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类分类地位.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3233250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贝类分类地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贝类分类地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贝类分类地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贝类分类地位.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贝类分类地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贝类分类地位.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贝类分类地位、生态特征及其分布特征世界上的软体动物约有14.5万种(包括3.5万余种化石种类),仅次于节肢动物,是动物界中的第二大门。因大多数种类具有贝壳,故通常又称为贝类。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生物第一册(下)所列贝类共计15类,分别隶属腹足纲、双壳纲和头足纲。现将它们的分类地位、主要鉴别特征、生态及其在我国的分布作一简介。腹足纲(Gastropoda)鲍(Haliotis)原始腹足目,鲍科。壳右旋坚厚,壳顶扁平。螺旋部退化,体螺层和壳口极大,其末端边缘有1列呼吸小孔。无厣。足肥大宽广。肉味鲜美。分布在温、热带海区。我国目前已发现7种左右。皱纹盘鲍(Hdiscus hannai)壳耳状坚厚,

2、具3个螺层。壳顶扁平。壳面具粗糙不规则的皱纹。壳边缘呼吸孔45个。壳口卵圆形。栖息在低潮线以下10米左右海藻繁茂的岩礁上,分布在我国黄、渤海。杂色鲍(Hdiversicolor)壳中等卵圆形。螺旋部小,呈乳头状。壳面有细致的螺肋。生长线明显。壳边缘呼吸小孔79个。栖息环境同皱纹盘鲍。分布在广东、福建沿海。宝贝(Cypraea)中腹足目,宝贝科。壳质坚厚,呈卵圆形。壳面光滑,富有光泽。螺旋部小,埋在体螺层中。壳口狭长。无厣。外套膜和足都较发达。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区。虎斑宝贝(Ctigris)壳较大,呈卵圆形。体螺层极大。壳面极为光滑,灰白色或淡黄色,被有许多大小不同的黑褐色斑点,壳口狭长可达1

3、0厘米,前端稍宽,后端向右方弯曲。生活在低潮线以下数米深的岩礁间的沙滩上,分布于东海和南海。园田螺(Cipangoap ludina)中腹足目,田螺科。壳稍高呈圆锥形。螺层光滑多凸略呈圆形,不具螺旋形色带。厣薄角质。淡水产。中华园田螺(Ccathayensis)壳大薄而坚固,壳顶尖。壳为右旋,螺旋部较短。体螺层膨胀。壳口卵圆形,周围有明显的黑色边缘。足极为发达,有广阔的蹠面,适于爬行。生活在湖泊、池塘、水田、沼泽等地,习见淡水螺类。主要分布在华北及长江流域等地。芋螺(Conus)又称鸡心螺。新腹足目,芋螺科。壳呈锥形或纺锤形,形状似鸡心或芋头。壳口狭长。壳面光滑,花纹美丽。种类很多。织锦芋螺(

4、Ctextile)壳呈纺锤形,壳质坚厚。螺旋部圆锥形。体螺层汲大,前端狭窄。壳面光滑,灰黄色,具红褐色花纹。壳口狭长。厣为角质。体内具毒腺。生活在潮间带岩礁间。是暖海性种类,分布于东海和南海。榧螺(Oliva)新腹足目,榧螺科。壳呈柱状或纺锤状,形似香榧子。壳质坚厚。壳面光滑,有光泽和花纹,色彩美丽。伶鼬榧螺(Omustelina)壳呈柱状,坚厚。螺旋部低,圆锥形,体螺层高度约为螺旋部的20倍。壳面光亮,呈黄褐色,有锯齿状花纹。壳口狭长。无厣。足发达。为热带和亚热带螺类,栖息在潮间带的泥沙海底。分布于东南沿海。竖琴螺(Harpa conoidalis)新腹足目,竖琴螺科。壳呈卵圆形,壳质薄而坚

5、实。螺旋部短,呈圆锥状,壳顶尖。体螺层宽大,螺层上有粗大的纵肋,形似竖琴之弦。壳面呈浅肉红色有光泽。体螺层具规则而曲折的白色和棕色花纹。贝壳极为美丽。壳口大,近半圆形。无厣。栖息在细沙海底。分布在我国南海等地。 蜗牛(Fruticicola)柄眼目,蜗牛科。壳呈扁球形或圆球形。壳口无突起。头部发达,具可翻转、缩入的2对触角。眼位于后触角顶端。足发达扁平,富有粘液腺,适于陆地爬行。膜质厣。生活在阴暗潮湿的草丛、田硬或落叶下。全国各地均有分布。灰蜗牛(Fravida)壳呈圆球形,有5.56个螺层。壳表黄褐色。体螺层较膨大。壳口椭圆形。脐孔缝状狭窄。同型巴蜗牛(Bradybaena similari

6、s)壳呈扁球形,有56个螺层。壳呈黄褐或红褐色。壳面生长线较细。壳口马蹄形。脐孔为小圆孔状。双壳纲(Lamellibranchia或 Bivalvia)贻贝(Mytilus edulis)异柱目,贻贝科。又称紫贻贝和淡菜。两壳相等,呈楔形。壳顶尖,位于贝壳最前端。壳背缘弧形,腹缘略直,后缘宽圆。铰合齿退化。壳表黑褐色或黑紫色,光滑具光泽。足丝孔位于壳腹缘前方,足丝呈细丝状较发达。通常以足丝在低潮线附近岩石或他物上固着生活。为寒温带种类,分布于黄、渤海,是丰富的海产资源之一。牡砺(Ostrea)异柱目,牡蛎科。两壳不等,左壳较大,以此壳固着在岩石或他物上。壳形不规则,变异较大。壳面有鳞片或棘实。

7、铰合部无齿。闭壳肌位于壳中央。鳃与外套膜愈合。足退化,无足丝。我国沿海均有分布,已定名的约20种,常见的有:褶牡砺(OPlicatula)壳较小,多为三角形。左壳深凹,右壳较平。壳面有多层同心环状鳞片,无明显放射肋。壳多为淡黄色,杂有黑色或紫褐色条纹。左壳面凸出,顶部附着在岩石上。主要分布在潮间带中、上区。密鳞牡蛎(Odensebmdllosa)壳大坚厚近圆形,左壳中凹,右壳较平。右壳近腹面环生多层鳞片,薄而脆,呈舌片状。放射肋不明显使鳞片与壳边缘成波纹状。壳面为灰色并杂以紫、褐和青色。主要分布在低潮线以下的浅海,是我国牡蛎中最常见的一种。扇贝(Chlamys)异柱目,扇贝科。壳呈扇形。壳顶位

8、于背缘中央,其前后两侧具壳耳。壳背缘呈一直线,右壳背缘超出左壳。闭壳肌痕大。足长,不发达,具足丝。栉孔扇贝(Cfarreri)壳呈圆扇形,背缘直,腹缘圆。无铰合齿。壳顶两侧壳耳不等,前耳较大。壳面具明显的放射肋,肋上有棘突。壳为桔红、浅黄、乳白等色。右壳前耳有足丝孔和数枚栉齿。闭壳肌发达。常以足丝附着他物上营固着生活。主要分布北部沿海。闭壳肌可制成干贝。蚶(Area)列齿目,蚶科。壳质坚厚,两壳对称。壳面被带毛的壳皮,放射肋明显。铰合齿细小多枚,排成1长列。前后闭壳肌发达。足宽大常具足丝。生活在低潮线以下泥沙中。我国沿海分布的蚶类约有50种左右。泥蚶(Agranosa)壳较小,卵圆形。壳面白色

9、,被黄棕色壳皮。放射肋发达,有1721条,肋上具明显的颗粒状结节。毛蚶(Asuberenata)壳中等大小,呈卵圆形。两壳不等右壳稍小。放射肋排列较密,有3034条。壳面白色,被棕色带毛状壳皮。近几年发现,毛蚶为“甲肝”中间宿主。缢蛏(Slnonovacula constrlcta)又称蛏子。真瓣鳃目,竹蛏科。两壳相等,质地薄脆,呈圆柱形。前缘稍圆,后缘截形。壳前后端均开口。壳顶位于背面靠前方1/4处。自壳顶至腹缘中央有一斜浅沟,故称缢蛏。壳皮为黄绿色。铰合部左壳3枚主齿,右壳2枚主齿。足发达。出水管和入水管都较长。自然状态下,足和水管都伸出壳外。穴居在潮间带泥沙中。分布在各海区。是我国特有的

10、海产养殖贝类。背角无齿蚌( Anodonta woodiana)又称河蚌。真瓣鳃目,蚌科。两壳相等,侧扁呈角突卵圆形。前端钝圆,后端较尖。壳皮呈黑褐色。背缘无铰合齿,具富于弹性的角质韧带,腹缘分离。壳顶稍隆起,位于背前方。以壳顶为中心呈同心环排列的生长线明显。足斧状发达,位于体之前端。栖息在各地江河、湖泊、池溏、水田等底部泥沙中。分布极广,是最常见的淡水贝类。头足纲(Cephalopoda)乌贼(Sepia)十腕足目,乌贼科。体宽大扁平。内壳石灰质。鳍较狭窄,位于胴部两侧全缘。腕5对,腕吸盘为4行。雄性左侧第四腕茎化。金乌贼(Sesculenta)身体分头、足、胴三部分。胴为卵圆形,长度约为宽

11、度的1.5倍。肉鳍宽为胴宽的1/5,位于胴部两侧全缘,仅在后端分离。腕吸盘大小一致。内壳长椭圆形。胴部背面有棕紫色细斑和白斑相间的花纹,体黄褐色,在阳光下具金黄色光泽。浅海性种类。广泛分布于我国各沿海。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胴体卵圆形,略瘦。肉鳍位于胴体两侧全缘,后端分离,但前端较窄,后端较宽。胴体长是宽的2倍。腕长度相近,腕吸盘大小一致。内壳长椭圆形。胴背有显著近椭圆形白斑,雄性斑大,雌性斑小。浅海性种类,主要分布东南沿海。是我国海产量最大的一种乌贼。章鱼(Octopus)俗称八带鱼或峭。八腕目,蛸科。胴体为长椭圆形或卵圆形。腕4对,腕吸盘2行,腕长于胴体。雄性右侧第三腕茎化。内壳退化。体无鳍。长蛸(Ovariabilis)胴长椭圆形,表面光滑,具极细的色素斑点。两眼间和眼前无色斑。各腕颇长,长为嗣体长的78倍,但各腕长度不等。雄性的茎化腕长度为左侧第三腕的1/2。内壳退化。分布于我国南北沿海,为沿岸底栖种类。短蛸(Oocbelhttls)胴体卵圆形,背面具密集粒状突起。各腕长度接近,较短,长为胴体长的45倍。内壳退化。生活时褐黄色。在每一眼的前方,位于第二至第四腕间,各有一椭圆形金邑圈。在背面两眼间有一纺锤形褐色斑块。沿岸底栖种类。主要分布我国北部沿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