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二中、要塞中学等四校2019-2020高二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3366506 上传时间:2023-11-2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11.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二中、要塞中学等四校2019-2020高二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二中、要塞中学等四校2019-2020高二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二中、要塞中学等四校2019-2020高二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二中、要塞中学等四校2019-2020高二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二中、要塞中学等四校2019-2020高二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二中、要塞中学等四校2019-2020高二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二中、要塞中学等四校2019-2020高二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二中、要塞中学等四校2019-2020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二中、要塞中学等四校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1。 有学者认为:“西周政治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对此最准确的理解是A。 西周与秦以后的制度没有联系B。 作者对秦以后的独制持否定态C。 度周秦制度的根本差异是分封制变为中央集权制D。 “大变局指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答案】C【解析】材料“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说的是贵

2、族政治(宗法制),“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说的是分封制,“一统”说的是统一王朝或中央集权,“独制说的是君主专制,这一变化说明了度周秦制度的根本差异是分封制变为中央集权制,故C项正确;ABD项错误。点睛:题干反映的是周至秦政治制度从“共主”到“独制”这一“天下一大变局”的现象,所涉及的是西周的分封制,秦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2. 殷人祭祀祖先的主要目的是希望通过取悦先王先公等获得庇护,与此相比,周人有明显不同:“夫圣王之制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商周祀祖制度的演变A。 反映出上古时期帝王创立祀祖制度旨在社会教化B. 表明商周等

3、早期政权日益重视以神权维护世俗权C。 显示出早期宗法文化中越来越多的人文理性因素D. 推动了战国时期崇尚君主集权的法家思想的诞生【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来看,周代的祭祀活动不仅仅是为了祈祝祖先荫庇后世,更重要是的是从这一系列的活动中总结出的制度与规范,这对于王朝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是人文因素的体现,故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材料没有体现出“社会教化”;B选项没有理解材料中的真实含义;D选项无法从材料中得出结论.3. 王国维说:“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材料反映的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 封建等级秩序森严B. 中央集权尚未形成C.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D. 政

4、治与血缘相结合【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下天子与诸侯是主从关系,但诸侯有很大的独立性,没有形成中央对地方直接有效的控制,故B正确;封建等级是封建社会的特点,不符合分封制,故A错误;材料未涉及神权与王权相结合,故C排除;材料也无法体现政治与血缘相结合,故D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4. “九卿是秦朝在中央设置的官职,其中奉常主管宗庙礼仪和教育,郎中令主管宫廷警卫,少府主管皇室财政,宗正主管皇室事务,卫尉主管宫门屯卫。这些举措体现的核心政治理念是A. 分权制衡B。 教化至上C。

5、 天下为公D。 天下为家【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秦朝中央官职设三公九卿,其中奉常属于九卿,掌宗庙礼仪,少府主管皇室财政,由此可知,九卿为国家和皇家服务,这体现了“国”与“家”同治,即天下为家,故D项正确;秦朝中央九卿既配合又相互牵制状态,不是分权制衡,排除A;材料属于秦朝中央官制,“教化至上与题意不符,故排除B项;“天下为公”思想原意是天下是公众的,天子之位,传贤而不传子,而秦朝是王位世袭制,故排除C项.5。 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A。 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 都

6、顺应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C。 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加强了统治D。 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答案】D【解析】【详解】先秦时期的“封建政治指分封制,分封制以血缘为纽带,是一种贵族政治,而郡县制各级官吏由中央任命,有任期,属于官僚政治,故D正确;先秦时期的“封建政治”指分封制,依据所学知识,分封制中诸侯有相对独立的权力,不能加强中央集权,A错误;先秦时期的“封建政治”指分封制,分封制维护的是奴隶主的统治,不是封建统治,故B错误;联系所学知识可知,郡县制中各级官吏由中央任命,不是以血缘为纽带,C错误。6。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中国元史学会会长李治安先生说:“行省演化为地方最高官府,只是言

7、其性质的基本方面;“即使上述演化完成以后,行省仍长期保留着朝廷派出机构的某些原有性质并非纯粹的地方官府”。这表明A 行省具有二元化特点B. 行省是临时性机构C。 行省不是地方政府D 行省与郡县无异【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目中的分析元代行省制“为地方最高官府,只是言其性质的基本方面,行省仍长期保留着朝廷派出机构的某些原有性质并非纯粹的地方官府”,根据分析得出元代行省制具备地方最高地方官府和朝廷派出机构的双重特性,这正是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专制表现,故A项正确;行省制是元代地方行政制度,而且是中国省制的开端,非临时机构,故B项错误;行省制是地方一级行政制度,故C项错误;行省与郡县均是中

8、国古代的地方行政制度,两者所处时代不同,题目中并未提到郡县制,故D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行省制度7. 明末冯元飙说:“(阁臣)夫中外之责,孰大于票拟,有汉唐宰相之名,而更代天言柄用专者莫如今日。”这反映出明末内阁A. 控制了国家决策大权B。 上升为法定的行政中枢C。 权力和地位日益提高D。 阁臣专权超过汉唐宰相【答案】C【解析】【分析】试题分析:由材料“柄用专者莫如今日”可知,明朝内阁的权力和地位日益提高,但是国家决策权依然是掌握在皇帝手中,所以排除A,答案选C.内阁是皇帝位加强专制而建立的政治机构,它始终没有取得法定的地位,始终不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更不可

9、能专权超过汉唐宰相,所以BD说法有误,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内阁【名师点睛】明朝内阁制强化了君主专制制度。内阁制度随着皇权的高度强化而建立,权利的来源,由君主所授予,对君权的制约作用有限。在永乐朝以后,内阁权力加强。中晚明的历史可以看出,只要内阁中人才济济,皇帝不能再胡来。 明朝时,即使皇帝不上朝理政,国家机器也能依靠一班大臣和一整套政务流程维持正常运转。【详解】8。 梁启超曾把中国古代的某一机构比喻成“将留声机器所传之声,按字誊出的写字机器”。这一机构是A。 汉朝的内朝B. 宋朝的通判C. 明朝的内阁D. 清朝的军机处【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清代

10、的军机处。根据所学内容可知,汉朝的内朝由汉武帝设置,拥有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决策权,往往在宫廷之内对重要政事先做出决策,故排除A项;宋朝的通判是牵制分割地方长官权力的官职,故排除B项;明朝的内阁是皇帝的顾问咨询机构,具有票拟权,故排除C项;清朝的军机处只能跪录皇帝旨意,所以梁启超所描述的机构是清朝的军机处,故选D。9。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若此观点成立,则与之相背离的朝代是A。 秦、汉B。 明、清C。 隋、唐D. 宋、元【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秦汉时

11、期实行三公九卿制;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宋代设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设枢密院分割宰相军事权,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行政权,设三司使分割宰相财政权;元代设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构,统领六部,长官行使宰相职权,设枢密院分割宰相军事权,因此秦汉、隋唐、宋元时期君权、相权,互为节制,故A、C、D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君权战胜相权,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故D项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解答本题需要掌握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的具体措施和影响,认识君主专制制度发展的一般规律.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君权、相权,互为节制”“与之相背

12、离的朝代.10. 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传中评论:“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攻之患。”这本质上A。 肯定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B. 肯定了秦朝地方行政体制建设的功效C. 敏锐地指出了分封制的弊端D. 指出分封制与郡县制最主要的不同点【答案】B【解析】【详解】司马迁认为秦王朝废除了分封避免了诸侯相互征战的出现,实际上是肯定了秦朝地方行政体制建设的功效,故选B项,排除C项;司马迁肯定的是郡县制,不是秦统一的意义,更没有将郡县制与分封制进行比较,排除AD项。故选B。11. 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这句话意在强

13、调A。 应严刑处罚失职官员B。 选官须注重才学C。 官员失职会危害民生D. 选官应注重品行【答案】D【解析】题中材料指出选官标准中片面注重言辞刀笔(语言、文章)的而不注重品行(道德)的弊端是害已害民,即D项所述。12. 清末传教士明恩溥记述:“促使中国学子年复一年地坚持科举考试,有的直到九十高龄终于拿到文凭方可罢休,有的则死于这一过程中。功名利禄一类是无法说清楚的九十高龄之后,即便考中又怎么样?唯一的解释是他天生具有忍耐的禀赋.”该材料( )A。 批判学子追求功名利禄B。 表明科举制下学子的愚昧无知C. 折射出学子的价值取向D. 反映出科举制失去人才选拔功能【答案】C【解析】明恩溥的这段记述表

14、明了科举制存在一些问题,使得众多学子穷其一生去参加科举考试,这里面不仅仅是用追求功名利禄可以来解释学子动机的,还有的就是他们天生具有的忍耐品质,正是这种品质,促使他们孜孜不倦的去参加科举,这反映了古代学子的价值追求,故选C。A项表述错在“批判”这个词语,作者的态度更多的是一种困惑或者疑惑,而不是批判。B项的愚昧无知在题干材料中无法体现出来。题干只是表明科举制对人的精神和身体摧残,而不是说明其失去选拔人才的功能,排除D。【考点定位】科举制13。 1845年,美国国会通过一项法案:禁止总统在未经过国会同意拨款的前提下授权建造海上缉私船。总统约翰泰勒否决了该法案,但国会推翻了总统的否决。根据美国宪法

15、,随后( )A. 这项法案将会自动生效B. 国会将自行建造缉私船C。 最高法院可废除该法案D。 总统可再次否决该法案【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美国宪法的规定,总统有权否决国会的立法,但是如果国会重新表决,以2/3以上的多数通过的话,则总统的否决无效,故选A。BC与题意无关,D不符合美国宪法的规定,故排除。【考点定位】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三权分立14. 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 )A. 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B. 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C。 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D。 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材料信息体现的是18世纪中叶时英国国王还掌握媾合与开战的权力,但是“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也就是说国王必须要让议会参加才能行使媾合与开战的权力。本题表明的现象是当时英国国王仍旧保留某些权力,但是必须让议会参见才能行使。实质上说明了在君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