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商务网:我国钢铁工业自动化的发展的对策与建议.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3119233 上传时间:2023-04-0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控商务网:我国钢铁工业自动化的发展的对策与建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工控商务网:我国钢铁工业自动化的发展的对策与建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工控商务网:我国钢铁工业自动化的发展的对策与建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工控商务网:我国钢铁工业自动化的发展的对策与建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控商务网:我国钢铁工业自动化的发展的对策与建议.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工控商务网:我国钢铁工业自动化的发展的对策与建议文章来自:中国工控网我国钢铁工业自动化的发展最大差距是严重依赖从国外引进,今后任务和对策是:加强消化吸收和跟踪国外先进技术、自主开发和国内生产自动化技术和装备、逐步减少对引进技术的依赖,为此需要首先要解决认识问题,再则着重解决两大问题:(1)要解决认识问题。首先是与我国作为大国和如此大的钢铁产量以及自动化需求量严重不相称,据调查,对国外技术依赖程度,日本只6.6%,美国仅为1.6%,韩国也不过22%,而我国则超过50%,虽然当今全球化时代,不要保护主义,也需要从国外引进,但不能依赖程度如此之大;其次,自动化装备更是重大商机,如一台一般配置加热炉仅

2、PLC需30多万元人民币、一台中型高炉(1000m3)200多万元、一台150吨炉200多万元、一条小型棒材生产线100多万元,从芬兰引进高炉专家系统一套,仅软件就超过80万美元;对于大型轧钢工程则更惊人,如攀钢1450带钢热连轧自动化工程,从意大利全套引进1500万美元(其中硬件包括仪表、PLC、网络及过程计算机500万美元、软件及数学模型800万美元、人员费用200万美元),如果国内供货,则只需2000万人民币(其中硬件包括仪表、PLC、网络及过程计算机从国外引进只需1100万人民币、软件及数学模型900万人民币)。目前钢铁公司在资金允许时,特别是重大大型机组大都希望引进,主要原因之一是引

3、进装备可靠、事故少,此外,许多国产设备质量不过关,不仅性能有差距,可靠性差,而且价格也不便宜,索赔制度也不完善,影响生产或开工日期,制造商、研究开发部门也有苦衷,面对这多方面原因,需要国家出面才能解决,需要有鼓励政策和实际措施。(2)为了解决自动化的基础装备,即包括PLC、DCS、网络、过程计算机、大规模集成电路、电力电子器件等生产,要组织电气集团公司。生产高性能PLC国内也曾试过多种方法,如在大连某制造厂引进西门子S5-115型PLC技术进行生产,但西门子一方面把过时的S5-115型PLC技术出售,一方面又推出更新型的PLC,当然,应用企业就希望使用性能更佳的PLC,而使国产PLC在竞争中失

4、败。国内也曾尝试自行开发,如冶金部自动化研究所曾力图以自己力量开发PLC,但遇到S5系列PLC中有一个1500门阵列的大规模集成电路在经费问题无法自行解决而停止,国家也曾组织DCS和高速网络的攻关,但各研究院所因当时政策是鼓励创收的压力,经费不足,试制的DJK型DCS从性能、价格和性能/价格很难满足钢铁工业要求。在电力传动方面,电力电子器件生产,其中晶闸管已能生产了100mm晶闸管,但要研制如IGBT、IGCT等电力电子器件,就需要更多投入,一般单位很难达到。纵观国外大都是电气集团公司的组织形式,如德国西门子、法国阿尔斯通、瑞典ABB、美国GE、日本日立、日本三菱等公司,这些公司都是有产品制造

5、、产品应用工程和精干的研究部门,由前两者创收,然后按利润提一定百分比作为研究部门的研发经费,开发更多新技术、新产品,使公司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由于这些公司规模大、利润多,因而研发经费,足以支持开发更多的先进产品,反观国内电气自动化公司越来越多,分出来也越来越多,原因是自动化系统或电力传动调速系统,经济效益大,如一个机组的自动化工程仅硬件、应用软件成套供货及调试投产,往往需数百万元,一套传动调速系统也百万至上千万,而自动化工程设计并非难事,设计方法、软件编制、调试等已越来越多人掌握并非难事,电力传动调速系统设计主回路,外购电子控制器和电力电子器件,然后组装、调试等,也已越来越多人掌握,

6、办个组装车间也非难事。但这样一来人力就分散,难以有高水平,基础工作如PLC、数字传动用的电子控制器和电力电子器件却很少人研发和生产。总结国内外经验,只能由国家大力组织象西门子等公司类似的大型的电气集团公司,才足以有此财力和人力解决上述为题。当然除大型电气集团公司外不排除还有一些较小或专业公司和独立的研究院所,德国、日本等均如是。此外,参照国外和国内情况,业务划分、生产范围也有多种选择,德国西门子、瑞典ABB、美国GE、日本日立、日本三菱等公司生产几乎全部的高低压电气装备、PLC、DCS、过程计算机及仪器仪表,而美国GE等公司虽也曾生产过程计算机但很快就放弃了,原因是认为无法超过DEC公司,在我

7、国,已是世界知名的计算机公司了,联想公司生产过程计算机应是轻而易举。(3)没有研究开发便没有新技术来源,只能依赖引进,为此应加强研发工作,并需要有适当的组织机构、方式以及相应的政策。美、日、德等发达国家新型自动化和电力装备的研发主要由电气集团公司内部进行(对于最新的、方向性的也和独立的研究院所、高校合作,专业性强的也往往由工厂先研发后转移,如日本测量高炉砌体烧损的TDR法及装置先由住友金属公司开发使用再由横河电机公司生产,测量高炉料面温度装置则由新日铁公司与NEC公司合作开发),而自动控制系统也大致如是,而数学模型因太专业而复杂得多,如德国西门子公司自行开发轧钢数学模型,但冶炼方面的数学模型则

8、是钢铁公司或专业公司开发的,美、日也如此,如宝钢一期工程从日本引进的焦炉的数学模型是由新日铁公司提供、三期工程是由日本关西化学公司提供,酒钢焦炉的加热模型是从德国OTTO公司引进的。在奥地利则奥钢联提供从烧结开始包括炼铁、炼钢、轧钢以至能源的自动化系统、质量系统、全厂管理系统以及数学模型等技术,但自动化装备硬件则是外购而组成系统,法国还有钢铁研究院(IRSID),比利时也有冶金研究院(CRM)也进行数学模型研究,如高炉的炉热模型就是IRSID发表的,以后日本等也基本参考其思路。参照国外和国内情况,由于国内最近在国资委下已组成钢研集团公司(包括钢铁研究总院和冶金自动化研究设计院),似乎可以以此为

9、基础遵照奥钢联形式并和各钢铁设计院、高校协作发展下去,工厂是一支主要力量,日本钢铁公司大都设技术中心,内设钢铁、设备、自动化研究所作为主力,我国宝钢等钢铁公司也大致如是,大都以强大的钢铁生产及巨大的利润为后盾,拨有充足经费,研究所专心研究只考核研究成绩,没有上交利润任务,这是值得参考的。组织形式决定后,还需有一系列政策和要注意的问题,为此建议: 上级对所属单位考核方法要改进。它是足以影响其方向和发展的,对于冠以研究的单位,应看研究成果,过去我国制定的科学14条虽然时代变化,但其“出成果、出人材是根本任务”,不仅过去起了很大作用,而且今天仍是核心,不过要补充,应加上成果转化率及效益; 国家要提高

10、科研投入。其实国家投入不少,也有专家评审委员会,问题是投入分散、目标(包括形成生产力)与要求以及经费使用尚需改进,最好采用招标制度,看效果而不是仅看单位名气; 高级技术职称和称号(包括两院院士)应主要授予从事该工作的人员,不要终身制,工作调动到其他岗位(如升迁到管理部门等),应只作为经历不再保留,由其他人重新补缺; 要提高技术人员待遇、地位和使用方式,要改变过分重视行政级别的情况。在国外教授地位和待遇高无后顾之忧,教课后就可一头扎进试验室进行研究,因此国外甚至包括无论从大陆或香港到国外的中国人有获得洛贝尔奖的、菲德尔奖或其他最高技术荣誉或奖的,而在国内至今还没有获得洛贝尔奖的;原因之一是我们活动多,其他时间消耗多,人的精力有限,因此很难有惊人创造; 研究队伍要稳定,研究目标要有稳定性。以日本富士公司、日立公司对专家系统等人工智能开发工具研究为例,其研究所有一个约十人研究组,研制出的专家系统开发工具,一代一代改进,不断推出新型号新产品,而国内到现在还没有一个国产的类似高性能的商品化产品,而使很多部门不得不高价进口(如某公司以8万美元购买专家系统开发工具),而国内或者仅由博士生或硕士生作为生产实践或论文进行,或者虽由科研人员进行,但达到某一目标又改作其他专题等等原因而难以获得能与外国同类产品相比。此外,对于高水平的成果与产品还需加大力量。转载请注明:工控网 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