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案说课稿及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3111897 上传时间:2022-11-0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6.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三年级语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案说课稿及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案说课稿及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案说课稿及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案说课稿及教学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案说课稿及教学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三年级语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案说课稿及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三年级语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案说课稿及教学反思.docx(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小学三年级语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案、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 导语】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是一篇略读课文,介绍了被誉为我国宋代小百科全书的清明上河图这一古画的年月、大小、画面内容及历史价值。以下是 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案、说课稿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盼望帮忙到您。 1.小学三年级语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对比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了解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3、培育自学力量。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课文和观看画面,初步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连续培育学生喜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难点 对比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

2、哪些内容,了解课文的表达挨次。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单元导入,揭题解题。 1、师:这一单元我们已轻轻翻开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大门,走进它,我们已经熟悉了一座了不起的古代建筑。今日,我们要来观赏一幅名扬中外的古画。(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什么叫“名扬中外”? 2、(课件观赏)说说自己的感受。 3、这幅画叫什么名字?你对他有多少了解?(生自由沟通与习资料)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师:课文将怎样向我们介绍这幅古画呢?请同学们仔细地读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生自由地读课文,指名沟通。 2、指名分段读文,重点正音三个多音字“作”“溜”“乘”。 3、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可

3、以怎样划分段落? 三、精读课文。 1、现在对课文有了初步的了解,让我们一起再观赏一下这幅画吧。 2、从刚刚同学们惊异的眼神、赞美的话语中教师感受到你们对这幅图的宠爱。这幅图究竟有什么特殊之处?我们的课文对它进展了生动详细的描写。读懂了课文,你肯定会更喜爱它。想用什么方法来读懂课文呢?引导学生读读课前的阅读提示,明白学这一课可以用“图文对比法”。 3、自由读文,对比图画,看看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那些内容?简洁地标注在文字旁边。 4、选一个你最感兴趣的方面,细细读一读,体会体会,说说自己的感受。 (1)读第2小节时,重点引导学生看图上画了哪些人?通过读句子,并想象补充省略的人物,来体会“三百六十行,

4、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体会张择端花了很大工夫,画出来的画了不起。 (2)读第3小节,重点也是看图、读文、想象补充省略的内容,理解“形态各异”,引导朗读“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晰楚。”从而体会画的内容是如此丰富,张择端的画技如此超群。 (3)读第4小节,先引导学生看画面说说看到了什么,体会画的生动、精彩。教师再生动地朗读这段文字,请学生闭目想象仿佛听到了什么,进而体会“张择端画的画,是多么传神啊!” 5、朗读课文第5小节。引导学生:观赏了这样一幅画技精湛的奇妙的画,读懂了这么好玩生动的课文,现在你想说什么? 四、单元总

5、结,延长课外。 1、师:让我们再次走进这幅名扬中外的画,记住这幅名扬中外的画。(课件) 2、师:本单元的其它几篇课文也向我们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熟悉了古代思想家、训练家孔子和老子,领会了巨人盘古开天辟地神话的魅力,还观赏了劳动人民才智和才能的结晶赵州桥。读了这些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学生畅谈感受,体会到民族文化的绚烂,古代劳动人民的才智等。 3、师: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同学们肯定已经收集和阅读了许多这方面的资料,请连续预备,下次我们将作专题沟通和展现。 2.小学三年级语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一课是人教版课程标准试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的一篇介绍名扬中外

6、的古代绘画作品清明上河图的略读课文。 在我国绚烂的艺术珍宝中,清明上河图是一颗灿烂的明珠,有人称它为我国宋代的小百科全书。先对清明上河图做了简洁的介绍:图画的年月,大小,画面内容,目前保存的状况。短短的几句话,所含信息量却很大。 后面的几段,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画面上的内容。先是概说画面上的人物许多,主要是从人物所从事的行业之多来表现的;然后讲画上的街市喧闹非凡,介绍了画面上各种人物的形态;之后,选择了一个小的场景加以详细生动的描绘;最终,简洁写出了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这篇课文的学习重点,是通过阅读课文和观看画面,初步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连续培育学生喜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二、说

7、学情 我班三年级的学生学习的习惯好,特殊情愿提前预习课文,搜集有关资料,对于本课来说很有好处。由于本课的历史背景与学生的生活相距深远,让学生在课前搜集有关清明上河图的资料,如画册,邮票。但本班优等面少,中下等面多,在教学中应让每位学生都参加进来,用有意思的教学环节去吸引住每位学生。 三、说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对比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了解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3培育自学力量。 四、说教学方法 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我把握住中年级略读的教学学要求,在教学时将语言文字训练有机融合。主要通过“合作探究”和“朗读感悟”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

8、位,实行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等多方位合作方式,引导有步骤、按打算的学习。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情境,抓住总起句、重点句,利用词语推敲等方法,细心设计多种形式的语言训练。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以声传情,引导学生感悟文章蕴含的人文内涵。注意学生的思维过程,致力于怎样读懂。整个教学过程中,合作研讨、辨析比拟、朗读悟情、综合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将交替使用。 五、说学法 俗话说“方法是翻开学问宝库的金钥匙。”叶圣陶先生指出:“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教师要成为“善教者”,就必需进展学法指导,依据本课特点,着重指导学生运用以下方法学习课文: 1、通过感情朗读、合作朗读、观看图画

9、等训练形式来读懂句子,领悟含义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2、本单元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专题,本课是本单元的略读课文,因此在本课学习中,让学生依据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对比图画反复朗读描写画面内容的三个自然段,感受清明上河图画面的生动,初步了解祖国传统文化的价值。 3、连续学习有效合作、探究的方法,进展合作力量。 六、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紧扣课题 好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入情。我联系本单元专题谈到:同学们通过上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祖国历史的悠久,中华民族那令世人赞叹的中华文化,也熟悉了很多宏大的诗人、画家、思想家。今日,我们再来熟悉一位北宋时期的大画家张择端。他画了一幅名扬

10、中外的画,我边说边板书课题: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让学生齐读课题,并问:你看到课题有什么想法和问题呢?学生乐观提问“这幅画画的是什么?”“北宋时期的大画家张择端给这幅画取了什么名字?”等等。学生对课文有了想法,激发了学习课文的兴趣,从而给课文的学习打下了一个很好的根底。 (二)自主阅读,理解内容 我确定学生的质疑后问:平常我们遇到问题都是怎样解决的?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本单元学到的学习语文的方法,并让学生选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根据阅读要求自学课文。 (三)全班沟通,取长补短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注意发扬学生合作探究精神。学生只有真正地动起来,才能获得真知,提高力量。设

11、计时,我依据学生实际状况,注意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量和方式,注意集体学习和个人学习时间的协调,以及合作探究性学习方法的随机指导。在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之后,我为学生供应了足够的沟通时间,沟通各自读懂了什么。学生沟通的内容,大都是对清明上河图这幅画的了解,包括它的年月,大小,画面内容,以及历史意义。紧接着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把清明上河图这幅画配上音乐、讲解生动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在让学生课文描写的与图画内容相对应的局部,使学生在沟通中体会生动的描写。 (四)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教师启发思索:为什么说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学生自由读课文,选出自己最喜爱的段落,预备读给大家听。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最喜爱

12、的段落,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五)回忆,畅谈 本单元的其它几篇课文也向我们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熟悉了古代思想家、训练家孔子和老子,领会了巨人盘古开天辟地神话的魅力,还观赏了劳动人民才智和才能的结晶赵州桥。随机出示课件,课件相继展现孔子拜师、盘古开天辟地、赵州桥的插图。读了这些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学生畅谈感受,体会到民族文化的绚烂,古代劳动人民的才智等。我总结: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同学们肯定已经收集和阅读了许多这方面的资料,请连续预备,下次我们将作专题沟通和展现。 3.小学三年级语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学反思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是一篇略读课文,介绍了被誉为我国宋代小百科全书的清明

13、上河图这一古画的年月、大小、画面内容及历史价值。教学中,我本着略读课文的教学原则,让大家依据课题质疑,学生提的问题还真不少,比方“这是一幅什么画?”、“这幅画的是谁?”“这幅画都画了些什么?”“为什么说它名扬中外?”读第2自然段时,重点引导学生看图上画了哪些人?选择感兴趣的人物多读读,并从画面上找出来,边读边对比;再让学生理解该处省略号的用法,想象补充省略的人物说一说。读第3自然段,重点理解画中人物的“形态各异”。读第4自然段,引导学生看画面,编情景故事,体会画的“传神”。引领学生观赏并了解了古画的内容,最终,我向学生展现了一些有关清明上河图的工艺品,激发他们的兴趣。回忆整个课堂教学,它让学生对清明上河图这幅古画有了更深的了解,但是,我在想,这么一幅气概宏大的古画,如何将它写下来呢?还应适当指导学生去发觉并感悟学习的写作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