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采工作面制度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3087938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37.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采工作面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综采工作面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综采工作面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综采工作面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综采工作面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综采工作面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采工作面制度(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综采工作面支护质量检查、顶板动态监测和分析制度为加强综采工作面支护质量管理,强化工作面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意识,突出支护质量是采煤工作面安全生产的保证,杜绝支护事故的发生,结合煤矿 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分办法(试行)和2016版煤矿安全规程, 制定综采工作面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监测制度如下:一、成立支护质量领导小组,下设支护监测执行小组,对综采工作面支护 进行监测。特殊情况下,由矿总工程师组织召开支护质量专题会议,研究因顶板 岩层变化而进行的加强支护措施,并提出改善支护方式的建议。支护监测执行小 组应将当班支护质量监测情况及时向技术科汇报。当班隐患及所采取的措施应在 下一班班前会上解释清楚,

2、并照措施严格执行。组长:杜正虎副组长:张占文和国瑞樊振田成员:胡占雷李新国秦月明闫春宝执行小组:韩彦军羊亮亮张振国董志清邰振山陈卫章二、监测目的通过对我矿工作面现场进行矿压研究分析,了解该工作面的矿山活动显 现规律,作为现场顶板管理的指导。三、观测仪器液压支架采用泰安市华纳机电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SY-60|2型耐震式综 采支架专用测压双表,每10组支架安设1组压力表对工作面矿压进行监测。单体柱采用泰安市华纳机电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单体液压支柱测压仪, 型号为SY-40型,对两巷超前支护范围内单体柱的初撑力进行监测。顺槽内采用DLY-10型顶板离层仪对巷道直接顶板进行矿压观测,掘进期 间正常情况每

3、50m安设1组离层仪,每天进行观测,回采期间每10天观测1次, 并进行记录。单体支柱采用山东省尤洛卡自动化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的矿用本安型压力 检测仪,型号为YHT60 (C)。其它技术数据的测量使用5m钢尺和30m皮尺进行测定。四、观测时间及观测人观测时间定为每天。自工作面开采到结束全过程。观测人为矿压观测工和采煤技术员。五、观测要求及责任追究1、每班检修班开工后开始观测和测量1次,检修班下班前再观测和测量1 次。2、观测仪器及仪表必须保护好,如有故意破坏仪表者,必须及时找出责 任者,并对其仪表价格进行原价赔偿。3、必须每天检修一次,每发现一次因检修部到位,造成对矿压观测影响, 对检修班长进行5

4、0-100元罚款。4、负责收集数据人员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不得弄虚作假,假造数据, 发现一次将严肃追究责任,并给予50-100元罚款。5、观测完成后升井由当日值班统计。凡初撑力达不到要求的,升井分析查 找原因,并给予责任者50-100元罚款。6、支架工每次移架升井后,支架初撑力不得小于25.2MPa,每发现一次初撑力达不到要求者队责任人罚款100元。7、超前支护必须按照回采作业规程支设,单体柱初撑力不得小于11.4MPa, 每发现一次初撑力达不到要求者对责任人罚款100元。六、支护质量监测内容:1)支架初撑力、工作阻力。每天由施工队矿压监测工和生产科技术员监 测支架立柱的初撑力和工作阻力,并

5、做好记录。2)超前支护内单体柱的工作阻力。使用单体柱测力计对工作面两顺槽超 前支护内单体柱进行阻力测定,此项工作由生产科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实施,综采 队积极配合完成3)两顺槽顶板离层监测。工作面推板期间,每10天必须通过顶板离层 仪对顶板变化情况进行监测,并填好记录。此项工作由生产科采煤技术员亲自完 成。4)工作面矿压监测统计表由生产科统一保存备案。七、测量要求及标准1、工作面支护:(1)工作面控顶范围内,顶底板移近量按采高100mm|m(2) 工作面顶板不出现台阶,支架顶梁接顶严实(3) 梁端至煤壁顶板冒落高度才300mm(4) 不准随意留顶煤开采(5) 支架初撑力额定值的80% (25.2M

6、pa)(6) 支架中心距误差不超过100mm,侧护板正常使用,架间间隙不超过100mm,(7) 支架不超高使用,支架高度和采高相匹配,活柱行程200mm(8) 相邻支架顶梁平整,不应有明显错茬,支架不咬不挤(9) 支架顶梁和顶板平行,最大仰俯角才7,支架垂直于顶底板,歪斜角 5(10) 单体柱仰俯角符合作业规程的规定。(11) 支架端面距符合作业规程的规定,工作面三直一平,支架排成一条直 线,其偏差不超过50mm。2、安全出口和端头支架(1) 端头架完好,支设位置合理,切顶柱迎山有劲。(2) 端头架距超前支护的间距不大于0. 5m。(3) 超前支护必须使用单体液压支柱配铰接梁,煤壁外20米范围

7、内必须进 行超前支护。(4) 两顺槽煤壁外20米范围内,高度不低于1.8米,有0.8米宽的人行道, 端头架前移完成后必须及时打好切顶柱,防止矸石窜入工作面及安全出口,切顶 柱间距不大于0.5米。超前支护单体柱支撑力不小于90KN3、煤壁机道煤壁平直,和顶底板垂直,伞檐长度超过1米时,其最大突出部分不大于 200mm,伞檐长度不超过1米时,其最大突出部分不大于250mm。移架后,停机时 移架要跟上采煤机,端面距不大于325mm。两巷顶板动态监测两巷顶板离层仪每50m设置1组,并悬挂记录排版。规定每10天测定1次, 并做好记录。当离层数据变化较大时,应及时上报矿总工程师,采取措施进行处 理。监测结

8、果统计和分析生产科技术人员应对工作面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并不断分析、归纳和总结, 找出该综采工作面矿压变化规律。依次为根据,不断优化支护方式,不断进行采 煤工艺升级,持续提高工作面采煤机械化水平。每个工作面应分期、分段进行总结,找出工作面初采、直接顶初次来压、老 顶初次来压、周期来压、回采末期矿压等各个阶段,最后,应编制该工作面矿压 变化过程及其变化规律报告,存档备案。安全生产变化管理制度为加强矿井安全生产变化管理,掌握现场变化,实现主动超前预测变化, 科学减少变化,有效控制变化,真正把变化落实在基层、落实在现场,着重从人 员、时段、“三工”、系统和环境四个方面抓好管好,提高安全管理力度和精度,

9、 构建透明、简洁、高效的安全生产体系,实现变化条件下的安全生产,特编定本 规定。人员变化1、新工人入矿(1)由安全通风科进行安全技术知识培训,经测试合格后,方可上岗。(2)由生产技术科进行相关作业规程措施学习,经测试合格后,方可 从事施工作业。(3)约定师徒协议,在师傅带领和指导下进行井下作业,并做到同上 同下同休息。2、借调人员本专业内借调人员,由借用单位组织学习规程和措施,并经测试合格后方可 上岗工作跨专业借调人员,必须进行专业安全技术知识培训,经测试合格后,方 可上岗专业。3、离岗返岗人员是指休假、外出培训、旅游等离岗一周及以上人员。离岗返岗人员上岗前, 单位必须重新贯彻学习规程措施,并

10、由本人签字确认。当值班队长必须向其交代 本班施工现场安全重点和注意事项。4、人员变化管理由施工队资料员负责。二、时段变化1、季节变化由矿井分管负责人牵头,组织相关人员制定针对性措施,并严格执行。 重要节假日、双休日、休息日的安全控制(1)安全通风科应做好安全监督检查,确保安全监督不失控。(2)各基层单位必须有干部在场带班作业,指挥安全生产,并做好安全关 键环节、重点部位把关工作。(3)生产班关键时段控制。各班下半班、交接班时间,现场跟班干部、班 组长、验收员、瓦斯员应加强检查验收,把好安全、质量关。三、环境变化1、施工地点变化(1)由矿井总工牵头,组织各职能科室、施工队召开现场会,并形成会议

11、纪要。生产技术科技术员根据现场会议纪要编制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并组 织职工进行学习和测试。(2)施工单位进入施工地点进行施工前,必须经过安全生产联合验收合格, 验收合格后方可开始施工。(3)施工前,各工种必须首先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汇报,正常生产 的第一个班次,必须由跟班矿长带班作业。2、地质条件变化(1)采掘工作面地质条件发生变化时,必须及时向调度室和主管矿长报告(2)矿井总工应组织相关科室和施工队召开现场会,研究制定相应的安全 技术措施,并形成会议纪要。(3)生产技术科技术员根据现场会议纪要,编制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 并组织贯彻学习,并签字确认。职能科室应加强现场管理,监督措施

12、落实情况,确保地质条件变化情况下的 安全生产单项工程施工单项工程施工前,必须由总工牵头,组织有关职能科室和施工队,对其进行 会审,并形成会议纪要。(生产技术科技术员根据现场会议纪要,编制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并 组织贯彻学习,并签字确认。施工现场明确施工负责人和安全负责人。加强现场监督,确保单项工程安全可控。应急性工作施工现场出现应急性工作,由调度室协调,现场跟班干部安排工作,班组长 负责对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监管。四、“三工”变化1、工艺变化必须由总工牵头,组织有关职能科室和施工队,对其进行会审,并形成会议 纪要。生产技术科技术员根据现场会议纪要,编制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并 组织贯彻学习

13、,并签字确认。2、工序变化有施工单位队长亲自安排,做好工序调整工作。3、工具变化必须由供应部门提供质量合格的生产工具,及时更换质量不合格的工具,使 用人员必须按照其使用说明书正确使用,有权拒绝使用质量不合格的工具。五、考核对各类变化控制不到位的,按照职责权限,对相关负责人按不尽职直至严重 不履职考核,并处100300元罚款。六、此规定自2017年7月1日起开始严格执行。综采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为了进一步加强综采工作面的顶板管理,保证安全生产,结合我矿综采 面顶板的实际情况,特制订以下管理规定:综采工作面顶板管理的一般管理规定提高全队人员的主动管理顶板的意识,特别是煤机司机、支架工、班长和代 班队

14、长等。落实各级管理人员及岗位工的职责,当出现人为因素造成顶板管理不到位时, 必须落实责任;造成顶板局部冒落时,必须根据经验进行追查处罚,以不断提高 岗位及管理人员的责任心。成立工作面矿压观测小组,对老顶初次来压、周期来压、末次收尾的规律和 显现强度进行矿压观测和总结,每个工作面回采完毕后由总采队编制技术总结, 以指导下个工作面的生产。专人负责进行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观测,总结工作面周期来压规律以及支架 工作阻力增阻点、煤壁压力显现等征兆和停产检修对矿压的影响,每天预报周 期来压位置。根据周期来压预报位置和周期来压规律,协调检修班和生产班的工作任务, 不得将大型检修布置在周期来压期间,在周期来压期

15、间尽可能动态检修,并保证 周期来压期间的快速推进。跟班队长负责每班观测老顶周期来压情况、架后悬顶面积及工作面的压力显 现情况等,并认真做好记录,升井后向值班人员进行汇报,并根据矿压观测小组 的周期来压预测预报,在班前会上进行当班工作安排和重点工作布置。当采空区悬顶面积大、周期来压步距增大或异常时,必须向矿分管领导进行 汇报,防止支架压死或产生冲击波。合理控制机头机尾超前量,工作面调斜时控制好加刀数量和加刀位置,防止 快速加刀造成倒架。加强液压支架安全阀的管理,保证安全阀开启值达到额定数据。加强两顺槽的顶板管理,特别是超前支护区域,应定期检查单体初撑力情 况,及时更换的单体。综采工作面交接班期间的顶板管理综采队在班前会布置生产任务时,值班人员、带班人员必须将井下现场情况 了解清楚,由本班带班队长根据井下情况进行安排各项工作,特别是在顶板管 理方面的重点。每班带班队长必须在现场进行手拉手交接班,接班时由验收员进行推进度、 工程质量的验收,发现工程质量不合格时,必须交接清楚,落实好责任人。交班时上一个班的带班队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