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农村建设为着力点统筹城乡发展.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3304613 上传时间:2024-01-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新农村建设为着力点统筹城乡发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以新农村建设为着力点统筹城乡发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以新农村建设为着力点统筹城乡发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以新农村建设为着力点统筹城乡发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以新农村建设为着力点统筹城乡发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以新农村建设为着力点统筹城乡发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新农村建设为着力点统筹城乡发展.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以新农村建设为着力点 统筹城乡发展一、着眼于解决“三农”问题,创新推进新农村建设“三农”问题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根本问题。我们结合区情实际,跳出“三农”抓“三农”,创新思路,突出重点,示范带动,都市型新农村建设有效推进。(一)五新并举,新课题催生新思路。我们坚持统筹规划、突出特色,整合资源、试点示范,注重实效、稳步推进,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的基本原则,确定了新农村建设的“五新”奋斗目标和建设思路。一是发展新产业。做大做强花卉苗木、果树、无公害蔬菜、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生态旅游等主导产业,大力发展产品型和服务型都市农业,努力推进三次产业融合。二是塑造新村貌。狠抓规划编制,大力开展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实施康

2、居工程、民居改造等,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三是培育新农民。着力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讲文明、有道德的新型农民。四是树立新风尚。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平安创建活动,提倡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文明向上的农村社会风貌。五是建立新体制。完成镇机构改革、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等农村综合改革,推广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为建设新农村提供制度保障。(二)狠抓关键,新任务促进新举措。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抓住工作重点是破题的关键。一是以项目建设为重点,加大新农村建设投入。2006年九龙坡新增2000万元农村基础设施和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重点投入到新农

3、村规划编制、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等工程建设。同时,严格实行工程项目管理。出台了九龙坡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入户道路修建手册,资金使用严格执行报帐制,群众投入严格履行“一事一议”,有效保障了资金落到实处。二是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促进农民收入快速增长。高度重视农村优势产业培育、就业结构调整和农民致富增收,认真分析示范村、推进村及全区农村的产业基础、发展态势,精心做好产业布局和项目策划,扩大农民增收途径。大力培育中小企业,壮大镇域经济。创新农业经营方式,鼓励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三)激励引导,增强新农村建设内在动力。新农村建设既要防止一哄而起、无序建设,又要激发镇村和农民的创业热情,我们以通过示范带动、激励引

4、导来激发内在动力。完善考核管理办法,制定了九龙坡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指标体系、九龙坡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考核办法等,为示范村建设成效量化评估奠定了基础。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实行末位淘汰制,在市“千百工程”确定的5个示范村基础上,增加了2个示范村,对7个示范村实行末位淘汰制,有效增强了镇村压力与动力;制定了以奖代补、水泥补助、项目补助等一系列新办法,引导和鼓励农民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明确建设责任,制定九龙坡区区级职能部门目标任务分解,形成新农村建设合力。二、着眼于推进城乡一体化,科学把握城乡统筹的重点任务统筹城乡发展是以城乡一体化为目标,加快实现工业化、城市化的过程。我们立足城乡一体化发展,努

5、力在重点领域取得突破。(一)统筹城乡规划,加快推进城乡空间一体化。推进城乡一体化,统筹城乡科学规划是龙头。我们坚持用统筹发展的理念指导规划编制,把广大农村纳入总体规划,加快推进城乡空间布局一体化。科学编制区域规划,不断深化专项规划,着力完善重点区域规划,突出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全面完成46个示范村和推进村规划编制,白市驿镇高峰寺村成为部市共建示范村,其规划被纳入农业部编制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规划汇编。同时,充分发挥规划龙头作用,严格控制规划实施。(二)统筹城乡基础建设,加快推进城乡设施一体化。推进城乡一体化,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是前提。我们统筹建设覆盖城乡空间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

6、,努力实现城乡设施一体化。自筹资金近9亿元,建成华福公路,打通了连接中梁山东西部地区和城乡发展的战略要道;积极协助重庆绕城高速公路建设,完成西彭立交连接线工程;启动建设西部地区“三纵六横”交通网络,筹备西部片区八个出境通道改扩建;实现村村通公路。重点加快农村地区水、电、气、通信等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农村改水改厕、村舍环境整治和垃圾处理。(三)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加快推进城乡经济一体化。推进城乡一体化,统筹城乡产业发展是关键。我们以实施高新技术、城市化、都市农业“三大战略”为抓手,加快推进城乡经济一体化。积极搭建产业发展载体,成功申创1个国家级白市驿花卉苗木示范区,大力建设花卉城和农科

7、城,搭建现代农业产业载体;成功申创九龙园区和西彭园区2个市级特色工业园区,搭建新型工业产业载体;规划建设12个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和农副产品加工区,搭建镇域经济发展产业载体,初步形成了“1+2+12”城乡产业发展载体构架。加快发展汽车摩托车、机电设备制造、材料加工和高新技术四大主导产业, 2006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507亿元,工业反哺农业实力进一步增强。大力发展都市农业,不断壮大生态旅游休闲业和节会经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一三产业融合。(四)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加快推进城乡社会进步一体化。推进城乡一体化,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是基础。我们在加快城市社会事业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农村地区的社

8、会进步,推进社会事业向农村延伸,加快推进城乡社会进步一体化。深入实施教育“三名工程”,推进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投入8800余万元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逐步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大力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市级公共卫生和农村卫生示范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工程不断深化,农民参合率达到83.61%,累计报销金额318万余元。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深入开展“一镇一品”特色文化品牌创建,走马民间故事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五)统筹城乡民生问题,加快推进城乡和谐一体化。推进城乡一体化,统筹城乡社会和谐是核心。我们统筹解决覆盖城乡居民的民生问题,着力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加快推进城乡和谐一

9、体化。着力统筹城乡就业,优化农民工就业环境,切实维护农民工权益,加快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2006年,完成农村劳动力培训5107人,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12032人。着力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在实现城市低保“应保尽保”基础上,全面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并率先在全市启动实施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大力实施镇级敬老院建设,实现“一镇一院”标准,建成一批五保家园,1300余五保户得到政府供养。建立全区城乡特困医疗救助制度,其中农村特困医疗救助已有228人受益。着力统筹城乡安居生活,加快建设经济适用房,在全市率先启动廉租住房建设,实现城市“双困家庭”廉租住房全覆盖;加快农转非安置房和农民新村建设,12个农民新村建

10、成并投入使用。三、着眼于突破城乡二元结构障碍,探索建立城乡统筹的长效机制城乡分割的体制机制是制约城乡统筹的首要障碍。我们紧紧抓住这一突破口,深入思考,大胆创新,形成了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机制障碍的基本思路。(一)建立城乡统筹的组织领导机制。突破城乡二元分割结构障碍,必须建立组织领导的长效机制,长远谋划,切实增强统揽全局能力。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区统筹城乡发展综合改革领导小组。相关部门和镇组建相应领导机构,明确任务,落实责任。二是科学编制方案。认真编制城乡统筹发展综合改革试验总体方案及配套方案,明确“一年试点求突破、三年推广见成效、五年创新达目标”的总体目标,努力构建统筹城乡发展的科学依据和指

11、导体系。(二)建立城乡统筹的管理服务机制。突破城乡二元分割结构障碍,必须建立管理服务的长效机制,以现代公共管理模式推进新农村建设。一是创新行政管理体制。按照城乡一体化要求调整机构设置,明确职能职责,逐步形成城乡统筹管理、分类指导的行政管理体系。二是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理顺社会管理职能,健全社会管理体系,让农民有条件地转为市民,让农村地区享受主城区的城市管理,让农民享受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三)建立城乡统筹的土地利用机制。突破城乡二元分割结构障碍,必须建立土地利用的长效机制,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益,以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理念谋划农村地区发展。探索建立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办法,按照“承包地换社会保障、宅基

12、地换住房”的思路,采取利益导向、政策宣传等办法,鼓励农民“自愿放弃宅基地、流转承包地”,配套建立土地流转风险保障制度,逐步实现工业向园区(基地)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人口向新型社区集中。(四)建立城乡统筹的财政支持机制。突破城乡二元分割结构障碍,必须建立财政支持的长效机制,发挥公共财政主导作用,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新农村建设。健全公共财政制度,使财政资金加快向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建设、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新型民居建设和环境改造、扩大就业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领域倾斜。按照城区建设标准,统一规划建设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拓宽投融资渠道,吸引城市资金、工商资本、民营企业等社会资本投入农村地区,努力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五)建立城乡统筹的人才保障机制。突破城乡二元分割结构障碍,必须建立人才保障的长效机制,培育多层次的人才队伍,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一是组建专家咨询顾问委员会,研究城乡统筹发展思路措施,为统筹城乡工作把脉论证,提高工作的科学性和针对性。二是加强人才引进和调配,选拔优秀人才到基层干部队伍、基层农业服务队伍、农村学校教育队伍中去,提高基层特别是农村人力资源水平。三是加强农村居民素质培训和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培养一批农村适用型人才,带动农村居民增收致富。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