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壶口瀑布39.docx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3367001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7 壶口瀑布39.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17 壶口瀑布39.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17 壶口瀑布39.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7 壶口瀑布3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7 壶口瀑布39.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壶口瀑布重庆市江北中学校 李享玲教学目标:1感受壶口瀑布的气势,把握其雨季和枯水季的特点,领会多角度描写瀑布的妙处。2领悟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民族精神的歌颂。教学重难点:1重点:把握所写景物的特点,领会多角度描写瀑布的妙处。2难点:领悟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民族精神的歌颂。教学方法:朗读教学法、讨论点拨法、品析鉴赏法课前准备: 1学生查阅有关壶口瀑布的资料和图片。2解决生字词,读通文章,了解文章大意,回顾了解游记的特点。3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熟读,根据预习提示和课后“研讨与练习”做批注。教学过程: 一、导入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历代文人赞曰:“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天险,壶口最

2、惊人。飞流撼天地,涛声泣鬼神。”今天,我们跟随著名散文家梁衡,一起游览壶口瀑布,领略壶口瀑布雄壮的气势。二、观壶口瀑布,看景象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文中两次写到壶口瀑布的情景,分别是在什么季节?作者看到了什么景象?画出能体现壶口瀑布特点的语句。学生分A、B组完成表格,A组(单数列)完成第一次写壶口瀑布的内容,B组(双数列)完成第二次写壶口瀑布的内容。在文中做批注。季节声势景感 季 季2交流点拨。(1)初次相识是在哪个季节?壶口瀑布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分别从声、势、景三个方面说一说。学生交流。教师点拨雨季壶口瀑布的特点:不太像瀑布,涛声如雷,水势浩大,水雾弥漫。教师追问:这样的壶口瀑布给作者的

3、感受是怎样的?(令人害怕)(2)雨季的壶口瀑布是这样的惊心动魄,那么,作者写的第二次专门去看是在哪个季节?这样的壶口又以怎样的面貌展现在作者面前呢?作者观景的视角有什么变化?学生交流。教师点拨枯水季壶口瀑布的特点:气势磅礴、雄伟壮大、形态多样、刚柔相济。教师追问:这样的壶口瀑布给作者的感受是怎样的?(小小壶口,容纳千情万态,大千世界)3作者两次写到壶口瀑布,都写到了声、势、景、感等方面,从不同角度把壶口瀑布的美展现在读者面前。请相邻的A、B组的同学对照一下我们刚才完成的任务,有什么发现?学生交流:作者详写了枯水季观壶口瀑布的景象,略写了雨季。在描写的壶口瀑布的美方面有刚和柔之别。从景象带给我们

4、的感受来看,雨季是撼人心魄的壮美,枯水季是雄伟壮阔,还有刚柔相济。教师追问:既然作者是想重点描写枯水季的壶口瀑布,为什么还要写雨季的景象?学生交流,教师点拨:写雨季的壶口瀑布是为写枯水季的壶口瀑布作铺垫和渲染。另外,这是一篇游记,要让游记有新意,那就得写别人未至之景,或写人虽曾至但未见之景。4作者写了壶口瀑布的水之后,为什么又写“脚下的石”?学生小组讨论后交流。预设:壶口瀑布是水和石共同构成的,文章以写水为主,但不宜对石不置一词;从观景的角度来看,作者的立足点在河心,定点换景,观了四周,自然最后把视线收回脚下;正是因为石头对水的约束,才会有多姿多彩的水的形态,才会有作者第四段的感受;脚下的石是

5、被河水侵蚀了的,能够展现河水的真正力量,为最后的感想作铺垫。三、观壶口瀑布,见人生1梁衡先生认为,大凡看景只看人为的热闹,是初级;抛开人的热闹看自然之景,是中级;又能抛开浮在自然景上的迷眼繁花而看出个味和理来,这才是高级。纵观全文,你觉得文章只是在向我们描绘黄河壶口瀑布这一胜景吗?(1)这黄河之水使作者想到了什么?流露出怎样的情感?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情感。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点拨:这是作者观赏了河水在壶口前的种种形态后发出的感叹,黄河之水使作者想到了人。由海、河、瀑、泉、雾所有

6、水的形态,想到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巧妙地把水的多样与人的多情联系起来水的种种形态,不正是人生命的多样和精彩的象征吗?正因为如此,作者笔下黄河之水也被赋予人的情感,胸怀的博大和包容,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情正是寄予在对黄河之水的描写之中。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指导朗读。(2)作者由黄河之水想到人之外,还想到了什么?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就了自己伟大的性格。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点拨:“博大宽厚,柔中有刚;

7、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诠释了黄河的个性:无坚不摧、坚韧刚强、勇于反抗、勇往直前,准确生动,易于理解。作者的意思是:第一,黄河的个性是柔中带刚的,蕴蓄着无尽的力量,所以才能穿凿巨石,改变地貌;第二,未经磨难不成材,黄河的个性也是在巨石的逼迫、抵拒中在最终铸就的,甚至可以说“未过壶口不成河”。作者借对黄河的赞美,表达对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精神的歌颂。2黄河精神对我们的人生很有启发,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想。学生交流。3指导朗读最后一段。四、课堂小结作者由黄河壶口瀑布的气势磅礴、雄伟壮阔,想到黄河博大宽厚、刚柔相济的品质,想到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中华民族。

8、本文不仅是写壶口瀑布、黄河之水,更是在写一种哲理,一种人生态度,一种无坚不摧、百折不挠、坚韧刚强、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希望同学们能从文中汲取精神养料,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努力绽放自己生命的精彩,做一个幸福人!五、作业1.文章的语言很有表现力,请同学们细读文章第3、4段,选择一句你认为最美最有表现力的语言进行赏读,做好批注。2.课外阅读郁达夫西溪的晴雨、徐迟黄山记、王允闾读三峡,体会它们在选材、构思、语言等方面的特点。板书: 壶口瀑布 雨季:水势浩大 涛声如雷河 水雾弥漫 令人害怕 枯水季:气势磅礴 雄伟壮大 见黄河 形态多样 刚柔相济 见人生人:生命的多样和精彩胸怀的博大和包容民族精神:无坚不摧 坚韧刚强勇于反抗 勇往直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