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登记表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3083991 上传时间:2023-02-14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登记表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2022年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登记表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2022年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登记表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2022年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登记表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2022年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登记表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登记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登记表(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登记表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时发现医疗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防范医疗事故、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促进医学发展和保护患者利益的重要措施。为达到卫生部提出的病人安全目标,落实建立与完善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一、目的规范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主动报告,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及时发现医疗不良事件和安全隐患,将获取的医疗安全信息进行分析,反馈并从医院管理体系、运行机制及规章制度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持续改进。二、适用范围适用于院本部发生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的主动报告;但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输血不良反应、院内

2、感染个案报告需按特定的报告表格和程序上报,不属本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内容之列。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定义和等级划分(一)定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病人的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二)等级划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按事件的严重程度分_个等级。i级事件(警告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ii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病人机体与功能损害。iii级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虽然发生了

3、错误事实,但未给病人机体及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iv级事件(隐患事件)由于及时发现错误,但未形成事实。四、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的原则:(一)i级和ii级事件属于强制性报告范畴,报告原则应遵照_医疗事故条例、卫生部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的规定以及我院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处理制度执行。(二)iii、iv级事件报告具有自愿性、保密性、非处罚性和公开性的特点。1.自愿性。医院各科室、部门和个人有自愿参与(或退出)的权利,提供信息报告是报告人(部门)的自愿行为。2.保密性。该制度对报告人以及报告中涉及的其他人和部门信息完全保密。报告人可通过网络、信件等多种

4、形式具名或匿名报告,相关职能部门将严格保密。3.非处罚性。报告内容不作为对报告人或他人违章处罚的依据,也不作为对所涉及人员和部门处罚的依据。_公开性。医疗安全信息在院内通过相关职能部门公开和公示,分享医疗安全信息及其分析结果,用于医院和科室的质量持续改进。公开的内容仅限于事例的本身信息,不涉及报告人和被报告人的个人信息。五、职责医务人员和相关科室:1.识别与报告各类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并提出初步的质量改进建议。2.相关科室负责落实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持续质量改进措施的实施。六、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类别:根据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所属类别不同,我院划分为7类:1.病房诊治问题。包括错误诊断、严

5、重漏诊、错误治疗、治疗不及时、院内感染等。2.不良治疗。包括错用药、多用药、漏用药、药物不良反应、输液反应、输血反应等。3.意外事件。包括跌倒、坠床、烫伤、自残、自杀、失踪、猝死等。4.辅助诊查问题。包括报告错误、标本丧失、标本错误、检查过程中出现严重并发症等。5.手术相关问题。如手术患者、部位和术式选择错误、患者术后死亡、术中术后出现并发症、手术器械遗留在体内、住院期间同一手术的再次手术、麻醉相关事件等。6.医患沟通。包括医患沟通不良、医患言语冲突、医患行为冲突等。7.其他非上列导致医疗不良后果的事件。七、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上报(一)发生或者发现已导致或可能导致医疗事故的医疗安全(不良)

6、事件时,医务人员除了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损害扩大外,应立即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应及时向医务部门、护理部门或质量控制科报告。(二)i、ii级事件报告流程1.主管医护人员或值班人员在发生或发现i、ii级事件时,应按我院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处理制度的程序进行上报。2.当事科室需在_个工作日内填写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并上交护理部或医务科。(三)iii、iv级事件报告流程报告人在_个工作日内填报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并提交至护理部或医务科。八、奖惩机制1.鼓励自愿报告,对主动报告且积极整改者,视情节轻重可减轻或免于处罚。对阻止重大安全事故发生的报告者予以_元现金奖励。2.隐瞒不

7、报经查实,视情节轻重给予_元的处罚;由此引发纠纷或事故的另按本院医疗纠纷处置办法处罚。3.医患关系办每季度对收集到的不良事件报告进行分析,公示处理结果及有关的好建议,跟踪处理、整改意见的落实情况。4.每年由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对不良事件报告中的突出个人和集体提出奖励建议并报请院务会通过。2022年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登记表(二)医疗不良事件是指发生在医疗机构的医疗事故、医疗差错以及各种原因导致的医源性损害,包括医疗意外、并发症等。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虽有一部分原因来自医务人员个人的疏忽或技术缺陷,但更多的原因的来自长期潜在于整个业务管理中的疏漏。增进患者安全,关键是能够捕获关于医疗不良事件和

8、高危隐患的综合信息,通过深入剖析,将其中的教训深刻汲取,为预防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奠定基础。医疗不良事件的报告,有利于医疗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缺陷的发生及处理情况形成深入的认识,便于分析发生原因及处理的合理性,从而制定科学合理的控制措施。为牢固树立患者安全意识,强化安全保证措施,有效防范医疗缺陷,切实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为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持续改进工作提供实质性支持。根据“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经研究决定实施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一、成立组织:成立医疗不良事件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二、报告项目:手术病人及部位错误、病人识别错误、用药错误

9、、输血意外、重大并发症、医院感染。三、报告方式:医疗不良事件报告的内容应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就诊或入院时间、简要诊疗经过、目前状况;医疗过失行为发生的时间经过,已采取的医疗措施及效果;当事医务人员的姓名、专业、科室、职务或职称。医疗不良事件报告的形式:科室或个人以书面方式为主,应以实名,报告的内容必须真实。四、报告处理:医务科接到报告后将立即组织人员进行调查、分析原因,及时制定改进措施。五、督查考核:医务科将定期进行专项检查,对主动报告不予处罚,对隐瞒不报,一经发现,严肃处理。医院_年_月_日2022年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登记表(三)为了鼓励全中心职工及时、主动报告医疗不良事件,通过

10、及时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最大限度地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以达到持续改进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的目的,特制定我中心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一、医疗不良事件的定义医疗不良事件是指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病人的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二、医疗不良事件报告的内容(一)、可能损害患者健康或延长患者治疗时间的事件;(二)、可能导致患者残疾或死亡的事件;(三)、不符合临床诊疗规范的操作;(四)、可能引起患者额外经济损失的事件;(五)、可能给医务人员带来人身损害或经济损失的事件;(六)、各类可

11、能引发医疗纠纷的事件;(七)、其他可能导致不良后果的事件或隐患。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分级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按事件的严重程度分_个等级:(一)、i级事件(警告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二)、ii级事件(不良事件)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患者机体与功能损害。(三)、iii级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虽然发生的错误事实,但未给患者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四)、iv级事件(隐患事件)由于及时发现错误,未形成事实。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的原则(一)、级和级事件属于强制性报告范畴,报告原则应遵照卫

12、生部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的规定执行。(二)、级事件遵照自愿性、保密性、非处罚性原则,鼓励报告。四、报告流程(一)、报告形式1、书面报告发生安全(不良)事件后48h内,当事人或其他发现人员按照要求填写书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登记表,报至办公室。2、紧急电话报告仅限于在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可能迅速引发严重后果的紧急情况使用,并随后履行书面补报。夜间及节假日统一上报中心总值班人员。(二)、发生或者发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时,当班医师除了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损害扩大外,应立即向所在科室主任报告,同时采取适宜的形式报办公室。(三)、办公室对报告的不良事件及时调查核实,并上报分管院领导五、

13、监管(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管理实行院、科两级参与的管理体系。(二)、各科室应积极主动上报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特别是、级事件。对于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科室应及时总结,提出科室质量与安全改进措施。(三)、办公室对科室上报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应及时调查核实,给出处理意见,填写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登记表,反馈科室并督导科室整改、落实,消除隐患。办公室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定期进行汇总、评价,并提交中心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六、奖惩(一)、医院鼓励职工主动主动上报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对于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个人,给予每例_元奖励。(二)、当事人或者科室在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14、发生后未及时上报导致事件进一步发展的,虽未对患者造成人身损害,但给患者造成一定痛苦、延长了治疗时间或增加了不必要的经济负担,根据事件严重程度,视情况给予处罚。(三)、已构成医疗事故和差错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按照我中心管理规定执行。(四)、对于主动进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的医疗缺陷,医院将根据情况酌情减免处罚。2022年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登记表(四)医疗不良事件是指。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病人的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不良事件可分为2类,一类是可预防的不良事件,即医疗

15、过程中未被阻止的差错或设备故障造成的伤害;另一类是不可预防的不良事件,即正确的医疗行为造成的不可预防的伤害。麻醉不良事件包括。喉镜引起的牙齿损伤脱落;误吸胃内容性肺炎;术后紧急再插管;外周神经损伤,中心静脉插管气胸;角膜擦伤;烧伤;错误输血,院内感染,做错手术,异物残留体内,穿刺大血肿等。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是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举措,科室内发生了任何不该发生的事件均应毫无例外的报告,并填报在不良事件登记本上。同时认真如实的上报上级医生,科主任积极指导善后处理,或请有关科室专家会诊,根据实际情况报告医务科,努力使不良事件得到良性转轨。科主任每季度组织讨论,针对有倾向性、与病人安全及麻醉质量密切相关的事件在全科讨论,并根据文献及相关要求,讨论制定科室管理规范或专家意见,改变临床麻醉的管理流程措施:1.对及时报告,并及时妥善处理不良事件者,科室在事件后的处理及考核方面给予从轻处理。2.对隐瞒、隐瞒不报造成不良影响者等,一旦发现,科室必要时提请院部在事件后的处理及考核方面给予从重考核和处罚。2022年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登记表(五)为了加强对医疗器械的监督管理,严格医疗器械的质量跟踪检测工作,保证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