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试题.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3269462 上传时间:2024-03-1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9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试题.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试题(1888年单行本序言、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反杜林论)1888年单行本序言(填空题)一、填空题.1.马克思的(世界观)在德国和欧洲境界以外,在(文明世界)的一切语言中都找到了代表。2.我们越来越觉得我们和(黑格尔)哲学的关系,即我们怎样从这一哲学出发并且怎样同它脱离,作为一个简要而系统的(说明)是很必要的了。3.我认为我们还欠着一笔(信誉债),就是要完全承认,在我们那个狂风暴雨时期,(费尔巴哈)给我们的影响比黑格尔以后任何其它哲学家都大。4.但是,这些笔记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是非常宝贵的。1888年单行本序言(名词解释)二、名词解释1.辩证法希腊文

2、词源是谈话、论战的技艺的意思。在欧洲哲学史上,辩证法这一术语曾在不同意义上被使用过。古希腊辩证法的最初含义是论辩的方法,苏格拉底把辩证法看作对意见的争论而发现真理的艺术。中世纪经院哲学运用的辩证法往往被人们看作是烦琐论证、荒唐提问和诡辩的代名词。黑格尔对辩证法作了两种规定:一是指概念思维的矛盾进展,一是指揭露对象本质自身的矛盾。黑格尔关于辩证法是普遍联系和发展思想、观念是在对立面的争论中获取自身规定的思想,已成为辩证法的通常涵义。今天人们认为辩证法是同现象学方法、分析哲学方法并列的三大哲学研究方法之一。 2.市民社会马克思主义以前资产阶级思想家用来表示财产关系为核心的社会关系的用语。一般指资本

3、主义社会,有时指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资产阶级思想家常用这个名称来表示社会生活中的财产关系和经济关系,并把它用来表示国家的政治法律关系和“政治社会”这个名称相对应,但他们并不了解市民社会对生产方式发展的依赖关系,而是用人的本性、政治和道德等原因来说明它的形成。黑格尔认为市民社会是现代世界中形成的是伦理精神发展的一个阶段。马克思指出在过去一切历史阶段上受生产力制约的,同时也制约生产力的高级形式就是市民社会。3.哲学基本问题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一书提出的命题,他认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有两个方面的涵义:第一个方面的涵义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它的不同回答可

4、以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第二方面的涵义是我们的思维对世界的关系怎样,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这个世界,对它的不同回答可以划分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4.二元论认为物质和精神是世界的两种相互独立、性质不同的本原的哲学学说,近代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是典型的二元论者。他认为存在着两种实体,即具有广延的物质实体和具有思维属性的精神实体,二者互不依赖各自独立。二元论表面上超越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二者之上,但实质上仍然倾向于用精神作为人类知识的终极基础。5.形而上学通常有两种含义:第一种是指以存在为研究对象的哲学,它力图为人类知识提供具有终极价值的逻辑基础或本原。第二种指与辩证法相对的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

5、观点观察事物的思维方式。马克思哲学主要在第二种含义上使用形而上学这一概念。6.不可知论一种怀疑并否定人的认识能力,认为人不能认识客观世界或不能彻底地认识客观世界的认识论理论。不可知论的共同特点是断言人的认识能力不能超出感觉经验或现象的范围,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其规律。不可知论的代表是休谟和康德。他们批判了哲学上的独断论,强调了主体的能动性、自主性,对推进认识论摆脱机械论的限制起过积极作用。但他们把感觉看作是意识同外部世界隔绝起来的屏障,在人的认识同外部世界的本质之间人为地划了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7.青年黑格尔派青年黑格尔派以施特劳斯,鲍威尔等人为代表,费尔巴哈也属于这一派,青年黑格尔派不太重视

6、黑格尔哲学体系,否定“绝对精神”而提倡人的自我意识,反对封建制度,要求个性解放。青年黑格尔派比较重视黑格尔的辩证法,并力图得出无神论的观点,宗教上批判上帝创世说,政治上反对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专制政体,主张政教分离。8.绝对精神黑格尔哲学的用语,其整个哲学就是绝对精神的发展过程。认为绝对精神是客观独立存在的某种宇宙精神。作为世界的普遍精神,只能以概念的形式对人表现出来。人们普遍认为,黑格尔的绝对精神是先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永恒存在着的宇宙万物的本原和核心,也是一种活生生的能动的力量。精神的辩证运动就是概念的内在发展,绝对精神自我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逻辑阶段、自我阶段和精神阶段。绝对精神自我发展也就

7、是它的自我认识的过程。也有的哲学文献认为,绝对精神就是指的人类精神。9.历史唯心主义也称为“唯心主义历史观”或“唯心史观”,把社会现象及其发展归结为精神因素的历史观。历史唯心主义有主观历史唯心主义和客观历史唯心主义两种形态。他们都主张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否定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因,把社会历史归结为意识史,无视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动,认为只有少数杰出人物才是历史的主宰,崇拜偶然性,否认历史发展本身所具有的客观规律。10.思辨哲学一般特指黑格尔哲学。它从概念出发通过纯粹逻辑推演,构造了一个概念辩证发展的逻辑体系。试图以此为重新解释世界的存在提供一种新的解释模式。它强调理性批判的、辩证的特征,强调

8、获取必然性的知识或真理性认识的重要性。它力图扬弃主客观的对立,达到具体的多样性的统一或对立面的统一。但这个哲学具有神秘主义的外貌,常常为了逻辑论证的需要不顾或者歪曲事实。它提供的富有成果的形而上学体系演变为独断论的顶峰,受到后世哲学的批评。1888年单行本序言(简答题)三、简答题1.在1888年单行本序言中恩格斯分析他写费尔哈论的原因是什么?第一、历史的原因。即为了实现他和马克思多年前的共同愿望,清算自己以前的哲学信仰,全面系统地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费尔巴哈哲学的关系。第二、现实的原因。是为了适应当时的革命斗争的需要,用科学的世界观武装工人阶级,指导工人阶级抵制古典

9、哲学复活的反动趋势。第三、直接原因。是为了满足新时代编辑部的要求,评述施达克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一书,对费尔巴哈做出正确的评介。2.如何理解恩格斯的这个判断,提纲是“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首先,马克思确定了新哲学的理论基石。马克思批评了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实践观念上的局限性;对实践观念做了新的解释,把实践确定为新哲学的理论基石,从而为克服旧哲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其次,第一次勾画了唯物史观的基本框架。马克思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如实践是实现人与环境统一的基础、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意识对社会实践的依赖等。最后,阐明了新哲学同旧哲学的本质区别。这主要是阶级基础

10、不同,对实践的态度不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填空题)一、填空题1.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确实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他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客观的活动)。2.人的思维是否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3.费尔巴哈不满意抽象的思维而诉诸感性的直观,但是他把感性不是看作(实践的)、(人类感性的)。4.费尔巴哈撇开(历史的进程)孤立地观察宗教感情,他不懂得宗教感情本身是(社会)的产物。5.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但是,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6.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

11、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了的人类。7.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名词解释)二、名词解释1.旧唯物主义旧唯物主义是指马克思以前的近代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人本的唯物主义。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它所代表的是“市民”即资产阶级的利益。2.新唯物主义新唯物主义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认为,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社会化了的人类,它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重在改变世界,使现存世界革命化。3.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马克思在提纲中提出的一个命题,是对社会生活的本质特点和基本内容的理论概括。首先,它揭示了社会的基础和起源在于劳动。其次,

12、它揭示了社会生活的实际内容:生产、科学、阶级等实践。再次,揭示社会规律的客观性。最后,它揭示了理论认识的根源在于实践,服务于实践。4.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阐述。马克思从现实的实践着的人出发去看待人的本质,认为任何人都生活于一定的社会之中,考察人的本质离不开对社会关系的考察。只有从社会关系的总和去研究人,才能揭示出人的真正本质。5.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恩格斯对马克思提纲评价。在提纲中提出了科学的实践观,第一次以实践为中心来批判唯心主义以及一切旧唯物主义,把实践概念引入认识论,引入历史观,强调革命实践改造世界的作用,从而同一切旧哲学划清了界限,确立了马克思哲学的基本原则。

13、6.环境决定论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和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以及费尔巴哈等人的观点。他们认为决定民族精神面貌的是环境。这里的环境主要指社会的政治、法律、教育等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而其中又以法律和教育为主要因素,它们决定社会的精神面貌。7.宗教上的自我异化是指一切宗教都把整个世界分成两个部分:一是人们生活于其中的人间世俗世界;另一是神灵居住的彼岸世界,并且认为彼岸世界或神的世界创造、支配现实的人间世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简答题)三、简答题1.费尔巴哈既然把人看作感性对象,为什么又把理论的活动看作是真正的人的活动?费尔巴哈一方面把人看作是感性对象,认为人的生理、心理方面代表人的本性。另一方面,他又受

14、当时人们对唯物主义哲学误解的影响,把人的感性活动说成是为利已主义所玷污的一种犹太人经商谋利的活动。他不了解实践作为改造世界的活动的革命意义,因而他在承认人是感性存在物的同时,又将理论活动看作是真正的人的活动。2.旧唯物主义者“人是环境的产物”的观点为什么会陷入循环论的误区?旧唯物主义者所讲的环境是指自然环境,以及国家、法律、文化、政治制度和教育制度等上层建筑,而不是指社会的经济关系和阶级关系,以及人的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他们一方面认为环境影响人的精神面貌,另一方面又认为政治、法律、教育是决定性的因素,从而导致把历史看成是少数天才人物创造的英雄史观。可见,没有把实践作为环境的基本要素,是其陷入循

15、环论证的根本原因。3.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的错误观点体现在哪里?主要表现在:他认为人的本质就是维持人的肉体生存的自然条件。他把人的两性关系也看成是人的本质。他还认为理性,是人区别与其它事物的东西,也是感性的人存在的标志。可以看出,他没有意识到人的实践、社会关系对理解人的本性的决定性意义。4.马克思是如何批判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的观点马克思在揭示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性的基本观点的基础上指出,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的种种说法是片面的。费尔巴哈强调人的生物学和生理学的一面,片面强调感性直观对理解人的意义。他不了解实践活动的意义,费尔巴哈理解的人的本质只能是人的自然属性,他所讲的人也只能是抽象的人,自然的人。5.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同于旧哲学的两个显著特点是什么?马克思认为,主要有两点不同:首先是阶级基础不同。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旧唯物主义是市民社会的世界观。新哲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其次是对哲学的历史使命的理解不同。一切旧哲学家,只是以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不关注实际地改变世界。以实践为基础的新哲学不仅要求正确的解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