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分册第四单元(知识点及配套题目训练).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3235992 上传时间:2022-12-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分册第四单元(知识点及配套题目训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二分册第四单元(知识点及配套题目训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二分册第四单元(知识点及配套题目训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二分册第四单元(知识点及配套题目训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二分册第四单元(知识点及配套题目训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分册第四单元(知识点及配套题目训练).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分册第四单元(第13课16课)、单元历史阶段的主题、时间及历史特征、考纲解读: 一、隋朝、唐朝建立:(A) 1、隋朝:581年,杨坚(隋文帝),都城长安;2、唐朝:618年,李渊(唐高祖),都城长安。二、三省六部制、政事堂,科举制(B)1、三省六部制、政事堂、创设原因:总结历朝统治的经验教训相权对皇权的制约。 、三省六部制:内容中央设立中书(内史)、门下、尚书三省;中书省草诏,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特征 对决策机构的分权;分工明确,互相牵制影响:分工明确,各司其责,办事效率高;限制相权,加强皇权,有利于政局稳定;促进了经济文化的繁荣。实质分解相权,加强皇权。、政事堂:职能唐朝的议事机构。

2、特征众多宰相集体议事结果:一定程度限制皇实施。2、科举制 、创设原因:秦汉的察举制,魏晋“九品中正制”的弊端,形成“门阀制度”,产生地方的离心因素等。 、功能选官制度。特征分科考试;公开选拔;常设明经、进士两科作用:有效选拔人才;打破门阀制度(“天子门生”);巩固统治基础。三、唐朝的鼎盛(A)1、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A) 、贞观之治:李世民治国措施总结前朝的经验教训;宽政安民等休养生息政策;广招贤才、知人善任;虚心纳谏。含义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民族和谐。 、开元盛世:唐玄宗继承唐太宗的基本国策,励精图治。含义政治清平,社会安定,经济高度繁荣。、民族和谐: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

3、。唐蕃“和亲”,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丝绸之路的全盛:规模全盛亚欧两洲的全面交往;人员交往的全盛商人、使节、僧侣、留学生(遣唐使)等;交往领域空前广泛经济领域,制度领域,科技领域,文化思想领域,艺术领域等、中外文化交流频繁:日本派遣“遣唐使”。中国儒家文化对东亚的影响,形成“东亚文化圈”。一、选择题:1中国传统社会开始出现鼎盛时期是在A公元前2世纪B.六世纪C.八世纪D.十世纪2公元八世纪,发生的中外大事有A.贞观之治/采邑改革/伊斯兰教创立B.开元盛世/城市复兴/阿拉伯帝国C.贞观之治/城市复兴/伊斯兰教创立D.开元盛世/采用改革/阿拉伯帝国1隋王朝国祚短促,但在制度建设上却多有建树,既有继

4、承发展,又有开拓创新。其中,由隋开创并为唐所继承的制度有A府兵制、三省六部制 B府兵制、科举制C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D科举制、均田制22007年2月,印度天竺那烂陀举行玄奘纪念堂落成典礼,中印两国领导人应邀出席。印度举行这一盛大典礼是因为A玄奘长期生活于天竺那烂陀 B天竺那烂陀是佛教的诞生地C唐代高僧玄奘曾去该地取经 D玄奘促进了中印文化的交流3下图中,全国人口数目最多的时期适逢A 文景之治B 光武中兴C 贞观之治D 开元盛世4作家余秋雨在十万进士一书中认为:科举制度选拔的“十万进士”,“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段话显示作者对当时科举制度的评价是

5、A. 非常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 B. 导致了“重文轻武”的现象C. 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 D. 有利于维护官僚队伍廉洁高效5.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到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C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户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6.毛泽东诗词中有“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的著名诗句。其中“唐宗” 是指A赵匡胤 B 李世民 C 刘 彻 D 嬴 政7.一位年轻人准备参加明经科的科举考试,他的理想是仿效魏征作一个谏议皇上匡扶天下的良相。这位年轻

6、人最早可能生活的朝代和他理想中的任职部门应该是A隋朝 尚书省 B唐朝 门下省 C汉朝 丞相 D秦朝 太尉8.杜甫诗“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留脂栗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描述的盛世景象出现在A.汉武帝时 B.光武帝时 C.唐太宗时D.唐玄宗时9一个唐朝商人从长安出发,沿着丝绸之路的陆路通道行走。途中可以与他进行贸易的的国家和地区有A西域、大食、波斯B大食、波斯、新罗C西域、日本、大食D波斯、新罗、日本10有网友发表帖子讨论科举制时说:“自秦以来,科举兴于世,始以八股为试,学子彻夜秉读。然科举追求功禄,令学子神经麻木,岂真学识耶?”对该帖最恰当的评价是 A对科举制的评价是完全正确的B

7、仅从追求功禄评价科举制是片面的 C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D关于科举制和八股取士产生的时间都有错误二、非选择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吏 礼 兵 刑 户 工部尚书省门下省皇帝中书省 A B 材料一:中书省为天子的秘书官,司掌起草诏书敕令、批答臣下的奏章。这些诏书的颁发或敕令的下行,要取得门下省的同意。门下省有反驳的权力,若中书省起草的文稿有不当之处,门下省可以批驳,甚至将其封还。因此,中书省和门下省须在政事堂上达成协议才成。尚书省是接受上述决议的执行机关。 内藤湖南中国近世史材料二: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

8、臣皆以为便。延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三: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 汉书请回答、图A和B分别表示哪两种中央政治制度?(2分)、唐完善制度,并在中央政府设立政事堂后,“皇帝不能独裁,宰相也不能独裁”,你同意

9、他的观点吗?请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理由。(2分)、由材料一,王绾与李斯争论的焦点是什么?秦始皇采纳了谁的建议?他采取“求其宁息”的措施是什么?(3分)、秦始皇还采取了哪些巩固统一的措施?(2分)、汉初刘邦实行什么地方制度?根据材料二,在汉景帝时,导致什么恶果?汉武帝是如何加强皇权的?(3分)(1)图A和B分别表示哪两种中央政治制度?(2分)中央集权体制和三省六部制(2)唐完善制度,并在中央政府设立政事堂后,“皇帝不能独裁,宰相也不能独裁”,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理由。(2分))同意。唐完善三省六部制,使三省各有职掌,分工明细,职责明确,分散了宰相的权力;设立政事堂后,

10、更使中书与门下,相权与皇权彼此牵制,防止了宰相专权,同时,如果严格执行,皇权也受到一定的限制。或:不同意(不全部同意)。唐完善三省六部制,使三省各有职掌,分工明细,职责明确,分散了宰相的权力;设立政事堂后,更使中书与门下两省彼此牵制,“宰相不能独裁”是真。然而设立政事堂后,从表面看是限制皇权,但由于宰相人数增多,决策不易形成共识,由此反而抬高了皇权的决断地位。但不管怎么说,隋唐时候实行三省六部制能够一定程度避免有暴君的产生,同时也避免权臣的出现。 (3) 由材料一,王绾与李斯争论的焦点是什么?秦始皇采纳了谁的建议?他采取“求其宁息”的措施是什么?(3分)分封制的废或立问题。李斯。措施: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4)秦始皇还采取了哪些巩固统一的措施?(2分)秦始皇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等,建造驰道与直道,建筑长城,开边移民,焚书坑儒。(5)汉初刘邦实行什么地方制度?根据材料二,在汉景帝时,导致什么恶果?汉武帝是如何加强皇权的?(3分)郡国并行。七国之乱,政治:加强中央集权。抑相权,起用亲信近臣参与朝廷军国大事的讨论,皇帝和亲信近臣形成了宫廷的决策核心,称“内朝”丞相为首执掌政务的政府机关为“外朝”,建立了内外朝制度;中央派监察官员加强对地方的监督和控制,创设刺史制度;削弱诸侯王国的权力,颁布“推恩令”,消除了汉初郡国并行制带来的负面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