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县建设规划—-毕业论文设计.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3120795 上传时间:2022-08-15 格式:DOC 页数:115 大小:3.9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县建设规划—-毕业论文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5页
生态县建设规划—-毕业论文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5页
生态县建设规划—-毕业论文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5页
生态县建设规划—-毕业论文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5页
生态县建设规划—-毕业论文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态县建设规划—-毕业论文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县建设规划—-毕业论文设计.doc(1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态县建设规划1 总则1.1 任务的由来XX县于2006年11月通过国家环保总局第五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考核验收,被列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007年XX县人民政府决定创建国家级生态县,并委托XX大学环境生态研究中心制定XX生态县建设规划。1.2规划编制范围本规划的范围是XX县行政辖区,国土总面积2677 km2。东西长150km,南北宽55km,包括7个镇,7个乡,249个行政村,2409个自然村,9个社区。1.3生态县建设的目的和意义生态县建设的目的是坚持以人为本,建设生态文化,追求人与自然协调与和谐。其核心是要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中心,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全面推进经济社会与人口

2、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建设“生态XX”,是XX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适应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作出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具体来说,第一,它是发挥我县资源优势,构筑发展新平台,树立发展新形象的客观需要;第二,它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在绿色革命影响经济、社会和人类生活各个方面的今天,生态环境已成为决定国际国内竞争地位最关键的因素之一,以牺牲环境换取发展的传统模式已难以为继;第三,它是我县加快发展、富民强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1.4规划编制的依据(1)国家和地方环境、资源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

3、6);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4.29);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5.15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2003.3.20);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污染物环境防治法(2005.4.1);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10.29);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2.6.29);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8.29);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8);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4.9);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4);关于发布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决定(国发200540号);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

4、境保护的规定(国发200539号);(2)国家和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及中长期规划XX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2006.1)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1994.03.25);(3)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及生态建设规划全国生态保护“十一五”规划,国家环保总局(2006.10)生态功能区划暂行规程(2003.8.15);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国发199836号,1998.11.7);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发200038号,2000.11.26);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2007-11-26);XX省XX清洁能源工业园总体发展规划总报告(2007.1

5、0);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22号);“十一五”国家环境保护标准规划(2006.2);(4)国家环境保护局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试行)(环发200391号)关于印发的通知(环发2007195号,2007.12.26);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深入开展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活动的通知(环发2002101号);关于调整生态县、生态市建设指标的通知(环办2005121号);生态县、生态市建设规划编制大纲(试行)(环办2004109号);关于印发的通知(环发200391号);(5)相关生态省建设规划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2005-2030)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环境友

6、好型社会(温家宝总理在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2006年4月17日)。1.5 规划编制的技术路线及程序 1.5.1规划编制的技术路线提出生态县建设主要领域及其重点任务生态功能区划分方案确定生态县指导思想及规划目标生态县建设的优势条件及制约因素保障措施规划评审生态产业生态人居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生态文化能力保障重点工程项目与效益分析析析征求各部门意见见现状调查与资料整理自然资源调查评价生态环境调查评价社会经济调查评价县人大审议规划实施1.5.2资料来源收集已有资料:XX生态县规划编制参考的资料由环保局、统计局、水利局、农业局、发改委、气象局、工商局、教育局等部门提供。资料类别主要是统计年鉴、

7、XX县志、各行业的发展规划等。实地考察:2007年11月,编制组开始对XX进行了考察,考察的线路和内容如下1郑庄镇河头村(考察沁河与县河交汇处)2郑庄镇(考察中石油煤层气开采)3郑庄镇(考察中石油煤层气开采)4佛圪嘴水电站5端氏韩王水电站6嘉峰镇(蓝焰煤层气)7嘉峰镇尉迟村(沁河出口)8晋城市丰润瓦斯综合利用有限公司(永红二号发电站)9嘉峰镇李庄村(考察民用煤层气)10郑庄镇(考察桑蚕基地)11郑庄镇河头村(考察秸秆气化站)12王必移民新村13张峰水库(大坝)14荒山造林工程15郑庄镇高泽村(访谈农民)16沁水示范牧场17大尖山天然林保护区18沁水沁花蜂业有限公司20沁水丰田食品有限公司21历

8、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 基本情况与趋势分析2.1 自然地理状况2.1.1地理位置XX县位于XX省东南部,北倚太岳,东临太行,南屏中条,西接晋南,当潞(长治)泽(晋城)之门户;扼平(临汾)蒲(运城)之咽喉。县境四周环山,构成了与邻县的天然分界。东与高平、晋城以老马岭、岳神山为界;西与翼城以东坞岭为界;南邻阳城,有仙翁山为界,北接长子、安泽、浮山,有宇俊山、关爷岭、香山岭为界;西南与垣曲以历山舜王坪为界。 全县东西长约150km,南北宽约55 km,总面积2677 km2。县城距省会太原350 km,距晋城市90 km。 2.1.2自然条件2.1.2.1地质XX县在区域地质构造上处于XX陆台东南部、

9、XX向斜的南缘。因受新华夏构造体系和晋东南山字型构造的控制,以及南部秦岭纬向构造带的影响,境内构造复杂。构造线走向南北,西南则发育有正东西构造和旋扭构造。县境内出露地层尚较齐全,自南向北,由老到新,分别为:元古界震旦系;下生界寒武系,奥陶系;上古生界石炭系,二迭系;中生界三迭系及新生界第四系。县境内断层与构造较发育。东部以褶皱构造为主,西(南)部断层密集,主要有樊村至安泽唐村褶皱断裂带、复式向斜、晋东南山字型构造前孤西翼、山字型脊柱以及帚状构造五个构造。2.1.2.2地形地貌XX地处燕山运动XX斜向地带,作为内引力的地壳运动所产生的构造格架,形成XX县地势东南低而西北高,由东南东北西南呈扇形展

10、开逐步增高的地貌景观。XX境内山峦叠嶂,沟壑纵横,高低悬殊。东南嘉丰镇尉迟沁河口海拔仅520 m,而西南历山舜王坪海拔高度则达2322 m,相对高差1802 m,在多山的条件下,地貌成因并不一致,因而有多样变化的特征。全县属于典型的土石山区,可分为山区、丘陵区、河谷平川区三种类型:山区主要分布在下川、中村、东峪、樊村河以及十里、柿庄北部和岳神山、老马岭、山中岭一线,十山、十岭均在此区,占全县总面积的40%。丘陵区主要分布于龙港、王寨、土沃、张村、胡底、樊庄、必底、郑村、嘉峰、端氏、固县、郑庄的大部分地区,占全县总面积的50%,分低山和丘陵两种。河谷平川区主要分布于沁河、县河等河流域两岸的山谷之

11、间,占总面积的10%。40%50%10%山区丘陵区河谷平川区图2 XX县地形类型面积结构图2.1.2.3土壤褐土是XX县分布最广、范围最大的地带性土壤。根据褐土土类的成土过程,本县可分为:淋溶褐土,山地褐土,粗骨性褐土,褐土性土,碳酸盐褐土。山地草甸土是本县特有的亚高山牧草土壤,分布在海拔2322 m以上的历山舜王坪顶部的缓坡平台处,发育在黄土母质上,是当地高寒多风湿润气候和山地草原草甸植被条件下发育成的半水成土壤,在本县只有一个土类、一个亚类、一个土属、一个土种,即厚层黄土质山地草甸土。棕壤是本县原始森林和高山残存林区的重要土壤,分布在舜王坪草甸土以下,淋溶褐土以上的针阔叶混交林,在本县仅山

12、地棕壤一个亚类。2.1.2.4河流水文XX县四面环山,西北高而东南低,河流相因汇聚于沁河,南流出境,注入黄河。由于受地形和气候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夏雨型、山地型特征,河床落差大,流速急,泥沙含量大,不易沉淀。全县水资源总量6.75亿m3,其中外来客水3.67亿m3,本地水资源3.08亿m3,本地水资源中河川径流2.93亿m3,地下水资源量1.48亿m3,重复计算量1.33亿m3。XX县降雨量的分布特点是山区高于河谷盆地,迎风面地区高于背风面地区。最高峰降水值达756.4mm(下川地带),最少降水值仅有561.6 mm(潘庄地带)。地表水:全县总面积2677km2,按年平均降雨量650 mm计算,

13、中等年来水量为6.33亿m3。地下水:地下水储量,总渗入量约为2.54亿m3,开采总量为0.2亿m3。全县的水面蒸发,采用XX气象站20cm口径蒸发皿资料进行统计,1964年蒸发量最小,为1339.8mm,1997年蒸发量最大,为2082.6mm。2.1.2.5气候 XX县属暖温带季风气候,主要特征是大陆性气候明显,四季分明,冬长夏短,雨热同季,季风强盛。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热雨不均;秋季温和凉爽,阴雨稍多;冬季气候寒冷,日照时间短,雨雪稀少,地方性风盛行。(1)气温全县年平均气温为10.4。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为-3.7,极端最低气温为-18.7。7月份最热,平均气温为23.3,极端

14、最高气温为38.0。气温日较差明显,一般在11.1左右。在10月下旬,日最低气温降至0或以下,4月中旬升至0以上。平均霜期按80%计算,初日在10月上旬,终日在4月中旬,全年无霜期天数为210天。(2)日照平均全年为2620小时,日照率为59%,年大于0以上期间日照为1370小时,占总日照时数的52%。太阳辐射平均为146.2 kcal/cm2,生理辐射年总量为73.1kcal/cm2。(3)降水由于冬夏季风一年一度的交替,冬季多风少雨,夏季潮湿多雨,且分布不均,干旱和潮湿季节明显。年降水平均值为643.7mm,降水量在年内的分配:约有55%集中降于7、8、9三个月内。降水按四季分配大体为:春季(3-5月)约占全年降水量17%;夏季(6-8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55%;秋季(9-11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25%;冬季(12-2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3%。由于全县境内地形的不同,山区、丘陵区、河谷川地等降水量略有不同。图3 年降水量季节分布图2.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