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识规矩颂简释.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3180090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识规矩颂简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八识规矩颂简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八识规矩颂简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八识规矩颂简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八识规矩颂简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识规矩颂简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识规矩颂简释.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识规矩颂简释(二)八识规矩颂颂文唐三藏法师玄奘作前五识颂一性境现量通三性,眼耳身三二地居,遍行别境善十一,中二大八贪瞋痴。前五识颂二五识同依净色根,九缘七八好相邻,合三离二观尘世,愚者难分识与根。前五识颂三变相观空唯后得,果中犹自不诠真,圆明初发成无漏,三类分身息苦轮。第六识颂一三性三量通三境,三界轮时易可知,相应心所五十一,善恶临时别配之。第六识颂二性界受三恒转易,根随信等总相连,动身发语独为最,引满能招业力牵。第六识颂三发起初心欢喜地,俱生犹自现缠眠,远行地后纯无漏,观察圆明照大千。第七识颂一带质有覆通情本,随缘执我量为非,八大遍行别境慧,贪痴我见慢相随。第七识颂二恒审思量我相随,有情日

2、夜镇昏迷,四惑八大相应起,六转呼为染净依。第七识颂三极喜初心平等性,无功用行我恒摧,如来现起他受用,十地菩萨所被机。第八识颂一性唯无覆五遍行,界地随他业力生,二乘不了因迷执,由此能兴论主诤。第八识颂二浩浩三藏不可穷,渊深七浪境为风,受薰持种根身器,去后来先作主公。第八识颂三不动地前才舍藏,金刚道后异熟空,大圆无垢同时发,普照十方尘刹中。【名词简释】八识心王:心王:宇宙万物皆由心变现,心识乃万法之源,故称“心王”。也就是说识之本体心的主要作用谓之心王。其副作用与之相应而起之作意、触、受、想、思等,为心所有的思想现像,如对之而起的诸情见取舍等法为心所有法(简称心所)。八识心王即心识的八种作用:眼识

3、、耳识、鼻识、舌识、身识等五识,第六意识,第七意识(末那识),第八意识(阿赖耶识、藏识)等八识,它们各有其心王与心所。八识:一、眼识:依眼根能见红、白、明、暗、长、短、远、尽等色相之识为眼识。换句话说,眼识依根而生,眼根因识能见,能见者名眼识。而所谓的眼根,并非我们想象的物质眼睛的组织结构(物质之“根”名浮尘根),而是精微的净色根,非肉眼可见。净色根透明洁净,又称为胜义根,为五根的实体,四大种所成,依之有发识取境的作用(有人认为它与当今医学的神经相似)。(类似解释以下四根亦然,文字不赘述)二、耳识:依耳根能闻音、声之识即名耳识。三、鼻识:依鼻根能嗅香、臭之识称为鼻识。四、舌识:依舌根能偿酸、甜

4、、苦、辣等味之识称为舌识。五、身识:依身根能感触轻、重、滑、涩等之识名为身识。六、意识:依意根(第七识)而起,缘过去、现在、未来之法尘(意根对前五根所缘之境界分别好坏而起善恶之法,名“法尘”。也就是说,法尘是前五识境界分别以后的影子)而发生作用之识。意识有四种作用:1,五俱意识,此“俱”即同时俱起之意,五俱意识与前五识同时升起,并明了所缘之境,所以又名明了意识。可分为二:a五同缘意识:与前五识同起,共缘色、声等对境,五同缘意识必为现量(当下现起,未经离妄分别,无筹度之心量)。b不同缘意识:五同缘意识的对称,因其虽与前五识具起,却攀缘其它异境。不同缘意识以其具有的自在攀缘作用,可广缘十八界(眼耳

5、鼻舌身诸根及与其对应的色声香味触等法以及眼根乃至身根等,各有其界别,谓之十八界)诸法,其量分为:比量:比量即依据所闻、见等境相而推度、计量之量果。如耳识听闻流水声时,意识同时缘及河流等。非量:非量即以错觉之心错为分别之不实量果。如在暗处眼见墙上所挂衣服黑影时,意识却同时即缘及鬼神等。2,五后意识,因其不与前五识俱生,而生于五俱意识之后念,攀援五俱意识而作用,故名五后意识。与不具意识不同的是,其缘前念五境之境,乃至缘其它一切法之意识。其量只能为比量与非量,其性与境与独头意识相同。3,不俱意识,因其不与前五识俱起,故名不具意识。又因其能独起构思,独自分别一切法,或独自回忆过去的事,能独自生出猛利的

6、势用,又名独头意识。独头意识泛缘十八界之意识,惯能想入非非,故此意识在散心位,又名独散意识。其散乱纷杂而遍计诸法,如常说的走神,梦境、幻觉、打坐时的影像与景象,其或缘空花、水月,或追忆过去,算计未来,或比较分别推测想像种种事相。其中,带有影像音声情节等,通常又习惯称为独影意识。不具意识之量果,于三量中必为比量、非量,不可能为现量。需注意的是,独头意识若以究竟言之,则其尚与末那识、阿赖耶识俱起(一切外五尘也不过为阿赖耶识所现起),从此角度来看,其并非独头现行。【注】八识中解释分析比较细致的识,是因其在因地修行中具有重要意义。其为欲把握心识,自在运作,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以下同。末那识(第七意识)

7、:梵语“末那”,华言“意”,亦名“相续识”,又名分别识,是第六识所依之根。此识本无定体,乃第八识之染分,即依第八识自证分而生,故其缘第八识见分恒执第八识见分为“我、我所”(“我”之相分)。也就是说,此识特质俱“我”相之恒审思量功能,无始劫来,若无相续不断之“我”执,心相续之轮转便不可成立。第六意识的作用,是没有立场的,第六意识虽有了别功能,但只为了别意根(第七识)所缘之境。而此识(第七识)不仅俱有了别作用,而且“自我”之立场鲜明。其恒与我痴、我见、我爱、我慢相应,故永远站在“自我”立场,从“自我”之利害关系的角度去推度计量,指导第六识分别五尘境之好、恶,而相续执取。1、“藏”有三个意思:能藏:

8、此识能藏一切种子,令其微细任运相续,无始无终无间断,摄藏种子不令坏失,故说能藏,其含藏之种子为所藏。所藏:就能熏之染净识七转识与所熏之阿赖耶识之关系而言,能熏是能藏,所熏是所藏。七转识于现行之刹那熏附其种子于第八阿赖耶识,称新熏种子。执藏:第七末那识执持藏识见分为实我,乃我见之根源。如是执著,称为执藏。此识体本清净,因俱足一切种子,故染净同源,变现根身世界,含藏万物,生灭和合而俱有四分。若以染分言之,无明依之而起,结业因之而生,变现根身器界,具足烦恼尘劳。若以净体而言,即本觉心源,离念清净,在圣不增,在凡不减。2、其具有四分如下:相(形相)分,即此识能变现根身世界及诸法名相等,一切显相如镜中所

9、现影像,皆由此分而生。见分,见即照见明了之义。此识能照见一切诸法及明了诸法义理,如镜中之明能照万像。【注】此识能见之见分,与所见之相分,其显现犹如交芦,同时显现却犹如镜像,故不增不减,不生不灭。自证分,此识能自证所具之法,因此识能持“见分”“相分”,亲证无碍,如镜之圆体能明含像。证自证分,证为能证之体,自证乃所具之法,即能持前自证分、见分、相分等三分皆不离此分,故其是第八识本体(如镜性能),具有此性,方能持前三分,而此四分原本一如、即一不二。3、此识所执持了别的对象是根身(净色根及物质躯体)、器界(山河大地、宇宙万有)和一切种子(其所藏所有善恶种子)。因其因缘之力,自体生时,内变为种即有了根身,外变为器,及显现山河大地、宇宙万物等。此识又以自己所变之境,为自己之所缘。此了别之作用,为其见分所摄。在凡夫地,只能从圣教量及诸佛菩萨的言教上了解此识,还不能证知到确有此第八识的存在,唯有登地菩萨才能做到证知此识。 (待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