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学文言兴趣先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3151464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乐学文言兴趣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乐学文言兴趣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乐学文言兴趣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乐学文言兴趣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乐学文言兴趣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乐学文言兴趣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乐学文言兴趣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乐学文言兴趣先文言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之一, 往往是教师和学生都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 , 但成效不高、教学效果不尽 如人意 , 教师困惑 , 学生对文言文也是“谈虎色变” 。许多刚 刚踏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更是无从下手,盲目教学。孔子 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1世界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才是最好的老 师。” 2现代教育提出:要让一切教育活动有兴趣,富 有感情色彩。学生只有对某事产生了兴趣,把它当作一种享 受,犹如一曲悦耳的音乐,这样才会积极主动地去认识和探 究。当初坐在明朗的教师里读书,现如今我也成为了一名中 学教师,这是我喜欢的职业。有人说喜欢才有为之

2、奋斗,喜 欢才会有所成就,作为刚加入教育事业的我来说,我对工作 充满了热情,用同事的话说我好像打了鸡血,正是这份热情 推动着我不断前进。也正是这份热情鞭策着我走进孩子的心 里。文言文是语文的渊源,是中国文学的瑰宝,是提高学生 语文素养的源泉。目前,文言文教学的低效是一个不争的事 实。传统的“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教学模式,先让学生 读通,逐字逐句逐篇翻译,分析主题,虽然一直这样教,但 篇篇单调重复,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压抑,缺乏生机活力, 久而久之, 学生厌烦, 教师压抑, 以至于学生不喜欢文言文, 读不懂文言文,也失去了信心。我喜欢活跃的课堂,我喜欢 文言文给我带来的成就感,所以我要把文言文这

3、门枯燥的文 学在课堂上彰显它有趣而美丽的色彩。那么如何让学生对文言文产生兴趣呢?我想应该还这 些古老的文字以鲜活的生命,来打动学生。寻找滋润文言文 教学的那一夜春雨兴趣。第一、重视读,生为本。 朱熹谈读书时有段话: “凡读书须要读得响亮,不可误 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 记,只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文言文朗读却 存在困难,字少意深,音单义广,一字多音,一字多义,通 假字,词类活用等等,所以文言文语感需要长期练习,急于 求成往往成效不高。要想形成文言文的语感,必须把读作为 首要条件,离开了读,学习文言文就像根基不深的高楼,结 果可想而知;读能极大地激发他

4、们学习文言文的动机,促进 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浓厚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效 率。为了使朗读的功效充分发挥出来,我每篇课文都要用一 节课时间去充分的阅读, 在这之前把预习项目设计为: 读顺, 读准。每次朗读都要提出要求,采取多种形式的阅读,大声 齐读、分小组读、个人读、配乐读、分角色读、小组竞赛读 交替进行,同时有小组评价,师生评价。所以学生喜欢读愿 意读,文言文读的滚瓜烂熟,朗朗上口,把课堂真正还给学 生,让读占据整个课堂,最后在课堂上比读,比谁读得准确 流畅读的快,比谁的语气语调停顿把握得准确,比谁读得更 有感染力。这样学生有了在文言文上读的成就感,就不怕在 后面的学习过程中“临阵脱逃“

5、。在长期的日积月累得朗读 中,学生的古文语感也就慢慢地形成了,理解翻译文言的能 力自然大大提高,久而久之就会读出感情。自然会有潜在的 感悟并逐步加深。在上童趣和为学两课时,我分别 用一节课时间专门读,学生甚至要求专门来一次比读大赛, 孩子们仿佛走进了清代文学家沈复的有趣童年,聆听了彭端 淑给子侄辈的教诲,可见这是兴趣使然。第二、译有法,字落实。 对于那些古老的文字,我们力求采用“一一对应,字字 落实” 的方法, 翻译常规的字和句子。 文言文翻译方法有增、 补、调、留、换、删的六字诀,其中字字落实主要采取的是 第一个”增“的方法,即单音节词变双音节词,为了便于学 生理解,我干脆通俗点说是组词,一

6、个字一个字的翻译常规 句子,这样不但不会漏词,还能帮助学生化繁冗的句子为易 懂的现代汉语,从而去除学生对文言文的恐惧心理。我们一 般采用先定词,后替换,再连贯成句的翻译方法。定词就是 根据句义首先确定要翻译的句子都有哪些词或短语,一一找 出来,做上标记,为下面的替换做好准备;替换就是按照一 一对应的办法,用现代汉语的词语替换相应的古文词语,换的常用方式是古代汉语的单音节词要替换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最可靠的方式是上面提到的”增“,以古文的单音 节词为基本语素扩展成包含该词素的双音节词,这一步务必 做到字字落实,包括虚词也要有着落,千万不可随意丢掉。 对此,我根据学生的特点, 研究了一个对应式画

7、图标记作业, 以达到每名学生都能自己亲自完成翻译,而不是借助工具书 死记硬背。例如: 童趣的第一句话:原句:余 忆 童稚时,能张目对日译为:我回忆童年时代,能够张大眼睛直视太阳为学中:原句:吾资 之昏, 不逮JJ人也J译为:我天资 愚笨,不赶得上别人。 (“之”不翻译;后句 换为赶不上别人)这样翻译久而久之学生对自己有了信心, 有了成就感, 也因此抛弃了工具书, 自己加入了译文的行列, 享受成功的喜悦,这样又有了“译”的快感,这何尝不是兴 趣在其中起作用呢?第三、把握情,深体会。 著名语文教育家钱梦龙说,文言文首先是“文” ,而不 是文言词语的堆砌。 3“文”是指文章的结构、写法、思想、语言。

8、传统教学往往把功夫下在了“言”上,所以出力 不少,收获堪忧。教文言文,当然要指导学生理解词句,只 有这样才能理解文章的意思,但理解词句是为更准确、深入 地把握文意服务的。所以文言文的学习必然要经历一个“由 表及里,由里及表”的不断反复,逐步深入地理解过程。也 就是说把握了文意也可以更好地理解词句,两者是相辅相成 的关系。教科书中所选的文言文都是文质兼美、内容丰富的 好文章,值得我们仔细赏读,反复品味。所以在具体的教学 设计中我们一定要在这方面下足功夫。引导学生走进文章 中,去体会丰富的感情、 感悟深沉的思想、 理解精巧的结构, 品味优美简约的语言。当我们的学生学会了品、学会了赏, 品出了滋味,

9、赏到了意境,自然明白了其中的韵味,也就获 得了无限趣味。第四、联实际,助体会。 课文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我 们总能在其中找到联系生活的切入点。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将 课文与现实联系起来,从而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的意蕴,又 能对社会有更深刻的理解,把古老文化拉倒现实的社会,与 前辈们共同感悟其中的人生道理。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 出: “语文课要加强综合性 , 沟通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系 沟通与生活的联系 , 在语文课程中到其他方面的知识和方 法;在其他课程其他场合中也可以学到语文 , 拓宽学语文用 语文的天地。”“联系生活”已经成为语文教材编写的指导 思想。那么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枯燥

10、的文言文面前联系生活实 际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奥妙。例如在讲为学一课时,学 生对“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 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 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这一句理解不透彻,我只好拿 班级同学为例,某某同学很聪明,但是他自以为聪明,有一 个好脑瓜,却不学习,这样是毁了自己。相反,某某同学不 是很聪明,但是他并不把这点当作阻碍自己的绊脚石,勤奋 努力学习,最终学有所成,这就是靠自己努力得来的。学生 联系身边这两位同学的例子自然明白了两句话的含义。再如 伤仲永中“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 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

11、得为众人而 已耶?”一句学生能够根据一一对应的方法翻译出来,却不 能悟出其中的道理。我也用同样的方法来举例子,没想到他 们身边熟知的人、事、物竟成了文言文课堂中活跃的因子, 帮助他们理解了难句子,也让他们从课文中找到了生活的乐 趣。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真正 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模式。如果我们在教 学过程中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就能激活学习主体乐学的 心理,从而达到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并驾齐驱的效果。同时 学生对文言文一旦产生了兴趣 , 它就会成为一种强大的动力 推动学生努力学习 ,提高学习效率 ,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 , 有 些学生对学习文言文“冷若冰霜” ,

12、 甚至对语文学科产生厌 烦情绪,这就容易导致学习效率低 , 成绩差。这时候教师应对 学生取得的哪怕是一点点微小的进步和成功 , 进行鼓励与表 扬, 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滋味 ,认为学好语文并不困难 , 产生 对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 , 这样就使学生的“苦学”变为“乐 学”,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习文言文亦是如此 兴趣成就乐学。参考文献 : 1朱熹论语集注。2 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商务印书馆; 1979年第 1版;第 144 页3 钱梦龙; 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 ;中学语文教学;1997 年044 初中语文教材知识; 北京教育出版社; 2007年第 4版;第 266 页5 语文新课程标准。6 张必锟; 文言文非诵读不可 ; 1997(0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