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工作执行报告(公路)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3306583 上传时间:2023-11-19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设计工作执行报告(公路)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设计工作执行报告(公路)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设计工作执行报告(公路)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设计工作执行报告(公路)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设计工作执行报告(公路)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设计工作执行报告(公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计工作执行报告(公路)(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鼎市太姥山火车站站前大道及连接线一期工程设计总结报告厦门中平公路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二0一0 年十二月福鼎市太姥山火车站站前大道及连接线一期工程设计总结报告一、概况1、测设简述我公司于 2007 年11月上旬与福鼎市太姥山火车站站前大道建设指挥部签 订福鼎市太姥山火车站站前大道及连接线工程合同 。根据勘察设计合同内 容及福鼎市秦屿镇北部控制性详细规划,我公司立即组织设计人员,于 2007 年 11 月中旬完成本项目道路现场勘察外业测量任务。我公司于 2007 年 12 月 上旬出版了福鼎市太姥山火车站站前大道及连接线工程方案设计 ,并听取 了业主对方案设计的反馈意见, 根据业主的意见,我公司与

2、详规编制单位针对 与设计相关的问题进行了沟通协调。在此基础上, 2008 年元月完成本项目初 步设计文件。2008 年 3月 31 日召开该项目初步设计审查会,根据审查意见,我公司进 行认真反馈(详附件)。并于 2008 年 6 月完成施工图设计,并于同月经图审中 心审查合格。2、任务来源及设计依据 2007 年 11 月福鼎市太姥山火车站站前大道建设指挥部与我公司签订 福鼎市太姥山火车站站前大道及连接线工程合同 ; 浙江大学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福鼎市秦屿城市总体规划修 编; 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7 年 11 月编制的福鼎市秦屿镇北部控制 性详细规划; 我公司编制的福鼎市太姥山火车

3、站站前大道及连接线工程初步设计 文件;该项目初步设计批复及专家审查意见;福鼎市太姥山火车站站前大道建设指挥部提供的园区控制点成果资料; 福鼎市太姥山火车站站前大道建设指挥部提供的园区 1:1000 地形图 (电子版);福鼎市秦屿集镇防洪工程规划报告(2008年3月);福鼎市太姥山火车站站前大道及连接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04 年 3 月建设部颁布的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11)福鼎市太姥山火车站站前大道及连接线一期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工程编号 2008.012 )。3、设计范围和设计内容3.1设计范围根据合同要求,设计内容主要包括站前大道(一期)道路工程和桥梁工程、 新华

4、路道路工程。具体范围分述如下:(1)站前路(一期)由北往南,起点桩号K0+00,终点桩号K1+165.46至新 华路交叉口,路基宽度为36米,道路全长1.166Km,双向6车道,按城市III级主 干道标准设计。(2)新华路由西向东,起点接秦屿财堡村村道桩号K0+000,终点接秦杨公路桩 号K2+168.091,路基宽为10米,道路全长2.168Km,按城市I级支路标准设计。(3)站前大道I号桥梁工程(桩号0+375.15 )为预应力砼空心板桥,上部结 构为 3-16 米装配式预制简支预应力砼空心板,与河道斜交角度为 50 度;下部结 构为钻孔灌注桩基础、柱式墩、肋式桥台。(4)站前大道I号桥梁

5、工程(桩号1+005.4 )为钢筋砼空心板,上部结构 为 3-10 米装配式预制钢筋砼空心板,与河道斜交角度为 60 度,下部结构为钻孔 灌注桩基础、柱式墩、肋式桥台。3.2 设计内容合同范围内的道路工程、平面交叉工程、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桥梁工程(见 另一册)、管线综合(包括雨水、污水、电力、电信、给水、有线电视电缆、燃气 管线的平面布臵)、雨水工程、污水工程、照明工程、绿化工程及施工图预算。4 沿线自然条件4.1 地理位臵与地形特征秦屿镇地处闽东北沿海, 地处东经 12009, 北纬 2706,是太姥山国 家级风景名胜区的中心,镇区距其核心景区(山岳景观区)仅 15Km,距福州 市198K

6、m,距温州市125Km,北距省级重点港口沙埕港(南岸新港一后港)20Km, 南距省级重点港口三沙港 50Km。秦屿镇位于福鼎市南部,南与硖门畲族乡紧临,西与潘溪镇接壤,北靠 白琳、店下镇。全镇土地面积 176600 亩(含围垦国有滩涂 5000 亩)。据 2004 年底资料,秦屿镇辖 26 个行政村、5 个居委会,2004 年镇域总人口 53000 人。 秦屿镇人民政府位于镇域中部, 2004 年底,秦屿镇人民政府驻地总体规划用 地范围内建设用地面积为 4.8 平方公里,与此相应的城市人口为 4.3 万人。项目区站前大道(一期)穿过一座山包,其余路段总体地势平坦,绝大 多数的用地都是原有围海造

7、田的用地,地质条件稍差,但还是适宜作为道路 建设用地;只要在做基础时做适当处理就能满足条件。4.2 水文气候条件秦屿镇年平均降水量在 1500mm 左右,年内分配上大致为: 11 月至翌年 1 月为雨量最小,约占全年的 8。2月开始,雨量逐月增加, 2-6 月降水量占 全年的 47.4,7 月份雨量略减, 89 月份为台风暴雨季节雨量全年之冠, 且多发生集中暴雨,历时短,强度大,降雨量约占全年的 297,10 月份 雨量开始下降。秦屿镇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光热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 18.2oC 无霜期 289 天,年平均降水量 1471.4mm ,雨量充沛,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 全年

8、气温最高月(七月)平均气温28.3C,极端最高40.1 C,最低月(一月)平 均气温8. 6oC,极端最低一4.3oC。全年受季风影响较为明显,又是第二暴雨 分区,农业气象灾害频繁,各年各月降水量不均,更由于所处位臵,相对变 率更大,气候、降水等气候条件不稳定,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 “三寒”较为 严重和普遍。4.3 工程地质条件拟建站前大道(一期)在桩号K0+000K0+565段为山前冲洪积地貌单元, 整体较为平坦;桩号K0+565K0+798段为丘陵地貌单元,现该地段正进行人工 开挖,自然坡度约35。40。,地面高程介于7.0053.00m之间,相对高差约 46.00m;桩号K0+798K1

9、+241.205段为滨海沉积地貌单元,场地平坦。新华路现地面标高一般为2.507.20m,路面设计标高约7.208.20m之 间,多属填方路段。拟建新华路约在桩号K0+000K0+180段为山前冲洪积地 貌单元,该段地基上部为厚度约 1.20 m 的第四系冲洪积粉质粘土层 ,呈可 塑状;桩号K0+180K0+957及KI+569K2+178.768段为滨海沉积地貌单元, 为软基地段,揭示软土层厚2.804.70m桩号K0+957K1+569段为丘陵坡 积地貌单元,表层为厚度约0.501.50m呈可-硬塑坡积粉质粘土,其下为 凝灰熔岩风化物。4.4 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

10、B50011-2001),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VI度, 地震基本加速度为0.05g,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地震分组属第一组,区 内无明显构造迹象,无活动性断裂存在,未见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 作用,测区内广泛分布较厚软土,为测区内不良土层,区内无饱和砂土分布, 可不考虑砂土液化问题,稳定性较好,适宜路桥建设。5、基本技术指标道路等级:站前大道为城市III级主干道,新华路为城市III级支路。(2)行车速度:站前大道40Km/h;新华路30Km/h。(3)设计荷载:城-A级。(4)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系数: 0.05。6、主要技术指标的运用情况 设计严格根据国家相关规范及标准执行,满足规范及规

11、划要求。二、设计要点及执行情况1、平面设计 平面路线走向原则根据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7 年 11 月编制的 福鼎市秦屿镇北部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 福鼎秦屿站前大道(一期)北起于规划的听涛路,经广场路、站前大 道(二期),南止于规划的新华路,全线共设臵一个转角点,转角点位于站前 大道(一期)与站前大道(二期)交叉位臵,站前大道(一期)平面线形与 规划一致。 站前大道( 一期)道路平面线型均符合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 CJJ 3 7 - 9 0 )的要求。 本次道路设计共有平面交叉口 6 个,其中 1 个为十字型交叉, 5 个为 T 型交叉。 本次设计在站前大道(一期)全线沿人行道中部布臵

12、0.5 米宽的导盲 道,各交叉路口人行横道处设臵缘石坡道以方便残疾人的通行。2、纵断面设计 道路纵断面设计在满足规范要求,保证行车安全、舒适,并尽可能符 合规划的前提下,综合考虑一下原则: 结合现状地形地势,尽量减少工程土石方数量; 满足相交道路规划高程的要求; 满足与现状道路的衔接,主要指新华路与财堡村村道、与秦杨公路的 衔接; 尽量满足二十年一遇洪水位标高的要求(新华路除外) ; 满足道路最小排水纵坡的要求; 有利于雨水、污水的重力流排放; 保证地下各种管线最小埋设深度的要求; 满足道路净空的要求,新华路下穿温福高速铁路,满足道路净高 4.5 米的规范要求。 纵断面技术指标如下: 站前大道

13、(一期):最小纵坡为 0.317% ,最大纵坡为 1.115% 。最小坡长 110 米,最大坡长 511.4 米。竖曲线半径最小为3000m,最大为8000m,竖曲线最小长度为45.454米, 全线共设四处变坡点。3、横断面设计站前大道采用三块板断面形式,断面组成如下:2.5m(人行道)+ 4.0m(非机动车道)+7.5m(机动车道)+8.0(中央分隔 带)+7.5m(机动车道)+4.0m(非机动车道)+2.5m(人行道)=36m。一13丄I、%申2.536料耕讎師困#1:100 4 !:1W根据建设单位意见,新华路作为过渡性质道路,其横断面按一块板形式设计,机动车道采用双向两车道,起点(K0

14、+000 )至温福高速铁路(K0+240 ) 段道路红线宽7.5米,0+240K0+280路基宽度由7.5米渐变至10米,K0+280 至终点 K2+168.091 段道路红线宽 10米。 道路路基宽 7.5 米段横断面采用一块板形式,具体布臵如下:0.5m(硬路肩)+6.5m(机动车道)+0.5m(硬路肩)=7.5m。75米宽道路标准横断面图 竖 1:100横 1:100 道路路基宽 10 米段横断面采用一块板形式,具体布臵如下:0.5m(硬路肩)+9.0m(机动车道)+0.5m(硬路肩)=10m。硬胳肩行车道1010米宽道路标准横断面图竖7100 横)Tioo4、路基设计(1)路基宽度:新

15、华路K0+000 (设计起点)K0+240 (下穿温福高速铁路)路基宽度为 7.5米,K0+240K0+280段路基宽度由 7.5米渐变至 10米,K0+280 K2+168.091 (设计终点)路基宽度为10米。(2)路拱横坡新华路机动车道路拱横坡为向外 1.5%,硬路肩横坡向外 3%。 道路路拱采用直线形路拱。(3)边坡设计填方路基边坡:填方路基高度在08m时,路基边坡按1: 1.5设计,填 方路基高度在8m以上时,路基边坡按1: 1.75设计。挖方路基边坡:根据地质勘察报告 ,对于强风华岩石及土质较好的挖方地段 ,挖方高度小 于8m时,路基边坡按1: 1设计,挖方高度大于8m时应分级,每级高度8m, 第一级边坡坡度1: 1,其余为1: 1.25,两级之间设2m宽平台,并在前两个 平台内侧设臵 0.4米宽土沟,挖土方地段采用植草防护。对于挖石方段,第一级边坡坡度 1:0.5,余为 1:0.75,两级之间设 2m 宽 平台并在平台内设排水沟。(4)路基填料及路基压实度路基填土,路基填料应采用透水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