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西北民族大学考试.docx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3156811 上传时间:2023-07-2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0.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辩证法西北民族大学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自然辩证法西北民族大学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自然辩证法西北民族大学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自然辩证法西北民族大学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自然辩证法西北民族大学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然辩证法西北民族大学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辩证法西北民族大学考试.docx(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马克思主义之前的自然观。(一)古希腊自然观。古代希腊唯物主义者提出了一种素朴辩证法的自然观。其基本内容主要有 3个方面:1、设想万物的始基是某种东西。早期的唯物主义者大都认为这种始基是可以感知的具体东西,如水、气和火等等。后来的唯物主义者认为万物的本原是只能用把握的物质微粒,例如提出的“种子”和所谓的原子。2、大都用物质本原固有的内部矛盾,诸如气的稀散和凝聚、对立面的斗争以及原子的集结和疏散等,说明自然事物不断产生、发展和消灭的过程。3、认为自然界的运动是从本原产生出万物、万物又复归于本原的合乎规律的过程,它既有从简到繁的进化,也有从繁到简的退化。古希腊唯心主义者提出了另一种自然观。毕达哥

2、拉斯主张,万物由数产生,按照特定的比例构成和谐的秩序。认为,变动不居的具体事物是虚妄不实的,不变不动的抽象才是真实的。认为,万物是由神创造和安排的,并体现了神的目的。在看来,具体事物组成的感性世界是从世界派生出来的。这种唯心主义自然观尽管包含某些合理成分,如毕达哥拉认为天体按成比例的距离围绕中心火而运转,巴门尼德则涉及了运动的连续性与间断性、相对性与绝对性的矛盾等。但整体来说是对的。(二)近代自然观。近代机械论自然观是自然观发展中的一次进步,是自然科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与当时科学的发现水平相适应。机械自然观是以物质的原因来解释各种自然现象的,因而在反对宗教神学的斗争中,把自然科学从宗教

3、神学中解放出来,有重要的积极作用。机械自然观的局限性,主张用牛顿力学规律去解释自然,还导致诸如夸大必然性否认偶然性存在的机械决定论。而且机械决定论的科学家在科学方法上由片面夸大归纳法的作用,否定和排斥演绎法在科学方法论中的地位。二、自然界的演化。自然界不仅是存在着,而且是生成着并消逝着。自然界是由一系列转化过程构成的“过程的集合体”,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这里以下面几个为例来说明:(一)宇宙的起源与演化。大爆炸宇宙模型为大多数科学家所接受,通常称为“标准宇宙模型”。 “原始火球”充满了辐射和基本粒子,后来由于球内的基本粒子的相互作用发生核聚变反应,引起了爆炸,并向外膨胀;后来辐射温

4、度和物质密度急速下降,热核反应停止,其间产生了各种元素,这些元素的演变便形成了今天宇宙中的各种物质。(二)恒星的起源与演化。根据弥漫说的理论(星云说),恒星的起源与演化可划分为引力收缩、主序星、红巨星、高密恒星等几个阶段。引力收缩阶段(原恒星)、主序星阶段、红巨星阶段和高密恒星阶段。(三)生命的起源与进化。生命的起源是通过化学的途径实现的。目前认为生命的化学演化过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从无机分子到有机小分子、从有机小分子到生物大分子,最后是从生物大分子到原始生命体系的诞生。(四)人类的起源与进化。人类起源于动物界。大约在2300万年至1800万年前。在热带雨林地区和广阔的草原上,有一种古代灵长

5、类动物森林古猿活跃在那里,它们是人类最早的祖先。而后来的腊玛古猿和南方古猿是演化到人类的过渡阶段。可以把史前人类的发展粗略地分为四个阶段:能人阶段、直立人阶段、早期智人(古人)阶段和晚期智人(新人)阶段。自然界任何物质系统都要经历产生、发展、衰落、灭亡的历史过程。三、生态自然观与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所谓的生态自然观就是,主张把人的角色从大地共同体的征服者变成共同体的普通成员与公民,强调生态系统是一个由相互依赖的各部分组成的共同体,人则是这个共同体的平等一员和公民,人类和大自然其他构成者在生态上是平等的;人类不仅要尊重生命共同体中的其他伙伴,而且要尊重共同体本身;任何一种行为,只有当他有助于

6、保护生命共同体的和谐稳定和美丽时,才是正确的;人和自然之间要协调发展,共同进化。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基本观点:(一)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马克思指出:“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在自然界之中。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自然界。(二)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马克思和恩格斯明确提出“人创造环境”的思想。人类要想持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进行劳动。人类正是在改造自然界的生产劳动中,才使人的类本质得到确认。马克思主张依靠积极的、能动的实践活动采实现“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在他看来,我们居住的自然环境应该是健康的、合平

7、人性的。“既然人的性格是由环境造成的,那就必须使环境成为合于人性的环境。”人类的创造必须把改造自然、建设自然、美化自然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是合乎人性的行为。(三)自然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基础马克思认为在社会生产中“人和自然是同时起作用的”,进而提出了自然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力这两种生产力的概念。所谓自然生产力,是“不需要代价的未经人类加工就已经存在的”,社会生产力是在自然生产力的基础上人通过劳动制造出来的,是“制造出来的生产力”,包括社会改造自然的能力及人类的劳动产品。人类的社会生产力必须维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受能力的范围之内。自然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基础,它制约着社会生产力。自然生产力对社会生产

8、力的影响,既包括作为“生活资料的自然富源”对社会生产力的影响,也包括作为“劳动资料的自然富源”对社会生产力的影响。(四)人要与自然和谐一致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要认识到自身和自然界的一体性。(五)改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是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自然与社会是不可分割的,人与自然之间的不协调,实质上是人与人的问题、人与社会的问题。不改变社会环境,就不可能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因此,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

9、重要途径就在于改变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在一个崭新的合理的社会里,“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四、科学知识的构成与科学价值。(一)科学知识的构成1、科学事实(1)科学事实及其类型科学事实,是科学认识主体关于客观存在的、个别的事物(事件、现象、过程、关系等)的真实描述或判断,其逻辑形式是单称命题。区别于理论的普遍陈述(全称命题)科学事实类型:事实I客体与仪器之间相互作用结果的描述;事实II观察实验得到的结构的陈述和判

10、断;事实III理论事实。(2)科学事实的特点及作用科学事实的特点:可重复性、渗透理论、系统性、相对独立性。(2)科学事实的作用:形成理论事实的基础、检验的基本依据。2、科学定律(1)科学定律及其特征科学定律,是反映自然界事物、现象之间的必然性关系的科学命题,其逻辑形式是全称命题。从科学事实到科学定律的途径:归纳与直觉科学定律的特征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统一、符号(或数学)的简明性。(2)科学定律的作用揭示事物的本质与规律形成抽象的科学概念和理论l科学解释与预测的工具(3)科学假说科学假说及其特点科学假说,是根据已知的科学事实和科学原理,对所研究的自然现象及规律提出一种假定性的推测与说明,它是自然

11、科学理论思维的重要形式。科学假说的来源:l当出现已知科学理论无法解释的新事实时,提出猜测性说明。l将某一理论推广到原适用范围之外时,对未知规律做出推测。l为解决新旧事实、新旧理论之间的矛盾时,提出猜测性说明。科学假说的特点:科学性:以一定的科学事实为依据,以一定的科学理论为前提。l假定性:在资料不足,认识不完备情况下的假定。易变性:对同一现象可以有不同的假说,随科学实践的发展而修正、变化更新。科学假说的作用形成理论途径、创新的方式、假说之争推动科学发展。(4)科学理论1、科学理论及其构成科学理论,是系统化的科学知识,是关于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的知识体系,其逻辑形式是理论模型。科学理论作为系

12、统化了的科学知识体系,它是由三个基本的元素组成的:基本概念;联系这些概念的判断即基本原理或定律;由这些概念与原理推演出来的逻辑结论,即各种具体的规律和预见。2、科学理论的特征:客观真理性逻辑论证与经验检验l全面系统性普遍性l逻辑完备性系统化科学预见性可以预测趋势和结果(二)科学价值1、价值与科学价值 价值 :价值是客体属性满足主体需要的关系范畴。它主要从主体的需要和客体能否满足及如何满足主体需要的角度,考察和评价各种客体(物质的和精神的现象)对个人与社会的作用与意义。 价值的本质: 价值是关系范畴:价值是现实的人同满足其某种需要的客体的属性之间的一种关系。 价值具有客观性:各种客体所具有的属性

13、客观存在的。 价值具有多样性: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各种物质的、精神的现象的属性是多方面。 科学价值:现实的人同满足其某种需要的科学的属性之间的一种关系。 科学价值的特征: 科学与人的价值关系是在科学与人或社会发生相互作用中实现的。 是科学属性在与人或社会关系时的体现。 科学价值既存在于科学的内在属性中,也存在于科学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中。2、科学的内在价值 求真、客观与人文关怀的科学精神,怀疑、批判与创新的科学思想,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方法。是科学文化的核心。3、科学的社会价值 科学的社会价值:科学在与社会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对人类社会的意义和作用。主要表现为科学的正面的社会功能,包括科学知

14、识的价值、科学道德的价值和科学的美学价值。 科学带来的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科学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意义和作用)。 科学对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物质生产的发展和物质生活的改善)。 科学推动人类精神文明的进步(思维方式的变革、道德观念的更新、教育与文化事业的发展)。五、论科学理论的创立过程。科学理论的思维过程、思维方法与思维形态。(一) 创立理论的思维过程 19世纪末,新的科学理论层出不穷,创造性思维过程一般应概括为如下四个阶段:第一,准备阶段问题的提出。研究者针对提出的问题,首先进行周密的调查研究,搜集与问题有关的研究成果,然后用已有的理论进行分析,主要用比较、分析、综合、概括、演绎

15、、归纳等思维方法。第二,酝酿阶段问题的求解。针对问题,根据已有的理论和搜集到的事实,提出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案(也就是科学探索过程中的假说),并对所提方案作出评价。第三,豁朗阶段问题的突破。解决问题的方案(假说)是在这个阶段形成的,这是创造性思维过程的关键阶段。第四,验证阶段问题成果的证明和检验。解决问题的方案是否能成功、是否有价值,只有经过检验、评价才能确定。(二) 创立理论的思维方法创立科学理论的思维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演绎方法和非演绎方法之外,思想模型方法在科学理论的创立中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三) 创立理论的思维形态1、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二者的辩证关系 (1)区别第一、概念思维的基本要素是抽象的概念,而意象思维的基本要素是形象的意象。抽象思维是运用概念进行思考的,而形象思维则是运用意象进行思考的。第二、抽象思维的推理过程是在概念及其判断的基础上完成的,而形象思维的推理过程是在意象及其联想(想象)和典型化的基础上完成的。(2)联系 一方面表现在生理基础上的分工合作。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大体上分别对应大脑左右两半球功能区,其中某些功能又是互补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