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二中2011届高三10月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3282817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沈阳二中2011届高三10月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辽宁省沈阳二中2011届高三10月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辽宁省沈阳二中2011届高三10月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辽宁省沈阳二中2011届高三10月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辽宁省沈阳二中2011届高三10月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沈阳二中2011届高三10月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沈阳二中2011届高三10月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doc(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辽宁省沈阳二中2011届高三10月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第卷 阅读题(满分7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感冒有“流行性”和“普通性”之分。前者十年左右暴发一次,来势凶猛,起步急骤,传播迅速,常殃及数国甚至数十国;后者起步较缓,传播多局限于某个范围、某个地区,但经常发生。两种感冒均由病毒引起,系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临床症状基本相似。但流行性感冒患者的病情往往很严重,有的会导致死亡。两种感冒都会被反复传染,有时让人防不胜防。 呼吸道是个开放性器官。从婴儿落地始,呼吸道始终与外界相通,病菌可乘“气”而入造成感染。在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之中90是病毒,而在目前发现的160余种病

2、毒中,最重要的是流感病毒。 流感病毒侵入细胞后并非畅行无阻。一旦有病毒侵扰,免疫系统即作出反应,迅速产生抗体;细胞、干扰素等物质会“中和”病毒使之丧失进入细胞的能力;或将已有病毒寄居的细胞溶解,防其繁衍;或封锁细胞表面,使其无法侵入缝隙。在此情况下,有的病毒借咳嗽、喷嚏溜出体外,有的被吞噬细胞吃掉。免疫系统的“识别”和“记忆”能力也很强大。凡与之相遇过的病毒均被其牢记,日后一来即被其识破并歼灭。但流感病毒善于改头换面,目前已发现的流感病毒甲、乙、丙三个“型”之中,以甲型最为善变。整个变异过程需要3年准备、8年积累,10年左右方能完成。一旦完成变异即为一新“亚型”,其形态与原型截然不同。这种面目

3、一新的病毒侵入人体时,免疫系统过去的免疫物质失去了作用,约一周后才能组成新的免疫物质与新亚型病毒对抗,这就使病毒有足够时间进入细胞繁衍。流感病毒就是这样才得以横行于世。 普通感冒是由鼻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埃可病毒、冠状病毒、呼肠孤病毒等多种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又称“伤风”。由于病毒群中分种,种中分型,多群、多种、多型组成庞杂的病毒团伙,你出我进闹事于呼吸道,引起相似症状,貌似一种病毒反复感染,实则多种病毒轮番侵袭。有些病毒长期栖息于鼻咽部位形成“基地”,坐以待时。一旦人体大汗着雨、风袭受凉、疲劳过度、贪杯误饮之时,即乘机扩散,引起感冒。若有“新鲜毒种”侵入,即迅速传播,引起有限范围内的

4、流行。人们误称为“流感”,其实仍属普通感冒。伤风感冒人人敏感,学龄前儿童尤然。慢性咽炎、鼻炎、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等病人更易受病毒侵犯。一旦染病,不仅病情较重,且使旧病恶化。 咳嗽、喷嚏是病毒扩散的基本方式。一个有力的喷嚏喷出的微细雾粒,直接射程可达6米之远,所及范围可达20立方米的空间。因此,患者应尽量缩小其波及范围。目前,打预防针的效果很不理想,其主要原因是病毒型别众多,且极善变,针剂难有较强的针对性。因此,提高机体抵抗力是预防感冒的关键,即所谓“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冬春气候干冷多风,呼吸道黏膜分泌减少而易干燥受损,抵抗力明显降低,是伤风感冒的“旺季”。坚持锻炼,生活规律,调理起居

5、尤为重要。 (选自知识就是力量2009年第7期,有删节)1下列有关“感冒”的解说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感冒分流行感冒和普通感冒,二者均由病毒引起,临床症状基本相似,系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有反复发作的特点。B流行感冒由流感病毒引起,来势凶猛,传播迅速,波及范围广,患者病情很严重,甚至导致死亡。C普通感冒又称“伤风”,由多种病毒引起。病毒情况复杂,常趁人体免疫力下降之时,乘隙而入,引发感冒。D感冒易发难防,人人敏感,学龄前儿童尤然。冬春气候干冷多风,是流行性感冒的“旺季”。2下列对“流感病毒”和“免疫系统”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免疫系统会迅即启动保护机制,采取“中和”、溶解和封锁的方

6、法对病毒予以杀灭。B免疫系统具有“识别”和“记忆”功能,凡与之相遇过的病毒均被其牢记,日后一来即被其识破并歼灭。C流感病毒突破免疫系统的防护得以繁衍扩散靠的是变异,整个变异过程需十年左 右方能完成。D面对新“亚型”病毒的侵入,免疫系统需要时间组成新的免疫物质与之对抗,这使病毒有足够时间进入细胞繁衍,横行于世。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病毒型别种多,且极善变,针剂难有较强的针对性,目前打预防针的效果很不理想。B预防感冒,提高机体抵抗力是关键。坚持锻炼,生活规律,调理起居尤为重要。C咳嗽、喷嚏是病毒扩散的基本方式,应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尽量缩小其波及范围。D慢性咽炎、鼻炎、气管炎、

7、肺气肿、支气管哮喘病人日渐增多,他们更易受病毒 侵犯。二、古诗文阅读(41分)(一)文言阅读,完成47题。(共20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潘锦芳传 (清)施补华 潘锦芳,湖州卖酒翁也。少习拳勇技击,谊心直气,市井无赖咸惮之,已而折节为善。谦谨畏事,犯而不校。晚年酒益雠,家富,子孙内赀为品官,翁称封君,而谦谨加甚。每入市井,伛偻旁行,与庸保 语,兄之弟之。郡县大夫与缙绅之征而归者,敬翁为人,诣之,匿不敢见。为人平争斗,偿逋负,事解不居其名。 咸丰庚中,粤贼攻湖州,赵忠节公以乡兵守城,指翁告人曰:“此游侠之雄也,惜乎老矣!”辛酉之,贼陷会城,围湖州益亟,而江苏巡抚驻军上海,忠节作血书乞援。募能犯围

8、出者,翁请独行。及陈血书,议以松江提督曾秉中帅水师绝太湖而西,为外内合攻之计。乡人贾于上海者,聚资十万饷之。行有日矣,有尼之者,中变,翁乃流涕言曰:“老夫出城时,城中粮已尽矣,兵一日两粥,民食草根树皮,空巷敝庐,死人相枕。生者数老夫之行,日暮待援,惧不相保。城外贼如麻,登高叫呼,兵在城上与之应答,岌岌将为变。老夫病且死,犯围为此行;乡人贾于此者,念在围城父兄子弟、宗族姻连,其情愁急,恨水师无翮而飞也;彼尼之者,何其不仁乎!呜乎,吾不复见赵公矣!”举拳击案,大呼呕血以死。死之六月,为同治壬戌五月,湖州城陷,翁家亦破。翁之诸孙,至今以酒为业。 施氏曰:同治壬申、癸酉间,重修湖州府志,余言潘锦芳事,

9、宜附壬戌殉节诸君之后,或以卖酒者少之,遂不得书。呜乎,翁卖酒者也,赵忠节公识之矣。【注】内赀:即“纳资”,交纳钱款捐官,买官职。封君:子孙贵显,父、祖因而受到封典的,称封君,也称封翁。庸保:雇工4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 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市井无赖咸惮之 惮:害怕,畏难。 B已而折节为善 折节:降低身份。 C围湖州益亟 亟:急速,急迫。 D聚资十万饷之 饷:馈赠,赠送。5以下各组能直接表现潘锦芳“忠烈”品格的一组是少习拳勇技击,谊心直气 募能犯围出者,翁请独行 谦谨畏事,犯而不校老夫病且死,犯围为此行 翁卖酒者也,赵忠节公识之矣 举拳击案,大呼呕血以死A B C 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

10、,不正确的一项是 A潘锦芳年轻时习过武,后来他谨言慎行,晚年虽家道殷实,但做事低调,为他人平争斗还欠债不求扬名致谢。 B文章善用语言描写,潘锦芳为救兵不肯前来而激愤的一番陈词,形象极其鲜明生动,赤诚之心昭然可见。 C作者赞美了潘锦芳具有侠肝义胆,又对朝廷官吏贻误战机,失陷城池表达了强烈的不满与愤恨。 D潘锦芳为全城人冒死求援,结果却因是卑贱的卖酒人而不能名列地方史册,作者对此表示遗憾与惋惜。7翻译下面的句子(11分) (1)郡县大夫与缙绅之征而归者,敬翁为人,诣之,匿不敢见。(4分)(2)生者数老夫之行,日暮待援,惧不相保(3分)(3)彼尼之者,何其不仁乎!呜乎,吾不复见赵公矣!(4分)(二)

11、古诗歌阅读(11分)春日京中有怀杜 审言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上林苑里 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注】唐代洛阳为东都。杜审言曾任洛阳丞,后任膳部员外郎及著作佐郎时亦多在洛阳供职,其家在洛阳西巩县。本诗大约作于长安二年或三年的春天,当时杜审言随驾在长安。8(1)清人吴乔说:“景物无自生,惟情所化。”请结合颔联中“徒”“漫”二字对此作简要赏析。(5分)(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0分,每空1分)(1) , ,国恒亡。(生于忧患,

12、死于安乐孟子)(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_, 。(岳阳楼记)(3) , ,沙场秋点兵。(破阵子辛弃疾)(4) , ,山河表里潼关路。(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5) , ,此事古难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钱学森的遗产(节选) 作为科学家的钱学森已然殒世,但是,在历史的天空中,钱学森必将是中国科学技术史上的一颗明星就像那颗距离地球大约2.23亿公里的“钱学森星”一样,长久闪耀在苍穹。在中国,钱学森身体力行地诠释了什么是科学家,什么是科学精神,那就是对这个世界永远充满好奇与探索,不为自己设置任何禁区。钱学森

13、身后留下了一笔丰厚的精神遗产,而只有完整全面地理解钱学森,才能体味他对中国的真正价值。他所创建和领导的航天事业,让他的祖国能够发射导弹,把卫星送上天,从一个处在冷战时代的落后国家,到迅速拥有了强大防御能力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大计来说,钱学森的功绩似乎如何解读都不为过。这位中国的“导弹之父”不仅是一名技术专家,还被认为是一位文、理、工结合型的科学家。1950年以后,他在美国麦卡锡运动泛滥成灾,自己受到无端指控,行动自由受到美国移民局的限制和联邦调查局特务的监视,而且被吊销了国防部的通行证,无法再继续参与机密军事科技研究的情况下,为了转移美方的注意力,及时调整心态,进入一个新的理论领域,并最终创

14、建了“工程控制论”。在他回国之后,“工程控制论”在国内形成为健全的人才培养、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体系,为中国现代高科技事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科学支持。 20世纪80年代初,他把对工程控制论的理论探索和组织指挥“两弹一星”等重大科研工程的实践相结合,提出了由系统工程、系统学、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等理论组成的“系统科学”思想。至此,这位备受尊崇的科学家似乎找到了解读科学问题的万能钥匙,他快速地挣脱了“导弹轨迹”的束缚,沿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系统科学理论”的路线,开始了一场对不同领域的科学技术问题的全面解读。钱学森开始审视中医,他写道,“我并不是一个中医,但我认为传统医学是个珍宝,因为它是几千年实践经验的总结,分量很重。更重要的是:中医理论包含了许多系统论的思想,而这是西医的严重缺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