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说课教案.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3416157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篮球说课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篮球说课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篮球说课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篮球说课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篮球说课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篮球说课教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篮球运球说课稿曾家中学-柏青山 一、说教材: 教材内容为篮球(复习原地运球、直线运球,学习双手胸前交叉运球)和运球接力跑游戏,均选自省编中学体育与保健教材第一册内容。球类是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它具有良好的综合健身作用,能够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进取和拼搏精神。中学篮球教材由基本技术、简单战术和教学比赛三部分组成,基本技术在整个教学内容中比重较大。初中阶段重点是学习各种基本动作,尤其是在初二教材里基本技术动作所占的比重最为主要。选择双手胸前交叉运球技术作教材,是根据初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认知、技能水平情况。因此,将本课双手胸前交叉运球的重点确定为运球时的按拍部位,难点为控制球。运用运球

2、接力赛进一步增加双手胸前交叉运球知识性和趣味性,让学生在竞赛中巩固知识,在娱乐中健身。运球接力跑游戏的重点定为提高学生的快速跑能力和灵敏素质等。根据以上认识特制定以下三方面的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1)了解本课的练习方法,明确篮球原地运球、直线运球、双手胸前交叉运球的技术原理及作用,能正确区分原地运球、直线运球和胸前交叉运球的不同之处。认识篮球运动的目的是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增进健康。2)90%以上的学生明确本课目标。 2、技能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使85%以上的学生正确掌握原地运球、直线运球技术,75%以上的学生在一定速度中能正确运用胸前交叉运球技术,提高手对球的控制支配能力。2)发展学

3、生的灵敏、速度素质,提高协调性及快速反应能力。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积极进取、顽强拼搏、力争胜利的竞争意识及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强化学生的爱情感,提高想象、交往能力,发展学生个性和心理素质。2)95%以上的学生对情感目标的接受。 二、说教学程序: 在课的结构上,从“身心协同”的基础观点出发,依据初二学生的身心特点,采用“收心热身、愉悦心身-育心强体、磁智促技-稳定情绪、恢复心身”的三段结构。 1、徒手做球类运动的基本姿势,做左右滑步练习,这样能使有关肌肉、关节、韧带得到充分的活动,而且与要学的技术动作有机结合。因学生水平各异,最后一个球性练习为自由创想展示练习,给学生自我展示的

4、机会,从而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学习的主动性。这部分用时为7分钟。 2、第二阶段,首先,运用各种变化的原地运球练习,改进提高原地运球技术动作及控制球的能力,在运球中要求学生养成观察前方的良好习惯,重点强调正确的身体姿势和脚部动作,为主教材教学做铺垫。在学生情绪已活跃的基础上学习新教材,进入胸前交叉运球教学,我用启发性的语言和直观对比,使学生能较清楚地认识到“球的反弹角度与手按拍有直接关系”等道理,并运用不同信号手段组织学生进行胸前交叉运球练习,然后安排学生进行胸前交叉运球绕干追逐,使教学步骤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分层递进、对比探索、激发兴趣达到初步掌握技术动作的目标。练习中我突出要求学生相互观察

5、、相互纠错、共同提高,充分体现和谐互助的精神。在这阶段中,我还注重在练习队形图形上进行变化,一方面充分利用篮球场原有的线路,另一方面克服重复练习带来的枯燥感。这部分用时15分钟。 体育游戏接力赛我设计了分男女生混合两组绕障碍物快速运球接力。 运用游戏竞赛法,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这部分用时15分钟。 3、第三阶段,集合成早操队形做“意念”放松操,以达到稳定情绪、恢复心身的目的。最后进行小结,对本课的练习效果进行讲评,对学生的成绩给于肯定和表扬,提出今后注意事项,从而结束本课教学。 三、 说教学特色: 1、本课以“愉快教学法、成功教学法”作为指导思想,以发挥学生的认识能力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基本活动能力为目的,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始终在师生的共同活动中愉快、轻松、活泼地进行教学,力求体现“大容量、高密度”的教学特色,以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2、整堂课始终在一个篮球场地中进行,布置简单清楚,器材实用,富有喻意,坚持“一场多用、一线多用、一材多用的指导思想。 四、课的预计: 本课平均心率预计:130-135次/分;最高心率为:170次/分;出现在约三十八分钟时,即接力跑教材时;估计练习密度为40-45%左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