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语文教师队伍现状及应对策略--以重庆市部分区县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为样本.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3051708 上传时间:2023-09-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小学语文教师队伍现状及应对策略--以重庆市部分区县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为样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农村小学语文教师队伍现状及应对策略--以重庆市部分区县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为样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农村小学语文教师队伍现状及应对策略--以重庆市部分区县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为样本.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农村小学语文教师队伍现状及应对策略--以重庆市部分区县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为样本.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农村小学语文教师队伍现状及应对策略--以重庆市部分区县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为样本.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村小学语文教师队伍现状及应对策略--以重庆市部分区县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为样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小学语文教师队伍现状及应对策略--以重庆市部分区县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为样本.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小学语文教师队伍现状调查及应对策略以重庆市部分区县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为样本杨世碧 吴雏山 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整体素质是提高小学语文教育质量,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措施。有研究表明,教师知道什么以及怎样表达自己的知识对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教师知识的深化是促进他们自身学习和发展的主要途径。因此,掌握农村小学语文教师队伍现状,提出促进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素质提高的策略,对搞好小学语文教师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调查对象¥0方法 我们对重庆市8个区县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现状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主要采取问卷和访谈形式进行。“问卷调查”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在重庆市主城地区、渝西地区、三峡库区和渝

2、东北地区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中进行。在随机抽样的96所学校的160名小学语文教师中,分发重庆市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现状调查问卷160份,共收回有效问卷160份,回收率达100。与此同时还采取访谈、询问等方式收集有关的信息资料,为获得全面而丰富的调查数据提供了必要的补充和支持。 本研究抽样的四类地区学校的小学语文教师为:村小21人,乡镇中心校59人,县城小学28人,主城区小学52人。受教育程度为:中师(或高中)9人,大专75人,本科76人。任教年限为:15年的教师21人,610年的教师38人,1120年的教师80人,20年以上的教师21人。技术职称:小学二级教师12人,小学一级教师86人,小学高级教师

3、62人。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通过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综合调查访谈情况,重庆市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现状如下: (一)教师的学历和能力 从接受问卷调查的教师看,虽然专科以上学历的教师占调查总数的944,但是,绝大多数教师的这个学历是在岗位工作的同时取得的,其学历与实际能力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相当一部分教师的语文学科知识水平相当于中师或初中水平,有的甚至更低。 从教师的知识结构看,普遍趋于老化。此次调查显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知识的掌握起点较低、知识面较窄、队伍整体存在着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的问题。面对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他们往往显得力不从心:有313的教师认为专业技能跟不上;

4、有444的教师认为理论观念跟不上;有294的教师认为课程与教材的难度较大;还有463的教师认为时间精力跟不上。 (二)教师掌握的语文学科知识 此次问卷中涉及语文学科的十个方面知识,统计结果显示:只有四个方面的基础知识教师答题正确率超过60,它们分别是:正确辨别病句的756;正确选择标点符号的675;正确背诵课文中的古诗的925;正确判断对联中涉及初中热学知识的863。其他六个方面的基础知识教师答题情况不能尽如人意:能正确辨认错别字的只有413;能正确选词填空的只有356;能正确辨别修辞方法的只有475;能正确判断表达方式的只有15;能正确判别文言虚词意思的只有25o;能根据例句正确仿写的只有5

5、75。调查表明:当前小学语文教师的学科知识基础较差,学科知识水平低下。究其原因是早年的语文知识基础打得不够坚实。 (三)教师把握的语文课程标准阶段性目标和重点 从抽样的统计结果看:975的教师知道小学语文低年级的教学重点;80的教师知道阅读教学的重点;但对于l4年级的写话、习作教学重点,只有588的教师掌握;对于口语交际的教学目标,只有344的教师掌握。调查表明:不少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至今还处于新课程改革之前的水平,他们掌握语文学科课程阶段性目标和重点的情况令人堪忧。 (四)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掌控能力 从抽样的统计结果看:大多教师只从注意的角度和非智力因素方面去回答如何调控课堂。如,活泼

6、好动、求知欲强、好奇、注意力易分散等。没有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感知、观察、思维、想象、注意、记忆、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智力和非智力因素这两方面来回答。 当问到:课堂教学中如果有个别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玩东西,找同桌说话您会怎样解决?绝大多数教师的回答是:在不影响授课的情况下,走到学生身边,用手轻轻敲他的课桌、或拍拍他的肩膀,或用眼神、声音给他以暗示,或放慢说话的语速,或暂时停止讲课调查表明: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具备一定的驾驭课堂的能力,但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较为匮乏。 (五)教师参加的培训与教研活动 教师培训和教研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知识发展的重要手段,但由于为农村教师提供的资源与支持服务体系明显不

7、足,不能对教师实现全员培训,部分教师没有参加县级以上的培训和教研活动,一些教师几乎没有参加过业务培训和到外地听课学习。从调查的结果看:有238的教师参加过市级培训;775的教师参加过区(县)级培训;887的教师参加过校本培训,还有113的教师从没有参加过任何进修、培训。有406的教师参加过市级教研活动;756的教师参加过区(县)级教研活动;894的教师参加过校本教研活动;还有106的教师从没有参加过教研活动。 在访谈中,我们了解到:在校本教研方面,农村学校普遍存在“校本教研不够深入,教师缺少专业支持-E23的现象。由于诸种原因,造成农村学校教师培训处于无计划状态,形成自生自灭的局面。在问卷中,

8、只有225的教师能正确地回答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四大基本理念;656的教师能正确地回答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59,4的教师能正确地回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课程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级管理。 调查表明: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教育人事部门与教育业务部门没有就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沟通、合理的规划、科学的培训和以人为本的管理。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没有组建好一个有效的、集责权(学术权威)利于一体的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中心。 (六)教师专业知识自我发展的途径 调查中发现:部分教师满足于做“教书匠”,缺乏专业归属感、专业成就感和专业发展的动力。受

9、市场经济的影响,有的教师心态浮躁,学风、教风不端正,不能静心教学。教师反映:专业知识自我发展的主要途径:一是网络媒体获取信息,二是订阅专业杂志刊物,三是购买专业书籍。由于信息渠道不畅,农村小学教师几乎没有专业知识的获取和能力提高的渠道,他们在教学中,墨守成规,安于现状,敷衍了事。在新课程理念和现代教育技术面前,或无动于衷,得过且过;或随波逐流,依葫芦画瓢,对专业知识发展缺乏原动力。 (七)教师的负担 通过调查访谈,我们了解到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负担较重。一是经济负担重。各种培训的花费不少。光职称晋升,就得参加普通话、电脑、英语等培训,这些培训费加起来相当于低工资者23个月的工资数l二是精力负担重

10、。特别是村小教师,要兼任班主任和其他课程教学。在村小,一个教师教几门课程,参加学历提高教育或教研培训,时间压力和经济负担都会过重,难以得到提高语文教师专业知识的发展的时间与机会。另外,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批农村学龄儿童涌进城镇学校,造成城镇学校班额过大,相当学校的班额都在6070人之间,多的达80人甚至上100人,教师负担重不堪言,根本无暇顾及学习与进修;三是心理负担重。机构调整,定员定编,评职评先,教学评价等问题时时困扰教师。调查表明: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由于经济负担、精力负担、心理负担都过重,致使他们极少有时间和精力参加学历提高教育或教研培训,专业素质的提高受到了严重影响。 (八)教师专业

11、知识发展的支持环境 调查显示:有513的教师认为教学条件差。学校为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料,排在前三位的是:教学参考书、小语教育期刊、小语教育理论书籍。农村学校没有图书馆,就近也没有书店,教师想买书、看书、提高学历、参加培训都要到县城或主城区才行,这无疑给教师的专业成长增加了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学习资源的严重缺乏,加上长期得不到进修学习的机会,教师专业知识难以得到发展。 访谈中,教师们普遍反映,他们的生活质量差,经济收入也明显低于其他行业。更有一些渗透到学校管理中与教育规律、教育目标、教育职能相悖的非理性、非规范、非健康的文化现象,诸如“官本位”情结、“家长制”作风、“小团体”主义和市侩作风等,这些

12、“根深蒂固的官场文化扼制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原动力”,也加快了农村小学语文骨干教师流失的步伐。他们不光从农村流向县城、流向主城区、流向沿海发达地区,还流向其他行业。这些现象严重地影响了农村小学教师的教育心态。于是,他们本着守住阵地的思想,每天依旧重复着昨天的故事,无心提高也无心发展。调查表明:小学浯文教师专业知识发展的支持环境较差,很不利于教师本身和小学语文事业的发展。 三、应对策略 (一)加强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知识的继续教育 “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保证是标准和制度”,”,建议各省、市、县应尽早制定出台相应的“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知识发展标准”,作为教师专业知识继续教育的目标。这个“标准”的制定,不光要涉

13、及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的原理性知识(以国家规定的专科学历所学内容为准)和实践性知识,以及教师对原理性知识的理解、解释和运用原则等,还要探索小学语文教师对这些与教学有直接关系的各个领域里的知识的了解与掌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培训和评价教师均以各自出台的标准为依据,促使教师不断丰富和更新专业知识。 (二)建构高效、实用的教师培训体系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教师进行系统的业务提升培训和文化建构培训,是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根据“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知识发展标准”,按照不同地区分层确定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为不同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的教师提供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培训。具体措施如下。

14、 一是整合培训资源,把多向培训变为统一培训。把县教研室、电教馆、教师进修学校、电大工作站等多家力量整合起来,成立县级教师专业发展资源中心。充分利用教师进修学校和教研室的人力资源和教育资源,电大工作站和电教馆的网络资源,统一开展培训。实行“统一调度,分块、分层、分步的”实施策略,形成序列性、系统性的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知识发展培训链。 二是加强开放式培训平台和自选式网络课程的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学员自主选择培训项目、培训课程、培训机构、培训时间和培训教师的机制。 三是突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前沿性。培训的内容应针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进行研讨,进行课例指导研究,以提高其教学能力和

15、水平;还应紧跟教育改革的步伐,对教育改革的新思想、新理念以及语文课程标准进行学习领会和掌握实施,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还应有对国际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的分析和了解,使我国小学语文教育与国际接轨。 四是在培训方式上,要坚持培训对象的主体地位。以问题为中心,实施互动式、参与式、讨论式、案例教学、资料调查、情境模拟、角色扮演、讲授等方式的培训,使其成为教师展示自我、合作交流、促进反思、探究对策的平台。 五是建立学员学分制和培训机构学分认定制。调动教师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促进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自主发展。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在教师培训与教师资格再认证、聘任、薪酬、考核、晋升、奖励之间建立联系。 (三)倡导教师“专业自觉”的职业精神 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应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逐步走向“专业自觉”。也就是说,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应自觉地、全身心地投人到语文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对原有经验和现实问题的解决策略不断进行整合,最终养成一种集教学、学习、研究和创新于一体的职业生活方式。其策略如下。 一是制定自我专业知识发展的规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应制定明确的、科学的、动态的、可行的自我发展规划,这对促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