生的图表解读、分析、归纳、比较、表达等地理能力,但在地理认知结构和思维能力等方面考查还是相对较少。加上九年级未设置地理课,学生进入高中学习时仍会感到陌生。因此,要转变课程评价方式,小中考可适当多考查一些与高中地理学习相关的地理能力;初中地理教师除了关注考试结果,还应培养学生用地理的眼光观察世界、用地理的思维解释世界、用地理的方法改变世界等地理素养,侧重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课堂学习的参与度,实践活动的合作度,思考问题的维度等,进而促进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总之,新课程背景下要做好城乡结合部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工作,不仅要求我们在实际教学实践中要了解初高中教学现状,关注学情,熟悉课标和教材内容,处理好初高中地理学习“断层”,还要尽可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形成地理学科能力,培养基本的地理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