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课堂阅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英语课堂阅读.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 中 英 语 阅 读 课 堂 教 学复兴区赵王城学校 王拥平 一、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出:“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对中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口头上、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阅读是理解和吸收书面信息的最重要手段,它能给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学生在掌握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和技巧,使用词典、语法等工具书及各种英语教育教学资源的过程中,能逐步获得较强的独立阅读的能力,为他们继续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阅读,增加了词汇量,扩大了知识面。交际时就能避免因为词汇贫乏而言不达意,或因不了解文化背景知识而产生误会的现象;写作时才能言语
2、地道,内容丰富。因此,阅读能力的提高,是听、说、写、译能力提高的关键。 现行初中英语教材(Junior English For China)中,阅读课文是各单元教学的核心,容量大、密度高、话题广、课时紧。但阅读课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渠道。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摸索了一种“讨论限时自读导读复读讨论”的基本课堂教学模式,以充分调整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设各种机会和条件,让学生参与语言的实践活动,不断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二、主要原则 1、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一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单元整体出发,整体把握教材的逻辑体系,通盘考虑教材处理:将一单元中各课的内容和教学过程所涉及的有关环节作整体
3、安排和设计,使各部分、各环节构成一个合理、优化的整体,在不同的阶段有所侧重。从阅读教学而言,教师应当清楚在一个单元中,哪些听、说、写的内容与阅读有关,教师应当有意进行铺垫,或利用之进行扩展。其二,是指在阅读教学中采用语篇教学法。语篇教学法是指从语篇分析入手,把语篇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要求学习者从其层次结构及内容上入手,最大量地获取和掌握文章所传递的信息,同时逐步培养其恰当使用语言的能力。所以这种方法可以达到把语篇分析、打语言基础及提高交流能力三者有机结合起来的目的。 2、交际性原则。学习语言是为了交流。交流可以是口头的(听说),也可以是书面的(读写)。同时,笔者认为,交流可以是共时的,也可以是
4、历时的。阅读教学也应注意突出“交流”二字,既要理解文字的含义,更要注意语境及角色。在阅读教学中强调交流,实质上是强调语言的实践。 3、实践性原则。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形式的实践性表现在教师的主导作用及学生的主体地位上,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丰富多彩的语言实践活动。生态教学的核心理念之一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具有以下特点:1、学生的心理需求得到关照,教师善于觉察到学生在外语学习中各种认知的或情感的需要,并能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2、最大限度的让学生积极和自主地学习,在心理上、学习资源上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3、师生关系是合作的、互动的,教师协助学生学习而不是主宰学习。由此看出,教师的角
5、色并非课堂的主宰者而应是学生学习的协助者、服务员。 4、精泛结合原则。精读和泛读是阅读的两个方面。精读属于分析性阅读,它对课文中各种语言现象进行分析,并详细讲解其内容。精读是使学生获得语言知识的重要途径。而泛读则是综合性阅读,它不进行语言形式的分析,只要求了解阅读材料的内容。泛读是扩大语言知识和吸收信息的重要手段。由此可见,精读和泛读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是不同的。在入门阶段应以精读为主,教给学生基本的语音、语法、词汇、句型等基础知识,让学生尽量多地背诵一些课文。在基础阶段应将精读和泛读结合起来,训练学生掌握基本阅读的方法、阅读技能与技巧。随着学习的逐步深入,泛读的比例应逐渐增加,在大量的阅读中
6、熟练阅读技能技巧,提高阅读速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只有精读与泛读相互结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 5、兼顾听说写原则。 阅读领先并非只强调重视阅读技能的训练,而是通过阅读为突破口带动其他几项技能的训练。全日制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侧重培养阅读能力”。这里的“侧重”除了指从总的教学目标和安排出发,提出教学重点之外,还有另一个含义:指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可以有不同的教学侧重点,着重培养某一两项言语技能称之为“阶段侧重”。听说读写四种技能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能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有所侧重,而不能只重视阅读就不顾其他技能的发展。 三、基本课型 近两年
7、来,我对阅读课的教学模式进行了积极地探究。其基本思路是: 1、重视每个单元的Think About It。从话题入手,训练学生的认知能力。一是通过讨论引导学生调用自己已有的认知句式;二是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扩展自己的认知句式。在此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教师应避免频频纠正学生的语言错误,要将重点放在对学生思维的引导上来,有意将学生引入课文的话题。 2、每个单元中间的阅读是教学的重点。培养阅读素质应以语言知识为基础,同时,文化背景知识也举足轻重,因为在阅读过程中,读者不是被动获取阅读材料中的信息,而是运用已经具备的背景知识(包括已学过的语言知识和英语国家的文化),根据上下文去预测
8、和理解意思。语篇知识是培养阅读素质的重要手段。精读与泛读应相互结合。另外,完形填空、短文改错、写作等训练是培养阅读素质的必要补充。 在每个单元的具体操作中,我们可以采用“讨论限时自读导读复读讨论”的基本模式。 (1)讨论。在对话及单元话题引导的基础上,结合课文标题、图片、配套的阅读训练,书后的完形填空等材料让学生讲行讨论。这主要是为了使学生能及时调用其认知图式,有利于其自上而下,由整体到一般地感知、理解课文。 (2)限时自读。依据大纲规定的阅读速度,在规定的时间内要求学生完成自读,初步理解全文内容,对疑难问题做好记号。教师则准备一些检测学生整体理解的问题或讨论题。 (3)导读。教师通过多种方式
9、和途径,着重训练学生的速度、略读等阅读技巧,重视语篇的宏观结构、作者的谋篇方法、体裁与风格、修辞手段、信息的分布规律、主题段落、主题词、语篇标记等等,引导学生抓住中心和关键,把握全文,理清思路,帮助学生扫清理解障碍,并提高阅读能力。 (4)复读。在这一阶段,教师让学生复读全文,以检查理解程度,提出疑难问题,鼓励查阅词典等工具书,以解决理解的障碍。导读时尚未解决的问题,也可在这一阶段解决。同时,教师也可适当讲解一些语言要点。 (5)讨论。在每一篇课文后,我们应尽可能安排一些开放式的讨论题,以提升主题,并给学生一个真正进行主动交流的机会。学生讨论过后再进行写作,一是让学生觉得这仅仅是重新组织自已已
10、有的而已,觉得有话可写;二是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学习。 3、重视课外阅读,大量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巩固语言知识,丰富学生的认知图式。教阅读的最主要目的,还是为了让学生学会阅读。如果能处理好课外阅读,则可以形成一种“良性循环”。阅读是一种技能,虽然可以通过培训学习一些技巧,但要真正获得技能,毕竟是要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来完成的。 四、教学方法 1、教师多角色转换。为了保障学生的自主学习能顺利、有效地进行,在阅读活动的各个环节上,教师须担当一系列重要的角色: (1)阅读前的“导入者”。“导入者”的任务是在阅读前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之具有读的愿望,同时了解相关的背景信息。同时还应该帮助学生去除部分
11、理解障碍生词,使之在阅读前具有必要的语言基础。 (2)阅读过程中的“协助者”。在学生阅读时,教师应给学生设置一定的阅读任务:选择标题、回答问题、找主题句等,使学生带着目的并采用相应的方式去阅读。教师应从旁做好监督调控、辅导指点的工作。 (3)阅读后的“分析者”。在学生自主阅读后,教师应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文章的语言点和文化知识点。可采用部分讲解和集体讨论结合的形式。教师要允许学生说出教师预想以外的答案,尊重学生的思维成果,保护学生的创新思维。 2、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使用率最高的一种教学手段。教师设计的问题应当明确具体,要有启发性,难易适度,能为学生所理解,符合学生的水平。 (1
12、)提问要忌直贵曲。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课堂提问要达到一定的难度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因此,英语教师要设计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如果设计问题时过于浅显,或过于简单、容易,学生就可以几乎不动脑筋回答,一哄而上或脱口而出,虽然从表面上看这样的课堂气氛十分“积极”与“热闹”,实际上这种问题并没有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价值。 (2)提问设计要层层递进。教师要从学生兴趣所在处切入问题,在广泛联系的所在处设置问题。为了保证学生能顺利解决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可把一个难题精心设计成一系列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小问题,使问题间有一定的坡度,根据学生水平,想方设法化难为易,化繁为简,逐步突破重点、难点。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