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雕唐卡与程文忠.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3119327 上传时间:2024-03-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皮雕唐卡与程文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皮雕唐卡与程文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皮雕唐卡与程文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皮雕唐卡与程文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皮雕唐卡与程文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皮雕唐卡与程文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皮雕唐卡与程文忠.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程文忠的皮雕唐卡艺术程文忠皮雕艺术失而“复”得的探索人程文忠 青海人,1969年出生在青海省西宁市,自幼酷爱绘画,时时被美妙的色彩、流畅的线条所吸引,常常做着动笔涂鸦的美梦。18岁皈依山西五台山出家僧人慈慧法师学习佛法,并作为护法弟子前往河北太行山中独自一人为师父闭关时进行护关,后经慈慧法师嘱咐前往深圳学习玉石雕刻。在学习玉石雕刻时,程文忠对玉雕师傅的教授洗耳恭听,传授的技艺着眼在心,很快领悟到玉石雕刻的规律和对技法。23岁时,程文忠开始学习塑形技艺,在捏塑造型的过程中,他沉稳、心细坐得住,塑造的造型形准流畅、自然生动,为日后的雕塑事业打下了深厚的技艺功底。2000年,程文忠偶然遇到一个海外的

2、皮雕工艺作品,便深深被皮雕艺术所感染,也被皮雕的表现技法所吸引。当时,国内从事皮雕艺术的人寥寥无几。陈文忠意识到自己的家乡青海作为游牧民族长久居住的地方,应该有古老的皮雕工艺,为追逐他的皮雕梦想,他毅然离开深圳踏上了回乡之路。在回到青海后,程文忠多次前往青海各地的牧区、寺院来求证皮雕工艺在青海的历史,在此期间他发现了许多早期皮革文物和罕见的皮革用具,尤其是藏传佛教在传播、修行中,佛教徒在皮革上绘画、刻镂神佛造像,精致程度令人叹为观止。 佛教唐卡的起源历史悠久,从公元七世纪有文字记载,唐卡至今已经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它是在松赞干布时期兴起的一种新颖绘画艺术,即用彩缎装裱而成的卷轴画,具有鲜明的

3、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历来被藏族人民视为珍宝。皮革在人类发展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它的历史甚至超越了人类的文明史,在人类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皮革作为人类最先掌握的原始资料之一,也是当时唯一一种能够作为人类御寒,防潮的天然服饰,是生活不可缺少的自然物质,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生活保障。早在史前社会时期,生活在青藏地区的原始先民们,就有利用各种皮革裹身的生活习俗,住在昆仑之丘的西王母,就是以虎齿尾的着装形象被记载在山海经中,这一时期还处于以原皮利用为主,略加缝系为辅的工艺制作方式,这种装饰方式成为后来马背民族特有的服饰形式。 在青海诺木洪文化中就有传统的皮革的装饰的缝制技术,

4、应用于取暖的方方面面。在出土的文物中有牛皮制作的靴子,用较厚的皮革做靴底,用蒲的皮张做靴面,上下用皮绳缝合,结实耐用,并在靴尖处缝一块有行的皮毛做的装饰,这说明了已经开始皮革从实用到装饰的过渡。秦汉时期,青藏高原各民族的生产生活普遍应用皮革制品,如服装服饰等各种帽饰,大小裘皮、长短靴子、各种带具等等,生活中的皮绳、皮兜、皮水囊、皮口袋、皮甲胄、皮筏子、皮简、皮鞍具、皮马具、皮绳编织品等等,真是物尽其用。隋唐以后,皮具产品在青藏地区的生活中,可以说是应有尽有,同时在用品造形上越来越准确、合理,加工形式上越来越精巧、美观,在原始宗教文化的影响下,由于纸张的缺乏,出现在牛羊皮上作画、刻划等实用的占卜

5、、祭祀等活动的记录方式,以及从事宗教活动的法事道具等,其用具中已注意到美饰和观赏效果。元代,精美的皮革制品已成为贵族们的专属品。在皮革上雕绘的图案,即美观又实用,又能起到装饰的作用,所以在皮质的生产生活用具上,服装鞋帽上进行点缀,成为青藏民族的一种装饰风气,尤其是藏传佛教的兴起,佛教徒在传播佛教的过程中,尽一切材质之能来绘制,雕刻佛神造像,使得在皮革上进行绘画、雕刻成为可能雕刻的图案,精致美观是必然的。显而易见,青藏高原的牛羊皮制品,从实用到观赏,经历了一次漫长的发展过程。皮雕艺术的鼎盛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是一种利用皮革的延展性,在手工鞣制皮革的基础上进行皮质雕镂的古老艺术,皮雕作品雕刻精美,

6、工艺细致,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透雕、也有浮雕,图案有简有繁,皮雕的制作工艺的相当复杂,难度及其高,在欧洲中世纪之后一度是皇宫贵族身份和名望的象征。这种皮雕工艺长期的私下传授,并没有公开和流行。皮革,一个伴随人类发展历程的始终不可缺少的物品;皮雕,一种体现着人类文明进程的制作工艺;唐卡,一个蕴育民族精华博大精深的宗教艺术形式;将它们结合在一起,实现传统工艺和佛教文化的有机结合,传承并且做到创新、丰富青海的文化元素。作为皮雕唐卡的创始人,程文忠清晰的感知到,由于自幼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和特有的艺术天分,从见到皮雕作品的那一刻,就感觉到在自己的生命和灵魂中已与皮雕融为一体、割舍不下。功夫不负有心人。

7、皮雕唐卡这一种青藏高原的古老传统皮雕工艺与藏传佛教绘画艺术相融会的新面孔,在社会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赞叹和好评。第十三届全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中,皮雕作品四臂观音荣获“百花杯”银奖;第七届青海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展中,皮雕作品白度母荣获“源羚杯”二等奖;第八届青海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展中,皮雕作品藏獒荣获一等奖;第九届青海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展中,皮雕唐卡作品金刚手荣获一等奖,其中许多作品已被国家文化部、国内外收藏家所收藏。特别是多幅佛教唐卡被高僧大德供奉在多个知名的寺院之中。制作步骤如下:(1)皮革的制作:皮雕唐卡的制作首先要把生皮制成易于雕刻的革,将生皮经过清洗剔除毛发和脂肪,以鞣制剂浸泡后,就具有防

8、腐性和柔软度,采用植物鞣革方法,用从植物萃取的丹宁酸液原素来鞣制;(2)湿润皮革:用水湿润皮革,使其膨胀变软;(3)转绘图稿:把色稿描绘在透明纸上,转绘到湿润的皮革上,转绘图样为图案轮廓的刻画;(4)刻刀切割:用自制的合金钢锻造的平口刻刀,长度15公分、宽10毫米、厚度5毫米中分开刀,刻刀的宽度和厚度很适合在皮革上灵活游走切割,所刻深度便于掌握;使用平口刻刀沿着转绘好的图案的轮廓线开始切割,在切割时要根据雕刻的内容进行深切割和浅切割,掌握力度以免刻坏皮革;(5)刀割削薄:在刻刀切割完成后,用削薄刻刀沿着切割完的外轮廓进行削薄切割,削薄外轮廓使它有凹凸的层次,形成高、中、低三个层次;(6)敲印磨

9、平:用木槌轻轻敲打并逐渐移动合金钢锻造的一种长度为15公分上身为圆柱形下端成马蹄形,蹄形表面有网格状形的细密纹路的齿状工具,在削薄后的区域内,将削割不平整地方进行磨平;塑形:用大小不一的勺形金属工具,采用推拉、挤压的手法进行细节塑造;该大小不一的勺形金属工具用不锈钢锻造,长度15公分,呈圆柱体,末端呈勺形状,能够用勺形金属工具的勺尖进行点压处理、也能够用勺子的边缘压出线形,还能够用勺子底部平压进行平面的加工;(7)精雕:细节部位用锋利的尖刀雕刻,最后完成整幅作品的雕刻;(8)绘染着色:整幅作品雕刻完成后,用酒精染料或自制的植物矿物染料进行绘染,采用石头或晒干的植物的根、叶或果实压碎磨成细粉状后

10、加入水或油调制成绘染用的染料,用软羊毛制成的大小不一的排笔和毛笔,将作品平坦铺于桌案上,用水湿润使皮革保持一定的湿度,然后根据作品的需要,进行颜色调配,先上浅颜色后上深颜色,依次进行绘染,最后完成人物五官表情的描绘;(9)抛光处理:将绘染完成的作品,平铺于桌案上,整理平坦,然后用干燥的锦布,对画面进行反复的摸擦,使皮革表面产生光泽,最后上亮光油;(10)缝制和装饰:将完成的唐卡皮雕作品,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缝制和装饰;先将整幅作品湿润,平铺在平坦的桌面上,上面压一张厚度1公分的和画面大小一致的木板或大理石板,然后上面压上重物,均匀的压在木板上,压8-10小时,等作品完全干燥后取下,形成平坦的皮雕作品,然后手工缝制,制作成唐卡圈轴皮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