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想与联想在课堂中的运用研究.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3073411 上传时间:2022-09-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猜想与联想在课堂中的运用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猜想与联想在课堂中的运用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猜想与联想在课堂中的运用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猜想与联想在课堂中的运用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猜想与联想在课堂中的运用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猜想与联想在课堂中的运用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猜想与联想在课堂中的运用研究.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猜想与联想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记得一个有趣的故事,老师在黑板上画上一个圈,然后问教室里的学生:这是什么? 幼儿园的孩子回答最为踊跃:是皮球,是太阳,是鸡蛋,是妈妈的笑脸;小学生们也会抢着回答:是阿拉伯数字0,是英文字母O;可见孩子们的想象力是丰富多彩的。有人曾说过“想象力”比学习知识本身更重要,而猜想与联想是想象力的具体体现,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运用 “猜想与联想”学习数学尤为重要。一、运用猜想与联想的,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一个老师在上分数的意义时,开门见山的神气的往学生面前一站问:猜猜老师能用自然表示吗?生:能用自然 “1”表示。师又问:除了我,猜猜还有什么用“

2、1”表示?生A一口气说了出来:一支笔、一个蛋糕、一根电线.生B也不不示弱的说:我猜100个人也可以用“1”表示。师问:为什么?生B:100个人是一个集体,一个集体就用“1”。生C顺着前面的说出了:一把小棒、一群牛等也能用“1”表示。学生在猜与想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进行了一次“较量”,在“较量”的过程中引出了特殊的单位“1”。二、联想与猜想的运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在教学的实际过程中,我发现小学数学新课后的内容大多是为了巩固新知的练习题,这就造成了学生做题是照葫芦画瓢,一部分孩子会做题,但说不出道理和理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弄明白,因此,让学生运用猜想和联想,学会分析问题、思考问题

3、、解决问题,真正意义上明白一类问题的解决方式和方法,做到举一反三。例如有这样一道题:粗心的“小马虎”王同学在计算一个数减去4.6时,他错减去了6.4,算得的结果是8.3。正确的结果是多少?我利用猜想和联想这样引导学生,第一种方法是:看到( )4.6和( )6.4,你想到了什么?学生通过比较想到第二个算式比第一个算式多减了1.8,小马虎算得的8.3比正确答案少了1.8;第二种方法是:看到( )4.6和( )6.48.3,你联想到了什么?学生根据第二个算式联想到了被减数应该是8.36.414.7,再用14.7减去不被小马虎看错的4.6就等于正确答案10.1。三、联想与猜想的运用有利于培养学生思考、

4、探索能力。例如北师大版三年级下期有这样一道试题:有三条相等的线段,分别被平均分成了2份、4份、8份。要求用分数表示,并比较分数的大小。得到的结果是( )( )( ),其实,得到这个结果目的就已经达到了。为了让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我又进行了下面的拓展,根据这个结果你联想到了什么?学生:我想到了它们的分母是成倍数增加;另一个学生马上总结说:分母大的分数小,分母小的这个分数反而大;又一个学生也激动的说:我还想到了( )( )( )( )( )( )().又有学生急切的说:永远得不到最小的那个分数。为什么?我问。因为没有最大的数,所以就没有最小的分数;一个平时爱发言的学生几乎跳着说:

5、我想到了这条线段永远也分不完呀!她的回答真好,我让全班同学给了她掌声。关于这个问题的猜想和联想似乎告一段落了,同学们都不说话了。一个沉稳的同学又举手了,他说,老师,我想到了在这个条件下有比还大的数,那就是,也就是整个线段不分时是最大的。同学们先是一愣,接着自发的为他鼓起了掌。通过猜想和联想,同学们探究到了:没有最大的数,所以就没有最小的分数;一条线段如果平均分下去,永远也分不完;1或者;(4)分母大的分数小,分母小的这个分数反而大。四、猜想与联想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你知道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怕说以及小声回答问题的原因吗?我想原因有很多,据观察,主要原因之一是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学生很难用

6、准确、精辟的数学语言从一些现象、过程中提炼出概念、规律、定理等等,久而久之,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有一种不敢说或者是不愿意说或者怕说错的意识.而利用猜想与联想,可以适当的改善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怕说话的状况。猜想与联想是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形象,是让学生用“自由语言”代替陌生的、抽象的“数学语言”,学生敢说、想说,相信也会大胆的说。学生在长期的自由语言训练下,“数学语言”能力就自然而然的得到提高。五、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猜想与联想”的运用,让学生在“猜”和“想”的过程中把很多旧知和新知联系在一起,构建知识网络。例如:1、看到085联想到什么?生:百分之85、打八五折、长度是0.8

7、5.2、看到0.85x72联想到什么?生:72个0.85、0.85的72倍、72元打八五折是多少? 3、看到0.85x72+28联想到什么?生:混合运算,先算乘法,再算加法.4、由0.85x72+28 x0.85变为(72+28) x 0.85的依据?生A:乘法分配律。生B:72个0.85和28个0.85就是100个0.855、根据算式0.85x72+28 x0.85或者算式 (72+28) x 0.85,你联想到了什么?生1:牛奶0.85元一瓶,面包0.85元一个,面包和牛奶分别买72个和28个,一共需要多少钱?生2:一件72元的上衣和28元的裤子,都打八五折,现在买需要多少元?.利用猜想和

8、联想学习新知,可以把很多旧知和新知联系在一起,构建知识网络。把简单、枯燥的小数计算变得丰富且有挑战性。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得快乐。同时,猜想和联想的运用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以及逆向思维能力。因此,运用教材提供的材料,多方位、多角度的利用,把有效的资料用足、用够、用活.六、猜想与联想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运用灵活自由,随时随地可以放飞学生的想象力,改变学生不思考或者惯性思维的习惯。三年级有一道试题,学生可以填或者就算完成学习任务。运用猜想和联想,就有如下新的收获。看到和你想到了什么?生:和的涂色部分大小一样;师:涂色部分大小一样说明什么?生:说明。生:从涂色的面积我们得到了,那么如何把变成呢?生:的分子分母同时乘2就得到了,而且分子分母同时乘以一个数,分数的大小不变。生:类似于像上图中这样的阴影部分可以用2个分数表示,而且2个分数大小相等。2个相等的分数表示的意义不一定相同,例如表示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了3份,取其中的一份;而表示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了6份,取其中的2份。生:因为,所以(四年级将要学习的内容)。小学数学课堂,通过猜想和联想,不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和填空问题,而是许许多多和与相关知识的学习,是通过学生的实践、想象、发现、思考得来的知识,我想这个猜想和联想的过程比学习知识本身更重要,它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以及今后的发展将更有实际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