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平行四边形[10].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3111714 上传时间:2024-02-0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章 平行四边形[10].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第六章 平行四边形[10].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第六章 平行四边形[10].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六章 平行四边形[10].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 平行四边形[10].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平行四边形回顾与思考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在本章前几节课中,又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性质做了进一步学习,通过一定题量的练习,学生已经对有关内容得以掌握。在本章后面几节课中,又学习了三角形中位线的定义和性质,并探索了连接四边形各边中点所成的四边形的形状等结论,学生在初一时已经掌握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本章学生也掌握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公式,对如何探究内角和、外角和的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学生的能力基础: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推理证明的基本要求、基本步骤和基本方法已经掌握,已经能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解决特殊

2、四边形的有关命题,并且也能利用有关知识对探究型题目加以分析和证明。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已经经历了“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的过程。掌握了简单证明的方法,解决了简单的现实问题,同时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一定的合作学习经验和合作与交流的能力。二、教学目标分析本章的定理较多,在系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及判定等的基础上,学生还学习了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公式,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这些定理,并能熟练应用,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能够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定理,并能够应用数学符号语言表述证明过程。掌握三角形中位线的定义和性

3、质,明确三角形中位线与中线的不同并能运用它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掌握多边形内角和、外角和定理,进一步了解转化的数学思想。(2)会熟练应用所学定理进行证明。体会证明中所运用的归类、类比、转化等数学思想,通过复习课对证明的必要性有进一步的认识。(3)学会对证明方法的总结,通过讨论交流,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三、教学过程分析本节课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本章的主要内容;第二环节:随堂练习,巩固提高;第三环节:回顾小结,共同提升;第四环节:针对练习,拓展延伸;第五环节:课后反思。第一环节: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本章的主要内容。一、 “平行四边形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内

4、容:从边、角、对角线三个角度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判定进行复习回顾。边角对角线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对边平行,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1)两组对边平行 (2)两组对边相等 (3)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4)两组对角相等(5)对角线互相平分学生用“问答”的形式带领其他学生将表格完成。应用性质和判定完成例题:DCBAEFO例1.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C与BD相交于O点,点E、F在AC上,且BEDF。求证:BEDF。教师在这里将这道题进行开放处理:例2、 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C与BD相交于O点,点E、F在AC上,连接DE、BF,_,求证:四边形BEDF是平行四边形。

5、由学生来填加适当的条件,使得命题成立并证明。学生可以在证明的过程中找到针对条件最简单的判定定理。目的:这个环节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本章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并通过对定理的分析,体会到了证明的必要性,掌握了一些常规证明方法和工具。二、“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公式主要是多边形边数和内角度数之间的互化:由多边形的边数得内角的度数,由多边形的内角和的度数得变数。所以,这个环节上,老师选取了学生总结出的几道比较有代表性的例题,帮助学生加深对定理理解,增强恰当应用定理的意识。例5. 若一个多边形内角和为外角和的3倍,求该多边形的边数。解:设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n,则:(n

6、-2)180=1080即该多边形为八边形。第二环节:针对练习,巩固提高1.七边形的内角和等于_度;一个n边形的内角和为1800,则n=_。2.多边形的边数每增加一条,那么它的内角和就增加 。3.从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可以画7条对角线,则这个n边形的内角和为( )A 1620 B 1800 C 900 D 14404.一个多边形的各个内角都等于120,它是( )边形。5.小华想在2012年的元旦设计一个内角和是2012的多边形做窗花装饰教室,他的想法( )实现。(填“能”与“不能”)第三环节:回顾小结,共同提升活动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取得了哪些经验?(学生总结,老师补充)活动目的: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自我表现能力、综合能力,同时也检测了学生听课的认真程度,从学生的回答中了解不同程度的学生对这节课(或整章)内容掌握的程度。这样做,一是利于下一步的学习安排,更重要的是进一步对该章的重点内容加以巩固,易出现问题的地方加以警示。第四环节:分层作业,拓展延伸第五环节: 课后反思本节容量较大,教师上课时对知识首先要注意给学生一个系统性的梳理,然后再侧重于解题方法尤其是证明中的综合法以及几何语言的运用的讲解上,思路上可以更灵活一些,要让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做到以学生为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