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废物处置制度(2篇).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3259078 上传时间:2022-11-0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疗废物处置制度(2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医疗废物处置制度(2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医疗废物处置制度(2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医疗废物处置制度(2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疗废物处置制度(2篇).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医疗废物处置制度根据医疗废物的类别,将感染性废物和损伤性废物分别用有警示标识的黄色包装物或容器物盛装封闭,病理性废物必须防腐处理后用黄色包装物盛装封闭。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病理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及化学性废物不得混合收集。少量的药物性废物可以混入感染性废物,但应当在标签上注明。在盛装医疗废物前,应当对医疗废物包装物或者容器进行认真检查,确保无破损、渗漏和其它缺陷。医疗废物中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性废物,必须首先在微生物实验室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或化学消毒处理,然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隔离的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必须使用双层包装物,并及时封闭。其产生的具有传

2、染性的排泄物,根据消毒要求进行严格消毒后才能排入污水处理系统。放入包装物或容器内的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不得取出。盛装医疗废物达到包装物或容器的3/_时,必须进行紧实严密的封口。必须使用有警示标识的包装物或容器。如果其外表面被感染性废物污染时,应当对被污染处进行消毒或增加一层包装。禁止在非收集、非暂时储存地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禁止将医疗废物混入其它废物或生活垃圾。使用后的一次性输液器、输血器(袋)、注射器应将针头剪掉,针头按损伤性废物收集,一次性输液器、输血器(袋)、注射器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医疗废物处置制度(二)感染性医疗废物、损伤性医疗废物、病理性医疗废物等需要焚烧的医疗废物收

3、集后由专人运送到焚烧处集中焚烧。废弃的麻醉、精神、放射性、毒性等药品及相关的废物管理,必须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标准执行。过期、淘汰、变质或者被污染的废弃的药品如细胞毒药物,必须由科主任批准,先消毒再集中处置放射性废物必须按有关规定专人负责处理并有记录。隔离的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产生的传染性的呕吐物、分泌物等排泄物,必须按照有关规定严格消毒后方可排入污水处理系统。禁止任何科室及其个人转让、买卖医疗废物、违者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处理,重者追究刑事责任。医疗废物事故报告制度一旦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时,其工作人员特别是负责医疗废物收集、运送、暂时贮存的工作人员有责任和义务立即向

4、感染管理科报告,感染管理科在_小时内向卫生局、环保局、医院应急事故小组报告。调查处理结束后,必须将调查处理结果向市卫生局、环保局、医院应急事故小组书面报告,报告内容包括:(1)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及其简要经过;(2)泄露、散落医疗废物的类别和数量、受污染的原因及医疗废物产生的科室:(3)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已造成的危害和潜在影响;(4)已采取的应急处理措施和处理结果。发生医疗废物导致传染病传播或者有证据证明传染病传播的事故有可能发生时,应当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及有关规定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当发生因医疗废物管理不当导致人员伤亡或健康损害,需要对致病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的重大事故时应当在_小时内向县政府、卫生局报告,并采取相应紧急处理措施。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被医疗废物污染或损伤时,在采取紧急处理措施的同时立即向感染管理科报告。第2页共2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