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重卡发展方向 重型车论坛问答环节 (2)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3225656 上传时间:2024-01-03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讨论重卡发展方向 重型车论坛问答环节 (2)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讨论重卡发展方向 重型车论坛问答环节 (2)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讨论重卡发展方向 重型车论坛问答环节 (2)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讨论重卡发展方向 重型车论坛问答环节 (2)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讨论重卡发展方向 重型车论坛问答环节 (2)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讨论重卡发展方向 重型车论坛问答环节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讨论重卡发展方向 重型车论坛问答环节 (2)(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讨论重卡发展方向 重型车论坛问答环节类型:转载 来源:中国汽车要闻 作者: 责任编辑:李昂 发布时间:2011年10月20日 10月17-18日,由中国汽车汽车要闻(China Business Update/China Automotive Review)主办的2011年重型车论坛在北京渔阳饭店盛大召开。本次论坛主题为:“价格、效率、技术和品牌:面对一个减速的中国重型车市场”。以下为论坛的问答环节。 专题一问答环节 邢磊:作为本节会议的主持人在这里我有几个问题, Ashvin,徐先生,Roman去年在会议中提到这一点,2010年重型车市场已经到达了一个顶峰,100万台在很长时间是无法超越的,

2、Ashvin你说我们会在2015年有可能再次超越100万这个水平。而徐先生提到这个市场将会进一步增长,这主要由于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中国经济持续保持9%的增长水平,在未来十年会一直如此。 所以我想这个市场的分水岭到底在哪,特别是当我们去考虑效率这个问题的时候,各位认为这个分水岭到底是哪呢?是一百万辆还是超过一百万辆,请各位各表达一下自己的观点。 Ashvin Chotai:这是很好的问题,我在我的发言中也在努力的说,这实际上就是一个向上的趋势,上涨的趋势和向下趋势的折中,我认为效率的问题是很重要的因素。我要提的问题实际上是现在经济的密度,比如我们在什么时候能够达到发达国家,像煤炭和钢铁行业不

3、断的发展,包括消费、零售等等,高附加值等等。 从长期来说,从装载量,运载量,一个货车装载量是多少,里程是多少,这都意味着未来的效率提升的潜力。但是另外我们也看到中国有很多增长并不是实际的增长,这方面有很多折中需要我们进一步做出。 还有一些周期性因素,增长有所下滑,我刚才的图表有所预测,我们看到这个需求在2010年到达顶峰之后有所下滑,这需要我们就客车的数量来说,以及卡车的数量来说,以及卡车的质量,你的卡车效率和装载量来说有个平衡的问题,我预测在2017年可能当时会达到170万,我想这又是另外一个高峰,我们实际上还是维持在这样的周期性运转上涨和下滑过程之中。 徐长明:影响卡车的因素很多,既和经济

4、增长有关系,经济靠什么增长也有关系,还有将来几种运输方式的分配,效率,包括车的质量,很多因素都有关系。总的来说,中国来讲,这些方式,这些影响因素的变化,都是渐进的,很难说短时间之内效率就提升了,或者短时间之内高铁就建完了,都是渐进的。 如果按这个思路去测算的话,我觉得中国卡车蓄积量肯定一百万是挡不住的,但是到底增多少这需要做非常深的研究,我们现在正在做前期的准备,一个方面一个方面的做,看看各个行业到底对重型卡车形成了怎样的需求关系。将来研究这个需求变化之后是什么样的影响,现在说170,说200,说150,谁也说服不了是多少,但是肯定是要增的,100万不见底,这是我的观点。 邢磊:好,谢谢,姚主

5、编,有一个问题,其实我们大家关注中国汽车市场,可能很多人都在关注乘用车,但实际上看完姚主编的发言稿以后,其实重型车,包括重卡合资,其实很热闹。 姚主编提了一些有代表性的企业,但还有很多外资企业还要进入这个行业,比如说现代汽车和南骏,包括佩卡也在中国寻找合资伙伴,在外加上一些新型的中国企业,比如说联合卡车,大运,包括未来宇通也要做重卡,做工程机械的,做物流的,比如三一,徐工,他们肯定在前两年市场增幅比较高的时候就下定决心投入。在前九到十家的重卡企业占据市场已经超过90%的情况下,新的这些合资企业,包括新的进入这个行业的中国企业,他们未来机会有多大? 姚蔚:关于这个问题我也跟大运,包括宇通的董事长

6、都沟通过这个问题,他们的观点,认为现在前十家基本上都是以国有公司为主导,他们认为实际上这个行业竞争并不激烈,尤其近几年来商用车乘用车高速发展,这些企业产品的竞争力,包括市场竞争激烈的程度其实并不高,所以他们认为他们还有很大的机会在这个市场里面。 大运董事长远勤山曾经说过,重卡市场的第一名可能还没有进入这个行业,他认为这个行业整合的机会还有很大。从我的判断来说机会有没有?机会永远都有,但是我认为现在重卡产品本身的竞争力,本身这个门槛已经比较高了,可能不像前些年认为的重卡产品技术比较低,或者是附加值比较低,其实现在已经不是这个情况,现在重卡行业无论是你需要的投资额,还是你希望的产品的技术水平,还是

7、你的制造规模等等,他都有了相对比较高的门槛,你再进入的话风险会比较大,但是不代表这个行业就没有机会,不代表新的进入者他未来不能够取得一个很好的市场地位。 邢磊:谢谢。Ashvin,你还有一个问题。 Ashvin Chotai:我读一下这个问题,在您的第5页中谈到了2010年的预测是基于之前的经济形势,我们可以看到卡车的销售量,这个问题很有意义。首先我们意识到2008年的时候,这一年的增长很慢,在2009年也是增长很慢的,所以我们确实应该会看到有个激增,虽然说在全球经济增长来说有个放缓的忧虑,但是中国的经济增长是不错的。 我们看到这样的因素有所放大,一方面是中国的经济刺激政策的作用,我们看到很多

8、这样的卡车都是由于这四万亿的刺激计划所导致的,还有很多是由于对于宏观经济总体经济的恢复。我们可以看到货运卡车在2010年有很大恢复和增长,这主要也是由于出口等等因素所拉动的。基础设施的支出这些都是相关的因素,还包括物流,都看到了其从2010年以后有很好的恢复。除此之外,还有旧车淘汰的速度加速。这些因素都对于09年末和2010年有影响。 现在是相反的情况,我们要以新的方式观察这个趋势,我们虽然会有所下降,但是还会上升,因为这就是周期本质的意义。 邢磊:还有一个问题,能否预测五年以后印度他们的重卡市场规模,会不会赶上中国呢? AshvinChotai:我没有确切数字,但是我在线下愿意找一下,中国和

9、印度的卡车市场是有相似之处的,印度的市场结构更加的简单,周期的概念在印度存在的比中国时间更长,有一些要素他也推动着印度的周期,包括季风,很多印度卡车都是农用的,现在也在改变,因为印度的卡车业对农业的依赖也减少了,就像在所有国家一样,卡车的份额在汽车行业比较小,我很难看到印度能赶上中国。 他大概占全球销售额的11%,中国现在已经是50%了,差距很大,当然中印之间有很多相似之处,印度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赶上中国,我认为印度比中国发展慢,他的基础设施建设赶不上中国,比中国要落后几十年。谢谢! 邢磊:徐先生您可以读一下您的问题吗? 徐长明:您提出了改革空间难度的核心是各行利益争斗,有什么个人认为的具体解决

10、方法?是不是到了刻不容缓?这个问题过于敏感了,总的来说,中国很多事情都是渐进式改革和渐进式调整,对于我们市场不会有突变的影响,应该差不多。 邢磊:最后一个问题是问姚蔚女士,三个部分,他主要是讲合资企业的。第一个部分的问题,合资企业协议是否有一些条款约束专利,比如每一个伙伴申请登记的专利怎么处理,合资企业怎么处理这些母公司的专利,合资企业是另外再注册登记申请专利吗?第三个问题是讲一下合资企业把销售额多大比例用到研发方面,能不能简单讲一下合资企业的情况。 姚蔚:第一个问题,关于合资企业协议,这个我不是很清楚,因为我没有见到协议,我刚才所讲的基本上都是采访的企业老总,通过对这些老总的采访得到的信息,

11、至于协议里面有没有我想大家一会儿可以问问,比如问问万如意万总,他可能比较熟悉这个。 第二个问题,比如法士特和卡特彼勒他们就很明确,专利申请权归合资公司,一般公司都是这样,比如东风商用车,他的东风天龙专利有很多专利技术不归东风也不归日产,是归合资公司。比如还有上汽依维柯红岩,他研发出来的杰狮,这肯定是归合资公司所有的。 第三个问题,多大比例,每个公司研发比例不同,有的可能是协议里头有约定,有的可能是没有约定,你可以让黄总来说说,东风商用车研发比例大概多少? 黄刚:现在还回答不了。 姚蔚:不好意思,这个问题我了解到的,有的合资公司声称是要达到5%的比例,但是也有很多公司他这个东西是不对外公布的,究

12、竟有多大比例。但是我印象中东风日产在签定合资协议的时候,日产许诺签定以后每年要投入很大资金研发的费用,连续多少年,他在协议里有这个条款,这个我是有印象的,其他具体情况还要具体每个公司来分析。不知道这样回答行不行。 邢磊:好的,我们再一次感谢各位发言人。专题二问答环节 姚蔚:下面进入问答环节。我先问一下问题,我想问黄刚总经理一个问题,我知道东风商用车正在研发新一代的卡车,型号我不说了,正在研发的卡车和咱们正在销售的卡车从哪几个方面会有比较大的提升?其中提升最大的是哪一方面?谢谢! 黄刚:谢谢姚蔚对我们东风商用车的关注,东风商用车在天龙和天锦的中卡和重卡上市之后,可能有很多项目在进行推进,我不好说

13、是哪一个具体的车型,但是在合适的时候我们会向大家介绍。 姚蔚:下面我想问一下万如意万先生,现在从法规上来看长头卡车在中国并不占优势,实际上中国也有长头卡车在卖,现有法规下,东风也做了长头卡车,像东风的龙卡,虽然还没有进行商业化的运作,您会不会在现有法规体系之下,把纳威司达长头卡车的产品引入到中国,谢谢。 万如意:我想肯定在中国长头卡车还是有一些应用的,特别是空气动力学的车头,能够用到一些专门领域中来,因为有一些应用我们有特殊考虑。比如特种车辆,它可以用长头车。还有一些恶劣环境下使用的车辆,重力重心比较低,或者需要便捷的服务,我们这些卡车都有这样的用武之地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就有这样一些应

14、用领域,这些领域能够适用于我们这些进口的产品。说到空气动力学卡车在中国本土化,我们也正在和中国的政府,以及我们的合作伙伴和客户一起确定什么样是最好的办法,来使这些产品进入中国,并且本土化,满足中国。我们看看中国市场的规模,我想我们在这个会议当中要谈的效率、技术的主题太多了,要谈这些主题的时候我们都必须要联系到空气动力学,空气动力学是很好的解决方案,能够帮助我们提高效率,这也是我们的拳头产品。 姚蔚:好,现在有人给唐伯瑞先生提了问题。斯堪尼亚何时在中国设立工厂。第二部分是目前最看中国内哪一家? 唐伯瑞:谢谢这些问题。我们过去也曾经说过,现在我们在中国市场卖一万辆卡车,以后我们才会建厂。我们建厂之

15、后肯定是用最先进的技术,在中国绝对是最顶尖的卡车技术。所以一万辆是一个门槛。说到伙伴选择上面,我们的战略是非常清晰的,我们今天在中国还没有合作伙伴,在卡车方面还没有合作伙伴,我们也不想要合作伙伴,不想建合资企业,因为我们认为卡车是可以有一个公司来生产的,来优化的,来升级的,我们宁愿提高销售量在中国建厂,我们不考虑伙伴问题,谢谢! 姚蔚:您刚才说一万辆才会设厂,您估计达到一万辆会需要多长时间?刚才有位听众提了这样的问题,中国与美国货运量差不多,但是卡车是一百万比二十万,这样说是不是有些不合适,应该用市场所有卡车存量算才科学。 唐伯瑞:谢谢您跟进的问题。第一个问题,什么时候能够在中国卖到一万辆,这是很好的一个问题,坦白地说我们还不知道,我们的执行董事两天前跟我说过,他认为五年内我们能卖到五千辆,这也是我能回答的唯一的答案。你的第二个问题是关于中国和美国的对比,能不能再把问题澄清一下。 姚蔚:刚才提到美国和中国的货运量,运输这些货物应该是用市场上的卡车存量,而不应该是销售量,刚才的100万辆和美国的20万辆是指销售量,和货物周转量比是不是不太合适?谢谢! 唐伯瑞:你说的非常对,这个数字讲的是销售量,重卡在美国和中国的销售量,而不是存量,欧洲的销售量和美国是比较接近的,你说的也非常对,我们不能够只看销售量,因为我们还有一个保有量,或者叫存量。但是我想存量和年销售量是有一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