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历史课堂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3185535 上传时间:2023-03-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在历史课堂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如何在历史课堂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如何在历史课堂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如何在历史课堂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如何在历史课堂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在历史课堂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在历史课堂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在历史课堂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摘要:我市高效课堂教改实验开展以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核心理念已深入人心。但是由于受各种主客观条件限制,不少教师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史学观念滞后、知识陈旧,教学方法落后等问题。如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这是值得我们探讨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历史教学 学生 主体作用现在,新课程改革在我市已全面铺开,如火如荼,面对新课改,我们应该怎样促进学生能力发展呢? 在新课程改革两年来,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现简介如下:分为课前、上课和课后三个基本阶段。一、课前预习课前预习对于学生初步了解学习内容、明确重点、发现疑

2、点、较好地与教师教学相配合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前预习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良好途径。要使预习取得较好的效果,必须要设计好预习提纲,没有预习提纲,预习就容易落空。但预习提纲设计不好,对预习效果也有很大影响。若太简单学生没有思考余地,达不到培养能力的目的。我的基本做法是:1、要求学生通过预习归纳出预习内容的知识结构,列出书面预习提纲,作为上课评议的依据。2、教师根据新课的重点、难点,把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以问题的形式在导学案中展现出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从而加深重难点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3、要求学生预习中对新知识不理解的地方

3、要学生做好记号,通过上课认真听讲来解决;对有异议的内容做好眉批,上课发言时提出来讨论,鼓励学生大胆质疑。4、根据教材特点,针对学生实际,布置讨论题和辩论题,要求学生构思答题思路和要点。通过以上具体要求,预习目的明确,避免了学生走马观花,增强了预习的实效。二、课堂学习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各种能力,提高自身素质的主要场所。课堂上学生主体作用发挥是否充分,直接关系教学目标的达成。因此我们要以情感为纽带,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教学过程中,除教师精讲外,我采取以下办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一)评议预习提纲评议预习提纲分为两步:第一步,复习提问,导入新课后,请学生展示预习提纲,并阐

4、述自己如此概括的理由。第二步,在第一步的基础上,根据本节课主要问题的数量,抽相应数量的学生将各个问题的分析提纲抄写在黑板上,然后请学生对各个分析提纲发表自己见解。结合课本内容,修改完善不足的,肯定列得好的。整个评议提纲的过程,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课堂气氛热烈。同时学生在比较鉴别之中提高了自身的分辨力,加深了知识在头脑中的印象,不易遗忘。(二)开展课堂讨论课堂讨论是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常用方法,较好地开展它,对增强学生课堂参与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以及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等都有很大的作用。课堂讨论的主体是全班学生,要让所有学生参与,既可以开展同桌间的,又可以开展前后排的,

5、或小组间的讨论,还可以选择一个辩题,把全班学生分为正、反两方,在课堂上进行对抗性的辩论。例如,在进行日本明治维新这一课时,我重点设计两个问题供学生讨论。引入西方列强对日本的入侵。(投影展示)美国首先打开日本国门,签定条约。其他强国纷至沓来。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何去何从?分小组讨论,小组成员提出观点和论据,组长记录并整理出提纲。请两个小组的代表发言,分别提出各自小组的观点,并运用事实论据予以证明。教师在黑板上予以记录。其他小组代表进行点评,提出自己的观点,教师予以总结。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的表现欲很强,重难点问题也很好地解决了。要组织有效的课堂讨论,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要把握好以下几点:1、精

6、心设计讨论题目。讨论题不同于一般的问答题,需要教师研究学生思维的已有水平和可能发展水平,研究教学的需要和教材,精心设计,才能达到预期效果。设计讨论题要注意把握以下原则:(1)目的明确;(2)设题科学;(3)表达明确;(4)难度适当;(5)结合教材,又要给学生以思维余地。 2.灵活恰当地讨论引导。讨论引导的艺术往往是讨论目的能否达到的关键,引导应注意这几个方面: 第一,题目出示前的引导。就像一台好戏的开场锣鼓,一个好电影的序幕,它可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尽快进入讨论角色。 第二,在学生提出自己观点后,教师要坚持鼓励性原则。当学生思维出现新意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一步去发现研究。除明显的观点错误需要及

7、时纠正之外,凡参与讨论的学生都应给予各种方式的鼓励。教师对讨论的引导,反映了教师的能力、水平和作风,是搞好课堂讨论的中心环节。 3.扼要明确的归纳总结。如果说设置讨论题是搞好课堂讨论的“开场锣鼓”、“序幕”,那么归纳、总结就是“结局”和“尾声”。 (三)亲自动手实践美国华盛顿大学有这样一条著名条幅:“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领会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动手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学生借助手的活动能够实现和反映其内部的思维活动,改变以往“耳听口说”的学习模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由于历史都是已经发生的人和事,知识本身具有间接性、过去性的特点,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加强

8、动手活动既能帮助学生丰富表象,架起由感性认识到理发认识的桥梁,实现新旧知识的转化,形成新概念,还能为发展动手实践能力提供机会、创造条件。比如,我在讲必修二专题五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一课时,就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历史、地理知识为哥伦布设计一条最佳航线,当一次领航员。我把学生分成两大方阵:沙盘模型制作方阵和航海图绘制方阵,把每方阵的同学分成三个协作小组,每组七到八人。课堂上学生们全神贯注地投入进来,他们有的负责水文气象资料的提供、有的负责记录航海日志的收集,个个出谋划策,争得面红耳赤。当沙盘模型和航海图通过同学们之手最后完成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暗想平时真是低估他们了。这一动手实践过程不仅使学生

9、较真实地体验和感受了历史,深深地理解了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体会到劳动创作的艰辛,又锻炼了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展示了自己的动手才能,也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实践的联系。(四)影像客观分析“相比图片、文字,一些影像资料更能真实真切地再现历史。在戏说、野史经常误导学生的背景下,我们的课堂更需要以真实影像还原历史。”历史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历史、记住历史,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认识问题、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讲述商鞅变法一课时,利用晚自习时间我提前给学生播放了电视剧大秦帝国的片断,让他们自己对商鞅变法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评价,然后再到课堂上结合课本知识去伪存真,对商鞅变法的有一个客观的尊重史实的评价。教师此

10、时的无语却能达到无语胜有声的效果。三、课后活动知识的巩固,能力的深化,知行的统一,都需要在课余去进行,“功夫在课外”。恰当安排符合学生实际的课后活动并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发挥其主体作用,对教育目标的实现,增强历史的吸引力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我很重视学生的课后活动安排,并采取了以下一些具体做法。1、构建知识体系在学生学习与讨论的基础上,由学生课外自己去建立每节的知识结构和每个单元的知识体系。这样,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学生对历史事物整体认识的意识,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2、指导学生撰写小论文历史的教学目的是知、能、行的统一,学生要吸收知识,更重要的是

11、消化知识,用学到的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写历史小论文、小评论、人物小评论、小故事等是历史学科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归纳推理能力、写作能力达成历史学习目的的一种有效形式和途径。为此,我在教学实践进行了一些尝试,通过引导和培养学生撰写历史小论文、历史小评论的教学实践,能丰富学生历史课外作业的形式与内容;拓展课堂教学内容的延伸,使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紧密结合,增强教学效果;既能巩固已有的知识,又能生成新知识、新技能,有利于学生“生成性知识”成长;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培育学生关于思考、归纳思维能力。3、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要使学生主动参与、乐

12、于探究地学习,就要把学生从枯燥、乏味中解脱出来,而最好的办法就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实践活动,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能对历史课产生浓厚兴趣,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发学生去主动学习。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完成了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因而在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得以突出。在课堂上给学生活动空间是有限的,教师必须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开展历史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参观,唱革命歌曲,编辑史海浪花、创办历史园地小报。这些活动既拉进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又培养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 以上是我在历史课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所做的探索, 当然,“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任何教学方式和手段采用都是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服务的。依据不同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条件,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具有广阔的视野,活跃的思想,敏捷的思维和灵活应变能力的创造性人才是可望可及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