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林壁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3139464 上传时间:2024-01-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题西林壁教学设计.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题西林壁古诗教学教学目标:1学会一个“缘”字。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中所蕴含的哲理,懂得要客观、全面地看待事物。教学重点: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思想,说说自己的感受。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理解诗题: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诵读。课前,我们先来温习所学过的诗句。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2你们发现刚才的诗句里都有一个什么字啊?生:山。师:是呀,我国名山众多,数不胜数,其中江西的庐山

2、便是我国四大名山之一。来,让我们去欣赏下它的风貌吧。3(PPT庐山风光),让学生说说自己看的感受。师小结:这是你们看山的感受。4 900多年前,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到庐山一游,他又有哪些看山感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5师:诗题是什么意思?指生说。相机解释诗题,指导学生有节奏地读题,指名读-齐读。二读通诗句,理解诗意: 1苏轼游庐山有什么感受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自由读,同座位互读。 3指名读,相机评价学生的读音“岭、会认字缘”。 4再指名读,评价诗的节奏、韵味。 5师范读,让生认真听、用心想,看看从中感受到什么? 6这是同学们初读古诗的感受,再次走进

3、古诗,读懂它的内容。请同学们借助书上的注释在小组里交流理解古诗的意思。 5指生汇报。疏通诗意:庐山层峦叠嶂,变化多端,横看时,是一座雄浑的山岭,侧看时,就成了险峻的山峰,远近高低都有不同的形态,看不清庐山的本来面目,只因为自己身在庐山之中,看来看去,只能看到庐山的一部分。三品读诗句,感悟诗境: 1苏轼是按什么顺序欣赏庐山的?(方位顺序) 2他变换了哪些方位?横、侧、远、近、高、低。出示(PPT点红词语) 3从不同的方位,他都看见了什么?谁来读读第一句。 4指名读,相机评价:听出来了,不同的角度,景色截然不同。你的各不同读得好,读出了苏轼眼中变化多端的庐山。 5何为岭?何为峰?指生说。 6播放(

4、PPT岭和峰)漫游庐山,横看是一座雄浑的山岭,侧看却成了险峻的山峰。师生合作读第一行。 7让生想象从远近高低各个角度看到了什么?师:每个角度都能看到不同的面目。相机指导感情朗读第一句。 7远远地看、走近些看、站在高处俯视、从低处仰望,指生说,配合(PPT远近高低的景色)一座山,形态各异,真是“远近高低各不同”。 8这庐山给苏轼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指生说,相机朗读、评价。 9苏轼看到了庐山这么多不同的风貌,为什么还说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呢?指生说出自己的理解,相机指导感情朗读。 10 回顾整首古诗内容,让学生说说自己从古诗中有哪些收获感悟?引导学生理解从多角度去全面地看待事物,看待人生。 11苏轼不愧是才子,他的题西林壁,是在看庐山、看人生,这样的诗篇,值得我们一辈子去感悟铭记,让我们和诗人一起漫游庐山、领悟思索吧!试着背背古诗。 12指生背诗,配乐。 13全班齐背。四课外拓展:苏轼的前几首描写庐山的诗。五总结:古诗给予我们语言的魅力、赋予我们思想的力量,让我们将这一件件瑰宝珍藏于我们的记忆宝库,让我们与诗同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