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温故而知新.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3242628 上传时间:2023-02-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才能温故而知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如何才能温故而知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如何才能温故而知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如何才能温故而知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如何才能温故而知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才能温故而知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才能温故而知新.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才能“温故而知新”植物的茎教学案例【案例背景】植物的茎是青岛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生活”中的第四课。从课题看,能讲的东西很多,比如茎的种类、茎的组成、茎的作用等,但是从课文内容看,就讲茎的作用。所以在引入新课方面,泛泛的讲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植物的茎,又觉得文不对题,所以我要尽快将本节课要研究的内容确定下来。从文本看,本课的设计思路是让学生在经历“提出问题进行猜想设计实验验证实验获得结论表达交流”的过程中,探究茎的重要作用。而我在实际教学中发现这一过程有很多问题,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所以我结合自己的经验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教学的过程设计为“复习旧知识启发思考得出结论进行猜想设计

2、实验验证实验表达交流”,这个过程能学生原有基础上,稍微加以引导,就能实现学生的主动思考,进行主动探索,从而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这个设计与原来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结论的获得不是在实验以后,而是在实验以前,并且这个结论由已知的知识经过思考总结出来的,是不需要验证的。但学生对如何运输,路径是什么样的还不清楚,这样就确定了本节课研究的目标,从而激发探索兴趣。【案例描述】一、课堂导入阶段师: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植物的身体的相关知识,同学们掌握的怎么样?生:还可以师:我们来检查一下好吗?生:好师:谁来描述一下植物的身体一般由几部分组成?生: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师:回答非常完整。谁来描述一下植物的根有什么

3、作用?生:根有三个作用:固定,吸收水分,吸收养分师:回答非常清楚。还有最后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最难的。谁能详细描述一下植物的叶子有什么作用?生1:植物体内的水变成水蒸汽从叶的气孔跑出,飞散到空中,这个过程叫蒸腾作用生2:叶绿体把根吸收的水分和气孔进来的二氧化碳,在阳光的作用下,合成养料,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师:这两位同学清楚地描述了植物叶子的重要作用。听完这两位同学对植物叶子作用的描述,我发现植物叶子这两个作用都要消耗同一种东西,你发现了吗?你可以自己再复述一遍看看,想一想是什么学生复述思考师:谁来回答一下植物叶子的这两个作用都要消耗什么?生:都要消耗水师:那植物叶子消耗的水分是植物的

4、那个部分获取的?生:植物的根师:叶子利用水分制造的养料要送到哪里去呢?生:送到植物全身师:那也就是说叶子制造的养分也要送到根部。那植物的根吸收的水分是通过什么运送到植物的叶子的?生:植物的茎师:植物的叶子利用水分制造的养料又是通过什么输送到植物的根的?生:植物的茎师:通过刚才我们对以前知识的回顾和思考,我们发现植物茎的重要作用你发现了吗?生:运输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植物茎的运输作用二、拓展练习阶段师:通过刚才我们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植物茎的表皮有重要的运输作用,茎的表皮把植物叶子制造的养料输送到根部,如果茎的表皮被破坏了,对植物的生长有影响吗?是有害还是有利?生:有害师:为什么这么说?生

5、:叶子制造的养料不能被正常送到植物的根部,影响植物的生长。师:说的真好。那我们在日常生产过程中有没有主动去破坏植物茎的表皮呢?师:同学们见过这种现象吗?出示投影:环割果树师:你知道他们在干什么吗?师: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干呢?果树被环割以后,会不会形成树瘤呢?生:会师:真的会吗?我们看一看几个月之后的情况出示投影师:你看到树瘤了吗?生:没有师:那为什么没有呢?你能仿照刚才树瘤的形成过程,分析一下果树为什么没有形成树瘤吗?学生自己讨论描述、生:没有形成树瘤是因为营养少,生长慢;营养少是因为营养没有运输到这;没运输到这是因为营养被消耗了师:听了同学们的交流发现,对果树进行环割,对水果的生长是有好处的,

6、所以我们看待一种事物,不能简单说是好还是坏,而要分情况进行说明【教学反思】我们经常教育学生说,温故而知新,但通常情况下,我们只做到温故却没有知新。我们多是对旧知识的机械回忆,以便加深印象,而没有进行思考。而要获得新知识,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就必须突破原来的知识层次,这就离不开独立的思考。当今社会我们提倡素质教育,提倡培养创新型人才,创建创新型社会。创新,实际就是“温故而知新”的过程。对小学生来讲就是让学生掌握“知新”的方法,从而能真正主动去“知新”,将来才有可能成为创新型人才。本节课,从整体看我感觉起到了温故知新的作用,具体表现一、课前复习阶段,通过思考总结,实现了温故而知新通过对原有知识

7、的简单总结,提出了新的问题:水分和养料是如何到达需要的部位的?学生只要了解了植物身体的结构,就会很自然想到植物的茎。从而确认了植物茎的运输作用。到这已经可以说本节课完成了一半了。剩下的就是研究运输的路径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必不可少。因为小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较差,教师就是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必要的指导,从而避免走弯路,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效益。二、拓展练习阶段,加深了理解,实现了更高层次的温故知新,在学生通过树瘤现象分析出茎的表皮有运输养料的作用时,引出了果树的环割现象。按照学生的理解,也应该形成巨大的树瘤。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并没有见到果树形成树瘤的现象,从而引发了思考:为什么果树

8、长不成巨大的树瘤呢?不长树瘤说明营养不多,那营养哪去了呢?让学生通过分析就知道,营养并没有积存到环割的部位,从而明白了果树环割的重要意义。这里也体现了教师引导的艺术性。如果教师直接问学生果树环割的目的是什么,恐怕大多数学生都会不知所措,教师的及时有效的引导则有效的解决了这个问题。三、要实现温故而知新,教师的引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这两个环节环节处理,我深刻感受到要想实现温故而知新,就必须进行对知识的再思考,而不是简单的回顾。在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比较差的情况下,教师的引导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感受到科学研究实际就是自主感悟思考的过程,这样每节课都是学生获得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所以温故而知新是以学生充分的思考为基础的。如何让学生进行有效思考,教师的有效引导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