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俄狄浦斯情结.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3297018 上传时间:2022-09-0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俄狄浦斯情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心理学:俄狄浦斯情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心理学:俄狄浦斯情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心理学:俄狄浦斯情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俄狄浦斯情结.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俄狄浦斯情结与埃勒克特拉情结俄狄浦斯情结情节原型:俄狄浦斯情结来源于在古希腊神话,神话中有这么一个预言:底比斯王的新生儿(也就是俄狄浦斯),有一天将会杀死他的父亲而与他的母亲结婚。底比斯王对这个预言感到震惊万分,于是下令把婴儿丢弃在山上。但是有个牧羊人发现了他,把他送给邻国的国王当儿子。俄狄浦斯并不知道自己真正的父母是谁。长大后他做了许多英雄事迹,赢得伊俄卡斯忒女王为妻。后来国家瘟疫流行,他才知道,多年前他杀掉的一个旅行者是他的父亲,而现在和自己同床共枕的是自己的亲母亲。俄狄浦斯王羞怒不已,他弄瞎了双眼,离开底比斯,独自流浪去了。这是俄狄浦斯王故事的大略。佛洛伊德认为它是各种心理症的基本故事。

2、“俄狄普斯情结”是男孩情结;与它相对应的女孩情结被称之为“埃勒克特拉情结”。埃勒克特拉情结:埃勒克特拉是古希腊参与杀害母亲的神话人物。“埃勒克特拉情结”概括的是女性在儿童时期形成的恋父憎母情结。同“俄狄普斯情结”一样,“埃勒克特拉情结”也是儿童一般必然存在的倾向。发现了男孩的“俄狄普斯情结”,继而联想并发现女孩的“埃勒克特拉情结”并不困难。“埃勒克特拉情结”同样普遍地在童年时代形成。它也不单是由弗洛伊德所讲的生物性的性欲本能所决定,而带有人类社会文化的诸多铸造。在正常的童年环境中,埃勒克特拉情结会被人类的社会文化逐步抑制与克服,最终发展起健全理想的人格。在健全理想的人格中,虽然埃勒克特拉情结还

3、会不同程度地潜存在女子的心灵深处,也会有这样或那样的表现,但那都是很正常的情况了。情节产生原因:恋父恋母期,也称为俄狄浦斯期。弗洛伊德认为恋父恋母期是幼儿从出生到6岁时,经过的第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口欲期,第二个阶段肛欲期。由于婴儿时代和童年早期的环境状况,每个孩子都渴望从与自己异性的父亲或母亲身上满足性歌,而怨恨与他同性的父亲或母亲。原始的社会和文明的社会都有反对乱伦的严厉禁忌,每个人都知道这个禁忌;因此这些渴望在暗中被感觉到,却一生永远地埋藏在潜意识深处。一般人度过一生而不晓得自己的身上有这种感觉。他的意识很小心地避免认知这些感觉,因为这种认知对一般人的打击太大,常会使他不知所措。所以当

4、这些感觉出现时,它们都早已被伪装过了。我们每个人都会恐惧“别人会怎么想“。这种恐惧使得那些社会不允许的感觉被封锁在潜意识底下。它们在那里不断想挣破它们的监牢。这个监牢即是我们对良心的畏惧。造成心理症的就是这种介于想要和不想要之间的挣扎。有时候,潜抑的俄狄浦期症结突破潜意识的封锁,溜到意识里来了。不过它们是以仿造形式出现的。这种形式显然比较不会被我们所反对。俄狄浦斯情结症结所在:俄狄浦斯症结以伪装的形式表现在我们的生活里。它不仅影响一个人的生活方式,也表现在我们的艺术、流行歌曲、文学、幽默、亵读神圣和其他许多方面上。我们常可看到的是:某个男人与一个年纪大他很多的女人结婚,那就是这方面的好例子,更

5、戏剧化的是报纸上偶而也刊载这类的故事:一个女孩为了某种原因杀害了她的母亲。这些感觉时常表现在个人的畏惧结婚上,或表现在太过份想结婚(或离婚)的偏好上。这只是少数几个例子。它们都是社会提供给我们的表现形式;不过,这种情意症结如果愈强,就愈容易被自己发现-常是种情绪不健康的讯号。对本身的这种问题相当了解的人(不论是经由什么方法)往往是情绪相当健康的男女。“俄狄浦斯症结“像其他精神分析理论的元素一样,暗示着一般人有极为原始的感觉存在身上。对多数人而言,这种存在观念对于他们的道德背景简直是一种侮辱,他们很不容易接受这种感觉。即使有人只是稍微暗示到“乱伦“这两个字,他们马上就会产生很强烈的嫌恶。因为这缘

6、故,俄狄浦斯情结的理论对许多人常造成非常大的惊吓,甚至他们当中有些人,可能拿它来做为巧言的托辞,而拒绝一切有关精神分析的事情。怎样让孩子摆脱该情结:人在幼年时期,尤其是在36岁时期,小男孩盼望自己成为妈妈心目中最重要的人物,小一点的男孩整日与妈妈形影不离,纠缠左右,妈妈坐着,要妈妈抱,妈妈躺着,还会爬到妈妈身上撒娇,晚上睡觉也要妈妈搂着。小女孩对爸爸也有着同样的情感。儿子更依恋母亲,女儿更依恋父亲,是36岁阶段儿童性心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有的情感现象。对于多数孩子,这种现象一般持续一年左右,就会顺利自然过渡。通常是通过女孩学妈妈,男孩学爸爸来奠定性别角色意识。如果这一发展阶段出现停滞,往往

7、会影响他们日后的心理发育,甚至出现行为异常。因此,每一位家长都要密切注意孩子的这个倾向,并妥善处理好。为了防止“恋父情结”的深化,要适当限制女儿对爸爸的过分依恋行为。在对女儿的护理活动中,父亲也要注意减少对女儿日后发展为性敏感区部位的刺激,适当减少与女儿肌肤的接触,逐步以成人异性之间(非恋爱关系)表达爱的方式来代替。例如,少让女儿骑跨坐在腿上、脖子上,少搂女儿,少跟女儿一头睡觉,不与女儿一起沐浴,不要和女儿嘴对嘴亲吻。同样,母亲与儿子之间的关系也一样,要及时阻断男孩的“恋母情结”,适时地淡化这种心理状态,使他们的身心得以健康地成长。比较合适的做法是,在与子女的亲近过程中, 应该加倍鼓励和引导男孩去崇敬父亲,女孩去理解母亲。家长应更加主动地多与同性别的孩子一起玩,如父亲可与儿子共同玩“骑马打仗”、踢球,母亲与女儿一块儿打扮布娃娃、“跳房子”、“跳皮筋”。把交流和示范融入在共同有益的孩子喜欢的游戏之中,让孩子顺利通过这个“恋父”、“恋母”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