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填土区软土路基处治施工实践(市政工程案例).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3275592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吹填土区软土路基处治施工实践(市政工程案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吹填土区软土路基处治施工实践(市政工程案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吹填土区软土路基处治施工实践(市政工程案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吹填土区软土路基处治施工实践(市政工程案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吹填土区软土路基处治施工实践(市政工程案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吹填土区软土路基处治施工实践(市政工程案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吹填土区软土路基处治施工实践(市政工程案例).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吹填土区软土路基处治施工实践摘要:本文通过新化路工程在长江吹填土区的施工实践,来阐述工程在长期积水、地质复杂、工期紧迫的情况下,分别采取块石挤淤、换填土、石灰土及石灰桩等处理方案,解决了施工困难,保证了工程进度,并经沉降观测验证,已达到强度和稳定性要求。关键词:吹填土 排水固结 土基处治 沉降稳定1、前言新化路道路工程,位于市江边重化工区,本期工程南起江花路(K0+000),北至长江防洪堤防(K1+000)总长1000m,全线原属沿江滩地,地面平均高程2.3m(青岛高程系统,以下同)。本工程北端400m为新围堤吹填区、沉淀时间不足2年。新吹填土厚度平均1.5m,绝大部分常年受水浸泡,尚处于流动

2、状态,无承载力,机械无法进场施工,土基处治有一定困难。工程开工后,施工技术人员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软土处治,不断改进施工方案,重点解决土基强度和沉降稳定问题。工程完工后,经多年跟踪观察,多次复测高程,为路基工后沉降分析提供资料。本文借以总结与同行交流,以期得到进一步的改进。2、施工准备本工程施工工期为2001年3月20日至同年10月31日,开工之初,主要围绕疏排地表水、调查地质情况以及拟定可能的土基处治方案等三个方面来进行。2.1 施工排水降水工程现场情况:场地长期积水、吹填土处于浮动状态,行人进入需双层竹筏铺垫,3m长钢筋人工可直插地下2.5m以上。施工进场首先是疏排地面积水,边凉干边用人工开挖

3、深1.2m,底宽0.8m的边三角井进行排水降水,根据现场施工人员观察,排水降水12天后除低洼积水地段外,短期晾干的地表已出现干裂、裂缝宽25,深10-30,边沟旁50-70的深度范围内,土体已逐渐变干,局部地势高的地方(地表晾干已近一个月),机械可以进入,情况大有改观。由此看来,吹填土地段路基宜有计划进行排水,增加晾干时间,提高天然地基的持力作用,以创造施工条件,简化土基处治进程。2.2 地质情况调查根据周边工程的地质勘察资料,本工程吹填土区域的基本地质情况为:层长江淤泥吹填土层,主要由松散状粉土和流塑状淤泥质粘土组成,富植物根茎,平均厚度1.3m,土基回弹模量约3-5MPa。层淤泥质粉质粘土

4、层,平均厚度3.7m,天然含水量40%(35%)。孔隙比1.13(1.0),压缩系数0.78(0.5),抗剪强度15MPa(35 MPa)两层平均总厚度约5m,具有典型的三高一低软土特征。层为粉质粘土层,平均厚2.3m,层粉土夹粉砂层,平均厚度2.8m。上层滞水赋存于土层之中:承压水与长江水呈互补,水量较丰,水位1.52.2m。上述地质层为厚达5m的软土层,由于地下水位高,清除难度大,施工工期又没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施压排水固结,因此很难直接作为天然地基使用,故考虑对土基采用浅层处治。处治方法有:低洼积水地段-抛石挤淤,排水晾干地段素土换填。工程范围内的非吹填土地段,施工时通过管沟开挖了解到:该

5、地段沉积年限较短,土的含水量较高,粘结性较差,土层的水分渗流相当活跃,地质条件也很差。且土层分布对管道基础的开挖和埋设不利。如:一处地面标高2.75m以下土层情况为:2.75m0.5m为承载力较低的粉质粘土,0.5-0.5m为黑色亚砂土,雨污水管道正位于此层间,换水量饱和的黑色粉砂土凝聚力及摩察角均偏小,在水头压力下,极易发生流淌。局部地段底下还有老河道,管道施工困难较大,部分地段在施工过程中由于事先准备不足,未能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造成沟槽坍方和污水管道底板上浮。3、施工处治方案3.1 管道施工处治方案3.1.1 管位本工程吹填区范围内因地质条件太差,且没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施压排水固结,需采取

6、块石挤淤或打石灰桩等方式处治土基,故将雨污水管迁出了道路范围与地块结合排放。3.1.2 沟槽防护及处治K0+496K0+196段,污水管位于黑色粉砂土层,因受层间水渗流影响,边坡土塌方严重,无工作面可供施工操作,采取的措施是: 放缓沟槽边坡,按1:1.5开挖,弃土移至边坡顶5m以外。 在保证槽底宽度的情况下,边开挖边打入临时木桩,木桩长4m,直径20,间距1m,然后用蛇皮袋装土作围堰,分四批堆放,防止流泥进入沟槽内。 在槽底边侧人工开挖排水沟,每50m设一集水井,确保沟槽内不积水。 污水管铺完后即用6%的灰土回填管腔,以保证上面雨水管道的施工质量。鉴于利用开挖出的土方含水量较高,故管顶以上2m

7、范围内用6%灰土回填,回填时以两个井段为一工作段,每20一层分层夯实。要求灰土用生石灰闷灰,土颗粒要细、含水量恰当,拌和均匀,使回填土的质量得到保证。经测试管顶土基弯沉达到0.73,符合设计要求。K0+196K0+096段,土质更差,挖深45m时出现老河道淤泥层,边坡流砂坍方也愈加严重,并出现污水管道底板上浮现象,施工时采取以下措施: 增加放坡至1:2,挖出的土方利用推土机堆至边坡顶5m以外,以减少边坡荷载,同时根据土质好坏分别堆放,以便用好土回填。 在沟槽底两侧打木桩(如上段所述)用1m高的木板挡土,以保证边坡稳定。 沟槽开挖时槽底抛块石深0.5m宽2m,上铺10碎石层浇钢筋混凝土基础。 钢

8、筋混凝土基础两侧木挡板内铺设40宽50高的盲沟(填720碎块石),每隔50m设一处集水井,并及时排水。 管腔及管顶2m范围内用6%生石灰闷灰土回填,经测试管顶覆土土基弯沉达到0.84。符合设计要求。3.2 路基施工处治方案本工程全线根据现场条件,分别采取抛石挤淤,换填土,石灰基,石灰桩基等浅层土基处治方案(后两项用于非吹填区)。3.2.1 抛石挤淤K0+904K0+990段,属吹填土路段,吹填土最深处达3m,属低洼积水地段,地表水难以排尽,表面土层尚处于流动状态,无法进行开挖施工,故采用抛石挤淤法,利用两头施工便道运料,由两端向中间逐步推进,具体为用粒径不小于20的块石,按30一层分3层回填,

9、利用装载机压入,先中间后两边将淤泥挤至两侧,确保中间无淤泥夹层,抛石过程中尽量利用机械自重在上碾压,压至无明显沉晃现象为止。同时用人工对不平稳的石头进行处理,以至无搁空现象,抛石宽出路基每侧各0.5m。两端抛石中间合拢时,先用挖机将接头处淤泥清除干净,使合拢无淤泥夹层,然后用运土车和压路机碾压稳定,至抛石高出淤泥面20,表面再铺一层15左右碎石,溜缝整平,并用震动压路机碾压密实,再上6%灰土处理层保养20天,使其有一定的稳定期。3.2.2 换土回填K0+894K0+611段,属吹填土路段,吹填土厚度在2m以内,靠近施工便道,地面积水已排除,但机械仍无法在其上施工,故采用换土回填法,先从施工便道

10、用反铲挖机挖除淤泥运走,然后用老江堤上运来的好土分层回填,并在底部铺设一层塑料薄膜,作为隔离层,以保证回填土不受基底土的渗透,使其在有效的时间内达到一定的土基承载力,为向前推进提供机械操作平台,边开挖边换填,平均换土深度2m,同时利用挖机加深边沟,扩大降水影响范围,降低土基含水量。3.2.3 石灰土基K0+611K0+096段,石灰(6%)处理过湿土基深80,利用生石灰进行闷灰24小时,再将灰土利用推土机推土,每30一层,先轻型压路机压稳,再重型压路机碾压密实,形成路拱。针对江边粉质土有夜潮白天干的现象,尽量在白天一次性碾压成型然后进行保养,保养过程中禁止机械及车辆行驶。3.2.4 石灰桩基本

11、工程起始阶段(K0+006K0+096),因路中有房屋拆迁滞后,同时新化路北端石化码头竣工剪彩需要,导致时间紧迫,于是把该段管线移至路外,该段土基翻挖处理已无时间,故在清表碾压后,采用石灰桩加固土基:为方便施工,选择细短密集的桩(悬浮桩),桩直径16(一般1540),桩长1.6m,桩距50,桩位相互错开。用挖掘机钢管打孔,由两侧向中间进行,二人配合用人工灌生石灰(颗粒粒径不大于7),分层捣实,上口预留50用土封口,封口高度不宜低于地面。施工时应减少地下水渗入孔内,成孔填实前应排除孔底积水,夯实时不能让水下去。并用压路机碾压34遍,填料应分段压(夯)实,利用生石灰横向胀力,把土挤紧然后保养2-3

12、天,再施工道路结构层。这样处理时间快,对建筑物影响较小,加固土基效果能满足要求。总之,新化路工程在积水影响、土质多变、工期有限的情况下,采取了上述多种处理方法,解决了施工困难,保证了施工进度。也为今后类似工程积累了一些经验。4、土基处治效果评价及建议本工程2001年年底竣工验收,使用至今,砼路面平整,无错台,无明显的变形裂缝,吹填土沉降趋势符合客观规律,几种处治方法的施工效果基本满足了土基强度要求。根据2007年6月10日实测新化路道路中心高程,沉降统计结果如下: 吹填区块石挤淤深1.2m,平均填高1.5m,平均沉降0.210m(0.1820.246m) 吹填土区换填土深2m,平均填高1.0m

13、,平均沉降0.154m(0.1000.189 m) 非吹填土石灰处理0.8m,平均填高1.10m,平均沉降0.085m(0.0620.130m)对照沉降验算值(下表),吹填区实测沉降值已达到总沉降量,路基已达到稳固状态。表一 新化路吹填土换填法沉降验算值表换填土厚度路基填土高度(m)注00.51.01.52.02.53.000.1050.1580.2100.2620.3140.3660.418换填土多用于路基的浅层处治,处治深度一般0.40.8m,严重1.23.0m0.40.0960.1480.1980.2460.2950.3440.3930.80.0890.1380.1830.2280.27

14、40.3190.3641.20.0830.1270.1690.2100.2520.2940.3361.50.0790.1210.1600.2000.2400.2800.3202.00.0720.1110.1470.1820.2190.2560.2922.50.0640.1000.1330.1650.1990.2320.2653.00.0580.0900.1190.1490.1780.2080.2383.50.0510.0810.1060.1330.1590.1860.2124.00.0440.0710.0940.1180.1410.1640.1884.50.0380.0620.0820.103

15、0.1230.1440.1645.00.0330.0540.0730.0910.1090.1270.145从新化路吹填土换填法沉降验算参数(见表一)可见,道路路基的沉降值与换填土的深度有关,而与处治材料关系不大,吹填土表层抛石挤淤是一种受制于积水未除的抢工措施,仅为施工提供方便。它存在以下不足:其一,纵然各种地下管线可以外移,但日后遇有过路管的施工还会带来一定困难。其二,强度高的石料并不能减少路基的沉降。其三,工程造价偏高(见表二),是同样厚度素土换填费用的4倍,是堆土预压的3倍。可见遇吹土工程,宜有长计划,早安排,治湿是关键,排水晾干才能创造施工环境,从而简化土基处治方式,例如可从下表二所列方案中优选,在计划工期允许时,甚至可以实现天然地基堆载预压,以最大限度节约成本,减少工后沉降提高路基的稳定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