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科学发展观 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杜).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3171526 上传时间:2022-10-3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科学发展观 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杜).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学习科学发展观 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杜).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学习科学发展观 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杜).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学习科学发展观 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杜).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学习科学发展观 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杜).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习科学发展观 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杜).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科学发展观 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杜).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科学发展观 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一、职业教育现状职教中心是异地新建的一所学校,占地面积180亩,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绿化面积5.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3800万元,仪器设备960万元,有实验室32座,其中多媒体教室15座、语音室1座、电子阅览室1座、图书室1座、计算机教室5座(上网计算机360台)。学校有教职工140人,专任教师105人,在籍学生2500人。职教中心顺利通过三星级验收,办学水平有一定提高,办学条件明显改善,为进一步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二、职业教育发展必要性职业教育作为教育与经济的一个重要结合点,是把人力资源转化为智力优势,把智力优势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桥梁,是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实

2、力和发展后劲的基础和动力。发展职业教育势在必行。 1、发展职业教育,是培养实用型人才,推动县域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县域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实用技能型人才。据预测,随着新型工业化的发展,将出现技能型人才严重短缺的局面。从我县实际看,目前县域经济的发展已经受到人才短缺的严重制约,特别是今后随着我县食品加工、盐化工、机械加工、旅游、纺织等工业体系的逐步形成,必将出现相关专业实用技能型人才严重不足的问题。立足现实情况,着眼长远发展,可以肯定地说,职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水平将直接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质量和速度。抓职教就是抓经济,抓经济必须抓职教。因此,推动县域经济的持续发展,要求我们必须首先从职业教育抓起,

3、从培养人才入手,特别是从培养门类齐全的实用技能型人才入手,为县域经济发展培养和储备人才,进而提高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生产力水平,提高产业和产品的竞争力,带动和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2、发展职业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素质,推进农业人口非农化进程的重要途径。我县有38多万人口,按照目前的农业生产力水平,有10万左右的劳动力。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现实和立足于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大力推进农业人口的非农化进程,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由于劳动力素质低,技能差,制约了劳动力转移的数量和层次,使我县的劳务输出形成了靠体能打工的多,靠技能打工的少,临时性打工的多,常年性打工的少,招工

4、报名应聘的多,录用合格的少的“三多、三少”局面。因此,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已经成为推进农业人口非农化进程的必然选择。 3、发展职业教育,是优化教育结构,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现实需要。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两大支柱,必须协调发展。在我县,普通高中教育发展很快,但职业教育发展相对滞后,没能与普通高中教育同步发展。全县今年初中毕业生4千多人,升入县内普通高中2194人,没有升入普通高中的2000多人。高中毕业生2400余人,没有升入大专院校且放弃回读的1200多人,这样,每年新增流入社会的青年约计3200多人。这些青年都应该接受职业教育,但目前只有30%左右的初中毕业生能够到职教中

5、心学习。没有接受职业教育的青年流入社会后,致富无技术,就业无门路。三、职业教育发展有利条件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诸多的有利条件。 1、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增加农村职业教育的投入”。“必须把增强劳动者就业和创业能力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部署、来落实”。2005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2006年6月,教育部等七部委联合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今后20年是职业教育发展不可错失的机遇期”。06年9月,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劳动保障部联合下发了关于组织制订推进职业教育发展专项建设计划的指导意见,启动实施了“推进

6、职业教育发展专项建设计划”,今后将逐年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省、市政府也下发了一系列文件。在我县,发展职业教育的氛围正在形成,08年教师节,县委主要领导同志明确指示,要求我县职业教育办好,全国争先。这些都足以表明,我县职业教育正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 2、外地为我们提供了鲜活的经验。例如:山东平度职业教育模式“产教结合,校企合一”,即围绕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浙江宁波鄞州职业教育模式:校企挂钩,联合办学。湖南安化职业教育模式:“就业与创业并重”依据当地资源设专业,实行“订单”培训保就业。3、国内外人才市场对实用技能型人才需求量大。目前我国技工、技师仅占工人总量的3.5%,而在发达国家通

7、常占20-40%。技能型人才的短缺,已直接影响了产业竞争力的提高。例如在数控技术应用领域,全国每年需要新增几十万操作人员、编程人员和维修人员;在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中,全国每年需要新增上百万计算机操作人员;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大幅度增加,全国汽车维修行业每年需要新增近30万从业人员;在医疗服务领域,对护理人员特别是高级护理人员的需求日益旺盛;现代服务业也需要大量通信、金融、保险、物流、批发、采购、中介和专业咨询服务等技能型人才。大量的实用技能型人才需求,为职业教育的生存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4、职业教育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近年来,随着我县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家庭送子女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8、目前,全县3所普通高中已经满负荷运转,这为职业教育扩大招生规模留有足够的空间。相对于普通高中,职业教育又有着特殊的优势,有相当数量的需求群体。在收费上,职业教育的收费明显低于普通高中,更适合那些低收入家庭子女求学的需要。在学制上,职业教育的学制更加灵活,周转期短,就业率高,有利于减轻学生家长的负担。在新生录取条件上,职业教育招生的范围更广,条件也很宽松,这有利于文化课成绩差一些的学生继续求学。职业教育的特殊优势为其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 总之,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国家有政策,上级有部署,外地有经验,市场有需求。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全力推进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劳动者生存、就业和

9、创业的综合素质,满足社会需求,构筑起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人才高地,打造出农民新的“致富链”,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才资源优势,以此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 四、当前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一)对职业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 重视职业教育的社会氛围不浓。由于当前社会人们普遍认为上大学尤其是上名牌大学才是成才的最好出路,特别是高校扩招引发的“普高热”以及“精英”教育的观念,导致了社会人才观和择业观的偏颇,从而造成了社会、家长、学生对职业教育的轻视。一些单位用人标准的唯学历倾向以及不严格执行劳动就业准入制度,企业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和担心培训后技术工人“跳槽”、“雁南飞”、“为人做嫁衣裳”的顾虑,致使一些

10、企业不愿意在培训技术工人上花钱。另外,主流媒体对职业教育的宣传乏力,也直接影响了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在职业教育定位上,政府未将其纳入主流教育体系,并加以全面规划、统筹推进,存在规划滞后等问题。(二)职教经费投入不足,办学条件落后。 长期以来,市、县财政对教育的有限投入主要是在义务教育,政府投入职业教育的重点是公办学校教职工人头经费,学校主要依靠收取学杂费维持运转。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规定“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2.5用于职业教育培训”和“城市教育费附加的30用于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没有得到落实。从调查情况看,城市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部份也没有完全落实到位。造成职业

11、学校办学经费严重短缺,办学条件明显滞后,因此各职业学校实训基地数量不足,条件落后。职业高中大多数没有象样的实训基地,即使有实训基地,设施设备也十分陈旧落后。投入少、底子薄、基础差,已成为制约我县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 (三)教师队伍素质偏低,“双师型”教师匮乏。 职业教育教师大多数都是从原普教岗位上转移过来的,绝大多数教师缺少专业技术知识。由于近年来职业技术院校不景气,学校没有能力吸引优秀专业人才到学校任教,加之一些优秀人才被经济发达地区“挖”走,导致职教师资队伍不能适应实际需要。由于涉及单位性质、编制等问题,学校急需的人才引不进来,一些不能适应职业教育的人又不能流动。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

12、、录用、选拔基本沿用普通教育的政策,造成专业师资不足,质量不高,“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全县仅有10人,专家型的教师几乎没有,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效果。 (四)职业学校办学理念、办学模式陈旧,专业设置不合理。 一些职业教育机构还不能完全做到学校围绕市场转,按需培训,而是学校有什么条件就开什么专业,专业设置重复,办学模式陈旧,职业技术学校专业设置和市场需求衔接不紧密,有限的毕业生中,还有一部分不能取得就业岗位。这就表明,培养的职业技术类人才在数量、类别和质量上远远满足不了需求。突出表现在“你办你的学,我招我的工”,先培训后上岗,转岗必须经过培训再上岗的制度尚没有真正落实,企业招收新增劳动力,没有很好

13、地按照国家规定实行就业准入,而视自主用工为自由用工,特别是民营企业更甚。这直接影响了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直接影响着职业教育发展的社会环境。 (五)办学水平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 中等职业教育还没有彻底摆脱普通教育的模式,都是以学校课堂教育为主,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学历、轻技能的现象。在办学思想和办学模式上不能认真贯彻“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方针,实训时间过少。另外,职业教育只考虑对外输送人才,不结合本地市场需求情况,出现了一边喊就业难,另一边却喊招工难现象。学校培训的学生尚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毕业生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对口就业存在较大的难度。五、如何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发

14、展职业教育的工作思路、目标和模式。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实现职业教育的快发展、大发展,关键在于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突出重点,带动全局。 1、工作思路: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为主导,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县域经济为宗旨,以创建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为重点,积极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思想、办学模式、办学机制的创新,构建辐射全县的职业教育网络和体系,为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和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2、工作目标:a、加大合作办学力度,实行校企结合、工学结合,订单培训开拓就业市场。b 、加大招生宣传力度,全县覆盖宣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创造性实行县外招生辐射。c、积极创

15、建国定级示范学校,以创建为抓手,以创促建,以创促发展,提升职教形象。 3、基本模式:办学理念市场化。坚持转变三个观念:a是转变职业教育的价值观念,树立“职业教育必须姓职,学生必须有一技之长”的职业教育价值观,根据人才市场需求,抓好品牌专业的建设;b是转变职业教育就业观念,树立“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就业是民生之本”的职业教育就业观,搜集、分析、预测人才市场需求信息,抓好就业服务体系建设;c是转变职业教育服务观念,树立“职业教育培养落地式、永久牌的实用人才,是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向外地甚至国外输送人才,同样也是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职业教育服务观,面向外埠人才市场,根据本地创业需求,抓好劳务输出

16、培训和创业教育。 办学体制多元化。突破职业教育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统筹规划,统筹政策,统筹办学,统筹资源,实现师资、基地、信息等资源共享。职教格局层次化。一是遵循“灵活开放、特色鲜明、结构合理、自主发展”的原则,构建全县职业教育主体框架:二是采取“上联和外合”的办法,开辟和拓宽职业教育的发展渠道。办学形式多样化。为了适应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多元性,职业教育办学形式应呈现多样性。一是高职教育。电大举办,招收高中毕业生,学制二年,由中央电大颁发大专毕业证,并安排就业。二是中职教育。由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举办,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三年,颁发高中或中专毕业证,毕业生可以升入电大大专或安排就业。三是短期培训。由职教中心举办,以“订单”培训为主,灵活设置学制(12年学制),以培养当地实用技能型人才为主,颁发中专毕业证或结业证,安排就业。专业设置品牌化。根据我县的优势产业和对市场用工取向的预测,结合联合办学的学院(学校)开设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