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奥运三宝.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3164422 上传时间:2024-02-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奥运三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国奥运三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国奥运三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国奥运三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国奥运三宝.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奥运三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奥运三宝.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奥运三宝中国奥运三宝,分别是1932年中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的手稿、1936年的奥运药箱和1948年的中国奥运锦旗。三件传世国宝见证了整个中国奥运的近代史,是无价之宝。统称为3宝。一、内容介绍中国奥运三宝是1932年中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的手稿、1936年的奥运药箱和1948年的中国奥运锦旗。中国奥运三宝见证了整个中国奥运的近代史,奥运三宝串起了中国奥运史的整个脉络,如果没有这奥运三宝,那中国在1949年前所参加的3次奥运会将失去了实物见证。中国奥运三宝目前被“中国奥运收藏第一人”赵晓凯收藏。二、奥运药箱1936年的奥运药箱是中国参加1936年柏林奥运会的唯一物证,1936年柏林奥运会是中国第一次

2、正式组团参加的奥运会,当时中国派出了60多人的代表团,但没有拿到任何奖牌,1936年的奥运药箱是目前仅存的中国代表团用品。当年参加奥运会的中国代表团经费预算为22万元,但只得到了17万元的拨款,几经筹措,通过募捐等方式凑齐3万元,还差2万元没有着落。为了节约开支,偌大的代表团,只聘请了一位学医的留学生担任随队医生,由英国直接赴德国。在这种情况下,以助练员身份参加中国代表团的舒鸿带着这只药箱踏上了奥运征途。这个药箱见证了1936年中国代表团参加柏林奥运会的全过程。如今药箱上的三把铁锁已锈迹斑斑,外壳上已有几处脱落漆皮,遗留出磨损后的痕迹。药箱上除了德文的“1936年奥运会”、China等字样,还

3、有醒目的彩色奥运五环图。此外,药箱上面还有柏林至意大利的火车托运单和意大利至上海的轮船托运单。整个药箱分为三层,第一层装着25个药瓶,包括消炎药、感冒药、止泻药等各种常用药,许多药瓶上写有“德国制造”字样。药箱中层放了一些药膏,最下层则装有一些简单的诊疗用具如试管、烧瓶等,有的瓶子里面还残留着当年的药物,每个瓶子外面几乎都有当年药的出厂和说明。辗转历史抗日战争爆发后,“奥运药箱”作为舒家的行李一直跟随浙江大学西迁,一路经过江西、广西,抵达贵州遵义。药箱一直由家人保留着,后来在浙江大学体育系的陈列室展示。2006年,赵晓凯从舒鸿之子舒昌荣收购得到。2006年9月人民日报海外版的奥运特刊有一篇文章

4、,直接标题就是奥运药箱价值两千万,作为记载历史的重要文物,它的价值无法用价格来衡量,由于具有不可复制性,是花钱也买不到的奥运国宝。2007年6月,第13届国际奥林匹克收藏博览会在京举行,国际奥委会特地为这个药箱开设一个特展厅。药箱收藏者赵晓凯得以和萨马兰奇第一次会面,萨马兰奇特地为药箱题词:致以奥林匹克的祝贺。后来,国际奥委会两次提出国际奥林匹克博物馆要收藏这个药箱,但这个药箱是中国的国宝,被收藏者赵晓凯拒绝了。舒鸿其人舒鸿1919年留学美国,进春田大学读书。这所大学是篮球的摇篮,篮球发明者詹姆斯奈史密斯就在这所学校任教,并亲自带领校篮球队。舒鸿在上海读中学时就喜欢篮球,进了春田大学后,很快就

5、被吸收进校篮球队。后来,他进入克拉克大学,获得医疗卫生硕士学位后回国。在国内的比赛中,他常常又当裁判又当医生。这个药箱是他使用了好几年的私人物品,由上海当地商人制造,是地道的国货。三、奥运锦旗1948年中国奥运代表团篮球队获赠锦旗,上面有“中国出席世运篮球赛”的字样,而“世运”正是当时对奥运会的称呼。经考证,这是1948年中国奥运代表团篮球队赴新加坡等地义演筹集路费时,途经福建,当地组织赠送的锦旗。年代久远的锦旗上“为灾”两个字已经剥落了,但还是能看出“为祖国争光,(为灾)黎请命”的句子。这面锦旗是中国人曲折奥运路的一个见证。1948年第14届奥运会在英国伦敦举行,由52人组成的中国代表团经费

6、严重不足,每位运动员只发给上衣一件,领带一条。不要说生活费,就连飞机票也不能全部解决。为筹集路费,足球队和篮球队提前两个月,双双采取先赴南洋表演比赛的办法,靠门票收入解决路费。1948年6月18日,福州遭逢百年来最大的水灾,灾黎遍野。中国世运篮球队(即中国奥运代表团篮球队,当时称“世运会”)经过新加坡,被邀请与新加坡联队进行义赛,共筹得赈灾款6万余元,送回福州灾区直接发放,同时运回上万件寒衣发给难民。这面锦旗就是福州会馆为感谢中国奥运代表团篮球队参加义赛,制作并赠送给中国奥运代表团篮球队的。四、刘长春手稿中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的手稿,翔实记录了1932年刘长春参加第10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前前后后

7、,为中国奥运史提供了大量重要史料。刘长春是中国现代体育史上的传奇人物,出生于大连,毕业于东北大学体育专科。曾两度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保持100米10秒7的全国纪录长达25年之久。新中国成立后,刘长春在大连工学院(现大连理工大学)任教,1983年病逝,享年74岁。这沓手稿字迹清晰,文字工整,手稿第一页是1979年12月4日刘长春写给时任中国奥委会主席钟师统的信。手稿的第二和第三页是“参加第十届奥运会照片说明”。从第四页开始是手稿正文,标题为“中国首次正式参加奥运会始末”。正文共44页,详细披露了刘长春参赛的坎坷经历。不过遗憾的是,手稿中关于比赛的内容已缺失。据手稿记载,当时国际奥委会给中华体育协

8、会发了邀请函,刘长春决定自己参加奥运会,费用是由张学良赞助的。刘长春利用别的乘客吃茶点的时间跑步、做操。船上除了屈指可数的几位中国人外,全是“洋人”,他们盛气凌人,经常投以鄙夷的目光,而他和教练则以冷眼相还。后来这份手稿得以出版,但在20个世纪70年代发行特别少,并且那个时候人们对奥运的关注热情不像现在这样高。手稿还描述了刘长春和教练宋君复途经日本时的巧妙周旋。据记载,他们乘坐的“威尔逊总统号”在某天下午六时到达日本神户,很快就有日本记者上船询问刘长春参加何种运动项目,过去成绩如何。“最后又发怪问,我二人代表中国乎?抑代表满洲国乎?”,刘长春当即严重声明,他们代表的是大中华民国,对方有些不悦地

9、离去。事后刘长春关照服务生,无论何人来问,都要回答说他和教练上岸游览去了。之后又接连有诸如日本体育会致电给“满洲国”参加世界运动会代表等不愉快的事情发生。刘长春在手稿中写道,“日本人处处用他手段,令人防不胜防,照预定方针,明日船到横滨,仍照神户办法不上岸,不见新闻记者”。辗转历史1932年中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的手稿,这份记载了中国首次参加奥运会始末的珍贵历史资料,在20个世纪70年代,曾险些被人当成垃圾扔掉,幸亏被中国著名收藏家和体育工作者谷丙夫慧眼识得。谷丙夫先生曾任职于国家体育总局,他在清理档案时在一个垃圾堆中发现了这份手稿。2006年,谷老先生被赵晓凯执著从事体育文物抢救和收藏工作的精神所感动,主动提出将这份珍贵的手稿转让给他。虽然手稿不够完整,丢失了25页,但瑕不掩瑜,非常珍贵,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开发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