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工程学考试范围.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3103367 上传时间:2023-07-1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体工程学考试范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人体工程学考试范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人体工程学考试范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体工程学考试范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工程学考试范围.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填空1.人体的测量内容(形态测量)、(生理测量)、(运动测量)2.与环境直接作业的主要感官是(眼、耳、鼻、口、皮肤)3.环境的定义和分类?定义:广义地说,环境是包括人们周围一切事物的总和,其内容和构成是复杂的。分类:按构成空间分、按构成因素分、按构成性质分4.影响热环境的要素:空气温度、空气湿度、空气流速和热辐射。二简析题1.舒适性的类型?总的来说人体舒适性包括两方面,一是行为舒适性,二是知觉舒适性。行为舒适性是环境行为的舒适程度。比如累了,要坐下休息,如果坐在地板上,或者在高凳上,会感觉到很不舒适,那么这种环境就达不到舒适性的要求。知觉舒适性是指环境刺激引起的知觉舒适程度。如上述这个休息地

2、方,很热,很嘈杂,灰尘很多,光线很暗,即使有椅子可坐,但这个环境也显然很难满足人的感官要求,因而这个地方的知觉环境也不舒适。2.智能尺寸的设定?(1)功能尺寸的设定功能尺寸的确定,既要保证产品性能又要考虑对人的适应性。功能尺寸可分为两类:最小功能尺寸,最佳功能尺寸。从人体工程学出发,在确定产品或工程的功能尺寸时,需考虑到人体尺寸百分位数,并加上必要的修正量。其计算公式为: 最小功能尺寸=人体尺寸百分位数+功能修正量 最佳功能尺寸=人体尺寸百分位数+功能修正量+心理修正量3.感觉的相互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各种感觉器官对其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都将受到其他刺激干扰的影响而降低,由此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3、称为感觉的相互作用。利用感觉相互作用规律来改善劳动环境和劳动条件,以适应操作者的主观状态,对提高生产率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感觉相互作用的研究在人体工程学设计中具有重要意义。4.感觉的对比同一感受器官接受两种完全不同但属同一类刺激物的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对比。感觉的对比分为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两种。几种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官时产生的对比称为同时对比。几个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官,将产生继时对比现象。5.掩蔽效应一个声音被另一个声音所掩盖的现象,称为掩蔽;一个声音的听阈因另一个生音的掩蔽作用而提高的效应,称为掩蔽效应。应注意到,由于人的听阈的复原需要经历一段时间,掩蔽声去掉

4、以后,掩蔽效应并不立即消除,这个现象称为残余掩蔽或听觉残留,其量值可表示听觉疲劳。掩蔽声对人耳刺激的时间和强度直接影响人耳的疲劳持续时间和疲劳程度,刺激越长、越强,贼疲劳越严重。6.心里空间行为人类有“个人空间”的行为特征。此空间即心理空间,它以自己的躯体为中心,与他人保持一定的距离,当此空间受到侵犯时,会回避、尴尬、不快等反应。在人机工程作业空间设计中,对人的心理空间应予以考虑。7.光环境的作用作业场所的光环境,有天然采光和人工照明。利用自然界的天然光源形成作业场所光环境的称天然采光(简称采光);利用人工制造的光源构成作业场所光环境的称人工照明(简称照明)。作业场所的合理采光与照明,对生活中

5、的效率、安全等都有重要意义。8.作业场所对光环境的要求设计的基本原则合理的照度平均水平。在同一环境中,亮度和照度不应过高或过低。也不要过于一致,以免产生单调感。.光线的方向和扩散要合理,避免产生干扰阴影,但可保留必要阴影,使物体有立体感。.不让光线直接照射眼睛,避免产生眩光。应让光线照射物体的附近,只让反射光线进入眼睛,以防止晃眼。.光源光色要合理,光源光谱要有再现各种颜色的特性。.让照明和色相协调,使气氛令人满意,这称为照明环境设计美的思考。.创造理想的照明环境不能忽视经济条件的制约,必须考虑成本。9.环境色彩的选择(1)狭小的空间,需采用“后退”的活动心理因子,用绿蓝色、低饱和度、稍低明度

6、的色彩。(2)空旷的空间,需采用“前进”的活动心理因子,用黄色、高明度、稍高饱和度的色彩。(3)车间地面,为防止“打瞌睡”、增加活力,可用红色、稍高饱和度的色彩。但考虑到避免疲劳,以低明度安定情绪的色彩为宜。(4)车间天花板。为避免“压抑感”宜采用青蓝色。10.人体测量的内容如下:(1)形态测量对人体的基本尺度、体型(包括廓径)、表面面积、体积和重量等所进行的测量,称为形态测量。它是以检测人体静止形态为主的一种测量方式。(2)生理测量对人体的知觉反应、疲劳程度和出力大小等三个方面进行测量,称为生理测量。它是以检测人体生理指标为主的一种测量方式。(3)运动测量当人体在运动的状态时,对人体的动作范

7、围、动作过程以及动作过程中的体形变化、皮肤变化等方面所进行的测量,称为运动测量。它以人体静止形态测量为基础,是以检测人体的动作过程(如四肢活动范围的大小和操纵动作过程等)为主的一种测量方式。三名词解释三名词解释1.感觉:感觉是人脑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反映人体本身的活动状况。2.知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和主观状况整体的反映。3.感觉阈下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称为感觉阈下限。4.感觉阈上限:能产生正常感觉的最大刺激量,称为感觉阈上限。5.视力:视力是指眼睛辨认物体的能力,是表示人眼对物体细部识别能力的一个生理尺度,其定义为临界视角的倒数,即:

8、 视力=1能够分辨的最小物体的视角6.视野:视野是指在人的头部和眼球固定不动的情况下,眼睛观看正前方物体时所能看见的空间范围,常以角度来表示。7.视距:视距是识别对象与操作者之间的距离或距离范围,能正确地识别观察对象的视距称为识别视距。8.明、暗适应:当人从亮处进入到暗处时,刚开始看不清物体,需要经过一段适应的时间后才能看清,这种适应过程称为暗适应;与暗适应情况相反的过程称为明适应。9.反射:神经系统调节机体的活动,对内、外环境的刺激作出一定的应答反应,称为反射。10.反射的时间:反射时间(RT)又称为反应潜伏期,是指从刺激到反应的时间间距。11.人性心理:主要是指个性心理特征。它是每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如性格、气质、和能力。12.注意: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存在于感知、记忆和思维等心理过程中的一种共同的特征。13.人的行为:人的行为泛指人的外观的动作、活动、反应或行动,其基本单元是动作。14.捷径行为:指为了少消耗能量取得最好效果而采取最短距离的行为。15.色彩调节:利用色彩的感情效果,在工作场所构成一个良好的光色环境,称为色彩调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