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发芽试验报告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3253442 上传时间:2023-10-2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02.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玉米发芽试验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玉米发芽试验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玉米发芽试验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玉米发芽试验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玉米发芽试验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玉米发芽试验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玉米发芽试验报告(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海南公司品管部)一、试验方案设计 2二、试验前样品制备4三、试验过程观察及相关数据5四、分析8一、玉米发芽率检测的试验方案一、实验目的 通过发芽率试验,了解不同产地、风干方式不同玉米生理活性差异,为进一步 分析玉米品质提供基础数据。二、实验方案1、试验时间:2012-6-112012-6-18 共 8 天。2、试验方法:TWJCQM03-L-26 玉米发芽率检测方法GBT 5520-2011 粮油检验 籽粒发芽试验GBT 5494-2008 粮油检验 粮食、油料的杂质、不完善粒检验3、试验样品:抽取不同产地玉米作为样本。抽样方法按 GB 5491-1985 粮食、油料检验 扦样、 分样法执行。

2、4、试验地点:公司化验室5、试验分组以产地作为分组单元,共分7组,以阿拉伯数字1、2、37作为各组开头 编号;同时每组内以籽粒饱满度差异分做两小组,各4个平行样,即每组8个样 品。每组内编号为 14 的是饱满度好的籽粒,编号为 58 的是饱满度差的籽粒。(示例:第一组:1-1、1-2、1-31-8,第二组:2-1、2-2、2-32-8,以此类 推)6、试验管理专人管理,前三天避光培养,每日定时(下午16: 30 分)观察玉米发芽情况并 记录。7、试验记录 将每日观察情况录入玉米发芽试验检测结果录入表中,试验结束汇总分析。8、观测项目1)、不同产地玉米间发芽率2)、同组饱满度差异玉米发芽率对比三

3、、试验组成人员及职责 屈波、袁林:负责试验材料准备,试验过程相关照片拍摄、数据汇总分析、撰写试 验报告。熊椿、何燕、冯爱琴:样品制备、试验过程样品用水添加、发芽数量统计记录。试验开始日,各组对比样品准备由五人合作完成。四、试验材料细砂:水洗后无泥,过筛8 目-40目(8目筛上物、40目筛下物,均舍弃不用)、培养皿、喷壶、发芽用水(蒸馏水)、镊子、布二、试验前样品制备1、沙粒制备选取公司畜禽料车间工地工程使用沙,套 8 目、40 目筛,弃掉 8 目筛上物及 40 目筛下物,采用中间部分。清水清洗后置于铝锅中水煮后,冷却、干燥待用。2、玉米样品制备(本次试验所用玉米均为烘干)1)、样品来源:15

4、组为海口粮食市场、港口码头采样;67 组为中储粮海口直 属库采样。2)、小样制备:四分法分出样品,水分测定1052C 4h。3)、不完善率测定:称取200g计算其中含量4 ) 、选取小样中籽粒饱满度好、饱满度差各2 0 0粒,称重,备用。3、发芽用水制备采用纯水机水作为发芽用水,煮沸15m in,冷却待用。4 、 培养皿准备采用直径 12cm 培养皿,蒸馏水清洗后,水煮 30min 待用。图 1:洗沙图 2:煮沙图 3:选样图 4 :制样三、试验过程观察及相关数据样品制备完成为 2012 年 6 月 11 日 16:30 分,试验周期自 2012 年6 月 11 日 16 30 分2012 年

5、 6 月 18 日 16:30 分,每日观察时间为 16:30 分。观察记录:1、第一天个别组发芽2、第二天各组、各平行样均发芽;第1、2、5 组出现较多霉粒,霉菌滋生明显。(附部分样品发芽情况)图 5 :(组别 1-3 )发芽、霉菌滋生图 6 :(组别 5-6 )发芽、霉菌滋生3、第三天第 6、7组发芽状况良好,15 组均有霉变现象,以1、2、5 为多。同时去掉遮光布,全天候光照条件下试验。图 7:(组别 2-12-4)霉菌滋生多图 8 :(组别 5-5)发芽较多、霉菌滋生多图 9 :(组别 7-6 ) 发芽多、外观好图 10 :(组别 7-1 7-8 ) 发芽状况正常表 1 :第三天发芽势

6、统计( % )组别1-11-41-51-8(对照组)2-12-42-52-8(对照组)3-13-43-53-8(对照组)4-14-44-54-8(对照组)发芽势17.54027.526.523272926.5组别5-15-45-55-8(对照组)6-16-46-56-8(对照组)7-17-47-57-8(对照组)发芽势3131.580.5727766.54、第四、五天正常,个别组有新芽长出5、第六天观察发现部分组发芽粒逐渐干瘪、坏死,未长出实根。6、第七天16:30 开始统计发芽情况,剔除幼芽没有达到粒长的1/2、芽根仅有1条或没有、幼芽腐烂的种子,汇总如下:表 2:第七天发芽率统计( %)组

7、别1-11-41-51-8(对照组)2-12-42-52-8(对照组)3-13-43-53-8(对照组)4-14-44-54-8(对照组)发芽率2139.528.52826262625.5组别5-15-45-55-8(对照组)6-16-46-56-8(对照组)7-17-47-57-8(对照组)发芽率2827.550.55857.554.5图 12 :发芽率统计分析1、不同产地玉米发芽率图 13 :不同产地玉米发芽率比较从上图分析:第 6、7组发芽率较好(即:辽宁、河北),其他组差异不显著2、各组内颗粒饱满度差异(好、差)的发芽率比较图 14 :各组内玉米饱满度差异发芽率比较50.0%40.0%

8、30.0%20.0%10.0%60.0%0.0%经上图分析,第 1 组(辽西)差异大,其余各组差异不显著。80.5%77.0%题标轴标坐10.0%60.0%50.0%40.0%30.0%20.0%3、各组发芽势与发芽率比较图 15 :各组发芽势与发芽率比较图90.0%80.0%从上图分析:第4、5、6、7 组最终发芽率均低于发芽势,以第6、7 组差异最大。 分析产生的原因主要为最终统计时有部分发芽粒不满足计数条件,即该幼芽没有达到 粒长的 1/2、芽根仅有 1 条或没有、幼芽腐烂(部分由霉变造成)的种子。(注:试验共分 7 个小组,其中每小组 1-4号均为该组样品中颗粒饱满度佳、完整度好 的样品,即为附表中做黑色标识的;每组 5-8号则为该小组样品中颗粒饱满度较差、颗 粒较小,主要是玉米棒中后部的颗粒,即附表中以红色作为标识的部分。 本试验玉米 17 组产地分别为;辽西、辽西、沈阳、东北、辽西、辽宁、河北。另:由于我司库存玉米均为一个产地,为尽可能收集多个产地的玉米,特派专人、 专车于周末到海口粮食市场、港口码头及粮食直属库等采样试验,以便公司汇总分析 多一点基础数据。容重测量均采用量筒法,由于是从外部抽取样品,单个样品数量有 限,因而未做杂质指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