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理论试题答案.docx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3182739 上传时间:2023-10-0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71.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4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理论试题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04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理论试题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04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理论试题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04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理论试题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04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理论试题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04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理论试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4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理论试题答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理论试题答案( 广东省化学学会命题组)第$ 题!( ) ( #);%$或$%( )()#( &) $( );等电子体是 # % ( * 、+ #, 等%( -) &( .);主要做还原剂 ( +)(( /);反应式为 .($(%( 0 $(% 1 .(%第! 题0 (46 :2 D 76 272B D E:6 7 D 2772777 D ( D 76 7(E0 2B6 (F过氧乙酸的质量分数 0 76 2B(4 * ) 过氧乙酸不稳定。*4 * #.4#%. (#.4#%. 1 2 5 ( %(+第# 题&( * 2! ()+! ()3% * 5 3 * )0 26

2、 78 9443% * 5 3 * )0 76 (: 9) * 2#( 顺式)&! ()( * ( 大于#,% * 5 .#,% )0 26 ( 9)(#( 反式)( * 4 化学方程式:(2)将氯气通入浓缩的酸性( 或弱酸性)海水中,) * ( 结构基元:#( 顺式)*(#,( 1 (+; 0 (#, 1 +;#( 反式)(()压缩空气将溴吹出,碱性溶液吸收:44(4+; 1 4#% ( * 0 +;% * 1 +; * 1 4#%#(4) * 4 结构:或 4+;((4)浓缩1 :%. * 0 +;%* 1 +; * 1 4. %())酸化,压缩空气将溴吹出+;% * 1 +; * 1 :

3、. 1 0 4+; + 1 4. %4(( A%) 1 3 1 (.( A%)1 #.4 #%. 0 (.A%) 1)()&基 0 (% *()&激 0 (% *(#.4 #%. 1 .(% 1 3(& 0(8(( * ) )0(3( 1 ($C( A(%4 0 ($C3 1 $C( A)%:(%)*(%)*4 * ( 计算过程:! 0 # $ D 277 2777 D (% (# 0 &0 (# 8()(% *(% #*(0 )8(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4、吸收的波长+*0/第! 题+ ( &以椅式表示,) 个取代基均应处于平伏键( 键),其中 位羟基为 ( ( 构型,) 位羟基为 ) ( 构型(-)+ ( 晶胞中含有& 个 12 原子和+ 个 34 原子+ ( ) 计算过程:六方晶胞体积:! ! #540&。 !( +% & # & (*) # )% $. # & (* #)& 6 6 ! *$% . # & (-7/)氢气密度: $ # &% * 应以) 位羟基与 * ( 甘露糖形成 ! ( 单糖苷为正确。第# 题. ( & %,% # &)()$ ! & ! *$% .- # & ( - ! % &,.*87/ % &,.* ! &% *.

5、 # &),大了 &% *. # &)倍*% $*. # & (+是氢气密度的&% *. # &)倍。. ( 第 题, ( & (&);&9%&; (= )=%&; & $)第$ 题* ( &化学方程式:甲醇水蒸气变换( 重整)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8)? ;(8)! =;(8)? )(8)(&)=;甲醇部分氧化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8)? & 6 ;(8)! =;(8)? (8) ()=%=() = )$以上 种工艺都有如下副反应:=;( 8)? ( 8)! =;( 8)? ;( 8)())()存在) ! * 个光学异构体())最稳定的构象式:反应(&)、(

6、)的热效应分别为:+ %上述热力学计算结果表明,反应(&)吸热,需要提供一个热源,这是其缺点;反应(!)的 # 收率高,这是其优点。反应(#)放热,可以自行维持,此为优点;反应(#)的 # 收率较低,且会被空气( 一般是通入空气进行氧化重整)中的 $# 所稀释,因而产品中的 #浓度较低,此为其缺点。由于( 在催化剂表面吸附很强烈,即有 #(=!,在此近似下,由式(!;)得到:#!( ) !( ) %&( / &((!)上述导出的速率方程与实验结果一致。另解:( 和 (# 吸附于催化剂 = 的活性位上,吸附的 ( 与吸附的 (# 之间的表面反应为速率% & #(!)( 的氧化反应速率可表示为:控

7、制步骤,则可推出下式:!( ) %#( #((/#- % # )#(# (#! - %(!) & #( ) %#! &#($( (将式(*)两边取对数,有(*)上式中的 %、%(、%( 是包含 %(,012、%( ,012、%(,162#等参数的常数。根据题意,在 !,于是上式可简化为式(!),即:图,得 # 条直线,其斜率分别为:!() %#(#/ #(!= & !=!另解:&( 保持为定值时,将两组实验数据#(!(、&( )代入式(*),可求得一个 值,将不同组合按上述思路推导,同样给分。% & (!)(?)- ! / #((?)( (( +)(!)#其平均值,得 =!#同理,在保持 &(

8、 为定值时,将 # 组实验数据(!(、&()代入式(*),可求得一个 ! 值,将不同组合的# 组实验数据代入式(*),即可求得几个 ! 值,取其平均值,得 != & !因此该反应对 ( 为负一级反应,对 (# 为正一级反应,速率方程为:& #( ) %& / &CCC$!+!(!)) $!)!(!)& ,$!*!(!)燃料电池反应(!)的理论效率为:$(#(CC(#)在催化剂表面,各物质的吸附或脱附速率(# ?)- ! / #((# ?)(# (( ?)(#)为:C!(,012 ) %(,012&(!3(4)反应(#)的热力学函数变化为:!(#,012) %(#,012&(# !3(5)!(,

9、162) %(,162!((7)式中 # 、#分别为催化剂表面的空位分数、催$!+!(#)) $!)!(#)& ,$!*!(#)8(CCC化剂表面被 ( 分子占有的分数。表面物种 (# & 9 达平衡、( & 9 达吸附平衡时,有:#!( ) !( ,012(%)燃料电池反应(#)的理论效率为:#3 ) %# (&%)(:)# 个反应的 $!+!(!)与 $!+!(# )相差不大,即(,162(/( (,102CC于是,有:#!( ) %( ,012 &( !3 ) #%( ,012 &( %(,162 #((/&(它们能输出的最大电能相近;然而,这 # 个反应的热函变化 $!)!(!)与 $

10、!)!(#)相差大,有:CC%(,012)(!;)#令 :% ) %( ,012%(,162 / %(,012% 为 ( 在催化剂 = 活性位的氧化反应的表观速率常数。$) ) $!)!(#)& $!)!(!)上述热函变化差 $) 恰好近似为下述过程的热函变化 ),有( 下转第! 页)表!混合溶液的离子强度 !,活度系数 、活度 # 及浓度积 $(#$%)实验离子强度活度系数活度浓度积序号!# $% &#!# $#% &$() (*+() ,() +#() () (-#) + . ( & +#() /() ,() +() (,() (-0) 1 . ( & +0() (,() 1() +1()

11、 (-() (0-) + . ( & +,() #1() ,() +() (/() (0#) + . ( & +1() (,1() 1() +1() (-() (0#-) / . ( & +-() 0,() ,0() +() (#() (#) + . ( & +/() (,1() 1() +1() (-() (0#-) / . ( & +() ,#() ,-() +#() (#() (#) - . ( & +& !()( *+! )的浓度、加液方式的影响低浓度( % 2 () 0( 345 6 7)的 !( 890 )#溶液加到 !%# 饱和溶液中,由于配位平衡、离子强度的影响,使得0#$ 小于或接近 &:;,无法产生 !%# 黄色沉淀。增大 !( 890 )#的浓度,仍然存在配位平衡及离子强度的影响,此外还需考虑溶液混合导致的稀释效应。当 !( 890 )#的用量较少时( 见表# 中的实验序号 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