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场雪》教案设计.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3104363 上传时间:2024-03-0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场雪》教案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第一场雪》教案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一场雪》教案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一场雪》教案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一场雪》教案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场雪》教案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场雪》教案设计.doc(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场雪教案设计广水市实验小学 代斌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骤然、玉屑、俗话、谚语、馒头、毛茸茸、沉甸甸、掷雪球、瑞雪兆丰年。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雪后的美丽景象,体会大雪给人们带来的喜悦心情。4.领悟抓住特点写下雪景象和通过写景及联想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雪后的美丽景象,体会大雪给人们带来的喜悦心情。2.领悟抓住特点写下雪景象和通过写景及联想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用词准确,描写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如:“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引导学生联系

2、生活实际,想一想作者写得是否真实,赞一赞作者观察的细致入微,造词造句的绝妙。教具准备:CAI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参观雪景图看了这些雪景,你们想说什么?你们想不想到雪中去游览一番?今天我们跟着作家峻青一起到他所描写的第一场雪中去游览,大家同意吗?板书课题:19 第一场雪二、检查预习 初步理清课文条理 质疑你用什么方法完成了预习任务?举例说明。问题设计: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第一场雪的,试着按顺序用简单的一句话把课文主要内容说出来。这篇课文写了胶东半岛雪前、雪中、雪后的情景,还写了作者的联想。引导:按照这种说法,我们可以把课文分为几部分理解?(四部分:第一部分是下雪前的景象;第二

3、部分是下雪时的景象;第三部分是下雪后的景象;第四部分是作者的联想。)板书:下雪前 下雪时 下雪后 联想质颖我们学习这篇课文还得弄清什么问题,浏览课文后,请同学提出来。点名汇报,总结出以下问题:课文写出这场雪的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什么方法写这场雪?课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旁批:特点?写法?感情?)你最喜欢课文的哪部分内容?三、学习写下雪时景象的部分我们首先来看雪怎么下。谁能读一读这一部分?(你认为应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点名读、评议:大家认为她读得怎样?点名评价后再点名读。作者是从哪几个观察角度写下雪的这一部分?(先写看见的,再写听见的)为什么先写看见了,再写听见的? 大屏显示写看见的

4、雪景的句子。点名读,问:作者看见的雪有什么特点?(大)但谁把雪下得大的气势读出来吗? 这场雪下在什么地方?(胶东半岛的一个山村),下雪的主要时间是什么时候?(黑夜)这个雪夜有什么特点?(静)怎样才能把这个静夜读得很静?点名试读,指导后,再点名读。既然那么静,应该没有声音作者却写了声音,一会“簌簌”往下落,一会儿“吱吱”一声响,这是什么原因?(静中闻声,更觉其静,举例:教室里非常安静,简直能够听见?)再点名试读,要读得更静。这里写雪夜的静,能反映现雪大吗?为什么?(“簌簌”雪下得猛才会有此声音,猛即大,雪大才会积得多,才会压断枯枝)。小结:作者写夜里的下雪的声音运用的是一种反衬的写法,既以响声衬

5、托出了山村的安静,还表现出了雪的大。四、学习写下雪后景象的部分大雪整整下了一夜,第二天清早,天就放睛,我们终于可以看到雪景了,雪景肯定很美,谁能把它美美地读出来?点名读,其他同学闭住眼来听,看他能不能把大家带到那么美的雪景中去。读后问:听了他读完这部分,你们走进雪景中吗?效果不好再点名读。你们看到什么样的雪景?写雪景的这部分哪些句子是概括地写雪景的?这是什么句?(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万里江山比作、粉装玉砌的世界)写出了雪景的什么特点?(美)反映了什么样的心情?(高兴)你随作者看到这么美的雪景高兴吗?请人怀着高兴心情读出雪的美。(屏显句子,指导学生读好“嗬,好大的雪啊?”“万里江山”)。前

6、面是概括地写雪景,后面是怎样写?(细致具体的描写)写了什么景物?(银条、雪球、雪末儿、彩虹)a.什么地方的银条?屏显(柳枝)究竟是柳条还是银条?(柳枝落满雪成了银条)什么样的银条(毛茸茸、亮晶晶)在我们生活中毛茸茸的东西一般不会闪光,可这个毛茸茸的银条,为什么却又“亮晶晶”呢?(屏显放大银条画面:小雨打湿了柳枝,雪落在上面越积越多,变成银条,因为它表面不是特别光滑的,是凹凸不平的,所以看起来是毛茸茸的,雪花在阳光下会闪光,所以一照,就会亮晶晶)b. 什么地方的雪球?(松柏上的)。什么样的雪球?(蓬松松、沉甸甸的)屏显,我们看看雪球为什么蓬松松?(松针把雪接住,越积越多,显得蓬松松),你玩过雪球

7、吗?它是沉甸甸的吗?(不),但作者为什么说它是沉甸甸的?(指导观察图画:雪球把松枝压弯了,给人沉甸甸的感觉)c.什么样的雪末儿?(玉屑似的)作者用“玉屑似的” 写雪末儿再现了雪末儿的什么特点?(洁白、晶莹)雪末儿是怎样产生的?(风吹树动,银条儿和雪球儿簌簌落下来,雪末儿就随风飘扬)这里的“簌簌”地落下来与前面的“簌簌地不断往下落”一样吗?(不,这里是写落下来的样子,前面是写落雪声音)雪末儿映着阳光形成什么样的彩虹?(五光十色)这里的五光十色能换成“五颜六色”吗?(不能)为什么?(“五光十色”比“五颜六色”写得更形象、生动) d.总结:从作者这些细致的描写中,你们感到这雪景的美吗?我们再来读一遍

8、,男生读前面概括的话,女生读后面细致的描写,比一比,看谁读得好,然后换角色再读一次。你们读得真好,老师也被你们引到这美丽的雪景中了,我真想几个人来玩一玩打雪仗,你们想吗?谁能描述一下你想象中欢乐的情景?知道你们为什么想象得这么好吗?(因为我们在生活中有这样真实的体会)问:欢叫声真能把树枝上的雪震落下来吗?为什么这样写?(夸张句)我们带着这真实的体会读一下倒数第三自然段,点名试读。(提示:“咯吱咯吱”的响声与前面的“咯吱”一声响不一样,前面是枯枝折断又轻又脆,这里是踏着一尺多深的积雪走路又慢又重。 小结:北方的雪真好,它不但给人美的感受,还给孩子们带来欢乐,让我们一边看录像,一边听配乐朗读,再来

9、感受一下。有人愿意随着画面和音乐朗读一下课文中写下雪时和下雪后景象的内容,点名读。五、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了课文中写下雪时和下雪后景象的内容,知道我们为什么要这么认真地学吗?(这些内容是课文的主要内容)而写下雪前的景象和作者的联想的内容呢?(次要内容),我们就把它们留到下节课学习,这节课就学到这儿,下课!第二课时(略)一、学习写下雪前景象的部分。二、学习写联想的部分。三、回读全文,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四、总结全文。板书设计: 下雪前 骤然变冷 看 大下雪时 19 第一场雪 听 静 (声) 美 粉装玉砌下雪后 欢 联 想 瑞雪兆丰年教学思路:本课教学从欣赏美丽的雪景图导入新课。导入后,让学生充

10、分自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根据“预习”要求自读自悟,理清课文条理;然后组织讨论交流:“作者写出了这场雪的哪些特点”,在讨论交流中抓住重点段落,边读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想象语言文字描述的情景,说一说自己对这些句、段的体会,站在作者的角度,用有感情地朗读,夸一夸雪大,赞一赞雪美,表达出作者的喜悦心情。通过这样的处理,学生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到作者的表达方法,同时也读熟了课文的重点语句段落。19 第一场雪教案设计广水市实验小学 代斌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骤然、玉屑、俗话、谚语、馒头、毛茸茸、沉甸甸、掷雪球、瑞雪兆丰年。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理

11、解课文内容,感受雪后的美丽景象,体会大雪给人们带来的喜悦心情。4.领悟抓住特点写下雪景象和通过写景及联想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雪后的美丽景象,体会大雪给人们带来的喜悦心情。2.领悟抓住特点写下雪景象和通过写景及联想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用词准确,描写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如:“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作者写得是否真实,赞一赞作者观察的细致入微,造词造句的绝妙。教具准备:CAI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略)一、欣赏雪图,激发学习兴趣。二、检查预习情况。三、初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

12、。四、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五、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第二课时一、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第一场雪这篇课文,理清了课文的条理,还学习了雪前,下雪时这部分的内容,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二、学习第4、5、自然段,夸一夸雪大,赞一赞雪美,体会作者的喜悦心情。提出要求,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第4、5自然段,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做上记号,想一想,你为什么最喜欢它?并把你的喜爱之情读出来。学生读后,交流讨论。点名汇报讨论情况,重点交流以下句子:(不分先后顺序,适时出示课件。)A.“推开门一看,嗬!好大的雪啊!山川、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装玉砌的世界”(这些话表达了作者

13、怎样的心情?作者抓住了雪的什么特点写?能把它读出来吗?)B.“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银条为什么是毛茸茸、亮晶晶的?作者说雪球是蓬松松、沉甸甸的,这种说法矛盾吗?为什么?谁能美美地读一下这句话?)C.“一阵风吹来,树枝轻轻地摇晃,银条和雪球儿簌簌地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映着清晨的阳光,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这句话中的雪球和银条与前一句中的银条和雪球有什么不同?这句中的“五光十色”能换成“五颜六色”吗?为什么?谁能读出这句话表现的动态美?)D.“大街上的积雪有一尺多深,脚上去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一

14、群群孩子在雪地里堆雪人,掷雪球。那欢乐的叫喊声,都快把树枝上的积雪震落下来了。”(你从这些句子体会到什么样的感情?能把它读出来吗?)学生汇报交流后小结:课文第4、5自然段,先整体描写下雪后的雪景美,再具体地写了银条、雪球、雪末儿的美,最后写了人们欢乐的情景。(CAI课件)欣赏一段描绘雪后景美人欢的画面。练习朗读课文第4、5自然段。三、学习6、7自然段,进一步体会作者的喜悦心情。启发谈话:学了第4、5自然段,下雪前、下雪时、下雪后的美景已展示在我们面前,老师认为文章可以结束了,你们同意老师的意见吗?学生自由读课文6、7自然段,想一想同意或不同意的理由,读后点名谈谈自己的意见,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了解雪的作用以及作者喜悦的原因(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回读全文。四、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下雪后、联想这两部分的内容,从作者对美景的细致描写中,从作者对瑞雪的美好联想中,我们深深体会制作者对这场预示着丰年的雪的喜爱和赞美。板书设计: 下雪前 骤然变冷 下雪时 雪大 银条儿 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