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观念 提高认识 担负起精英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3127878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更新观念 提高认识 担负起精英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更新观念 提高认识 担负起精英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更新观念 提高认识 担负起精英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更新观念 提高认识 担负起精英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更新观念 提高认识 担负起精英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更新观念 提高认识 担负起精英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更新观念 提高认识 担负起精英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2008-06-19 大连理工大学召开的“第十四次本科教育教学研讨会”是一次更新教育观念、统一认识、会对我校今后本科教育产生深刻影响的重要会议。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培养“对民族、社会和未来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宽厚的知识基础、突出的能力潜质、优秀的综合素质和开阔的国际视野,能够成为先进思想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捍卫者和引领者以及国家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开拓者和领导者”的精英人才。形成基于通识教育的宽口径专业教育为特征的培养模式,以研究性教学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模式,以较完全学分制为特征的管理模式。站在学

2、校发展的新起点,树立精英教育的科学理念,落实培养精英人才的各项措施,对加快我校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建设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坚持精英教育的科学理念 明确培养精英人才的历史使命 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快研究型大学建设增强高等学校自主创新能力的若干意见指出,研究型大学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基地,是自主创新的国家队,是培育和发展先进的创新文化的发源地。从时代的要求来看,精英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高科技发展的内在要求。从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精英教育培养的精英人才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从高等教育自身发展来看,作为孕育科技,集知识创新、知识生产、知识传播和知识应用为一体的高等教育,已从

3、社会的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为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人的个性发展的需要来看,每个人都是不同的,精英教育满足了一部分出类拔萃的学生与杰出教师在宽松的环境中探索高深学问的需要。 精英教育是国家培养英才的一种教育理念和行为模式,是一种优质教育过程,通过整合研究型大学高水平的教师、高水平的学科、高水平的科研、高水平的管理等优质的教育资源,面向全体本科生实施高水平的全面素质教育和个性培养,使学生具备在未来成长为精英人才的潜质。实施精英教育、培养精英人才,是我校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国家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根本任务和光荣使命。 本次教育教学研讨会明确了精英教育的理念,是广大教

4、职员工认识上的一次升华。在教育观念上,要提高对精英高等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明确精英高等教育在大众化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坚定不移地推进精英教育,培养精英人才。要构建学习型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立身社会后能够具备很强的自学能力;要构建素质型教育,培养学生应对各种复杂局面的能力,从容面对社会各种困惑、矛盾和问题,让学生“学会生存”,立身社会后能够具备很强的适应能力;要构建开放型教育,培养学生具有与人合作、面向社会的能力,共享人类文明成果,共享社会各种资源,让学生“学会合作”,立身社会后能够具备很强的创造能力。要使学生既领会“立人之道”,又精通“做事之法”,更要使学生

5、学会思考、善于创新,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既要注重精英人才共有特质的培养,同时也要给学生留有个性发展的空间。在既有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建立新的人才观,明确新的培养要求。强调精英教育在人才培养上的先导性和基础性,强调培养精英人才适应国际竞争环境的能力。 培养精英人才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 研究型大学是以创新性的知识传播、生产和应用为中心,以产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和培养高层次的精英人才为目标,在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科技进步、文化繁荣、国家安全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大学。人力资源作为知识的载体,在研究型大学这种密集型组织中的作用更显突出。研究型大学的内部特征之一就是汇聚知名学者、一流教师队伍。教师作为教学与科

6、研活动的直接承担者和中坚力量,构成了研究型大学人力资源的主体。没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就不可能建设一流的学科,也无法提升研究型大学必须具备的创新精神和科研创新能力。因此,创建研究型大学必须还要有一支一流的教师队伍。 从总体上看,我校学科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师资队伍综合素质高,科研创新能力强,承担了国家许多基础性、战略性、综合性、前瞻性的科研项目,是国家知识创新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力量,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正是由于研究型大学在国家知识创新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在创造性人才培养上承担的崇高使命,使得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成为学校建设与发展的关键环节。 教师作为教学与科研活动的直接

7、承担者和中坚力量,构成了研究型大学人力资源的主体。没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就无法提升研究型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在现有基础上,要把培养教师创新能力和改善知识结构、提高教师队伍核心竞争力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提升教师学历学位层次、改善学缘结构、提高创新能力、促进学科交叉,以适应研究型大学对师资建设的需求,也是将学校的科研资源、科研项目和前沿成果更好地融合到本科教育教学过程中,以使高水平科研对教学过程的支撑和带动作用得到体现的前提。本次会议也明确了本科教育是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的基石,本科人才培养是学校的基础性、战略性的首要任务,要充分发挥教学名师和高水平教学团队在本科教学中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8、为精英教育提供强有力的人才队伍保障。 科学规划 构建研究型大学本科培养新体系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实施精英教育,构建研究型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新体系”。由于在窄口径专业教育体系下的按专业招生、按专业培养的模式,不符合研究型大学精英教育的特点和要求,今后将按照“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的要求,实行按大类招生、按大类培养。我校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与积累,已经建立了一个相对完善而有效的本科人才培养体系,保证学校高质量的人才培养。由于培养质量也在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不断变化和提高要求,培养体系也将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改进。因此,本次会议提出了“2008-2011级本科专业大类培养方案和指导性教学计划的原则意

9、见”,按照“实施精英教育、培养精英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实施方案。 化工学院近年来在建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思考和实践。学院与时俱进,树立了适应时代要求的教育教学理念,建立了高等教育培养目标要适应时代要求、适应知识经济要求和适应国际人才市场要求的教育观念,对人才培养体系在操作层面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有效的实践。为了适应人才市场的多元化需求,提出因材施教的培养模式,创造了能够按照研究型、复合型以及工程型人才三种模式进行培养的环境和条件,并制定一套合适的教学管理制度,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自然进行分流,都能够按照自身的特长和学习兴趣选择适合于自身发展的人才模式。 按照

10、本次会议提出的以“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因材施教、重点培养”的思想为指导,全面推进以“基于通识教育的宽口径专业教育”为主要特征的通识教育、学科大类教育和专业教育三层次培养模式,应从制定实施培养计划入手,制订具体、合理、有效、可操作的实施方案,对于理工学科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多进实验室、早进实验室;同时鉴于目前许多实验室的实验指导队伍层次、素质参差不一的情况,除了学校不断改善实验室人员结构和编制问题以外,还应鼓励让更多的、较高层次教师多投入到指导实验的教学环节中去;在经费上继续加大对实验室建设的投入。今后按大类招生后,把通识课程打通,有利于学生人文社科和其他“隐性知识”的学习,有利于对学生加强理想道

11、德教育;今后专业课口径要进一步拓宽,到了毕业设计和论文阶段再确定具体方向;考虑专业教育可以与通识课程贯通,可考虑毕业前两年明确学生研究主方向、下发给学生毕业论文题目,并列出相应所需学习的相关课程,可使学生的专业学习有的放矢;为了对学生专业分流加强引导,可考虑利用校内网络资源等手段认识学科、导师等相关内容,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按兴趣、爱好和能力培养。 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充分调动与发挥教师积极性 通常认为研究型大学的三大基本特征体现在资源投入、组织运作和产出三个方面。在组织运作方面要求学校具备和创造适应研究型大学创新和发展的一系列良好的政策环境。学校按照发展目标定位和实施精英教育的要求,转变招生

12、模式、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构建符合精英教育特点、符合学校发展定位、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研究型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新体系。在实施过程中,制定和改进激励教师的相关政策,并有效落实,才能充分调动与发挥广大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是建设研究型大学、实施精英教育的基本保障。 “人才培养的关键在教师。精英教育的通识教育体系和研究型教学模式,对教师队伍的质和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和学院都应努力在实践中探索和改进现有的教师激励运行机制。通常来说,学校教师激励机制的运行原则,就是学校为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在激励机制运行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最基本的要求。这些原则包括:激励性原则,就是管理上以教师为本,做

13、到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的统一和适度平均与奖优罚劣的统一;针对性原则,就是学校和院系必须依据每位教师的具体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激励;合理性原则,在措施合理和程度合理的基础上,努力做到激励适度与公平;教育性原则,就是不仅要重视采取合理的激励措施与手段,而且要重视采取合理的批评性措施与手段,以培育与养成每位教师或教师群体良好的心理与行为品质。对应建立的机制在操作上要注意技术和方法,采用目标激励、榜样激励、评价激励、感情激励和条件支持激励等具体操作手段,对于促进教师的自主发展、发挥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起到实质性作用。 学校在多年的运行和不断发展壮大过程中,优化内部环境 构建了研究型大学全方位

14、的动力机制。通过本次会议,又进一步更新了观念,提高了认识,明确了我校今后要坚定不移地推进精英教育培养精英人才的理念。目前,遵循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并重原则,不断完善教师的聘任、评价制度。如学校设立教学质量奖、化工学院对基础课程教师课时津贴给予配套等。 但也勿须讳言,我校在优质教学资源建设方面尚需不断改进与逐步完善。从与我国一些高校和国外一些名校的对比情况来看,还存在不小差距;在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重点学科服务于本科教学工作方面尚有欠缺;在充分发挥教学名师和高水平教学团队在本科教学中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方面力度不够;部分学科教学和科研梯队出现断层而有后继无人之忧;教学奖项相对科研奖项有较大差异,缺乏吸引性政策;对青年教师发展和提高,现有的教师聘任、评价和考核制度也需要进一步改进与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