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3082992 上传时间:2022-08-1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1项目概况:项目名称: 垃圾填埋场工程项目业主: 人民政府项目负责人:联系电话:建设地址: 1.2项目背景:位于宁化西南部,与闽赣二省三县相毗邻,全境面积178平方公里,有人口13多少人,其中畲族3多少人,是福建省十八个民族乡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全乡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集镇化步伐逐渐加快,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了集镇的繁荣,也带来了相应的社会问题,如垃圾产生与消纳的矛盾日益突出。目前,乡所在地约有人口4000余人,预计到人将达到6000余人,以每人每天产生垃圾1.2公斤计,每月垃圾量将达到吨,年产生

2、垃圾近吨。给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不容忽视,作为闽江、赣江、珠江三江源头之一,修建一座可供3年使用的垃圾处理场,对于保护环境卫生,显得十分必要。1.3研究内容根据 的实际情况,对拟建的垃圾填埋场各方面情况做出分析,包括:厂址评价 ;垃圾处理工艺选择;卫生填埋工程方案设计;工程投资估算、资金筹措及投资实施计划;效益分析等。1.4项目建议书编写依据1.4.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年主席令第号)1.4.2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4.3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拓宽山海协作通道加快欠发达地区发展的若干意见2 垃圾处理技术方案选择2.1国内外几种垃圾处理技术优劣的比较:目前,国内外

3、对垃圾的处理技术方法主要有焚烧技术、堆肥技术、卫生填埋技术以及由上述三种技术结合起来,使缺点互相抵消,使优点更为显著的垃圾综合处理技术,简述如下:焚烧技术。焚烧处理是目前国内外生活垃圾处理的一种主要方法,能够达到理想的减量化的目的,其方法是采用专用设备如垃圾焚烧炉进行燃烧,但是投资大,运行费用高,同时要求有较大的垃圾量供应才能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因此,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才能采用。堆肥技术。堆肥技术有敞开式静态堆肥和机械化高温堆肥二种方式,其好处在于能变废为用,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垃圾处理的资源化目的,但是,由于近年来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结构的改变,废旧塑料、废旧玻璃垃圾量剧增,如果没有进行对这

4、种垃圾的分类收集和预分选,很难进行堆肥处理。如果能教育广大居民自觉做好垃圾的分类处理,将各种金属、塑料和有机物区分开来,再将仅含有有机物的垃圾进行堆肥,在我乡竹山公路建设积极开展并日益完善的条件下,将垃圾堆肥用于竹山施肥,既解决了垃圾出路问题 ,又可以增加竹山地力。卫生填埋技术。填埋无法做到垃圾的减量化,但却是垃圾无害化处理的最终手段,方法简便易行,投资较低,能消纳的垃圾量大,比较适应于目前大部分的城市和乡村的经济承受能力,对于山区小集镇来说是较为合适的选择。2.2垃圾处理规模根据目前情况分析,由于现有的生活方式将在较长的时期内维持,因此,垃圾成分构成预计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动物、植物、塑料、

5、纤维、金属、玻璃含量还将占主要部分。按照 所在地居住的人口数量,近中期的垃圾产量预测如下表: 年分人口数(万人)排放系数(千克 /人日)日产量(吨 /日)年产量(万吨)10.40.83.20.1120.50.94.50.1630.61.16.60.2442021年0.61.27.20.262.3垃圾处理方案近中期产生的垃圾拟采用堆肥 +填埋处置方式,垃圾产生量即为需处理量,以某年的年产量为平均数计算,日处理量为6.6吨,年处理量为.万吨,至某年产生的垃圾总量为0.2420=.万吨,按%进行堆肥处理后用于竹山施肥,%进行填埋处理。填埋场可按可消纳30年内产生的垃圾量考虑。3 总图与运输3.1总图

6、3.1.1场址选择拟选场址位于 彭坊村境内,小地名长坑垅,距离乡所在地2.5公里,场址附近有县道通过,交通便利。3.1.2周边环境。场址周围无居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不大,周边自然条件的环境容量大,植被茂盛,具有较好的自净能力。3.1.3总图本项目场址为一天然山谷 ,东面为山峰,西面临县道,南北二面是山脉,长约为500米、宽30米,根据场地及生产工艺、运输和施工要求,利用天然地形,从西向东把场地分为二段,即进口处为垃圾预处理和堆肥区,占地约为3000m 2 ,里面往东为填埋区,占地约为6000m 2 。3.1.4运输与道路本垃圾处理场日处理生活垃圾为 6.6吨,全部采用农用运输车或小型拖拉机运输

7、。场内道路长约700m。3.1.5用地条件。本场地可建设为山谷型填埋场,东南部为平坦狭长地段,无地下水出现,除了雨季的大气降水可用设立截洪沟排出外,填埋场可以基本上不受山洪的影响。3.1.6土料来源。垃圾填埋作业需要大量覆盖土,周边粘土土料来源广泛。4 预处理及堆肥处理工程4.1堆肥处理工艺堆肥处理工艺采用好氧堆肥,发酵温度一般在5065rdm;c,发酵周期短,称为高温快速堆肥,为了使物料与空气充分接触,给系统提供足够的氧气,通常通过风机进行强制通风促进其与空气的充分均匀接触,实现好氧发酵,根据八十年以来国内垃圾处理较为普遍采用的静态好氧堆肥技术,本项目也采用仓式静态堆肥,辅以机械通风,提高发

8、酵温度和发酵速度。4.1.1工艺流程分选预处理及堆肥处理的工艺流程如下图:进料 板式给料机 滚筒破袋机 滚筒筛分机 筛下物 一次发酵仓 二次发酵仓 后处理筛分 堆肥成品4.1.2设计说明( 1)垃圾给料系统方案设计利用天然地形,将分选车间靠近山坡布置,垃圾车将垃圾沿进场道路直接运至分选车间顶部,将垃圾从分选车间顶部的预留孔洞中,将垃圾卸入下面的板式给料机的料斗。( 2)垃圾进入分选车间后,由板式给料机的均匀给料,通过皮带轮输送机将垃圾送进滚洞破袋机,将垃圾进行破袋处理,以利于下阶段的分选。破袋机的出料又通过皮带输送机被送至滚筒筛进行筛分处理,根据经验筛孔取为 80mm ,筛下物通过滚筒筛下部和

9、皮带送出,然后直接送到一次发酵仓的顶部,在布料机的作用下,将物料送到发酵仓。筛上物为不利于堆肥的物质,在分选车间前的受料平台上短暂停留后,由专用自卸农用车运往填埋场做填埋处理。( 3)堆肥处理系统堆肥技术是在有控制条件下,利用微生物对垃圾中的有机物进行生物化学分解,使其变成一种具有良好稳定性的腐殖土状物质的全部过程,好氧堆肥过程放热而使堆体达到高温,高温持续时间长,利于垃圾的无害化处理,高温堆肥过程中温度的升高,是由于好氧微生物如细菌、真菌、酵母菌和放线菌的大量繁殖释放热量造成的,由于微生物活动,使有机物如半纤维素、纤维素,蛋白质被分解而形成腐殖质并呈稳定状态,从而形成可供农作物利用的有机肥料

10、。好氧堆肥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发热升温,高温、降温和腐熟保温阶段。4.2发酵仓的设置4.2.1一次发酵设计中将前三个阶段在一次发酵场中完成 ,发酵周期限为8天,包括12天的升温期,5天左右的高温期,1天降温期,为了保证合理的通风,根据经验,按0.20msup3; 空气 /msup3; 垃圾 min 设计 , 采用 2 台风机 , 一台用于鼓风 , 一台用于抽风。一次发酵仓为砖混结构,建 8 个仓,每个仓容纳一天的垃圾量,停留时间为 8 天,每天的垃圾量为 6.6 吨,按 % 计为 3 吨左右,容重以 0.5t/msup3;, 约为 6msup3; 根据堆高 2m 考虑 , 单个发酵仓建筑为

11、21.52m 。发酵完毕后,由农用运输车送往二次发酵仓。4.2.2 二次发酵仓是堆肥稳定化的过程 , 按发酵周期 20 天设计 , 在发酵仓内完成 , 每日进料 3 吨 , 约为 6msup3; 由 20 个单元组成 , 按 210 排布置 , 每个单元容纳一天的处理量 , 仍按 21.52m 设计 , 在长边二侧各设 10 个门 , 供物料进出 , 出料由铲车运到后处理车间。4.2.3 后处理车间与成品库后处理车间与成品库合建 , 成品库存按储存 60 天的产量设计。后处理工艺主要对二次发酵产物进行进一步的筛分,进料由铲车运送入板式给料机,物料均匀送入滚筒筛分机,筛孔按 15mm 设计,得到

12、的筛下物为堆肥成品,筛上物由皮带输送机输出出,再由农用车运到填埋场处置。4.2.4 主要设备清单序号设备名称规格单位数量1板式给料机n=5.0kw台12破袋机10001200,n=7kw台13皮带输送机b=600,l=3200,n=3kw台14滚筒筛10001200,孔径80,n=7kw台15皮带输送机b=600,l=3200,n=3kw台16布料机台17风机q=200msup3;/min台28滚筒筛10001200,孔径80,n=7kw台19皮带输送机b=600,l=3200,n=3kw台110小型运输车1.5t辆111铲车1.5t辆15卫生填埋工程方案5.1填埋坑及使用年限5.1.1填埋场

13、院库存容填埋场利用彭坊村长坑垅狭长的天然地形,长约 500米宽约30米,东西走向,通过在西面坑口往东100米建设垃圾预处理和堆肥场;100米往东建设一座垃圾坝形成垃圾填埋坑,长350m,宽30m,坑底标高为490m左右,填埋作业时层层压实,每增高4.7m时,进行填土0.3m,直至500米标高为止。当垃圾填至500m标高时,要进行终场造坡,为保证雨水能得到有效导排,堆体顶端由中心向四周形成5%的坡度,最终封场标高不超过去503米,平均填埋高度为10米。新收集的垃圾平均容重为0.4-0.6t/msup3;,经过压实后垃圾容重可以达到0.75-0.85t/msup3;,经填埋并降解后,实际上每立方米

14、的容积可以消纳1.1吨的原生垃圾。因此,本填埋场容积约为100000msup3; ,可供 使用30年以上。5.1.2坝体工程垃圾坝是与山体共同形成填埋坑的主要构筑物,筑坝形式直接影响到填埋场的安全运行,也关系到工程造价的经济性,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目前,国内垃圾填埋场的筑坝主要有三种类型,分别为粘土坝、堆石坝、砌石坝三种,其需要考虑的因素为:坝的功能特点,筑坝材料来源及拟建场址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还有就是工程造价的经济性。粘土坝对自然条件有较广泛的适应性,对地基的要求低,适应不均匀沉降的能力强,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考虑到建设场址粘土来源方便,所以垃圾坝拟采用粘土坝为宜。垃圾坝位于填埋场坑口往东 100m,南北走向,坝长30米,高10米,坝顶宽度设计为4米,坝二侧边坡坡度为1:2,坝断面面积为240msup2; ,平均坝长为 30米,筑坝土方工程量为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