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模拟考试【带答案】.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3274739 上传时间:2022-08-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5.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模拟考试【带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3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模拟考试【带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3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模拟考试【带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3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模拟考试【带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3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模拟考试【带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模拟考试【带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模拟考试【带答案】.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模拟考试【带答案】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吆喝/喝彩 鲜腴/屡见不鲜 舐犊情深/穷兵黩武B踌躇/踟蹰 蹒跚/瞒天过海 重峦叠嶂/喋喋不休C斟酌/着色 顽强/强词夺理 摩肩接踵/德高望重D辟邪/辟谣 差事/差之毫厘 塞翁失马/敷衍塞责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在世界杯羽毛球女子双打决赛中,中国队的两位姑娘配合得天衣无缝,获得冠军。B孩子向家长倾吐心声时,家长应洗耳恭听,这是家庭沟通中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C几经周折,老人终于回到了阔别三十年的故乡

2、,长年漂泊在外的愁绪荡然无存了。D杨绛先生为人谦逊低调,做学问孜孜不倦,钱钟书先生评价她:最贤的妻,最才的女。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春节回到家乡,我又看到了母亲那亲切的笑容和久违的乡音。B每年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有超过1000万名左右的青少年参加。C我们欣赏古代诗词,应该全面了解作者的生平以及他所处的时代环境。D央视“诗词大会”栏目将国学娱乐化,有利于更多人研究和了解国学。5、下列修辞手法运用及表达效果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干态万状,惟妙惟肖。”(句子使用排比和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卢沟桥上石刻狮子的各种形

3、态,生动形象。)B“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句子使用比拟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白杨树的美好品质。)C“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句子使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鲜明生动地塑造了凶恶残暴的刽子手与怯懦愚昧的华老栓形象。)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句子使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边塞的雄伟壮阔景象。)6、下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清风拂过,细纱在空中荡开,又滑下来。 这雨丝,是漓江之畔的苗女刚刚从碧水中拎起的那缕柔柔细细的纱。 然后悄悄洒向扁舟,洒向村落,洒向群山。她伸展开手臂,

4、轻轻地把细纱挂向云端。 春雨如丝。ABCD7、用诗文原句填空。(1)庭中有奇树,_。(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2)_,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3)冰霜正惨凄,_。(刘桢赠从弟)(4)_,狐兔翔我宇。(曹植梁甫行)(5)东皋薄暮望,_。(王绩野望)(6)_?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7)征蓬出汉塞,_。(王维_)(8)_,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9)几处早莺争暖树,_。(_)钱塘湖春行)(10)_,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二、文言文阅读。(15分)(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

5、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陶渊明桃花源记节选)(乙)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

6、?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饮酒)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思。(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_) (2)此中人语云(_)(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_) (4)结庐在人境(_)2下面两个句子中加点词义相同的一组是( )A便舍船/屋舍俨然B便要还家/飞鸟相与还C问今是何世/问君何能尔D乃大惊/乃不知有汉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2)便扶向路,处处志之。4请发挥你的联想与想象,用语言描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所展现的画面。5从桃花源记和饮酒中,你认为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是

7、什么?结合两篇诗文和当今社会实际,简要说出你对建设和谐社会的认识。1 (1)类 (2)告诉 (3)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4)建造、构筑。 2D3(1)老人和小孩都安闲快乐。 (2)就顺着旧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4如:在整齐的篱笆旁,我亲手采摘金黄的菊花,周围顿时香气弥漫。在悠闲恬适间,突间望见高大的庐山云雾缭绕。在夕阳的照耀下,庐山仿佛披上了一件彩衣,不时有成群结对归巢的鸟儿吱吱喳喳打破了山林的幽静。5甲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乙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都可以体现作者追求的是没有剥削,没有压

8、迫,没有战乱纷扰,和谐安宁,悠闲快乐的理想社会。建设和谐社会应该从自身做起,例如遵守公共秩序和学校的规章制度,用实际行动传递正能量。三、现代文阅读。(30分)1、最后一次拥抱徐树建(1)林海在大城市工作,去年春节终于抽出空回到老家跟爸妈欢聚一堂。一眨眼的工夫假期结束了,要返程的时候,林海心里不免难过起来,工作太忙了,路途太遥远了,或许下一次团聚又得是春节时。(2)时候不早了,林海用力拥抱了一下妈,又向苍老的爸挥挥手,掉头大踏步就走了,再耽搁下去,他的眼泪会流出来。(3)当到家的时候,妈打来一个电话,说:“海子,你走后你爸一直不开心,酒不肯喝不说,连饭也不想吃。”(4)林海忙说:“妈,您告诉爸,

9、一有空我就会回去的,那时候我一定多陪爸几天” (5)妈打断林海说:“不仅仅是这个,我偷偷告诉你原因,主要是你离开家时跟我拥抱了,没有跟他拥抱,他就有点伤心了。说儿子大了不亲热了、生分了,说他以前那么喜欢你,你小时候他天天把你搂在怀里,现在连个拥抱都不肯嗨,这老头越过越像小孩儿了。”(6)林海听了心里诧异,不就是一个拥抱吗?爸竟然需要这个!(7)不过爸说得对,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父子之间开始变得生分了。平日里总是本能地给妈打电话,打给爸总觉得无话可说。而一旦父子面对面,更是绞尽脑汁也想不出一句话,跟妈倒有无穷无尽的话要说。有时吧,跟爸不像是父子,倒像是陌生人,甭说拥抱了,连拉下手都觉得别扭。或许天

10、底下所有的父子全是这样吧?(8)无论怎么说,下次回去时,一定要狠狠拥抱爸一下。(9)城里日月飞快,一晃半年过去了,林海一直忙;再一晃又过年了,林海还是忙。老家就像天上的月亮,美丽万分,却又遥不可及。好在来日方长,等忙过这阵子一定回去,还欠爸一个拥抱哩。(10)时间跑啊跑,又不知跑了多远。这天忽然接到电话:爸突发疾病,不行了!(11)林海一听之下就像身后的一座可以依靠的大山塌了,一棵遮天蔽日的大树倒了,心脏像给一只巨手一下子摘了去,空荡荡的,除了疼,还是疼。(12)这一路风雨无阻日夜兼程,原来回趟老家并不算太难,也不会耽搁太长时间,只要愿意挤,总会挤出时间的,可自个儿以前怎么就那么望而生畏呢?(

11、13)当一脚踏进家门的时候,看到爸正静静地躺着,妈和亲戚全围着。 (14)妈说:“你爸老早就感觉不舒服了,可不让跟你说,说你太忙,他还说,海子说要拥抱我呢,我得好好活着”(15)林海好容易才脱下鞋爬上床,坐在爸的脚底下,然后虔诚地伸出双手托住爸的后背, 轻轻一用力,爸便坐了起来,啊,什么时候爸变得这么轻?(16)爸身上暖乎乎的,有一种熟悉的味道。那是自个儿小时候爬在爸背上时闻到的味道, 是寒夜里躺在爸怀中闻到的味道。太熟悉了,又太陌生了。(17)然后,林海把爸的头轻轻靠在自个儿的肩膀上,就像他小时候靠在爸的肩膀上。(18)林海再用力搂住爸的腰,说:“爸,我拥抱你了”(19)爸没有回答,在几分钟

12、之前爸已走了。(有改动)1请从林海的角度,围绕“拥抱”梳理本文的情节脉络,在下列两处横线上填写有关的情节内容。去年春节回老家,没有给爸拥抱。 _ _爸去世时, 给了爸拥抱。2林海的爸为什么如此在意儿子的一个拥抱?3试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11)自然段。4结合本文具体内容分析林海这一人物形象。5简要分析本文第(19)自然段的写法之妙。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林语堂曾说,“读书,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识见,养性灵。”读书可以使人增长学问见识,领悟为人处世的道理,即“开茅塞,除鄙见”,这是阅读大多数书籍都可以带来的好处。读书还可以“养性灵”,这种好处,则非品读经典而不可得。品读经典

13、可以养成知识丰富、道德高尚、情趣健康的性灵,可以让人生从浮躁走向宁静、从浅陋走向优雅。总之,品读经典可以培养高尚心灵。何谓经典?唐代史学家刘知几说:“自圣贤述作,是曰经典。”他认为,古代圣贤所述所作的就是经典。这个解释有些道理。圣贤的思想往往能够洞穿古今,必然是经典。但问题又来了,圣贤何以成为圣贤?实际上,还是靠其著述留存后世,为后人所接受、认可、推崇。有学者曾总结过经典的特性:传世性、权威性、耐读性、累积性。可以说,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关键在于其蕴含的思想精髓能触及人们的心灵。它们代表着时代精神,能够穿越时空、启迪后人。因而,经典是历史选择出来的最具价值的书籍。品读经典,人们可以沐浴思想的光

14、华,感受圣贤哲人的思考。A又如,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历来为共产党人所推崇,百读不厌,回味无穷。品读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不仅有助于我们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和问题,而且可以引发我们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深入思考,启迪智慧,荡涤心灵。品读经典,人们可以穿越到遥远的古代,仿佛身临历史现场,感受古人的风采。B史记中荆轲刺秦王,一番悲壮,一幕惊险。从史记中可以看出,作者司马迁的追求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他将失败的英雄项羽列入“本纪”,为匈奴作列传,还专辟货殖列传记录那些在当时为世人所不屑的商人。品读这部历史经典,我们可以读出并且学习司马迁的大气魄、大胸怀。品读经典,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人美景也美;“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让人感到清新、舒旷,意境悠长。阅读叙事文学作品,就如同步入历史人物长廊:刘兰芝、焦仲卿的悲剧让人感叹,巾帼英雄花木兰的形象令人叹奇,梁山泊一百单八好汉的忠义令人回肠荡气,等等。文学经典往往也是历史经典。例如,杜甫的“三吏”“三别”,书写了安史之乱的历史场景。C又如,一部红楼梦通过对贾家的细致描写,揭示了封建社会大厦将倾的历史趋势。品读经典未必能让人学会一项生存技能,但可以培养高尚的心灵。D经典蕴含的深刻哲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