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白蛾防治预案20130923.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3326625 上传时间:2022-12-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国白蛾防治预案2013092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美国白蛾防治预案2013092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美国白蛾防治预案2013092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美国白蛾防治预案2013092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美国白蛾防治预案2013092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美国白蛾防治预案2013092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国白蛾防治预案20130923.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美国白蛾防治预案美国白蛾Hlyphantria cunea (Drury)又名美国灯蛾、秋幕毛虫,属鳞翅目,灯蛾科。是举世瞩目的世界性检疫害虫。主要危害果树、行道树和观赏树木,尤其以阔叶树为重。对园林树木、经济林、农田防护林等造成严重的危害。截至目前,全市共监测到2万多只美国白蛾成虫,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倍,去年的数字仅仅不足7000只。一只雌蛾一年可繁殖出3000万只2亿只后代!如果不加以控制,一只雌蛾就具备摧毁性破坏。一些林业专家对北京今年美国白蛾疫情的判断为:形势十分严峻,美国白蛾在京津冀地区已经具备了大暴发的基本条件。专家指出,美国白蛾在北京迅速蔓延的原因除了其自身繁殖力强等原因外,北京

2、恰恰是美国白蛾的宜居地。美国白蛾适生区域广,从北纬20到50都适合生存,北京正处于美国白蛾的最佳适生区范围内。加上近几年持续暖冬等的气候影响,使美国白蛾越冬存活量提高。进入休眠期滞后 ,解除休眠提前,活动危害期明显延长。一、 分布及危害特点四龄幼虫可将成片的树林横扫一光美国白蛾分布于美国、加拿大、东欧各国及日本、朝鲜等国。1979年在辽宁省首次发现;1985年由于运输等人为因素,跳跃式地入侵到陕西省武功县一个工厂,严重时可从宿舍中扫出大量幼虫;1992年,它大举入侵河北省山海关,唐山市疫情严重;1995年,天津市也出现了严重疫情;美国白蛾入侵北京是近两年的事,2003年9月,平谷金海湖发现了疑

3、似美国白蛾;次年在大兴、通州、顺义、平谷怀柔,监测到美国白蛾,去年它扩展到顺义、大兴、通州、平谷、怀柔和丰台等9个区县。美国白蛾幼虫食性很杂,被害植物主要有白蜡、臭椿、法桐、山檀、桑树、苹果、海棠、金银木、紫叶李、桃树、榆树、柳树等。初孵幼虫有吐丝结网,群居危害的习性,每株树上多达几百只、上千只幼虫危害,常把树木叶片蚕食一光,严重影响树木生长。二、 形态特征成虫:白色中型蛾子,体长917cm,复眼黑褐色,口器短而纤细,胸部背面密布白色,多数个体腹部白色,无斑点,少数个体腹部黄色,上有黑点。雄成虫触角黑色,栉齿状;翅展23-24mm,前翅散生黑褐色小斑点。雌成虫触角褐色,锯齿状;翅展33-44m

4、m,前翅纯白色,后翅通常为纯白色。越冬代和第一代成虫有的前翅上有暗色斑点。成虫前足基节及腿节端部 为桔黄色 ,胫节和跗节大部分为黑色,前中跗节的前爪长而弯,后爪短而直。寿命一般4至8天。卵:圆球形,直径约0.5mm,初产卵浅黄绿色或浅绿色,后变灰绿色,孵化前变灰褐色,有较强的光泽。雌蛾一般将卵产在树冠外围叶片的背面,有少部分雌蛾将卵产在枝条上,呈单层块状排列,卵块上覆盖有雌蛾脱落的体毛(白色鳞毛).产卵量多为500至800粒.幼虫老熟幼虫:长28-35mm,头黑,光泽,部有一条灰黑色或深褐色宽纵带,黑色毛疣发达,毛丛呈白色,杂有黑色或棕色长毛.(体黄绿色至灰黑色,背线、气门上线、气门下线浅黄色

5、。背部毛瘤黑色,体侧毛瘤多为橙黄色,毛瘤上着生白色长毛丛。腹足外侧黑色。气门白色,椭圆形,具黑边。)幼虫4龄前有结网习性,4龄后分散危害。幼虫有较强的耐饥力,5龄以上的幼虫,9至15天不取食仍可继续生存,这种生物学特性可导致害虫通过交通工具进行远距离传播。蛹:体长8-15mm,暗红褐色,腹部各节除节间外,布满凹陷刻点,臀刺8-17根,每根钩刺的末端呈喇叭口状,中凹陷。雄蛹瘦小,雌蛹较肥大,蛹外被有黄褐色薄丝质茧,茧上的丝混杂着幼虫的体毛共同形成网状物,老熟幼虫有从树上向下爬行转移寻找隐蔽场所化蛹的习性。三、 生活习性美国白蛾在华北地区一般一年发生3代,以蛹越冬。每年4月下旬至5月下旬是越冬代成

6、虫羽化期并产卵,幼虫5月上旬开始危害,一直延续至6月下旬。7月上旬当年第一代成虫出现,成虫期延至7月下旬。第二代幼虫7月中旬开始发生,8月中旬为其危害盛期,经常发生整株树叶被吃光的现象。8月中旬当年第二代成虫开始羽化,第三代幼虫从9月上旬开始危害至11月中旬,10月中旬第三代幼虫陆续化蛹越冬。越冬期一直持续到第二年5月,由于气候及各种天敌的作用,越冬蛹残废率很高,能达到70%至80%。成熟的雄性美国白蛾 正在产卵的雌性美国白蛾成虫喜夜间活动和交尾,交尾后即产卵于叶背,卵单层排列成块状,一块卵有数百粒,多者可达千粒,卵期15天左右。幼虫孵出几个小时候即吐丝结网,开始吐丝缀叶1-3片,随着幼虫生长

7、,食量增加,更多的新叶被包进网幕内,网幕也随之增大,最后犹如一层白纱包缚整个树冠。幼虫共7龄,5龄以后进入暴食期,把树叶蚕食一光后,转移危害。大龄幼虫可耐饥饿15天。这有利于幼虫随运输工具传播扩散。幼虫蚕食叶片,只留叶脉,使树木生长不良,甚至全株死亡。四、 应急预案(一)防治规划设计由于美国白蛾发生区域不同,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区美国白蛾防治总体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各地根据年度实施计划,结合本地美国白蛾发生情况、发生区地理位置、林分用途、发生规律等因素以县级行政区为单位,进行施工作业设计。作业设计要体现实行分类施策,分区治理的原则。设计要包括不同类型区的地点、防治范围和面积

8、,根据以上情况制定治理对策。把治理面积、技术措施和工程量落实到小班或林权所有者,并绘制施工作业图表和说明。(二)虫情监测一、趋势预测经过踏查,如发现了新的疫情,应立即对疫情发生区进行详细调查,调查有虫(网)株数和林木被害程度。被害程度分为轻、中、重三个等级。标准如下:白蛾网幕轻:有虫(网)株率0.1-2为轻度发生区(+)。中:有虫(网)株率2-5为中度发生区(+)。重:有虫(网)株率5以上为重度发生区(+)。(三)发生区划分及治理对策一、 发生区划分根据美国白蛾危害程度、发生面积、林分用途、工程区所处的地理环境,将治理区划分为除治区、监控区、保护区三个类型区,实施分区治理。 除治区:本区为工程

9、区内重要防治区域,特点是发生集中连片,局部地区疫点密集,虽经连年防治仍不断发生。监控区:本区虽尚未发现疫情,但与发生区相连和相近。保护区:本区是监控区中的重点保护区域。二、 不同发生区的治理对策美国白蛾防治要实行“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防治方针。以预测预报为先导,全面加强联防联治,采用仿生药剂、生物防治、植物性杀虫剂为主,以人工、物理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采取飞机和地面相结合的方法,全面降低虫口密度 ,压缩发生面积,要在科学用药的同时 ,提高生物防治措施的比例,达到有虫不成灾,实现大范围、长期有效的控制效果。除治区:在虫情调查和监测的基础上,首先使用Bt、阿维菌素、病毒制剂等生物制剂及灭幼脲

10、类仿生剂为重点的除治措施,尤其要做好第一代美国白蛾的除治工作,要由外向内全面封锁压缩,强化外缘的防治力度,逐步拔除孤立的、发生较轻和重要敏感地区的疫点,治理一片,巩固一片。重灾区要通过生物防治压低冲口密度,减少有虫株率,并释放周氏啮小峰增加天敌数量,形成林间自然种群,达到长期控制害虫种群密度的目的。监控区:加强监测手段,提高虫情调查、预报的准确性。要充分发挥监测点的作用。在监测区、发生区的边缘和重点部位,要加大性诱剂和诱虫灯的使用数量。继续实行专群结合的办法,定人、定点、定期进行监测和普查,及时掌握疫情动态,为科学除治害虫提供可靠依据。保护区:在全面实施监控和检疫的基础上,结合营造多树种混交林

11、,增加营造银杏、常绿针叶树等美国白蛾抗性树种。(四)防治措施一、 人工物理防治1、 剪除网幕:美国白蛾幼虫3龄前,每隔2-3天仔细查找一遍美国白蛾幼虫网幕,发现网幕用高枝剪将网幕连同小枝一起剪下。剪网时要特别注意不要造成破网,以免幼虫漏出。剪下的网幕必须立即集中烧毁或深埋,散落在地上的幼虫应立即杀死。2、 围草诱蛹:适用于防治困难的高大树木。在老熟幼虫化蛹前,在树干离地面1-1.5m左右处,用谷草、稻草把或草帘上松下紧围绑起来,诱集幼虫化蛹。化蛹期间每隔7-9天换一次草把,解下的草把要集中烧毁或深埋。3、 灯光诱杀:利用诱虫灯在成虫羽化期诱杀成虫。诱虫灯应设在上一年美国白蛾发生比较严重,四周空

12、旷的地块,可获得较理想的防治效果。在距设灯中心点50-100mm的范围内进行喷药毒杀灯诱成虫。二、 生物防治1、 苏云金杆菌 4龄前幼虫喷施Bt,使用浓度为1亿孢子/ml,2、 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 适用于2-3龄美国白蛾幼虫,使用制剂浓度为1.5107PIB/ml-3.0107PIB/ml。周氏啮小峰能在瞬间咬破美国白蛾蛹并将卵寄生其中3、 美国白蛾周氏啮小峰 在美国白蛾老熟幼虫期,按1头白蛾幼虫释放3-5头周氏啮小峰的比例,选择无风或微风上午10时至下午5时以前进行放峰。放峰方法:可采用二次放峰,间隔5天左右。也可以一次放峰,用发育期不同的峰茧混合搭配。将茧悬挂在离地面2m处的枝干上。

13、每只周氏啮小峰成虫具有趋光性,遇到强光如同千军万马直奔一个方向每只周氏啮小峰产卵量可达680粒,产后2-3天即可孵化成形似蝇蛆小幼虫 三、 生制剂防治 对4龄前幼虫使用25灭幼脲号胶悬剂5000倍液、24米满胶悬剂8000倍液 、卡死克乳油8000-10000倍液、20杀铃脲悬浮剂8000倍液进行喷洒防治。四、 植物杀虫剂防治 适用低龄幼虫,使用1.2烟参碱乳油1000-2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五、 性信息引诱剂 利用美国白蛾性信息素,在轻度发生区成虫期诱杀雄性成虫。春季世代诱捕器设置高度以树冠下层枝条(2-2.5m)处为宜,在夏季世代树冠中上层(5-6m)处设置最好。每100m设一个诱捕器

14、,诱集半径为50m。在使用期间诱捕器内放置的敌敌畏棉球每3-5天换一次,以保证熏杀效果。诱芯可以使用二代,第一代用后,将诱芯用胶片封好,低温保存,第二代可以继续使用对以上喷洒使用的药剂,要求必须均匀周到,不能漏喷,不留死角。五、综合防治方法根据其它地区的防治经验说明只要充分调动人力,物力,充分发挥基层作用,开展扎实有效的防治工作,可以取得显著成效。具体方法如下:1、 加强植物检疫 对来自疫区的苗木、接穗、花卉、鲜果及包装箱填充物和交通工具等必须严格检疫。2、 做好虫情监测 一旦发现检疫害虫,应尽快查清发生范围,并进行封锁和除治。3、 根据其成虫趋光性,于成虫羽化期设置灯光诱杀。4、 人工摘除网

15、幕 巡查剪网美国白蛾幼龄幼虫有群居危害和吐丝结网的习性,即1-4龄幼虫在树上为害时将局部枝条及叶片吐丝结成网幕状,在网内取食叶片。此时通过调查并用高枝剪及时剪除美国白蛾幼虫网幕要集中烧毁或深埋。5、 潜所诱集利用该害虫以老熟幼虫沿树干下树寻找潜伏场所进行结茧的习性,在树干上人为设置结茧场所,引诱其潜伏,然后予以消灭。具体操作方法:对发现有美国白蛾危害发生的树木在老熟幼虫开始下树的时期,用稻草或麦秸、杂草等在树干上绑缚一周,诱集下树老熟幼虫,然后于化蛹前解下草把烧毁消灭虫源。 6、 采用美国白蛾性引诱剂诱杀成虫,配合灯光诱杀效果更好,7、 药环毒杀在老熟幼虫沿树干下树时,于树干上设置药环毒杀下树幼虫。操作方法:(1)配置药剂:用25的溴氰菊酯1份兑10份的柴油搅拌均匀;(2)浸制药带:用报纸或牛皮纸等浸湿性和韧性较好的纸剪成20cm宽的纸带后,浸泡于配置好的药剂中,至浸透后取出放入塑料袋中密封保存备用;(3)树干绑带:在美国白蛾幼虫开始下树时,用制备好的药带围绕树干一周,即可毒杀下树途经药带的幼虫。 8、 药剂防治。幼虫期,可用80%敌百虫可溶性粉剂1000倍液,20%菊杀乳油2000倍液进行喷雾。9、 生物防治。可用苏云菌杆菌(1亿孢子/m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