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英语教学课程中的沉默现象及对策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3350818 上传时间:2023-11-1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究英语教学课程中的沉默现象及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探究英语教学课程中的沉默现象及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探究英语教学课程中的沉默现象及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探究英语教学课程中的沉默现象及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探究英语教学课程中的沉默现象及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探究英语教学课程中的沉默现象及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究英语教学课程中的沉默现象及对策(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西师范大学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毕业论文设计(论文)说明书论文名称:探究大学英语教学课程中的沉默现象及对策学生姓名 江漫莉学 号 专 业 英语 指导老师卢 庆 生 2012年3月摘要沉默现象在外语学习中普遍存在。在外语课堂上中,学生所表现出的沉默是由语言能力,学习动机,课堂模式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大学英语课堂中的沉默现象往往被视作师生间的交流失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对课堂不感兴趣,甚至对抗的消极心理。文章首先探讨分析了课堂沉默的两种表现形式:积极沉默和消极沉默与教师提问策略,学生学习能力,文化等有关。总结出大学英语课堂上造成消极沉默现象的几种主要原因,并提供

2、些改善的措施。关键词:课堂沉默;师生因素;教学策略;中国文化;环境;心里因素Abstract:The silence phenomenon exists generally in the course of teaching foreign language. During foreign lesson teaching, silence expressed by students is comprehensive role result of some factors. Like as the ability of language, motive of studying, curricul

3、um model and so on. Silence phenomenon always is taken to a fail communication between students and teachers. In a way, it reflected that students are not interesting in lesson, even a kind of negative psychology to withstand. This article probe and analyse two kind form of expression of silence phe

4、nomenon in class. Positive and negative silence is affected by the questioning strategies of teacher, the studying ability of students, the culture of nation and so on. Summary out some main factors, which cause negative silence phenomenon in class. And offer some improved measures.Keywords:silence

5、phenomenon in class; the factors of teacher and student; teaching strategy; Chinese culture; environment; psychological factor目录摘要IAbstract:II目录1引言2第一章大学英语课堂学生沉默现象研究3(1)积极沉默3(2)消极沉默3第二章影响课堂的因素4(1)学生因素:4(2)教师因素4(3)文化因素6(4)环境因素6第三章课堂沉默解决对策7(1)强化学生学习动机,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提高学生语言水平7(2)优化课堂提问策略,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创建和谐师生关系7(3

6、)更新英语教学理念,转换课堂教师角色打破传统文化的局限7(4)创造一种轻松、和谐的英语学习气氛7结束语9引言21世纪初开始的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改革要求改变以往那种外语教师单一“演说”的教学模式,走向一种合作研究的教学模式,强调课堂学生的重要作用。这就要求课堂中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师生间的互动。学生参与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说”。然而许多教师发现,要学生主动“说”出自己的观点、见解和对问题的理解程度是非常困难的,许多学生在问题面前缺乏主动性,即使他们知道问题的答案。教师们经常抱怨学生在课堂上是如此的静寂和沉默。老师提出问题,学生经常三缄其口,沉默不语,让教师和学生都陷入尴尬的境地。近几年

7、我国外语教学和研究工作者比较关注英语课堂沉默现象及形成的因素。这些研究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之间的失调、学生的性格特征和语言能力的缺乏、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师的教学风格等方面分析和探讨了中国学生在英语课堂中保持沉默的原因。而国外对课堂沉默的研究,较为著名的是Amy B,M,Tsui所作的第二语言学习中的沉默与外语课堂焦虑的调查,该研究是一项对中学生外语课堂沉默的研究,她发现学生的沉默主要与焦虑有关。另一项是Jackson在用英语讲授商务管理的课堂上进行的研究,他发现教育、社会文化、情感等因素导致了学生的沉默。第一章 大学英语课堂学生沉默现象研究沉默现象属于交际语言学范畴

8、。根据SavilleTroike对交际行为的划分,沉默是指“交际主体所呈现出来的无声且无固定语义的非言语交际行为”。因此,课堂沉默则可解释为课堂教学中所呈现出来的无声且无固定语义的非言语交际行为。同时,广义层面的沉默是指课堂教学中的一切沉默现象,而狭义层面的沉默则是特指课堂讨论或课堂提问中学生的沉默。此外,课堂沉默有积极沉默与消极沉默之分。(1)积极沉默积极沉默是学生思考时普遍的和必要的组成部分,是将老师所授知识接收分析归纳运用的必要表现形式。其表现形式多为:1: 学生在教师提出问题之后陷入积极思考中的沉默;2 : 学生对教师或其他同学的讲述或回答认真去倾听和思考的沉默等。(2)消极沉默根据课

9、堂沉默现象,消极沉默又呈现两种表现形式:(1)有些学生总是处于被动地位,对教师所讲知识或被动接受或不懂装懂,对课堂提问或不闻不问或不愿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使课堂教学组织活动瘫痪,毫无生气;(2)课堂表象上呈现出热烈、活跃、师生配合良好的状态,其实质却是往往有几个特定学生反复发言,其他学生仿佛置身事外,与课堂活动无关,一味沉默。积极沉默在课堂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而消极沉默极大地影响了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与教学目的的实现。本文主要探讨的是课堂沉默现象中狭义层面上的消极沉默现象。第二章影响大学英语课堂的因素(1)学生因素:1情感因素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学习过程中影响学习效果的最大因素之一是学习者的

10、情感因素,主要包括动机、态度、性格特征。可见课堂沉默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与学生J隋感因素息息相关。首先,动机是指对某种活动有明确的目的性,为达到该目的而做出一定的努力。Gardner和Lambert将外语学习的动机分为“综合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两类。前者是指学习者对目的语社团有特殊兴趣,期望参与或融入该社团的社会生活;后者是指学习者为了某一特殊目的,如通过某一考试,获得某一职位等。由于英语四六级考试及就业求职的压力,现代大学生往往持工具型动机,因此在课堂上,他们更倾向于多做题而不愿意将时间花费在与老师的口头交流上。其次。态度与动机密切相关。在英语学习中,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持抵触的态度,畏之如虎

11、,把英语想得的过难,于是在课堂上就表现得缺乏兴趣,被动沉默。再次,调查结果表明,少数学生表明是由于自己害羞,自尊心太强,所以不愿意在全班同学面前回答老师的问题。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争抢着回答问题是很幼稚的表现,大学生应该表现得沉稳一些,因而也在课堂上保持沉默。性格是导致学生课堂沉默的重要因素之一。“外向型”性格的学生自信开朗,善谈且善于反应,而“内向型”性格学生则腼腆胆怯,不善于表达。因此,在课堂上表现沉静。内向性格的人一般被认为很害羞,在公众场合说话时没有自信,不愿意炫耀。当老师让他们回答问题的时候,他们还会因为害怕而什么也说不出来,窘迫得使脸通红。尽管我们无意识对性格内向进行贬抑,但性格内向

12、很容易造成他们在课堂上一语不。2语言水平学生语言水平也是影响课堂沉默的因素之一。部分学生由于基础知识不扎实,对教师所授内容难以理解,即便是掌握了扎实的基础知识,语言表达能力薄弱,也会导致学生不愿开口。与此同时,自侮受挫感和焦灼心理也随之产生,因而进一步加剧了沉默现象。Mackay认为,学生语言水平不够,却要求他们完成难度较高的课堂任务,会造成课堂的频繁停顿,阻碍原计划的课程进度。(2)教师因素1 提问策略调查表明,教师的提问对学生的沉默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其提问方式导致了学生以下的消极反应。一些教师提出的问题超出了学生的实际能力范围,使他们答不上来,只能沉默;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学内容不感

13、兴趣或对教学方法不满意,便用沉默来表达“无声的抗议”;学生感觉教师对自己的期望值太高,为避免出错令教师失望,他们宁可选择沉默;教师提问后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学生对问题的考虑不成熟,所以选择沉默。2 教学理念深受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及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已经形成了被动思考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他们更注重的读写能力的养成,而忽略了听说能力的重要性。然而,随着2004年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试行,提高大学生听说能力成为了教学重点之一,于是教师想方设法地在课堂中设计讨论问答等环节试图鼓励学生多说,然而,由于学生英语表达能力的欠缺结果只能事倍功半,以沉默收场。3 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模式

14、单一也是影响课堂气氛的原因之一。“大学英语课堂几十年来都是读单词一翻译课文 讲解语法知识点 做练习题一个套路。拘泥于教材,缺乏新意,学生产生审美疲劳,总是打不起精神。”可见,教学模式缺乏创新,不能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他们的积极性,沉默行为的产生就不言而喻了。4. 教师的提问调查表明,教师的提问对学生的沉默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其提问方式导致了学生以下的消极反应。一些教师提出的问题超出了学生的实际能力范围,使他们答不上来,只能沉默;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学内容不感兴趣或对教学方法不满意,便用沉默来表达“无声的抗议”;学生感觉教师对自己的期望值太高,为避免出错令教师失望,他们宁可选择沉默;教师提问后没

15、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学生对问题的考虑不成熟,所以选择沉默。5. 交际风格“教师在课堂中过于关注小部分成绩优秀的学生而忽略大多数成绩一般或不尽人意的学生,因此,造成了后者宁可倾听也不愿意积极发言。”6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动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在大学英语课堂中更显得尤为重要。李如蜜密根据教学中师生关系性质特点的不同将师生关系划分为:专制型管理型,挚爱型,放任型和民主型师生关系,他认为“在专制型和管理型师生关系下的课堂中。不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易于产生课堂沉默现象。”的确。根据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理想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平等互助的大学英语课程也应该在民主开放的教学环境中进行。然而。现实的

16、大学课堂中,教师的绝对权力与权威地位已在学生心目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俨然成为了阻隔师生平等交流的鸿沟。同时教师消极倦怠,易怒烦躁等不良情绪也会加深师生间的距离感。因此,师生关系的疏离间接地导致了学生的沉默行为。(3)文化因素课堂沉默现象与我国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息息相关。顾晓乐曾把中国学生因文化因素而在课堂上沉默的原因总结为五条。一是,中国文化属重语境文化,即认为好多常规性的、听话者应该知道的东西不必说出口。二是,中国文化重“和睦”,认为不同意某人的观点就是与他个人过不去,严重时可能会付出与对方终生不睦的代价。三是,中国文化重“集体”,凡事讲究随大流。四是,中国文化强调“顺从”,认为孩子在家应顺从父母,在学校应顺从老师。五是,中国文化很重“面子”。因此说,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