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边和高边坡施工安全技术措施.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3324973 上传时间:2022-09-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边和高边坡施工安全技术措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临边和高边坡施工安全技术措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临边和高边坡施工安全技术措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临边和高边坡施工安全技术措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临边和高边坡施工安全技术措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临边和高边坡施工安全技术措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边和高边坡施工安全技术措施.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处临边施工安全技术措施一、安全管理制度1、设置安全管理机构及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使安全生产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人。2、加强对一线作业人员,尤其是民工的培训教育。安全培训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国家和地方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规、标准、规范、规程和企业的安全规章制度等。项目安全培训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工地安全制度、施工现场环境、工程施工特点及可能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等。班组安全培训教育的主要是:本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事故案例剖析、安全纪律和岗位讲评等。从而增强工人的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提高职工搞好安全生产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得以贯彻执行。3、坚持班前安全活动,针对班组专

2、业特点和作业条件,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安全技术交底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按照施工方案的要求,对施工方案进行细化和补充;二是要将操作者的安全注意事项讲明,保证操作者的人身安全。4、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安全检查。工程项目经理部的管理人员和专职、兼职安全员,要根据自身的工作特点和职责分工,严格执行定期安全检查制度,并经常进行不定期的、随机检查。对于发现的问题和事故隐患,要按照“定人、定时间、定措施”的原则进行及时整改,并按时复查,消除事故隐患,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5、高处临边作业人员应经过体检,合格后方上岗,有心脏病等不适宜高处作业的人不得从事高处作业。6、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施工和调换

3、工作岗位时,项目部应对操作人员进行新技术、新岗位的安全教育。二、“三宝”管理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是建筑行业广大职工公认的安全“三宝”,必须正确使用,必须从进货的关口把住产品质量关,保证进入施工现场的产品是合格品,并加强对安全防护用品的管理,按规定配备个人安全防护用品。认真教育、严格检查、督促职工正确佩戴使用。安全帽(1)安全帽应符合安全帽(GB281189)国家标准。安全帽需经常进行检查,有异常损伤、裂痕等应立即收回停止使用。(2)每顶安全帽上应有:制造厂名称、商标、型号、制造年月、许可证编号等。并有出厂合格证。(3)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帽,要系好帽带,防止脱落,使其在高处坠落

4、或物体打击时起到保护作用。三、安全防护措施在建工程的高边坡临边均需按规范要求进行防护,并且要有醒目的示警标志,必要时夜间还要有红灯示警。1、建筑物深基坑、高墙边缘建筑物深基坑、高墙边缘应安装防护。否则,应沿高墙边缘设置1.01.2m高的护身栏杆。防护栏杆应符合规范规定,整齐牢固,与现场规范化管理像适应。2、临边防护在施工过程中,深度超过2.0m的土方施工、渠道临边沿应设计围栏。(1)建筑物主体施工期间,高层施工平台临边设置防护栏杆,栏杆要牢固可靠,上横杆任何处都要能承受来自任何方向的1KN的推力。防护栏杆立杆间距不宜超过2.0m。(2)渠道施工,有自卸车通行部位临边设置防护围栏,转弯处应应设置

5、警示标志,上下坡部位设置减速标志。3、模板工程建筑物模板工程在绑扎钢筋、支拆模板时应保证作业人员有可靠立足点,作业面按规定设置安全防护设施。模板及其支撑体系的施工荷载均匀堆置,不得超过设计计算要求。木工作业时,必须戴安全帽,系紧安全带,穿工作鞋,戴工作卡,铺脚手架不准马虎操作,操作工具及零件放在工具袋内,搭设中应统一指挥,思想集中,相互配合,严禁在脚手架搭设过程中,嬉笑打闹,材料工具不得随意乱抛乱仍,吊运材料工具的下方不准站人。施工现场应搭设工作梯,作业人员不得爬支架上下。模板高空临边要有足够的操作平台和安全防护,特别在平台外缘部分应加强防护。安装模板应按工序进行,当模板没有固定前,不得进行下

6、一道工序作业。禁止利用拉杆、支撑攀登上下。砼浇筑前必须做好模板系统内人员的清场工作,浇筑期间任何人不得随意进入模板系统下。砼浇筑期间及浇筑完成一天内,安全环保部负责检查模板及支撑的情况,发现异常立即停工。迅速疏散作业人员,组织人力排除险情,方能复工。浇筑砼时绝对禁止拆除任何模板,现场设专人负责监管。拆模应严格遵守从上而下的原则,先拆除非承重模板,后拆除承重模板,禁止抛掷模板。模板的拆除,应有专人指挥和切实可靠的安全措施,搭设好牢固操作平台,并在下面标出作业区,严禁非操作人员靠近,拆下的模板应集中吊运,并多点捆牢,不准向下乱仍。已拆除的模板、拉杆、支撑等应及时运走或妥善堆放,严防操作人员因扶空、

7、踏空坠落。4、其他措施建筑物攀高,设置题字,工人使用梯子要求:梯子要牢;踏步3040cm;与地面角度6070;底脚要有防滑措施;顶端捆扎牢固或设专人扶梯。在工人操作前,要对他们进行有关方面的安全教育和详细的安全技术交底。特种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各种深基坑、临边等各项防护措施应逐项检查验收。安全环保部做好验收工作,对不合格的部位要及时下达隐患通知书,责令限期整改。在整个施工期间,安全员应经常和定期进行检查并管理。四、应急救援预案1、预案原则(1)基本原则: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消除一切事故隐患,确保人员设备安全。(2)启动原则:在发生事故及灾害时,本预案由应急救援指挥部立即启动。(3)响应原则:应

8、急救援指挥部成员、各应急救援小组成员在接到事故及灾祸报告后,无论何时,只要在本地区,必须马上以最快的方式赶赴事故现场,按相应的事故处理预案正确有效地开展事故应急处理和救援工作,尽可能避免或减少人员伤亡,尽最大努力减少事故损失和缩小事故影响范围。(4)指挥原则:在应急救援指挥部成员未到达现场前,事故处理由当班施工负责人负责指挥;在应急救援指挥长未到达之前,事故处理由应急救援指挥部成员指挥;应急救援指挥长到达现场后,事故处理由指挥长统一指挥。(5)处理原则:事故应急处理坚持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一般工作服从应急工作的基本原则。2、组织机构根据项目部成立的应急救援指挥部,发生事故后,迅速启动应急救援

9、工作,指挥部下设四个应急救援组,具体详下图。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图 后勤保障组抢险救灾组救护行动组通讯联络组应急救援指挥部3、职责分工(1)应急救援指挥长:在遇到重大突发危害事故时,接到报警报告后,根据制定的应急救援预案,组织、指挥各方面的资源开展应急救援抢险工作。通知各应急救援小组立即赶往现场,向其下达各种应急处理指令,进行排险抢险、应急救援,并根据险情程度与应急小组的应急能力决定是否需要外部资源的援助。(2)指挥部成员:协助指挥长负责应急抢险的具体指挥工作,指挥各抢险小组落实排险抢险、应急救援的具体措施,并及时向指挥长报告本应急救援小组的工作情况。当指挥长不在现场时,自动承担指挥长的一切职责。

10、(3)通讯联络组:接到指挥长的通知后,立即与事发现场保持畅通的联系,根据险情的程度和需要与地方政府、医院、消防、公安等相关部门进行联系。如指挥长决定需要外部资源援助,接到指令后迅速与相关部门进行联系,报告有关情况并派人到指定地点接车、接人、接物,引导抢险救援人员、物资到事发现场。(4)救护行动组:接到指挥长的通知后,应立即赶到现场组织人员抢救受伤者脱离事故危险区域,同时根据具体情况通知医疗机构前来救护,在专业医疗人员没有到达之前对受伤人员进行简单救助。或者根据伤者人数及伤情将受伤人员迅速送往医院,通知医院做好救护准备,务必使人身伤害降至最低程度。(5)抢险救援组:接到指挥长的通知后,立即赶到现

11、场抓好事故现场的警戒和保卫工作,进行人员搜救、疏散受灾人员、现场侦察和组织救灾抢险工作。在确保人员安全的情况下,尽最大可能排险抢险、抢救物资财产,使国家和企业的财产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把事故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6)后勤保障组:接到指挥长的通知后,应立即组织必须的物资器材、工器具、设备等,以确保抢救现场的需要。4、救援措施及操作步骤(1)现场发生人员受伤害时,首先应将受害者轻抬至安全平坦地点,去除身上的用具和口袋的硬物,先检查受害的伤势情况,受伤部位。及时将详细情况通知应急指挥长,指挥长通知各应急小组赶往事发现场进行急救,指挥长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外部资源的援助。(2)通讯联络组负责人在接

12、到指挥长的通知后,立即与现场保持畅通的联系,根据受伤人员的情况与电厂、地方政府、医院、公安等部门联系,并根据指挥长是否需要外部资源的援助的决定与相关部门联系。(3)救护应急组在接到指挥长的应急通知后,在负责人的带领下准备好担架、急救药品赶往预警地点,并通知医院做好接受伤者的准备。(4)抢险救灾组在接到指挥长的应急通知后,在负责人的带领下准备好受伤人数的担架及其它必需品和绳索、铁锹等工器具赶往事发地点。(5)后勤保障组在接到指挥长的应急通知后,在负责人的带领下准备好备用担架及必需品和所需抢险救援物资赶往事发地点。(6)事故后的恢复:当事故受伤人员得到救护后,指挥长应决定终止应急,恢复正常秩序。并做好确保不会发生未经授权而进入事故现场的措施(如悬挂安全警示牌、专人安全哨等),继续安排人员在事故区域进行安全巡查。同时,针对爆破事故受伤人员得到救护的实际情况,通报相关部门,以及做好对本次应急的调查、记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