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传染性疾病与防范应急预案(三篇).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3335524 上传时间:2023-11-1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传染性疾病与防范应急预案(三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学校传染性疾病与防范应急预案(三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学校传染性疾病与防范应急预案(三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学校传染性疾病与防范应急预案(三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学校传染性疾病与防范应急预案(三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校传染性疾病与防范应急预案(三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传染性疾病与防范应急预案(三篇).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校传染性疾病与防范应急预案(一)概述传染性疾病因为具有传染性,不仅在个体内发生,还会发生于人群中;中小学幼儿园是人员密集场所,一旦发生传染性疾病,造成的危害非常巨大。因此,加强对中小学幼儿园传染病的预防十分必要。_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了鼠疫等_种传染病为法定管理传染病。_种传染病分甲、乙、丙三类。甲类为:鼠疫、_。乙类为: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鲁氏菌病、_、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瘆伤寒、流行性乙型脑炎、黑热病、疟疾、登革热。丙类为:肺结核、血吸虫病、丝虫病、包虫

2、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新生儿破伤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除_、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中小学幼儿园怎样防治这_种法定管理传染性疾病呢。一是控制传染源。(1)对传染病患者必须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和早治疗,并及时将法定传染病向疾控中心报告,以便进行必要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制定防疫措施。法定传染病必须迅速报告。(2)对传染性较强的传染病患者必须严密隔离,对一般肠道传染病或呼吸道传染病则可采取床边隔离或病室隔离。室内应有防蚊设备。(3)对饮食服务行业工作人员应重点进行身体检査。发现病源携带者时给予登记、治疗和定期随访,必要时调换工作。(4)对某些传染病的密切接触者,

3、应按该病的最长潜伏期进行医学观察,以利早期诊断,也可给予预防接种或药物治疗。二是切断传播途径,根据不同传染病制订不同预案。(1)对肠道传染病宜加强饮食卫生,个人卫生,用具消毒,吐泻物消毒及加强食堂管理等。(2)对呼吸道传染病应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提供口罩等;对虫媒体传播的传染病主要需有防蚊设备,并采取药物驱蚊、杀虫。三是保护易感人群。非特异性措施包括合理营养,参加锻炼以增强体质,养成卫生习惯,改善居住条件等。在传染病流行期间少外出,以避免易感者与患者接触,或给予服药预防。下面是我们选编的部分案例,希望能给校长和老师们一些启示。未雨绸缪,防传染性疾病于未然。(二)安全知识1.甲型h1n1流感

4、防控常识与应急措施甲型h1n1流感(早期称作“人感染猪流感”)是一种新的人类流感病毒。_年_月,美国首次在患者标本中检测到这种新病毒。我国于_年_月_日将甲型h1n1流感纳人_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以及_国境卫生检疫法规定的检疫传染病管理。人类感染甲型h1n1流感的主要症状通常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咽痛、流涕、鼻塞、畏寒、头痛、全身酸痛、乏力。部分病例出现呕吐或腹泻。少数病例仅有轻微的上呼吸道症状,无发热,也可发生肺炎等并发症。少数病例病情进展迅速,出现_、多脏器功能不全或衰竭。还可诱发原有基础性疾病的加重,呈现相应的临床表现。此外,病情严重者可以导致死亡。甲型h1n1流感

5、的传播方式与季节性流感相同,主要是通过流感患者咳嗽或打喷嚏时产生的飞沫在人与人之间传播。手接触了被流感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污染的物体后,再触摸自己的嘴、鼻子或眼睛,也可能被感染。甲型h1n1流感的传染期与季节性流感相似,从出现症状前_天直到出现症状后的_天,病人都可能具有传染性。一般而言,当症状(主要是发热)在无药物控制的情况下消失后_小时,病人的传染性可降至很低。儿童(特别是年幼儿童)和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传染期可能更长。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发的疾病的严重程度,患者临床表现从轻症到重症均有,大多数症状轻微,不用特殊治疗,也不用服用抗病毒药物即可痊愈,个别会导致住院和死亡。学校传染性疾病与防范应急

6、预案(二)学校是传染病易感人群集中的场所,也是传染病的集散场所。为确保师生身体健康,牢固树立“健康第一,安全至上”的思想,维护社会稳定,进一步做好学校流感、_性发热、水痘、流脑、非典等公共卫生_的处理,加强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控制,防止疾病在学校中传播,保护小学生身体健康,经学校安全领导小组讨论决定,特制定本预案。一、工作目标为预各种传染性疾病的形势更加严峻,为保护好免疫能力相对较低、经常处在人群密集地方的学生,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的决策部署,按照高度重视、积极应对、联防联控、依法科学处置的总体要求,坚持及时、准确、适度的原则,充分准备,严阵以待,认真做好各项防控应急准备工作,确保全校师生平安、校园和

7、谐、社会秩序稳定。二、_领导学校成立各种传染性疾病防控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陈新娟副组长:李平刘珍红成员:全校教职工一、预防措施1、建立学校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健全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的管理制度,提供必要的卫生资源及设施。2、学校建立各项卫生工作责任制,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卫生保健老师和班主任密切配合做好每天晨检工作,认真填写学生日检统计表,保证学校预防疾病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3、学校开展预防宣传教育工作,利用黑板报加强宣传,定期进行有关预防传染病的知识培训,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4、学校学习场所、生活场所要通风换气,保持教室内空气流通,并进行定期消毒。5、学生如发现有发热、咳嗽、乏力、

8、肌肉酸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二、学校一旦发生流感、_性发热、水痘、流脑等公共卫生_,遵循分级处置原则,根据以下传染病应急事件的等级确认、划分进行处置。(一)各种传染病事件1、确认、划分:(1)流感。在流感最长潜伏期内出现体温38,并伴有头痛、咽痛、肌肉酸痛等类流感症状,一个班级病例在_例及以上或全校病例在_例以上、_例以下。(2)_性发热事件。在近_天内突然出现集聚性发热病人,经徐汇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核实,一个班级病例在_例及以上或全校病例在_例以上、_例以下。(3)水痘。学校在水痘最长潜伏期内,皮肤粘膜上分批出现斑疹、丘疹、水疱并伴有较轻全身症状的病例在_例以下。(4)流脑。学校出现有发热、头

9、痛、瘀点、颈部强直、喷射性呕吐等流脑疑似症状的流脑疑似病例。(5)非典型肺炎。学校出现体温38,并伴有咳嗽、呼吸困难等非典型肺炎疑似状的非典型疑似病例。(6)手足口病。体温38左右、咳嗽、流涕等的疑似病人,发现的人在第一时间里要将病人与其他人员隔离。2、应急处置程序:(1)学校要在第一时间内电话向区教育局、青山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卫生服务中心报告发病情况。(2)患者必须及时隔离,并协助学生家长将病人送医院就诊;严格掌握患者病愈返校的隔离期限。(3)学校领导及时掌握疾病发生情况,落实各项应急预防和控制措施。(4)在校内发现患传染病的学生,学校卫生室应马上采取隔离措施,迅速通知家长,立即就医,同

10、时对其所接触的教室和公共部位消毒。必要时,学校启用每天全面消毒制。(5)学校开展相关疾病的防治宣传教育活动,如出专栏、广播、上课、张贴或发放宣传资料等。(6)在疫情期间有病例发生的班级停止使用学校公用教室等;学校应减少或暂停师生_性活动,防止疫情的进一步蔓延。(7)卫生保健老师在控制疫情期间应与班主任密切配合,每天对学生进行症状监测,如发现体温38并伴有相似症状的学生应及时离校就医。(8)学校应加强疾病监测,建立学校晨检及逐级报病工作制度,力争在第一课时掌握师生疾病续发情况;我校学生或教师出现风疹、流脑、麻疹、水痘等传染性疾病应及时就医并向学校请假,不得带病上学、上班。经医院诊断排除传染病后方

11、可上课、上班。(9)卫生教师每天追踪发病动态,做好每日传染病发病情况登记、统计学校师生的发病情况以书面形式传真给区教育局,完成传染病发病续报工作。(10)自最后一例病例发病后最长潜伏期内无新发病例可结案,完成结案小结。学校传染性疾病与防范应急预案(三)传染性疾病应急处理预案一、制定预案目的为充分发挥学校在紧急突发事故应急处置工作中的作用,充分认识传染疾病的危害性及紧急突发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履行职责,确保全体师生员工的生命安全和校园和谐稳定,特制订本应急预案。二、应急机构及人员(一)应急指挥小组组长:吴本省副组长:张世立王建民组员:王怀忠周谱家刘仍立(二)工作职责全面负责_指挥应急救

12、援工作。负责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的发展;负责有关方面人力物力的调动。三、应急预案的处置第(一)条、按学校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要求,校长作为学校疾病控制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高度重视学校卫生工作,统一思想,定期进行传染病预防工作的研讨,把学校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之中。第(二)条、学校分管领导要加大管理力度,建立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和报告制度,健全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的管理制度,掌握、检查学校疾病预防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并提供必要的卫生资源及设施。第(三)条、学校应建立各项卫生工作责任制,完善考核制度,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并指定卫生教师每天做好晨检工作,认真填写学生日检统计表,保证学校预防

13、疾病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第(四)条、学校应普及卫生知识,利用黑板报、橱窗等各种形式做好预防传染性疾病的宣传,正确认识,做好防范。定期召开班主任例会,加强有关季节性预防传染病的知识培训,保证每周_分钟的健康教育,_师生防病知识,培养良好的个人健_活习惯。第(五)条、由于学校是人员高度聚集的场所,室内活动较多,为进一步预防传染病,学校应采取以下具体措施;1、保持工作、学习、生活环境通风换气,教学和生活用房应每天开窗通风不少于_次;2、尽量不要_师生到人群集中的地方去活动;3、注意个人卫生,经常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特别在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后要洗手,不要共用茶具及餐具;4、注意增减衣物和均衡营养,

14、加强户外锻炼,保证足够休息,增强体质;5、学生若发现有发热、咳嗽、乏力、肌肉酸痛等症状应马上告诉老师或家长,及时就医,教师发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6、学校卫生室应按规定定期消毒。第(六)条、操作程序及负责人1、日检:班主任每天应密切关心学生的健康状况,统计学生的出勤人数。责任人:班主任、卫生老师。2、报告。一旦发现师生有传染病症状的疑似病人,有关教师应立即告知卫生老师和学校领导,学校应按规定报教育局_处理小组办公室,同时报区疾控中心。3、劝说:发现学生身体不舒服或有摄氏_度以上高热学生必须迅速隔离,及时通知其监护人带其去医院看病,并在家休养。责任人:卫生老师、班主任、年级组长、政教主任、分管校

15、长、校长。4、记录:卫生教师应及时统计好患病学生的具体情况(班级、人数、症状、就医情况、上课情况、目前康复情况)并记录在册。责任人:卫生老师。5、跟踪:每天关心患病学生的身体状况,并主动对学生进行补课。责任人:班主任、卫生老师。6、家访:积极做好患病学生的家访、家长的思想工作,经常保持联系。责任人:班主任。7、消毒:根据有关规定做好(包括发病及相关班级、食堂、厕所、公共场所、共用教室等)消毒工作,学校领导要听从_部门的专业指导,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停止一切_性活动。责任人:卫生老师。8、观察:加强宣传,正确认识,做好防范,确保稳定,每天加强巡视,对痊愈后的学生必须经卫生老师认可后方可进教室,对班级其他同学的加强观察了解。责任人:卫生老师、班主任。9、新生报到,学校必须要求其监护人如实填写在校学生健康情况登记表。第3页共3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