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大附中2011届语文月考2.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3273749 上传时间:2023-01-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2.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师大附中2011届语文月考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湖南师大附中2011届语文月考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湖南师大附中2011届语文月考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湖南师大附中2011届语文月考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湖南师大附中2011届语文月考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师大附中2011届语文月考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师大附中2011届语文月考2.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注 第三题答案 应为AB2011届湖南高考语文模拟卷2总分 150分 时间 150分钟命题人:湖南师大附中黄瑶 郭在时 欧阳荐枫 彭君晖 陈琳 审题人:厉行威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狡黠(xi) 惩罚(chn) 韦编三绝(wi) 怙恶不悛(qun) B梵文(fn) 膻味(shn) 拾级而上(sh) 潜移默化(qin)C生肖(xio) 湖泊(b) 惊魂甫定(b) 椎心泣血(chu)D怪癖(p) 拓片(t) 一蹴而就(c) 良莠不齐(yu)1. B(A黠xi C泊p D癖p)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悬梁刺骨 名门望族 缄口不言

2、一枕黄粱B推心质腹 真知灼见 秉笔直书 莫衷一是 C为丛驱雀 囤积居奇 再接再厉 明火执仗D立杆见影 皓首穷经 钟灵毓秀 积重难返2C(A悬梁刺股 B推心置腹 D立竿见影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中学校园流传着一句顺口溜,“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的确,鲁迅文章中有些隐讳的地方需要仔细琢磨才能读懂。B历时近两年的教育规划纲要制订过程,是党中央、国务院直接领导的过程,是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过程,是专家学者建言献策的过程。C在作家迟子建看来,极北的春天,是一点点化开的:它从三月化到四月甚至五月,沉着勇敢,心无旁骛,直到把冰与雪安葬到泥土深处。D殷墟甲骨文的发现是中国

3、学术史上一件值得大书特书的大事;不仅如此,如能得到公平对待,放在世界学术史上来看,这也是值得纪念的一件大事。3A(隐讳:因有难言之隐或忌讳而隐瞒不说。此处宜用“隐晦”,其意为(意思)不明显。制订:创制拟定。“制订”侧重于对被制订对象的协商、拟定,一般多指计划、方案、规章等,如,制订汉语拼音方案;用于此处恰当。“制定”侧重于对被制定对象的创制决定,一般多指方针、政策、法规、法令等,如,制定宪法。甚至:表示进一步;用于此处恰当。不仅也:表示递进;用于此处恰当。)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生态文明是针对工业文明所带来的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困境,人类确立和选择的新的生存与发展之路,它意味着人类一个

4、在处理与自然关系方面达到了更高的文明程度。B有经济学家在对GDP、平均寿命、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城市恩格尔系数和人均电力消费量等方面的各项数据进行仔细分析后,认为中日经济差距至少有50年以上。C天然海水偏碱性,但海水与其所吸收的二氧化碳可以发生反应形成碳酸,从而导致海洋酸化;海洋酸化不仅改变了海洋的化学成分,而且破坏了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D亚美尼亚共和国总理说,值此共和国独立19周年纪念日举办上海世博会国家馆日活动,能够回顾亚美尼亚独立以来的建设发展道路和亚美尼亚人民对未来的热切憧憬。4C(A语序不当,应为“选择和确立”“人类在处理与自然关系方面达到了一个更高的文明程度”。B成分赘余,删去

5、“以上”。D成分残缺,应为“和展示亚美尼亚人民对未来的热切憧憬”。)5.下面是邱舒同学给岳麓书院管理员写的一张便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得体的一项是尊敬的李伯伯: 您好!您约我今天下午去贵处商谈我班同学 A 贵院一事,因我有急事,现 B 改期。具体时间改在何时,另行 C ,敬希 D ! 邱舒9月25日A光临 B决定 C磋商 D见谅 5.D(A“光临”,敬辞,称宾客来到。宜改为“到”“去”。B“决定”显得太自我,不合语境,宜改为“不得不”“只好”“只能”。C“磋商”指反复商量研究,一般用于比较重大的事务。应改为“商量”“商议”“商定”。)二、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

6、0分)君子之自行也,动必缘义,行必诚义,俗虽谓之穷,通也;行不诚义,动不缘义,俗虽谓之通,穷也;然则君子之穷通,有异乎俗者也。故当功以受赏,当罪以受罚。赏不当,虽与之必辞;罚诚当,虽赦之不外。度之于国必利,长久之于主必宜,内反于心不惭,然后动。 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孔子,布衣也,官在鲁司寇,万乘难与比行,三王之佐不显焉,取舍不苟也夫!子墨子游公上过于越。公上过语墨子之义,越王说之,谓公上过曰:“子之师苟肯至越,请以故吴之地,阴江之浦,书社三百以封夫子。”公上过往复于子

7、墨子。子墨子曰:“子之观越王也,能听吾言、用吾道乎?”公上过曰:“殆未能也。”墨子曰:“不唯越王不知翟之意,虽子亦不知翟之意。若越王听吾言、用吾道,翟度身而衣,量腹而食,比于宾萌,未敢求仕。越王不听吾言、不用吾道,虽全越以与我,吾无所用之。越王不听吾言、不用吾道,而受其国,是以义粜也。义粜何必越,虽于中国亦可。”凡人不可不熟论。秦之野人,以小利之故,弟兄相狱,亲戚相忍。今可得其国,恐亏其义而辞之,可谓能守行矣。其与秦之野人相去亦远矣。荆人与吴人将战,荆师寡,吴师众。荆将军子囊曰:“我与吴人战,必败。败王师,辱王名,亏壤土,忠臣不忍为也。”不复于王而遁。至于郊,使人复于王曰:“臣请死。”王曰:“

8、将军之遁也,以其为利也。今诚利,将军何死?”子囊曰:“遁者无罪,则后世之为王将者,皆依不利之名而效臣遁。若是,则荆国终为天下挠。”遂伏剑而死。王曰:“请成将军之义。”乃为之桐棺三寸,加斧锧其上。人主之患存而不知所以存亡而不知所以亡此存亡之所以数至也郼岐之广也万国之顺也从此生矣。荆之为四十二世矣,尝有乾溪、白公之乱矣,尝有郑袖、州侯之避矣,而今犹为万乘之大国,其时有臣如子囊与?子囊之节,非独厉一世之人臣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高义)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罚诚当,虽赦之不外外:抛弃,避开B令弟子趣驾趣:急速,赶快C亲戚相忍忍:忍受,克制D非独厉一世之人臣也厉:勉励,激励6C(

9、忍:忍害,狠心加害)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三王之佐不显焉复驾言兮焉求B翟度身而衣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C比于宾,未敢求仕燕王欲结于君D其时有臣如子囊与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7C(A项,前者兼词,“于彼”,比他;后者疑问代词,什么。B项,均为连词,前者表修饰,后者表并列。(偭:违背。错:通“措”,措施)C项,均为介词,与。D项,前者副词,表推测,大概;后者代词,他)8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人 主 之 患 存 而 不 知 所 以 存 亡 而 不 知 所 以 亡 此 存 亡 之 所 以 数 至 也郼 岐 之 广 也 万 国 之 顺 也 从

10、 此 生 矣A人主之患/存而不知/所以存/亡而不知/所以亡/此存亡之/所以数至也/郼/岐之广也/万国之顺也/从此生矣B人主之患存而不知/所以存亡而不知/所以亡/此存亡之/所以数至也/郼/岐之/广也/万国之/顺也/从此生矣C人主之患存/而不知所以存亡/而不知所以亡此/存亡之所以/数至也/郼/岐之/广也万国之/顺也从此/生矣D人主之患/存而不知所以存/亡而不知所以亡/此存亡之所以数至也/郼/岐之广也/万国之顺也/从此生矣8D(联系上下文,根据语意和文言虚词判断)9下列各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就全文来看,文中的“义”当指合乎正义或公益的道德标准;开篇毫不含糊地指出君子异于世俗之人行

11、为准则,旨在倡导人们明辨是非,追求高尚的道德。B作者以孔子不愿接受无功之禄,生动地阐明“赏不当,虽与之必辞”,孔子非但不接受封地,且辞别齐景公,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C子墨子拒受封地与孔子极为相似,可见其在处理利与义的关系上有共同之处,即不以利害义;景公、越王、秦之野人的行为与之形成鲜明的对比。D子囊在充分考虑自己逃跑的行为对国家后世的负面影响后自杀,却对楚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而楚王厚葬子囊,是对子囊之义的高度赞扬。9D(未厚葬子囊)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万乘难与比行。(3分)译文: (2)义粜何必越,虽于中国亦可。(4分)译文: (3)将军之

12、遁也,以其为利也。(3分)译文: 10(1)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君主难有跟他同等的品行(或比肩、相提并论)。(万乘、与之、比行)(2)出卖道义(或拿原则做交易),何必到越国?即使在中原之国也是可以的。(义粜、虽、中国)(3)将军逃跑(跑回来),是认为这样做有利啊。(遁、以为、其)【参考译文】君子自身的所作所为,举动必须遵循义的原则,行为必须忠于义的原则,世俗虽然认为行不通,但君子认为行得通。行为不忠于义的原则,举动不遵循义的原则,世俗虽然认为行得通,但君子认为行不通。这样看来,那么君子的所谓行不通或行得通,就跟世俗不同了。所以有功就接受相应的奖赏,有罪就接受相应的惩罚。如果不该受赏,那么即使赏给

13、自己,也一定谢绝;如果应该受罚,那么即使赦免自己,也不躲避惩罚。(凡是举事),估计对国家一定有利;实施以后对君主一定长远相宜,自己反省后不感到惭愧,然后才行动。孔子谒见齐景公,景公送给他廪丘作为食邑。孔子推辞不肯接受,回家以后对学生们说:“我听说君子有功因而接受俸禄,现在我劝说景公听从我的主张,景公还没有实行,却要赏赐给我廪丘,他太不了解我了。”让学生们赶快套好车,告辞以后就走了。孔子这时是平民,他在鲁国只当过司寇,然而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君主难以跟他相提并论,三位帝王的辅佐之臣不比他显赫,这是因为他取舍都不随便马虎啊!墨子让公上过到越国游说。公上过讲述了墨子的主张,越王很喜欢,对公上过说:“您的老师如果肯到越国来,我愿把过去吴国的土地阴江沿岸三百社的地方封给他老先生。”公上过回去禀报给墨子。墨子说:“你看越王能听从我的话、采纳我的主张吗?”公上过说:“恐怕不能。”墨子说:“不仅越王不了解我的心意,即便你也不了解我的心意。假如越王听从我的话、采纳我的主张,我衡量自己的身体穿衣,估量自己的肚子吃饭,与客民一样,不敢要求做官。假如越王不听从我的话、不采纳我的主张,即使把整个越国给我,我也用不着它。越王不听从我的话,不采纳我的主张,我却接受他的国家,这就是出卖道义(拿原则做交易)。出卖道义(拿原则做交易),何必到越国去?即使在中原之国也是可以的。”大凡对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