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师的育人观.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3138033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教师的育人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现代教师的育人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现代教师的育人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现代教师的育人观.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现代教师的育人观.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教师的育人观.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代教师的育人观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社会上各种观念混杂、碰撞,社会生活中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使一些人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人格上的缺陷,人性变得越来越冷漠、放纵、自负、孤傲,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或多或少地缺乏对社会的责任,对他人的同情,对自身的关心。受大环境的影响使学生出现了诸如:情绪极不稳定,喜怒无常,优柔寡断、虎头蛇尾,自制力差,易受暗示。自身狭隘型,自大自负,其受挫能力差,自卑怯弱,较为孤僻。劳动观念淡薄;劳动习惯差,把自己看得过重,在处理个人与集体,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中存在着较大的偏差,有些学生甚至缺乏最基本的社会责任感及道德感,对人无感激之心,做事不尽力,甚至漠不关心,对公共财物甚至自己的财

2、物不知珍惜,不去注意克制自己的言行。由此也导致了越来越多学生心理的社会问题的出现:如校园暴力甚至杀人泄愤事件;孩子杀害父母事件;学生离家出走甚至自杀事件屡屡发生。,所有这些,对当代学校教育提出了质疑和挑战。同时,也对担任为民族复兴输送人才重任的教师,提出了世纪课题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当代的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更应当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是销售心理健康的维护者”。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每一个孩子在思想观点、感情、感觉、快乐、不安、忧愁方面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教师应当认清并熟悉自己学生的这个世界。”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德育,即育人。而育人的关键在于培养心理健康

3、,人格健全,有责任心的新一代接班人。因此要做到以下几点:1、 正确摆好师生关系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在与教师交往时人格上是平等的、是民主的、在和谐的氛围中相处。使师生心理相容,心灵互相接纳,产生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这也为教师的育人奠定基础、创造良机。2、 对学生要深入了解、研究。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讲的“尽可能深入地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这是教师和校长的首条金科玉律”。只有了解学生的社会、家庭背景、个性差异、兴趣爱好、心理变化、发展特点,我们才有与学生相处的基础,也才可能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3、 努力浇灌学生的心灵之

4、树学会珍惜自我由于孩子由生具来的强烈的求知欲和渴望探究世界的自然意识使他们像一块永远不会饱和的巨大海绵,总是孜孜不倦地吸收着他们感到好奇的事物。人们在利用孩子这个特性,传授孩子学科知识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引导孩子对自己,对生活、对生命认识和关注。也因此,现代社会的孩子个个像个“老学究”,学问可说是融汇中外,通晓古今。但他们却不理解,作为人的他,自己为何要如此勤奋学习,也不知道自己既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对于家庭、社会的意义,更不了解自己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自己所谓“何物”,对人的生命的伟大和宝贵更是认识不到。学生也因此表现出对自己生命的冷漠和无视,一遇到挫折便轻易地产生放弃生命的想法,出现自杀冲动,甚

5、至行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悲剧已经屡见不鲜了。如云南大学生马加爵为了几句口角击杀同学案件,浙江一女生残杀亲生母亲案件。这些严峻的事实,要求作为教育者的老师,在育人的概念中必须融入“心理”教育。而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步,就是引导学生关注自己,认识自己,爱护自己,爱护生命。从古至今的事例也证明,只有充分认识自我,爱护声生命的人,才能树立为自己,为家庭,为社会,为全人类服务奋斗的思想。作为教育者,可以把生命教育融入到学科教学中,日常的德育工作中。如,在语文教学中,可结合掌声做一片美的叶子对学生进行美育的熏陶;数学可编写有关人口问题以及家庭生活的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中“人”的作用;实践课程可

6、以把课堂搬到大自然中,让学生感悟生命的美好,珍惜宝贵的生命,积极探求并实现人生的真正价值;在班队活动中,举办学会关爱的主题活动,让学生体会自己的爱对别人的影响和作用,以及别人的爱给自己带来的温暖,别人对自己的帮助,指导孩子们日常的思想言行。4、 指导学生学会生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对当代学生提出“四个学会”的要求,其中有一条就是要求学生“学会生存”。中国是个具有几千年灿烂历史的文明古国,优良的传统不胜枚举。但是,在祖先留给我们民族精华的同时,有一些封建社会残留的糟粕也存在现代国人的思想中,且根深蒂固。“富贵看祖辈,吃穿看父母”,“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就是其中典型的依赖“外力”生存的消极封建思

7、想。而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知识创新也“日新月异”。无论是文化风尚、思想道德、意识形态还是生产方式,都在快速的新陈代谢。因此,社会也必然对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社交能力、外语水平、电脑操作等就业标准接踵而至,使世代靠人情吃饭的中国人猝不及防。而快速的人才流动和不断提高的失业率,也使当代中国人感到恐慌和不安。在学生中,这种“遗传”的依赖品性表现为“以来伸手,饭来张口”,一遇到自己完成不来的事情,第一个想到是向父母求助,而不是自己想办法克服;一遇到挫折便丧失继续努力的积极性,自信心和进取心。学生在完成自己的学业的过程中,缺乏足够的自信,自主的探究,活跃的思维,缺乏甚至害怕创新的实践活

8、动,因为在他们的思维中,按部就班已是定律。在传统的中国现代家庭中,家长持着培养母女父子情感的令牌进行“陪读”,似乎无可非议。但正是这种时刻把孩子纳入视线范围的做法,使一个个中国孩子对“廉价外力”的依赖性不断增加,直至难以割舍。这样发展的结果是母女父子感情深厚,孩子“永远”离不开父母的“关心照顾”;但这样看似温情的氛围,却是以牺牲孩子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乃至孩子的实践探求能力为巨大代价的。试问,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能否应付变革日新月异的当今社会呢?答案自然不言而喻。“学会生存”,必须从树立学生基本思想道德意识、养成日常行为习惯培养日常生活能力入手,把社会实践,学科教学和生活自理结合起来,融学校

9、教育和家庭教育于一体,组成一个多元化的教育模式,从学校课堂的思想理论引导,到把家长“请进来”,让老师“走出去”,积极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彻底打破阻滞学生思维、能力健康发展的传统教育模式,努力创建适于青少年自主发展的多元化的“温室”环境(把孩子置于有利于其自主创新思维和探究实践能力发展的良性的人为的环境中)。这样,通过点点滴滴多方面多层次的渗透,从教师和家长由浅入深的“被动”引导,到学生理解后自主动手的实践体验,使学生在长期的教育氛围中,真正的理解“学会生存”的重要,同时,发展学生“生存”的素养和能力。在这个教育过程中学校要把家庭纳入教育联盟,把社区作为实践阵地,举行一系列的实践体验活动,如

10、角色体验今天我当家、我当老师;“自理”整理床铺比赛;野外生存技能“模拟”野外定向比赛,以及社交能力培养的模拟活动等。5、让学生当主人培养学生勇当责任人,具有自然性,这是从人的动物本性方面来说的,因此,人自然地具有欲望、情绪;人,具有社会性,这是从人的社会层面来说的,因此,人具有思想、观念理性。在现代文明充塞的当代社会,人越来越离不开现代文明。人的社会性的特征越来越明显地得以体现,也越来越显得重要和突出。因此,人自然的应当表现出更充分和更全面的社会性。而“责任感”是一个作为社会人的关键品质,它具有三个层面的含义:对自己作为人的生活和生命的责任;对自己作为家庭成员的责任;对社会作为公民的责任。而要使一个人具有“责任感”,必须从小培养孩子具有一颗“博爱”之心,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在社会、家庭、个人三个层面中所处的不同角色,承当着不同却同样都起着重要作用的责任。自己热情的语言,无私的付出,努力的奋斗都会有益于个体生命价值的实现,有益于家庭生活的美满幸福,有益于社会的稳定和进步。最后教师更应该结合自身的工作转变观念,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师德素养和教学能力,以高尚的品格和过硬的素质去感染学生,征服学生,把学生培养成国家有用的具有高尚情操的人才。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